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教育家】青島南開學校總校長賀海龍:今天的教育要跟上時代的...

2020-12-15 騰訊網

耕耘教育夢想,託起民族未來;

承載教育希望,我們一路同行。

本期青島新聞網青島教育家欄目,

首次對話青島南開學校總校長賀海龍

深入了解這所高起點的新建校,

以百年教育積澱,以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為青島基礎教育築基添翼,

成為區域教育的一顆新星。

賀海龍簡介

青島南開學校總校長,天津市人民政府兼職督學、張伯苓研究會理事。天津市南開中學原副校長、南開校史研究中心原副理事長。特聘研究員、中學高級教師。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南開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班」主講專家。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曾先後在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碩士、澳大利亞雪梨大學進修。

百年南開與青島結緣

情懷擔當打造區域教育新星

秉承南開教育體系,繼承南開教育思想,南開學校落戶青島,今年9月份正式啟用新校區。學校位於青島萊西姜山新城,佔地面積400餘畝,投資10餘億元,是一所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國際交流中心的K-12高端優質民辦雙語學校。

校園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負責設計,在規劃上保持老南開整體特色與風格。記錄百年南開的校史館,巍然矗立的伯苓樓,荷葉連連令人神往的馬蹄湖……在校園中心位置復建了南開大學的馬蹄湖,使得學校綠樹蔥蘢、湖韻悠悠,建築整體風格既具有南開傳統特色的古典美,又兼有未來學校的便利性、現代性和開放式的公共活動空間,設有60多間特色課程教室,還有多功能藝體樓、大型專業劇場以及獨立的圖書館。

賀海龍介紹說,在歷史上,南開學校和青島非常有緣分。早在民國時期,時任青島市長沈鴻烈在參觀南開中學時,發現接待的教學主任雷法章非常有才幹,就把這名教學主任邀請擔任青島教育局局長,伯苓先生也曾三次親自考察青島。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伯苓老校長有一個宏願,希望能夠把南開開遍中國,當時首選地之一就是青島,因為青島和天津的近代發展歷程相似,在地緣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也有很強的相似性。但是由於各方面一些因素的影響,這個願望沒有實現。這次南開學校終於落戶青島,在具有區位優勢的地點辦學,又得到廣大南開校友的關注和支持,必能不負伯苓老校長對南開人的期許,和家長、學生的期待,將青島南開學校辦成膠東半島的一顆新星。

師資這些思維和意志品質

對學生影響最為深遠

作為一個新建學校,青島南開學校起點很高,如何打造為區域教育的一顆新星。賀海龍談到,一個德高業精、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這是學校辦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石和起點。

在師資結構方面,學校已經聘任五位特級教師和七位來自於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博士,其中三位是南開大學博士,此外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等。從知識和技能的角度來說,比如現在一般小學教育所需要的知識體量,大約中專師範畢業就可以勝任。中學所需要的知識體量和技能,大學本科基本上就可以實現。但是,在這整體的師資結構組織裡面,學校還是制定了一個高起點、高要求,嚴格選拔基本的原則,其中意義在體現在哪兒呢?

賀海龍解釋說,實際上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孩子通過跟老師在一起學到什麼技能、知識,比如背誦一首古詩,做對一道題,這固然重要,但是在教育內涵中不是最為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孩子和誰在一起,在這樣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老師的眼界、思維方式、世界觀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經常跟以前的學生交流,發現一堂課講完之後,對學生印象最深的是不經意間的幽默,或者是說了一句對他啟發很深的言語。」賀海龍介紹說,在師生交流中,除老師課堂上講的規範性的教學內容以外,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對學生們是非常重要的。傳統觀念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只有獲得成功的人,才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巔峰感受,才知道如何向成功邁進,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思維習慣,處事方式,以及勇氣、冒險等意志品質,這些因素對學生們未來發展的可能更加重要。因此,在招聘師資時,不管是在專業發展,還是在學術提升方面都有一定造詣,要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用成功的人培養更成功的人。

