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歸博士的青島南開情緣

2020-12-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師資是一個學校的立校基石,青島南開學校一直以來著力打造一支德高業精、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學校的教師團隊中,除了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外,還有一些有活力、幹勁足的青年教師。他們的起步要求即為雙一流學校碩士畢業,其中還有七位是來自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博士,他們為青島南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徐老師就是青島南開學校今年聘請到的優秀青年教師的代表。他本科、碩士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期間還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訪交流,在東北名校做到副校長後,又在南開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可謂學貫中西、經驗豐富。

新學期,徐老師即將在學校擔任圖書館館長和英語教學工作。在青島南開學校新的工作生活即將開始之際,徐老師回憶總結了此前的學習工作經歷,為新學期做好了準備。

引言

春天的時候,徐老師接到了青島南開學校賀海龍總校長的邀請電話。談話不多,但彼此卻能心領神會,對未來要進行的事業不謀而合,也許南開人之間就有這樣的默契。歷經歐風美雨,歷經在國內十幾年的教育教學,他終於又在青島南開找到了新的起點。無需經過複雜的程序和手續,他就這樣在博士畢業之際再次加入南開大家庭。

一、從曼城到波士頓—與西方教育的近距離接觸

對教育學的偏愛,他是在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學院形成的。曼徹斯特,常被華人稱作曼城,位於英格蘭北部,那裡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誕生了人類最早的蒸汽火車和紡紗機,是把人類從農業社會代入工業社會的重要起點。

曼城之中最著名的地方有三個:曼聯足球俱樂部、工業革命遺址和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是我的母校,這裡學術氛圍極好,在英國的學術地位也比較高。

曼大到目前為止一共誕生了25個諾貝爾獎,在科學領域有很多重大突破:人工智慧鼻祖圖靈教授在曼大工作過十年,在這裡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可存儲式計算機;物理學家盧瑟福在這裡第一次分裂了原子,人類從此進入核能時代;網紅材料石墨烯也在曼大最先合成,兩位教授因此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曼大學風頗為自由,以教育學院為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研究領域和討論話題,課堂上可以充分發表意見,只要不違法道德和法律,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討論的。

老師們友好親善,經常稱呼他們「colleagues」(同事),他們儘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民族的傳統和習俗。我也耳濡目染,在後來的教書生涯中比較溫和、平等地對待他的學生。

他非常喜愛這樣的學術環境,並充分地利用了這種學術上的自由與開放。他經常在周末把英國本地學生請到宿舍,用中國美食「誘惑」他們,藉機和他們討論各種社會現象,他認為閒暇時的高談闊論也是一種學習方式,至少讓英語進步很多。

通過和外國學生的深度接觸,他發現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雖然會有差異,但是相同點和相似點更多,在多元文化主導的全球一體化時代,文化融合技能必然是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

他的英語口語很好,現在回想起來,就是那時在宿舍的餐廳裡練就的。他時常想,好的教育就是這樣,就是人和人之間的相互扶持與幫助,就是靈魂之間的相互啟發與喚醒,就是一種基於多元文化的生態系統。

在曼大教育學院,學生們經常討論中國的教育問題,這是因為他們的院長West教授是個中國問題專家,標準的「中國通」。老爺子做了十幾年劍橋大學教授,跳槽來到曼大做教育學院院長,他身上保留了很多老派學者作風,例如批改作業時絕不用電腦,習慣用老式鉛筆書寫作業反饋,一手英文連筆字讓學生們叫苦不迭,他經常要用一小時讀懂他不足200字的信。

院長老爺子的思想並不守舊,視野極為開闊,他經常到世界各地參加學術活動,去得最多的就是中國,經常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開講座。

在院長的影響之下,他們幾乎每周都會討論中國的各類教育問題,而他作為中國人自然是討論的核心,因此他的辯論能力得以快速增長,對研究教育、改造教育的決心日益增強。

這種重討論、重表達的教學傳統對我影響很大,他的課堂參與分數(Participation points)總是班裡的第一名,甚至超越了班裡的英國學生。後來在南開讀博士時期,他也特別喜歡參加課堂討論。

徐老師覺得曼大很像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學習者共同棲居在一個學術小鎮中,大家共同研究和學習,共同創造和創新,學生、教師和領導都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校的一切活動,大家彼此尊重各自的生活習慣、民族傳統和意識形態。

