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將「換軌」,蔡英文還有資格「抗中」嗎?

2020-12-11 臺海網

目前「抗中」是蔡當局凝聚支持的方式之一。但拜登上臺對陸政策不會像川普一樣強硬,蔡當局的兩岸基調要軟一點?或是維持一樣強硬?確實是蔡當局接下來,在拜登政府上臺後要面對的新局勢。

美國政權即將於明年1月交接,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受到關注。民主黨核心外交策士、競選期間擔任拜登團隊非正式顧問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昨天稱,川普政府對美國強化防衛臺灣的承諾做得非常好,未來新政府也會如此做,但他仍希望看到兩岸之間的緊張可以消弭,甚至進行某種程度的對話。

01

拜登幕僚:望兩岸緊張消弭

由「遠景基金會」與美、日智庫合作舉辦的「2020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8日舉行,邀請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亞洲集團主席坎貝爾發表線上專題演講。坎貝爾曾多次與民主黨外交策士包括甫獲拜登任命為國安顧問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前副國安顧問瑞特(Ely Ratner)等,就中美關係撰寫專文。

在兩岸關係部分,坎貝爾表示,期盼看到兩岸之間的緊張可以減緩,甚至進行某種程度對話,但他直言這超出美國能力範圍,且「很明顯球在大陸那方」。他還稱,美國的目標是信守對亞洲的承諾,並透過國防承諾來確保臺灣民主穩定,且不單是對臺灣,而是整個亞洲。川普政府在這一點做得很好的部分,盼望拜登政府得以繼續保持。

臺當局涉外高層從坎貝爾的演說分析,可看出三個重點:

第一、美國面臨三大挑戰,包括疫情的處理、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且兩大黨未能合作提出紓困解決方案,凸顯拜登上臺後將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美國的亞洲政策具延續性,且已展開在亞洲的重新定位;

第三、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政府在區域的作為,包括強化臺美合作及信守對臺灣的承諾。

02

蔡英文兩岸政策會否軟化?

川普政府在即將下臺時刻,國會還通過對臺軍售,川普在下臺前把還在催化兩岸緊張情勢,與拜登幕僚希望化解兩岸緊張情勢,呈現兩者政策上的不同。坎貝爾的說法,是希望兩岸關係降溫,蔡英文聽完坎貝爾的專題演講,是否會在兩岸關係上產生新看法?若以拜登幕僚說法,蔡當局也必須要適度在兩岸關係上有軟化,並非一直強化抗陸情緒。

蔡英文在坎貝爾的專題演講前進行研討會開幕致詞,談話還是把美日臺三方圈在一起,希望強化三方關係,並抨擊大陸對於香港事件的後續動作,對大陸的態度還是偏向強硬。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質詢提及,目前兩岸緊張情勢無法對話,未來還有對話可能性?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的答覆是只要對方改變想法,不要"強加政治框架"在我們身上,對話就有可能。邱問,所以問題在對方大陸嗎?陳表示,對。邱又問到,元旦文告蔡英文會有兩岸新論述?陳明通回答,蔡英文對於兩岸關係看法、政策是非常一致、而且一貫的,我們是捍衛「這個政權」。

邱志偉質詢點出蔡英文若要在兩岸上有新論述,元旦講話確實是一個時機點。但拜登是在1月20日就任,屆時拜登的政策說法會更清晰。蔡當局是否會等拜登政策更清晰之後,才考慮調整兩岸政策,或是元旦講話就先軟化兩岸關係的態度?元旦很可能是蔡當局在拜登即將上臺時,兩岸關係上的一個轉折表態。

不過,拜登政策幕僚坎貝爾雖提及期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並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但是這超越美國的能力範圍,而且球在大陸那方。陳明通也把兩岸恢復對話的責任踢到大陸那邊,雙方把責任都推到大陸身上。這個態度也可能是蔡當局要延續強硬兩岸關係,為自己找臺階與藉口。

目前「抗中」是蔡當局凝聚支持的方式之一。但拜登上臺對陸政策不會像川普一樣強硬,蔡當局的兩岸基調要軟一點?或是維持一樣強硬?確實是蔡當局接下來,在拜登政府上臺後要面對的新局勢。

03

吳斯懷:蔡還有資格「抗中」嗎?