學校老師所走過的路,取得成功的體驗和方法本身,比學生們現在學會了某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更加重要。現在時代高速發展,很多時候學生在學校裡面所學的這些知識和技能,在未來的職場發展和人生歷程中,可以產生深遠影響效果,或是真正的對孩子產生長遠的關鍵作用,恰恰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刻意灌輸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的教育。只有廣見才能博識,老師擁有廣闊的胸懷、開闊的眼界視野和紮實的學科素養,當這樣的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起探討問題,老師才能給予更加準確的,更加符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教育。

課程設計不能以過去的方式

來教育現在的學生

在課程整體構建方面,課程是任何一所學校的核心教育載體,也是實現教育目標一個非常重要方式。賀海龍回憶說,以前當班主任和學生聊未來專業選擇時,一窩蜂的報考金融專業,那時候家長覺得證券、銀行行業,工作強度相對比較低,也比較體面,收入也比較高。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現在面對著人和機器競爭的問題,過去大量工作需要人工來完成,而今線上機器人就可以完成,金融行業基本的運作模式已經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如果說今天的教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還在採取一些固有的模式,那麼對孩子來說是很不負責任。

現在學校分班制和分科制教育,是因為當時剛好處在全球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期,需要大批受過良好素質訓練,而且能夠服從紀律的產業工人。因此,當時的教育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重要的作用。過去所強調孩子記憶力好,因為那時候沒有儲存工具,誰能記住更多的東西,那麼就是優等生,在職場裡面能夠獲得成功,配合上大一統組織模式形態。但是,今天完全不是這樣,比如記憶力很好,但是機器比你記得還多,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學生未來的職業如何發展,如何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必須要面向未來設計課程,那麼在課程選擇和學生培養方向上,就有了很大的區別。

現在也強調學生的紀律性,在學校的組織裡面,基本的學生行為習慣、禮貌是必須的。但是在學校管理中,應該儘可能減少一些禁忌性的、負面否定性的校紀校規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學生們好奇心都泯滅了,再有在孩子的個性化訓練方面,特別要凸顯的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個性化化思維、創造性思維。

賀海龍強調說,這些思維方式,才是孩子真正的立足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這也是未來每一個人能與機器競爭的優勢,因此南開學校在課程設計中非常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比如,開設思維導圖的課程,讓學生習慣於在面對紛繁複雜的信息要素時,能夠迅速在其中理出一個基本的邏輯脈絡,抓住事物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一個從無案例可循的情況下,能夠制定出一個相應的解決方案嗎,麥肯錫的思維方法對於這種情況就具有很大的優勢,學校聘請的南開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博士,他在這方面有著很深的研究,可以開設這門課程。學校還會開設演講與口才、模擬聯合國等課程,訓練學生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學校要讓學生去體會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有協作式的人際關係,也有對抗性人際關係。學校實際上處在一種擬真的社會形態裡,需要不斷摔打和錘鍊學生的各個方面,以及他們應對各方面情境的能力,才能夠確保學生將來能夠成為未來時代的棟梁。此外,根據時代的特點,也開了很多特色的課程。比如科技類的校本課程,比如無人機課程、航模課程、3D列印課程等,也讓學生們接觸一些現代的科技。

學校教育本身就是為了學生適應社會做準備,這也是所有課程設計的一個基本的出發點。老南開在課程的設計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經驗。比如當時的天津市武術運動很發達,大俠輩出,但是南開中學非常重視的卻是新興的籃球運動,因為籃球不僅是體育項目,而要一種生活方式。還有話劇,當時南開學校率先在北方師生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話劇。而天津作為曲藝之鄉,為什麼要開設話劇,而非相聲、京劇,這和引進籃球課程非常相似,引入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周恩來曾在校刊上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吾校新劇觀》,發表對新劇的認識,論述說話劇本身不光是一種藝術呈現形式,也是一種教育人的方式,更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去體味人生百態。

