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多少?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2020-08-19 Betty媽咪

今日問題:對於隱私部位的知識是否需要早早告訴孩子?

很多寶寶會很好奇,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卻開始含糊其辭。甚至現在很多寶寶還認為自己真的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孩子。那麼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是哪些?又要如何保護自己?是否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呢?

媽媽說你是男孩子不能親我

笑笑的孩子今年5歲了,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兩個眼睛圓溜溜的,睫毛長又彎,像一個洋娃娃,從小孩記事起,笑笑就開始非常注重給孩子普及安全意識。

什麼部位是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遇到了怪叔叔或阿姨需要怎麼做?一些系列問題,還有各種嬰幼兒圖書給孩子看,孩子慢慢建立起了安全意識。

有天,笑笑帶著孩子去公園,公園裡有很多小朋友,男孩女孩,大家一起玩,笑笑就在旁邊跟其他寶媽們聊天,突然聽到寶寶大叫一句:&34;

笑笑驚訝往那邊望去,只見寶貝捂著嘴巴,手指她旁邊的小男孩,氣嘟嘟的樣子可愛極了,原來是小男孩見寶貝比較可愛,想要親親寶貝,寶貝想起了媽媽的話。

所以才出現這一幕,男孩的媽媽見狀,大為讚嘆,直誇笑笑教的好,轉頭訓斥自己的孩子,笑笑感嘆:平時教育真的沒白費。

在本案例中:安全意識是從小就該樹立的

笑笑從小給孩子樹立安全意識,所以孩子在面臨異性的親近的時候才會大喊,雖然面對的是小小異性,但是說明孩子的安全意識已經很強了,知道男女有別,知道自己哪些部位是不能讓別人碰的,這就是從小樹立安全意識所取得的成效。

給家長的建議: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覺得孩子不需要了解這些東西,或是覺得難以啟齒,不知道怎麼對孩子說,當自己不知從何說起的時候,其實還可以借用一些圖書來進行教育,越早讓孩子知道隱私部位,樹立安全意識,對孩子越好,因為犯罪份子永遠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不要等悲劇發生,才後悔莫及。

寶媽知識小time: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1. 基本的判斷能力

了解自己的身體部位,哪些是隱私部位,是不能讓陌生人看或摸的,比如衣服遮擋的部位,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永遠在自己身上,無論是誰都不能逾越。

2. 拒絕他人的能力

如果有陌生人對自己過分親暱,或是想要摸自己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堅決說不,這不是不禮貌,也不是不聽話,這個是正確的,這是對自己進行自我保護。

3. 向家人求助的能力

遇到了困難或是危險,學會向父母求助,熟記父母的名字、電話、家庭住址,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準確及時向父母求助,這個能力很重要。

溫馨寄語:

現在犯罪對象年紀越來越趨於幼齡化,所以孩子一定要從小樹立安全意識,不要因為孩子小而忽視這塊的教育,當惡魔的手伸向天使的時候,父母后悔的眼淚是無用的。

為了避免各種各樣的悲劇,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在孩子的身邊,但是教會孩子的東西,卻永遠在孩子的腦裡。希望每個天使都有美好的童年。