好的學習環境就是如此,有自由而不失規範,倡導創新又保留了傳統,彼此關心而又保持適當的距離。他對一所理想中的學校的建設藍圖,就是在曼徹斯特大學讀書時形成的。

徐老師和教育管理學系的任課老師們

畢業前夕在曼大老校區

2006年,他在讀碩士之前造訪了哈佛大學,並進入公共衛生學院的VTI實驗室做翻譯工作。

哈佛的學術環境較之曼大要更上一層樓,校園中仿佛到處瀰漫著書和咖啡的味道,人們腳步匆匆卻又神情淡定,白髮的先生們夾著書本出入教室,天鵝、大雁、松鼠們在路旁的草坪上悠閒地踱步。

一派自然和諧的光景中,你看不出這所大學快要500歲了,在哈佛的校園中幾乎感覺不到歷史的沉重,反而覺得它還年輕,到處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哈佛大學財力雄厚,據說儲備資金達到300多億美元,然而這些錢的使用要受到大學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嚴格管控,必須用於教學和研究。

這裡每年都會花費巨資邀請世界各國的頂級學者來校訪學,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可以得到妥善的安排,甚至學者們如果想讀什麼書,圖書館會按書單在兩三天內奉上,效率之高令人驚嘆。這使得哈佛大學能夠掌握幾乎全球所有地區的學術動態和前沿信息。

哈佛的學生都是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都在努力探索世界並嘗試改造世界,學習的好與壞似乎並不是他們要關心的事情,如何提高全人類的福祉才是他們的使命。

他在實驗室的工作並不忙,因此得以光顧哈佛大學的很多院系,給他印象最深的是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這個學院是美國東部地區政治學、行政學研究的核心地帶,也是中國政府高層官員的培訓點。

學院的一大亮點,是在草坪上安置了很多供學生討論和辯論的大桌椅,無論是本院學生還是外來訪客,都可以在此「高談闊論」、「舌戰群儒」,政府學院的學術空氣之盛、學術環境之好實在令人嘆服!

後來南開大學仿照此學院模式,整合了政治學、行政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專業,成立了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並迅速成長為中國北方政治學研究中心之一。若干年後他也有緣進入南開的政府學院學習,成為南開人。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草坪

二、回國工作

歸國後徐老師進入一所北方名校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工作,教授初高中英語。這所學校在上世紀80年代是「全國十三校」之一,匯聚了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升學成績都是東北地區翹楚。附中教師秉持的教育理念是「要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他們的工作作風嚴謹規範,對待業務精益求精,我受益良多。

兩年後,他隨一部分師大附中教師調入新組建的吉林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工作,他也在那裡走上了領導崗位。這所學校很年輕,但起點很高,決心「建校即成名校」。

果然,從第一屆高考開始,吉大附中的學生連年奪得高考狀元,每屆500名畢業生中都有30到50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每屆有50多人被海外頂級名校錄取,「211」大學錄取率在90%以上,大部分學生的高考成績可以超過600分。

吉大附中很年輕,沒有歷史包袱,敢於任用年輕幹部,直接汲取全國名校之優點,建校10年後就躋身全國高級中學20強。他在吉大附中工作期間,組建了國際部,大膽改革了英語教學,在國外學到的東西有了用武之地。

他帶領年輕教師,研發了很多新課程,包括雙語版的《西方哲學史》、《西方大學史》、《中西文化比較》等一系列創新課,他也一直堅持用英文講授《西方大學史》,向學生介紹自己留學時期的所聞所感。

他從不以升學率為榮,也不應該以升學率為榮。他所期待的,是建立一個像曼大和哈佛那樣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和學生出於對知識的好奇和共同的志向,自願結成聯盟,平等、快樂地探索未知世界。

2017年他在吉林大學基礎教育處的支持下,作為校方代表與長春新區政府合作,創辦了吉林大學附屬尚德學校,並擔任督學和副校長職務。

從零作起的尚德學校,位於長春市的最南端,管理團隊克服了諸多困難,招聘培訓教師隊伍,裝飾整飭校園,建立規章制度,使尚德學校在三年後成為長春新區最受歡迎的地方名校。

他在尚德學校工作期間大膽進入了一些新課程,包括法國馬術教育、學生防衛術、硬筆書法、英語朗讀等。通過各類創新課程,幫助孩子們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再把生活中的點滴經驗總結成知識和學問。