隨著每一個時代的發展,在課程設計方面,應該做出符合時代的思考。張伯苓校長非常偉大的地方,就是不斷創新、日新月異,很多思想跨越時空,面向未來培養學生。因此,學校聘任的老師,需要具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教育要面向未來,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可能目前想像不到,但是教育一定要往前走一步。

「張伯苓校長的老師是教育家杜威先生,杜威有一句話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賀海龍講道,杜威先生曾說,如果我們用過去的方式來教育現在的學生,那我們就是毀了學生們的未來。因此,在整體學校的組織管理過程中,一定要關注未來社會的需求,未來國家的需求,我們這樣才不會培養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面對學業、升學壓力

南開如何評價一名學生

教育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現在的教育者,在腦海裡必須對未來的教育有一個清晰的藍圖。如果想不清楚這個問題,是教不好學生們的,必須要準確的判斷未來社會的需求。賀海龍表示,現在對教育應該有一個主動的教育選擇。南開學校團隊中是非常成熟、專業的行業資深從業者,他們對現行的教育政策和考試環境,也有深刻的了解。學校可以在應試和素質教育兩者之間,做一個很好的平衡和銜接。青島南開學校不是一個先鋒學校,而是一個大規模的實體學校,還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但是會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小班化,或是選修課、項目制。

人生一定要去體驗,一個人相比其他人,內心更加豐滿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可能走過了很多地方,經歷過很多事情,或者閱讀了很多書。希望通過學校教育,給學生們打造一個高質量的生命體驗。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既要為他未來的升學負責,也要為他在大學畢業之後,他成年之後,三十歲、四十歲以後的終身發展奠基。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期,是學生們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熟成型的一個最關鍵的階段。在青春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必將陪伴終身,這是發展心理學認定的一個科學結果,所以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把升學和全面發展做一個有機的結合,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保證學生們按照一個正確的方向前行。

在學校評價上面,實際上和學校文化是貫通的。學習好當然是傳統學校評價學生的一個主要方式。在南開學校裡面,學習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事情。在當前這個時代的發展裡面,對個人的能力需求是非常多元的。在現在中、高考考試招生體系裡,所考查的知識和內容,實際上未必是社會最需要的。賀海龍介紹說,大家可以反思一下,在整個的中小學,甚至大學教育裡面,所學知識在職場工作中到底用到了多少。比如現在的考試成績是否能代表著學生的發展水平,能否在卷子裡體現溝通交流能力?比如勇氣、冒險精神,考試能考出來嗎?最典型的例子是馬雲,馬雲曾經三次高考落榜,後來勉勉強強考上了杭州師範院校。他自己曾經說過,自己不懂財務,也不懂網絡,更不懂計算機編程,他是一個純粹的文科生。但是,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是他,而不是一個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坐上中國電商行業的第一把交椅?其實起到核心作用的,不是那些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開放的心態、冒險的勇氣,這是在所有考試裡面體現不出來的。

馬雲在中小學時期,他自己經常跑到西湖邊,要找外國人去練習口語,在和外國小朋友交流中,認識一個澳大利亞的家庭。後來澳大利亞的家庭還出資邀請他到澳大利亞又去度假。然後他自己說,在國外的經歷,讓他看到不同的社會結構,風土人情,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說馬云為什麼成功,他的成功不在於它編程,而在於他能夠把各種專業人才聚攏在一起,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企業。開闊的心胸,開放的視野和眼界,還有冒險的精神,這些東西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自信。學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從事普教行業二十多年裡,有很多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平平,但是走上社會之後,在自己的事業上創設一番天地。因此,只要孩子是向上的、積極的,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麼在未來社會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業績。但前提是,不能提前把學生的好奇心磨滅,不能在歲數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讓學生對學習感到厭煩,對這個世界充滿了負面和敵對的情緒。如果是一個積極健康的狀態,對某件事情、某個領域有特別的愛好。那麼,學生一定會在自己所擅長和喜愛的領域裡面,做出屬於他自己獨有的成績。這也恰恰是這個多元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發展,來支撐一個豐富完整的社會結構。