每日一問:你會對寶寶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了嗎?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家長不能逃避,正確引導教育是關鍵
    孩子的防範意識及自我保護教育至關重要孩子人自我防範意識和防禦能力都比較差,這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一點點誘惑或所謂的「關愛」就會讓這些無知的孩子們選擇順從,進而陷入了魔爪。正確教育及引導孩子提高防範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
  • 讓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學前開始,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當然,不論孩子是否有能力飛翔,父母的羽翼永遠是為孩子張開翅膀的。只是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是在我的臂膀下撒嬌,而不是尋求我的庇護。我深知授人以漁的道理,所以,想讓孩子平安,還得想辦法提高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
  • 保護自己,友愛他人 成都龍泉驛洛帶小學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中國網10月14日訊(宋得恩)為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教會學生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遠離侵害。10月12日至13日,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小學校開展了「保護自己 友愛他人」系列主題教育。曹老師通過一個動畫短片對孩子們進行了個人身體權利進行教育,告訴孩子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屬於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讓人觸碰;如果不喜歡別人觸碰自己的身體,要大膽地說「不」,並告訴老師和家長。
  • 鄭州一幼兒園的性教育課:玩遊戲認隱私部位,學會自我保護
    鄭州一幼兒園的性教育課:玩遊戲認隱私部位,學會自我保護 張翼飛 谷長樂/鄭州晚報 2017-08-22 17:05
  • 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社會&家庭,如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導語:兒童虐待案件屢見不鮮,虐童並不僅僅是指打孩子,也就是身體虐待,還包括性虐待、疏於照顧、精神虐待等等。在社會上和家庭中,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如何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今天在小區的育兒群裡,討論的都是關於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的話題,討論的是網傳的三起虐童事件。
  • 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社會&家庭,如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導語:兒童虐待案件屢見不鮮,虐童並不僅僅是指打孩子,也就是身體虐待,還包括性虐待、疏於照顧、精神虐待等等。在社會上和家庭中,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如何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今天在小區的育兒群裡,討論的都是關於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的話題,討論的是網傳的三起虐童事件。
  • 孩子沒有隱私保護意識?可能是你的引導多事不對
    這位家長提到的隱私是指身體部位(器官)的隱私,是人體出於禮儀、得體、受尊重,在公共場合和常規環境中,要被遮蓋的部位。孩子對身體部位的隱私意識與家長是否向孩子傳授了與性有關的性別認同、隱私觀念,以及家庭成員之間涉及隱私的行為習慣有關。如果孩子缺乏隱私概念,家長要先反思。
  • 7分鐘的美國性教育短片,教孩子養成自我保護意識
    ,也就在真正的「壞人」面前喪失了保護自己的能力,被壞人的外表或者口袋裡美味的糖果所欺騙。要怎樣教給我們的孩子去辨別壞人呢?老師在接下來的內容裡告訴了我們答案:老師先是告訴孩子們,對於男孩女孩來說,哪裡是隱私部位。
  • 李玫瑾: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怎麼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02李玫瑾教授在談到孩子怎樣防拐防騙,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時候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我們所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從小就要開始給他們一個自我保護的意識,比如說,我帶你出去,你不要離開我,以免幼兒園組織這樣的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這讓老師和家長認識到兒童安全意識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也給小朋友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他們知道以後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哪些地方更容易丟失孩子?根據「寶貝回家」的數據,以下場所更容易給人販子可乘之機,家長們要格外注意。
  • 孩子安全意識薄弱,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安全意識薄弱,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孩子把陌生人當作空氣,對熟悉的人有互動,家長應該怎麼做其實對於陌生人的問題,大人也無法正確的拿捏,導致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遇見陌生的人兒童走丟的事情屢見不鮮,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經常會叮囑孩子"路上遇見了陌生人搭訕,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要陌生人的禮物和玩具","否則就會被壞人抱走,永遠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等警告孩子應對陌生人。如何教育孩子溫和有禮貌,同時又保護好自己呢?
  • 教孩子如何保護好身體隱私?上幼兒園前必修課,媽媽千萬別不當回事
