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讓學生線上也能學得好

2020-12-16 光明網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教育,在家的堅守是教育,在線的課堂是教育,疫情的阻擊更是教育。」2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正常開始上課。與往年相比,今年教室裡沒有一個學生,講臺上沒有一個老師,課堂被搬到網上,全校教師和全國各地學生通過信息網絡實現教學過程。

  全校一盤棋

  「1006門課程被安排在開學第一周開課,要制定好開學預案,切實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先後制定《關於調整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本科教學工作安排的通知》《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通識教育選修課的相關通知》《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本科教學開課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積極籌劃遠程線上教學工作。

  教務處副處長龐嵐協同相關科室聯繫超星、愛課程、智慧樹、學堂在線等課程平臺對接各學院教師,開展網絡教學培訓、網上建課等工作。同時,組織各學院開展遠程教學方案制定、教學資料準備、師生QQ群建立等工作。目前全校僅在超星平臺建課已有201門。

  「教師是課程負責人,全權負責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班平臺就是開展教學的第一陣地,其他線上資源和教學工具都圍繞教師的教學方案服務。」教務處龔伍軍老師說。

  為完成好全校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共91門課的本科在線教學任務,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海選各級各類在線教學平臺和MOOC,逐一推薦給教研室,組織教師們建立班級QQ群。教研室制定教學組織方案,明確每門課程應使用的教學平臺和慕課,要求教師在班級QQ群裡向學生發布課程規劃和教學安排,推介教學平臺和慕課資源,提供包括文檔、PPT、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學習資料,並通過錄屏發送、直播教學、在線研討、在線答疑等多種方式開展網絡教學,通過各類教學平臺布置、檢查、分析、講評課外作業,記錄平時成績。

  停課不停教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廣大教師始終把育人職責放在第一位。《生態學概論》教學團隊16位老師,對騰訊課堂、知到等網絡授課平臺進行多次課堂現場模擬和功能測試。測試過程中,幾位老師扮演學生,從網絡平臺下載註冊,教案、PPT、視頻資源上傳,課程講授演示、討論交互、現場直播等,都針對實際授課的各種需求,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實際在線開課做好充分準備。

  《生態學概論》授課團隊及授課班

  「不要以為網上上課就可以遲到,只要是上課,要求都是一樣的。」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向龍斌老師的《工程項目管理》課上,他首先對課堂紀律提出了要求。資源學院謝叢嬌老師承擔著2017級石油工程專業的《油氣開發地質學》課程。她說:「充分利用教學班QQ群、微信群與學生溝通,結合學習通APP線上授課,經過測試,線上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我要錄課,別跟我講話!」「我要講課,別進來!」「我要聽課,別打擾我。」這是發生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國語學院劉芳老師家的一幕。劉老師的丈夫也是外國語學院教師,學校第一天開課,夫妻倆都承擔著在線教學任務,家裡孩子上初中二年級,今天也第一天在網上上課。劉老師說,為更好給學生上課,一家三口,各居一室,互不打擾。

  停課不停學

  「同學們要堅定信心,把時間用到學習修身的事情上來,靜下心來多看書多鍛鍊多思考,利用這個特殊假期充分磨練和提升自己。」1月29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務處處長周建偉在朋友圈中分享了這段話。2月9日,教務處公布《2020春季學期線上教學課程QQ群號匯總》,共1455門課程建立在線教學QQ群。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所選課程加入QQ群,利用教師發布的課程大綱、學習資料和學習任務進行在線學習。

  「疫情影響下的線上學習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對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鍛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的郭玥同學說。

  地理信息與工程學院的鄭貴洲老師在福建鄉下並未攜帶電腦,為保證教學效果,他使用兩部手機提前在線上試講《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這讓身在山東日照莒縣的大二學生鄭成龍十分感動,他說:「在疫情面前,鄭老師克服重重困難給同學們線上授課,我保證準時線上上課,停課不停學。」