為什麼在南開

體育、藝術在課程格外重要

青島南開學校非常重視的體育和藝術課程的設置。賀海龍介紹說,學校兩位體育老師,都畢業於知名體育院校的碩士。有一位是在新疆地區的985院校擔任過籃球總教練,然後又專門聘請到學校裡。學校的音樂老師,也是聘請了聲樂博士開設專門的課程,還有一位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很多年的音樂老師。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更加豐富,比如籃球課程,一方面教學生學習怎麼打籃球,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團隊的協作,在不同的位置打好配合。籃球另一個特點是,允許合理衝撞,人與人之間有直接的這種肉體的碰撞,有利於學生將來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教育不能把孩子都培養成「小綿羊」,在關鍵時刻,要體現出自己的勇氣和血性,尤其是面對一些高強度壓力的時候,要具備抗壓能力,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要有勇氣支撐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這是未來一個社會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的素質。因此,開設這些體育課程,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學生們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來處理這些事情。藝術課程也一樣,希望學生得到一個美的薰陶。馬雲非常強調未來時代,當所有的可重複性工作都已經可以被機器去取代的時候,人做什麼?如果喪失了想像力,那麼在與機器的競爭中只能落入下風。什麼課程能促進人類想像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天馬行空的藝術類課程。

凝聚

師資擁有共同的教育信念與夢想

青島南開學校在打造師資隊伍中最核心的一條在於,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教育夢想,共同的教育情懷。在這一個很好的平臺上,共同打造一所符合心目中的教育夢想,又符合中國教育的學校。賀海龍舉例說,在現在學校管理團隊中,有一個校長助理,在他履歷上本、碩士就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南開大學的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拿到博士學位。他本身還是有教育經歷,曾在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工作過,最後一個職務是擔任吉林大學附屬學校副校長。在應聘的過程中,雙方聊得最多的是,教育發展方面的思考,他非常樂意在南開精神下,共同去打造教育精品。但是,那時候學校校長職位已經安排相應的專業人事了,沒有校長的頭銜,後來商量決定,他擔任學校的圖書館館長。學校有一個學貫中西的老師來擔任圖書館館長,一方面能夠非常熟悉的國內的思想、文化的書目,另外也能引入全球最前沿的一些思想。其實圖書館的建設,核心的是要利用這個載體,開展很多豐富的綜合的活動。讓學生把它作為一個學習的平臺,然後在這裡面以一個自主性的學習者的身份,投入到圖書館的閱讀課程中。所以這些名師之所以願意匯聚在青島南開學校,最核心的是,有著共同的教育信念、共同的教育追求。

我們夢想中的青島南開學校是一個溫暖的地方,一個柔軟的地方,讓學生們在學校裡面感到快樂和安全的地方。學校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儘可能發揮教育的功能。無論是校長,還是中層骨幹老師,或是普通老師,之間的關係都是平等、友好的,而不是一個領導和被領導者的關係。南開學校的校長仍會任課,自己不是一個行政管理幹部,不會居高臨下的對學校「發號施令」。

同樣,在學校裡面,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也是民主、平等的。老師就是一個引導者,就是蘇格拉底的話來說,他就是知識和智慧的接生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他自己的學業得到相應的發展,這是追求的最大的目標。因此,在這個課程的設計方面,會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比如通過選修課的校本課程方式,或是增加一些項目制的學習,走出校門,在現實的社會話題中完成課題,這樣學生們不會脫節於時代。學生們要能清晰準確的看到時代真正的優勢和發展的階段,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舉個例子來說,這次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學校拍攝了三集「公能課堂」進行疫情之下的思考,一方面介紹國家抗疫的付出並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邀請南開大學醫學院的病毒學專家,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介紹新冠病毒。第三個部分,邀請南開大學校友會湖北分會,處在一線的校友對疫情有理性的思考和認識,啟發同學們思考,如果未來有一天處在這種情境中,如何把這件事情做到更好。這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育不能脫節於時代,更不能脫離於社會。