    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是每個孩子上幼兒園前必修的一堂課。前不久上海某書店內,一名10歲小男孩,明目張胆在書店某隱秘角落處,引誘5歲女童脫下衣服暴露隱私部位。案例中的5歲女童尚沒有保護自我隱私的意識,就如此輕易的將自己的隱私暴露給一個陌生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教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隱私?孩子的性別敏感期來的比你想像的早!大概從3歲左右,寶寶就開始有性別意識,會好奇自己的私處;會意識到男孩跟女孩的區別等。
  • 安全教育進校園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嶽陽市藍天救援隊走進東方紅小學,以自我保護為主題,為學生上一堂「安全教育課」。藍天救援隊隊員通過趣味問答與學生進行互動。劉楨丞攝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2月23日訊(記者 莫流潔 劉楨丞)12月21日下午,嶽陽市藍天救援隊走進東方紅小學,以自我保護為主題,為學生上了一堂特別的「安全教育課」。
  • 娃5歲前要進行,兒童基礎性教育,教會孩子保護身體隱私很重要
    孩子缺失保護自己身體隱私的意識。因為孩子沒有保護隱私的意識,所以在受到侵犯時就不會有去反擊的行為。這是很可怕的現象!幼兒保護物品是天性,那麼保護孩子的隱私不受到侵害,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兒童性教育所以家長要在孩子5歲前,就對孩子進行身體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和對孩子進行兒童初期的性教育。
  • 孩子幾歲開始進行「隱私教育」?如何給孩子進行「隱私教育」?
    但是,再心急也要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2-3歲正是孩子探索自己和他人身體這一認知發展的關鍵期,他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和他人的身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這個過程,建立自己的性別意識。這個階段,不要告訴孩子「好好保護自己的安全,不要讓別人觸摸你的隱私部位」。強調讓孩子保護自己,如果孩子真的遭遇性侵害的問題,他會自責,會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不敢告訴父母,怕爸爸媽媽生氣。
  • 隱私部位,孩子自己也不能隨便摸
    如果你家寶寶也在6歲以下,碰到孩子夾腿、擺弄隱私部位,你會不會也像這位媽媽一樣惴惴不安,卻又羞於啟齒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遇到幼兒喜歡觸摸「羞羞的部位」,父母應該怎麼辦?二、不能等同於成人的自慰成人是有意識的,但孩子則是無意間發現了這是一種能夠緩解壓力的方式,並且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所以父母不必恐慌,認為自己孩子心理有問題。所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都是有機會矯正的,關鍵是要允許問題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並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
  • 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寶東鎮中心幼兒園大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觀看視頻警示等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和身體隱私部位,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部位,防止性侵害。中班教師通過繪本故事《不要隨便摸我》,讓孩子們明白學會愛自己,讓孩子知道那些偷偷摸摸的、伴隨著威逼利誘的觸摸,是不正確的行為,教孩子學會避免受到性侵害。
  • 小學老師講解性知識 教孩子用便箋貼娃娃隱私部位
    孩子一提到與性有關的問題,很多家長和老師往往諱莫如深。但是,在南岸區黃桷埡小學五年級四班昨天舉行的班會上,班主任潘源靜卻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性教育課。「我希望讓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對性有正確理解,希望孩子們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更希望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潘源靜說。
  •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家長要做好安全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我保護
    最近,經常報導關於兒童安全的事故來,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畢竟孩子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要教會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便是人身安全是第一要任。培養孩子的安全教育是每個家長的責任,這才能讓孩子學會珍愛生命,保護自己。而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自我保護要從三到六歲開始,從這階段孩子就已經開始就應該知道自我保護的意義,同時應該學會相應的應對方案了。
  • 孩子的「邊界感」很強,家長不要輕易冒犯,要懂得保護孩子的隱私
    那麼,邊界感對於孩子而言有多重要?首先,有邊界感的孩子更有自我意識。孩子一旦懂得了邊界感,他們就會知道自己該學會獨立,自己該學會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選擇,自己該學會對自己負責。擁有了邊界感的孩子,他們將不會繼續過分依賴於父母,自己可以有著正確的三觀,有著自我判斷的能力,不會迷失自我,面對自己生活或者學習生的事情,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其次,有邊界感的孩子更加堅強。
  • 性啟蒙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隱私,比什麼都重要
    慢慢的,他上廁所會拒絕媽媽跟著,讓你在外面等,他自己去上,尤其是在外面的公共廁所,他去上廁所還會關門,自己脫褲子,自己衝水。我們不就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也要教會他不能傷害別人,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傳身教,從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