  「偶爾會發生網絡卡頓,圖片無法顯示等問題」「部分同學沒有課本,只能通過老師演示和網絡資料來學習」「網絡授課沒有面對面上課來得直觀,與老師的交流互動受到一定限制」「部分老師和同學對於網絡授課平臺的功能還不太熟悉,仍在學習和探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方面安排全校師生正常上課,一方面積極向全校老師和學生發放遠程授課的效果徵求意見表,希望通過大家的反饋,找到更好提升教學質量的辦法。(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張銳通訊員魏海勇、潘娣)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奏響就業戰疫「協奏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熊燦陽說。疫情期間,他「逆行」為家鄉湖北麻城運輸救援物資,這次疫情的經歷讓他對就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升學的雙重壓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及時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最後一課」思政教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就業攻堅戰。
  • 什麼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也許腦海中迅速就會浮現出鑽井機和安全帽村兒裡挖煤的——來自高中學妹的腦補一所大學的校名加了兩個限定詞彙,中國、地質——大學後邊還要有一個括弧「武漢」這所學校的歷史和內涵都寫在這幾個字裡了今天我們不談高大上的學術、不談玄幻的高考市場僅僅從學生的視角這會是怎樣的一座學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排名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該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635人,包括本科生18092人,碩士研究生7774人,博士研究生1764人,國際學生1005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類專業招生概況
    學校簡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978年,武漢地質學院在原北京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2006年10月,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籤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好還是武漢的好?
    說起中國地質大學,很多考生都知道有兩個,一個是在武漢,而另一個是在北京,這兩所大學在各個省的錄取分數線相差不是很大,很多人都以為這兩所大學是一所大學,因為一所在北京,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在武漢的那所中國地質大學是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兩所大學各自都是獨立的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0年招生問答
    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全國76所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大學之一。學校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相關係(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分開招生、獨立培養。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主辦)、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分數線,中國地質大學2020年錄取分數線
    校友會2020年最好大學排名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73名。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位於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網絡教育2021年招生簡章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文章一經推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評論以及私信,使小編從各位朋友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小編在文章的創作以及嚴謹性上的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這裡,非常感謝各位朋友以及同學!我國有三所大學,分別在各自領域獨樹一幟,但是卻形成了兩地辦學的局面。
  • 中國地質大學:讓研究生教學科研「不掉線」
    2月14日下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研究生首批線上視頻學位論文開題,這是自動化學院曹衛華教授給博士研究生範海鵬同學開題報告的建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研究生線上視頻學位論文開題「因為疫情,我沒法按期返校,本來十分擔心沒法按時開題。後來,學校通知可以通過視頻開題答辯。」範海鵬說。當天,範海鵬和另外2名博士研究生在線上完成了開題報告。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把育人課堂搬到野外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期以來形成了「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把實踐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2020年暑假,學校統籌協調、周密部署,組織200多名教師,陸續帶領2000餘名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學生,分批次到秭歸產學研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實踐育人的優良傳統我們絕不能丟」從2月10日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全面開展線上教學,1290名教師參加網上授課,開設在線教學課程5512門次,實現了「停課不停學」。「那麼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的情況下,學生暑期還要不要到野外實習?」
  • 2020中國地質大學錄取線:喜歡來地大上大學的各位看過來
    高校的錄取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截止目前為止,有些大學就已經陸續公布了其錄取分數。這不,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也加入了公布錄取分數線的陣營,喜歡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粉絲們往這裡看,我們一起來圍觀一這所高校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藝術類招生看這裡就夠了!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美術專業招生簡章》《2020年音樂專業招生簡章》已經發布啦!今年的藝術類招生政策是什麼?招生專業是什麼?錄取原則是什麼?小錘君帶您了解一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收哪些藝術專業?我校藝術類招生專業包括美術類專業、音樂類專業。美術類包括設計學類和產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兩個招生單元,其中設計學類包括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數字媒體藝術,音樂類招生專業為音樂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專業招生是否組織校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教學科研「不掉線」
    疫情能阻擋人群的相聚,卻無法阻止知識的分享,無法阻止思想的傳遞,無法阻隔精神的傳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堅持「標準不降低、學習不停頓、研究不中斷」,鼓勵導師隔著屏幕對研究生加強指導、傳遞關懷,讓立德樹人工作不因疫情間斷,讓科學研究工作不因疫情斷檔。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校部2020招生計劃:差別有點大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0年招生計劃均已出爐,這兩所學校該怎麼選?一、招生計劃河北省以111人的計劃數量奪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一生源地。河北、山東、山西三省均進入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的前五招生計劃生源地。二、2019年投檔線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網絡教育 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 清華大學《馬蘭花開》劇組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地之光》劇組...
    清華新聞網5月12日電(通訊員 顧校宇 田邵君)5月4日下午,清華大學《馬蘭花開》劇組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地之光》劇組103名師生齊聚線上,在五四青年節之際開展「弘揚科學家愛國精神 勇擔新時代青年責任」聯合主題教育活動。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MBA定點、定向支援武漢「抗疫」
    出於「危難時刻,黨員擔當」的責任使命和「兄弟情深,共克時艱」的校際情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MBA聯合會、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第十二黨支部在徵得經濟管理學院和MBA教育中心的同意後,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專碩聯合會取得聯繫並了解該校醫院急需的醫療物資需求。
  • 中國地質大學全日制助學班簡介
    學院坐落在新大學城武漢市江夏區風景怡人的青龍山麓,佔地1000餘畝,遠景投資規模7億餘元,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實驗室、畫室、機房、圖書館、教學設施等)齊全,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任校長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王典洪教授。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殷鴻福教授為我校名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