判斷人才的標準

並不是幾張考卷能完全展現的

談到生源,賀海龍舉馬雲的例子說,馬雲當年在上高三的時候,肯定沒有任何一個校長會想著去搶他,因為他成績不行。但是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不光是中學,可能大學都在後悔,當年怎麼是杭州師專把馬雲給招去了。實際上,在人才的評判和選拔機制仍不夠完善。作為一名基礎教育行業的校長來說,為了應對所謂的升學壓力,搶生源搶的不一定是"人才",而是應對考試方面的「專家型選手」。

其實判斷人才的標準並不是幾張考卷能完全展現出來的。在招生過程中會一視同仁。青島南開學校對學生們就只有一個要求,是否具備著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內驅力。另外,從家長的角度來說,能否比較好的配合和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會有一個想像中的完美學校。希望尋找到和學校教育理念上比較接近的家長。當然,學校也會很負責任,在追求教育夢想時,一定兼顧學生未來的升學考試。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發展,為青島地區的教育,打造一所精品的學校,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學校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與社會、家長相互溝通交流。學校和家長之間,彼此應該有一個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心態。經常有一些家長說,最愛孩子肯定是家長,其實老師同樣也很愛孩子,彼此要理解非常重要的。比如周末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動,融洽的家庭關係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有的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火冒三丈,覺得這個題就這麼一點,那麼簡單,怎麼做了兩個小時還沒有做完呢?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在某一年齡段的認知水平,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維來評價。家長要承認教育是個專業的工作,是一門科學,有很多教育研究者不斷去探索、研究和實踐。

在給孩子報輔導班,家長一定要掌握一個度,不要把孩子的周末的時間全部壓滿。幼兒園三年,再加上K12,如果在15年時間裡,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孩子回憶過去的每一天,除了補課和作業沒有別的,那麼他回憶會很乾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定要讓孩子充分的休息。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比較多,會很早形成自己的主見。按照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同一性構建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主見,因此家長要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教育要培養國家棟梁

而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青島精神的核心是什麼呢?其核心就是愛國。賀海龍表示,南開校訓,在張伯苓先生辦學三十多年的基礎之上,提煉出「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在張伯苓校長的論述中談到,培養的學生一定要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後來,還進一步闡述了南開學子都要「知中國、服務中國」,這是對每個南開學子的培養目標。南開歷史上培養了一批熱愛國家,擁有濃厚家國情懷的棟梁人才。因此,青島南開學校就要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的國家棟梁。

賀海龍談到,前段時間有人探討說,現在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送出國去當小留學生,以後怎麼會回國報效國家。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但是,在基礎教育一定要打下愛國的烙印,這是教育核心目標所在。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感恩,包容,相互體量,將來面對社會的發展時,能夠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潮流,勇於承擔時代的責任。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周總理在中國危亡之際,要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那麼,當今的學子,要為中國更加強盛而付出自己的努力,這是當今學子要承擔起來的責任。