在吉大附屬尚德學校培訓新教師

三、南開讀博——我眼中的南開學風

2014年徐老師負笈津門,考入南開大學成為博士研究生,正式成為南開人。他之所以選擇南開,是因為南開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實力超強,名家學者眾多,他的導師巴特爾教授就是哈佛燕京學者。

初入南開時還有些不適應,畢竟留學時掌握的學術規範和國內學界有些不同。然而南開高教所的教授們確實是中西文化皆通,幫助他在一學期內融入了國內的學術體制。

南開的學風嚴謹又活潑,說嚴謹,是因為老師對於作業、考試、論文要求很高,不能應付也不能作假;說活潑,是因為南開的學生思想活躍,善於學以致用。

在南開有兩類學問特別受重視:一是經典,二是前沿。南開的學生喜歡研究經典著作,在圖書館的借閱記錄中,像《利維坦》、《理想國》、《道德情操論》這樣的經典著作借閱率很高,在討論問題時學生們經常可以引經據典。

此外,南開學生很關心學術動態和前沿,以他的師門為例,有研究雙語教育的,有研究「金磚五國」教育的,還有研究高考改革的,全是時下較為流行的課題。

他時常想,這就是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掌握經典是站穩腳跟,把握前沿諮詢是學以致用,這正是「公能」理念的在教學中的實踐。

「公」和「能」是靜態的,是他們一直秉持的哲學;而「日新月異」是動態的,是求變求新,不但不能落後於時代,甚至要敢於引領時代,開創新局面。

在南開大學學習的幾年,他收穫的不僅是學術上的突破與進步,同時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提升與洗禮。

南開的教育,絕不僅僅是靠百年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體系,它已經上升為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把所有南開人的信念與理想緊密相連,把民族未來、家國責任與個人命運緊密結合起來。

南開人敢於成為開拓者、捍衛者和先行者,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南開人都積極投身於社會變革,都敢為天下先。南開的教育,是成就一生的教育。

四、加入青島南開團隊——放飛夢想

博士畢業前夕,徐老師有幸接到青島南開學校的邀請,加入這個創業團隊。團隊中的很多骨幹都是老南開人,他們在教育理念上和文化觀念上十分接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把南開的優質教育資源推廣至全國,把南開的先進教育理念發揚光大。

剛加入青島南開,他就接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負責學校圖書館的管理與建設。他在歐美研學期間,一直醉心於圖書館,他的大部分閒暇時間都在大學圖書館和學術書店度過。

曼徹斯特大學的圖書館是歐洲最大、最瑰麗的圖書館之一,收藏了大量羊皮書卷和珍貴文物。這座圖書館在十幾年前就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從借閱到歸還,全部由電腦控制,很少用到人力。他在圖書館中寫了好多論文、隨筆和詩歌,其中有20幾個作品在其後的十年間陸續發表在網絡和各類報刊上。

其實他讀書的數量並不多,讀書速度也不快,有時一本書要看好幾周。他認為讀書不能靠數量,要靠質量。那麼什麼才是讀書的質量呢?其實閱讀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很多人也就停留在這一步,最終變成「書蟲」,不能把書本知識變成本領。

閱讀後的重要一步是思辨,即運用自己的理性對書中觀點和內容形成批判,一方面反覆琢磨,一方面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討論、辯論,沒有思辨的過程,讀書就是浪費時間。因此很多老師只是倡導學生多讀書,卻沒有鼓勵學生進行有效地思辨,這是不對的。

此外,讀書要和實踐結合,要善於把書本得來的知識用於生活,畢竟讀書是學習手段而不是學習目的本身。因此他打算利用青島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幫助同學們形成好的閱讀習慣、思辨習慣和實踐精神,讓圖書館成為活學活用科學知識的地方。

一座好的圖書館就是一個好的活動場、演講廳、外語角角,甚至也是博物館。希望他可以把世界各地著名圖書館的先進理念帶入青島南開。

曼徹斯特大學圖書館

南開南開,難以離開。他想到能夠畢業南開再入南開,一陣激動的心情就湧上心頭。新學期快開始了,他期待著和齊魯大地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開拓。