錢理群先生說,教育最可怕的是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學習工作的目標指向性都是自己。如果教育培養這樣的人,那時代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南開仍然秉持著老南開的理念,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棟梁之才。南開走過百年歷史,很多家長得出這樣的結論:得入南開,便可放心。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選擇國際教育,大咖出場給你一顆「定心丸」!
    青島南開學校總校長賀海龍觀點教育面向未來,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棟梁出國留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國際教育……賀海龍談到,疫情之下,社會出國留學有不同的考慮。但毫無疑問的是,全球化的趨勢仍會繼續加強,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 一位海歸博士的青島南開情緣
    他們的起步要求即為雙一流學校碩士畢業,其中還有七位是來自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博士,他們為青島南開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徐老師就是青島南開學校今年聘請到的優秀青年教師的代表。他本科、碩士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期間還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訪交流,在東北名校做到副校長後,又在南開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可謂學貫中西、經驗豐富。
  • 清華、國科大、南開來了!「名校外援」助推青島優質教育「開枝散葉」
    今年秋季學期,青島預計有17所新建中小學投入使用,還有一些學校預計在今年年底竣工。這其中,有一些學校頭頂「名校光環」,頗受矚目。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是個不老的話題。近年來,受外來人口增多、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等多重因素影響,青島中小學及幼兒園生源不斷增加,學位供給更加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 青島教育家 | 青島為明學校的國際教育,紮實做好「國內留學」這一環!
    當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看似經歷了一場「寒冬」,但多元化的求學需求和日趨完善的國際教育,正在孕育著迎接著另一個「春天」。2008年開始,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逐步激增,到2018年,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統計,大陸出國留學人數達到66.2萬。今年疫情席捲全球,未來國際教育究竟走勢如何?近日青島新聞網專門採訪了青島為明學校國際部校長、美國索斯蘭學校青島校區校長趙麗娟,聽聽她帶來的思考與實踐。
  • 追溯青島鋼琴教育之路——探訪島城五位老鋼琴教育家有感
    沒有王老師這一代老鋼琴教育家的鋪墊,島城的鋼琴教育之路也不會走得這麼順暢,也就很難有今天的青島市鋼琴學會。在這裡,我們除了緬懷王老師,也將會傳承像王老師一樣最早一代鋼琴教育者的開創者精神——始終如一,砥礪前行!
  • 總投資近10餘億元,青島萊西南開學校工程穩步推進
    盛夏時節,雖然熱浪襲人,但在青島萊西南開學校建設現場,水電暖安裝、精裝、土建、室外配套工程等正在穩步推進。根據姜山新城建設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對一期工程進度進行了微調,全部施工將於今年9月中旬結束,交付學校使用。
  • 青島卓美戲劇學校倒閉 負責人「失聯」百餘位家長退費無門
    半島網8月31日訊交了幾萬元的學費,卻忽然收到了學校倒閉的消息,青島校區的負責人、老師失聯,北京總校不管不問。近日,青島卓美戲劇培訓學校(以下簡稱:青島卓美學校)家長劉女士向半島網(0532-80889233)反映,這家學校2017年進入青島,一直以來就打著北京「卓美品致」和著名導演馮小剛的旗號招生宣傳,如今青島校區關閉,僅有一個第三方平臺統計家長的情況,青島校區和北京總校沒有任何人出面和家長溝通。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涉及退費的家長已經有100多位,學費100多萬元。
  • 青島教育改革:取消校長行政級別 學校自主決定用人用錢
    山東省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鄧雲鋒說,「教育改革,首先要解除校長的桎梏,讓真正有情懷和先進理念的教育家去治理學校、教書育人。」  2014年是青島教育深化改革年,一場以校長「摘官帽」為突破口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68項改革任務、33項重點工作都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發展。」
  • 青島教育總評榜發布,這些學校和老師受表彰(附名單)
    半島記者 孫雅琴1月13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主辦的2019青島教育總評榜頒獎典禮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教育總評榜共分陽光校園、最美教師、優秀學生三大篇章,頒出了五星級陽光校園、最美教師、優秀學生等多個獎項。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學校和老師受到了表彰!
  • 南開中學康岫巖入選'當代中國教育家'(圖)
    南開中學康岫巖入選'當代中國教育家'(圖)   2004年12月21日18:06  來源:北方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
  • 青島實驗高中教育集團揭牌 五十八中教育集團擴容