我,在青島南開學校等你。

相關連結

原標題:《一位海歸博士的青島南開情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總投資近10餘億元,青島萊西南開學校工程穩步推進
    盛夏時節,雖然熱浪襲人,但在青島萊西南開學校建設現場,水電暖安裝、精裝、土建、室外配套工程等正在穩步推進。根據姜山新城建設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對一期工程進度進行了微調,全部施工將於今年9月中旬結束,交付學校使用。
  • 【青島教育家】青島南開學校總校長賀海龍:今天的教育要跟上時代的...
    這次南開學校終於落戶青島,在具有區位優勢的地點辦學,又得到廣大南開校友的關注和支持,必能不負伯苓老校長對南開人的期許,和家長、學生的期待,將青島南開學校辦成膠東半島的一顆新星。 在師資結構方面,學校已經聘任五位特級教師和七位來自於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博士,其中三位是南開大學博士,此外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等。從知識和技能的角度來說,比如現在一般小學教育所需要的知識體量,大約中專師範畢業就可以勝任。中學所需要的知識體量和技能,大學本科基本上就可以實現。
  • 在高校,「本土博士」與「海歸博士」差幾個「硬核」
    「海外經歷」的陰影還延續到本土博士的工作中。  於澤遠博士畢業於中國農科院,如今在一家科研機構工作。她表示,本土博士和海歸博士待遇方面的差別依然存在。「理工科的海歸博士一般會申請一些人才計劃,國家對理工科的項目資助支持都非常大。有海歸頭銜,能得到像安家費之類的更好的待遇」。
  • 吳有生:一位院士的「海歸」之路
    吳有生:一位院士的「海歸」之路  第一批「海歸」  「留學」對於很多學子來說,是一段學識提升的經歷;而「海歸」,則是每一個有著家國使命感的中國人的終極選擇。  吳有生,這位改革開放後無錫最初的一批「留學海歸人員」,用他的「海歸之路」給我們敘述了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
  • 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有何區別?為何有些高校更青睞於海歸呢?
    科研條件和氛圍上國外比國內先進一些有研究表明,雖然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在職業生涯上有很大差別,但是就學術成就來看,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並沒有顯著的差別。清華大學教授潘峰表示:「拋開『頭銜』, 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沒有區別,在學校裡都是靠實力說話,最多就是在安家費的區別。也有不少一線科研工作者認為,當國內博士和海歸博士在一起工作時,感受不到明顯差別。不過,在科研條件和氛圍上,不得不說目前國外確實比國內要先進一些。
  • 南開大學一博士剽竊論文 畢業兩年後被撤銷博士學位
    由於發現兩年前的一篇博士論文存在剽竊行為,南開大學日前撤銷了一個已授予的博士學位,目前學校已經通知這名學生必須歸還學位證書。事件起源於一封舉報信。接到舉報信後,南開大學迅速作出反應,對這一事件進行認真核實調查,3周之內便依據調查做出了決定。
  • 海外博士歸國漸成潮 機遇待遇和重視贏得回歸心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至2006年間,到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擔任全職教職工作的海歸博士至少有20人。   中西部地區也感受到了歸國熱。地處中部省份的湖南大學人力資源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近5年來,湖南大學收到來自海外留學人員謀求教職的簡歷逐年遞增,「5年前,一年才幾份,幾乎沒有來自世界知名大學的。但自2007年起,我們收到的四五十份簡歷中,有一部分是來自世界知名大學的博士。」
  • 強姦女秘書後消失的「海歸博士」
      特別調查  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海歸派博士」吳敬東,昨日突然傳出不辭而別的消息,而關於他「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教授」頭銜的質疑猶如一顆重型炸彈,在蓉城引爆。這名「海歸博士」面對女秘書家長打上門來的場面,不得不四處躲避,他隨後聲稱10月8日要去北京參加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大會,至此再沒在公司露面,其在公司2年多的任職也自動結束。  其人其事自稱取得麻省博士後  吳敬東何許人也?
  • 海歸博士回國找工作的真實情況
    不得不說,海歸的待遇跟專業非常相關,海歸真實薪資曝光,40歲的海歸博士回國好不好找工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海歸的待遇。樓層一:我是海歸碩士,本科國內211,工程狗,4年前回國,起薪6k,但是有戶口。感覺海龜就是北京戶口好弄一點,不過還必須要求公司是央企或者是高新企業,文科類的海龜更沒什麼機會。金融類和IT類的話,是不是海龜都掙很多。
  • 洛陽這位海歸博士開發軟體 科學戰「疫」
    海歸博士,科學戰「疫」  這款「健康狀況管控平臺」由洛陽理工學院大數據學院院長、海歸博士閻奔教授帶領團隊開發。從設想到研發成功僅用了7天時間。他和團隊已經接到多家企業的邀約,洛陽、青島等一些企業已引進使用。  「能發揮專業特長為疫情防控做些實事,我很滿足。」眼前,這位1976年出生,畢業於(日本國立)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的工學博士笑著說。  閻奔在朋友圈裡寫道:「雖然這個平臺可能成為我職業生涯中『最短命』的系統,但我依然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 清華、國科大、南開來了!「名校外援」助推青島優質教育「開枝散葉」
    1院士博士當導師,名校「扎堆」來青參與辦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島)附屬學校來青參與辦學的名校,大都有著響噹噹的「金字招牌」。青島萊西南開學校(民辦)的招生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學校在簡介中提到,天津市南開中學原副校長賀海龍擔任總校長,師資中包含三位南開大學博士。將於今秋啟用的青島京華學校(民辦),也在對外宣傳中介紹自己具有「清華基因」。
  • 這次全球疫情以後,海歸博士含金量還比國內頂尖高校博士高嗎?
    博士是專業性研究型高級人才,含金量普遍比較高,尤其是公派留學生海歸博士,其含金量一般都會更高!隨著國內讀研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博士人才也不再稀缺了,無論是海歸博士還是國內頂尖高校自產博士,關鍵是要看他的學術成就,學術成果比較豐碩且國內各行各業特別急需,其含金量自然是水漲船高,成為競相高薪爭搶的對象。去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指出優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歸,是我國高校人材培養體制中的通病,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 科學網—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
    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86位候選人來自北大、清華等高校,71人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
  • 海歸博士進校園第三站 —>走進廣州市英東中學
    GEPers(廣州市「菁英計劃」的海歸博士),走進位於廣州南沙東部、依山臨海的廣州市英東中學,共同開啟「海歸博士進校園」第三站的科普活動。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海歸博士進校園示範學校」的授牌儀式,吸引了400多名在校師生前來參加。
  • 江丙坤被授予南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1月29日,南開大學在省身樓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名譽博士學位,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為其頒發了學位證書。  頒授儀式上,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向大家介紹了江丙坤在臺灣經貿領域、特別是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及貢獻,並向其頒發了名譽博士學位證書。
  • 海歸「流利」英語繞暈外國人 眼高手低頻露怯(圖)
    青島男生小趙因當年高考失利,在家裡的財力支持下遠赴紐西蘭留學三年,去年他畢業回國後「海投」了上百份簡歷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至今「待業」在家近一年。又到了留學的高峰季節,本月在島城舉行的留學說明會一場連著一場。
  • 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博士擔任重慶南開中學競賽教練
    南開中學歷來重視數學競賽,力求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學校一直對數學競賽培養機制進行積極探索,數競已成為「公能」特色課程的品牌之一。繼去年聘請IMO金牌得主、北京大學數學院姚博文博士擔任南開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主教練後,近日,南開數競又迎來一位重量級教練。
  • 黃樂群博士耶魯美中論壇談「海歸是怎樣煉成的」
    中新網南京10月12日電(冰凌)在近日召開的美中論壇2013(耶魯大學)暨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第21屆年會上,應邀出席大會的高管海歸、上海醫藥東英藥業董事長黃樂群博士結合自己親身經歷,作了一場「海歸是怎樣煉成的」的專題演講,引起與會嘉賓的關注和興趣。
  • 澳洲海歸流利英語繞暈外國人 眼高手低頻露怯
    青島男生小趙因當年高考失利,在家裡的財力支持下遠赴紐西蘭留學三年,去年他畢業回國後「海投」了上百份簡歷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至今「待業」在家近一年。又到了留學的高峰季節,本月在島城舉行的留學說明會一場連著一場。在一份份印刷精美的國外院校招生手冊背後,不少家長和學生容易被「洋校」的光環「晃暈」。
  • 2020年南開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
    南開大學醫學院>2020年公開招考擬錄取博士研究生公示南開大學醫學院2020年申請考核及碩博連讀擬錄取公示南開大學醫學院2020年博士調劑複試結果公示南開大學醫學院2020年港澳臺博士研究生擬錄取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