    青島實驗高中教育集團現由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附屬初級中學(市北)(原青島二十三中)、青島創新學校三個學校組成。集團總校長孫睿表示,集團將以「閃亮自我,精彩世界」為教育願景,以「新人文」教育理念為宗旨,以張揚學生美好個性,培養內驅動力、實踐能力和奉獻精神為路徑,三校聯合,進行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公立民辦不同性質教育資源聯合育人探索,提升集團內涵、打造集團品牌。
  • 青島將再建五個教育集團 青島九中、青島十九中、青島六十八中、綜合實踐教育集團、自閉症教育集團將成立
    今天,青島市教育局做客《行風在線》,透露青島將再建五個教育集團。  有網友表示,城陽區流亭街道白沙灣南北兩岸11個小區已經入住,但配套學校教師資源與城陽區實驗小學、實驗二小、實驗初中存在一定差距。   城陽區教育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張明表示,白沙灣片區學校嚴格按照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基礎設施、設備配備好。但作為一所新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與城陽區實驗小學、實驗初中等老牌學校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新建學校底蘊不夠,需要時間沉澱。將考慮骨幹教師與新教師搭配使用,加大教師配備方面的投入。
  •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二期,安排!
    2021年,我市將印發《青島市「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青島市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研究制訂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積極推動膠東五市教育教學交流
  • 青島教育家|平度雙語學校副校長王子君:激發喚醒 逆襲全能學霸的...
    本期青島新聞網青島教育家欄目,首次對話青島平度雙語學校副校長王子君,在青春期成長與中考學業壓力之下,如何實現超越與逆襲,培養大批的高分全能性學霸。而在平度雙語學校像池志健這樣的「黑馬」還有很多。「學校教育一定要激發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王子君介紹說,學習最大的飛躍,是激發調動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就像一顆種子生發出生命的力量,而這種向上的力量是是成長成才的最大動力「引擎」。
  • 培養具備中華底蘊和國際視野的人才 青島威德明特雙語學校11月28日...
    半島網11月25日訊  啟智明德,服務未來,青島威德明特雙語學校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15年一貫制的優質雙語學校,具備小、初、高正規辦學資質,另配有附屬幼兒園。青島威德明特雙語學校總校長劉豔雲Rose,英國赫爾大學教育碩士,深耕教育領域27年,經歷橫跨海內外公立和國際學校,創建運營多所英系、美系知名國際學校。
  • 教育國際化遇上本土化 青島國際學校如何改變
    青島國際教育發展為哪般?  青島的國際教育行業發展迅速,當天來參加論壇的國際學校類型多樣,有民辦國際學校、國外學校分校、公辦學校與海外合作辦校、教育集團辦校等。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青島國際學校形成了差異化明顯、立體化的風格。
  • 城陽邁向青島教育主場!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助力城陽打造教育強區
    「我們是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的開拓者,肩負中國基礎教育振興之責任,我志願衝鋒教育最高地……」當他們鏗鏘而有力的誓言響徹在學校上空的時候,那份堅韌與執著,那份自豪與感動,展現在每位教師臉上。教育主場!國科大(青島)附屬學校助力城陽打造教育強區教育關係千家萬戶,只有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有好學校上,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答卷才算優秀。基於這樣的共識,城陽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讓全區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優質教育。
  • 專訪| 夏東偉:青島大學要與青島城市共生共贏
    曾任青島大學系副主任,副院長、教務處處長、研究生處(部)處(部)長、副校長;現任青島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青島大學由中國科大、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援建,後來山東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和山東師範大學又派出部分老師援建青島大學。在建校初期,中央和省市政府一直將青島大學作為重點大學進行建設。一直到1993年,將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範專科學校四所學校融合發展成為今天的青島大學。
  • 青島中學官宣學費漲價,青島多所中小學換帥,今天的朋友圈被教育...
    此次學費調整後,青島中學成為青島民辦學校中收費最高的學校,逼近國際學校價位。青島市多所中學換帥新學期即將來臨。青島市多所學校也傳來幹部任免的消息。涉及青島實驗初中、青島1中、青島2中、青島9中等20餘所局屬初、高中及職業學校。此外,市南區、市北區多個學校幹部也有調整。
  • 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獲譽全國先進工作者
    青島二中校長、青島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孫先亮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勞動模範評選主要針對企業職工和農民,先進工作者評選主要面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