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的新局,中國國民黨「立委」、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表示,從拜登近來對於中國政策的談話可以發現,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轉折,就像鐵軌換軌,最主要是拜登不把中國當敵人,而是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明顯改為競合關係。那臺灣當局就該警醒,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大陸對抗,「逢中必反」,還有條件嗎?

拜登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闡明,「最佳的對中國戰略,理應是我們所有的盟邦,或至少過去曾是我們的盟邦,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修補與盟邦的關係進而達成共識,將是我上任後頭幾周的重點工作。」

吳斯懷對此表示,這代表川普時代的中美直球對決政策將要「換軌」,可以確定的是,拜登已把中國大陸定性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他的對中戰略是「提升自身競爭力」,而非「改變中國」。

拜登會希望保留美國在多邊舞臺與中國合作的空間,外界也多認為,拜登政府會逐步恢復與中國的多層次戰略對話。所以未來美國將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改為競合關係,有競爭,有合作。

吳斯懷指出,中美雙方都希望從對抗轉向合作,這代表中美關係方向已經改了。這就要提醒蔡英文當局,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中國大陸對抗,還有條件「逢中必反」嗎?是不是要改?那就是安全問題,不是只有經貿問題而已,那兩岸到底要不要和談?要不要透過談判或者交流來代替對抗?

吳斯懷說,從這幾個面向來看,兩岸關係必須要做調整,但要怎麼調整,這隻有蔡當局能決定,但和平跟對談絕對是主軸,而不是對抗。讓兩岸走向和平,相向而行。

來源:綜合華夏經緯網、臺媒

編輯:張薇

相關焦點

  • 中美關係將換軌 蔡英文還有條件「抗中」?
    李文忠同時表示,「退輔會」已與美國三大退伍軍人組織談妥,預備之後派遣中階官員赴美三大退伍軍人組織與美退伍軍人事務部「實習」,對方也將每年派人來「駐臺」,雙方互駐時間是三個月到一年。 時代變了,蔡英文還有條件「抗中」?
  • 吳斯懷:中美關係將換軌 蔡英文有條件「抗中」?
    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的新局,中國國民黨「立委」、臺軍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向中評社表示,從拜登近來對於中國政策的談話可以發現,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轉折,就像鐵軌換軌,最主要是拜登不把中國當敵人,而是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明顯改為競合關係,那臺灣就該警醒,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大陸對抗,逢中必反,還有條件嗎?
  • 中美關係將「換軌」,臺退將:蔡英文還有資格「抗中」嗎?
    撰文:Daydreamer美國總統拜登將會在明年的1月份正式上任,對此,國民黨「民代」吳斯懷認為,從近期拜登對中國的政策發表的一些言論中能夠看出,接下來的中美關係要出現一定的轉折。拜登和川普的政見完全不同,並沒有將中國當作是公開的敵人進行對抗,拜登已把大陸定性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美國對華政策有所改變拜登在前不久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盟邦,或者過去是和美國是盟邦的關係,這才是美國對待中國的最佳戰略關係。他表示,自己上任後最先的工作,就是要修復和中國的關係,同時以此達成共識。
  • 臺退將吳斯懷喊話蔡英文:拜登不把中國大陸當敵人,你還有資格嗎?
    前段時間,拜登在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時,表達出了他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這也意味著未來的中美關係不是全面對抗,而將是競合關係。蔡英文當局隨著川普政府的「反華」起舞,「逢中必反」。
  • 拜登明確表示,蔡英文還要走老路?
    據悉,早前拜登團隊已經把中國視為競合關係而非「敵對關係」,而這和川普政府所持的理念截然相反。對此,中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中美直接對決政策將要換軌,蔡英文是否還具備條件「抗中」?
  • 臺陸軍前副命令:拜登把大陸定為「非敵手」,蔡英文還敢抗陸?
    吳斯懷據臺媒報導 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的新局,中國國民黨「立委」、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表示,從拜登近來對於中國政策的談話可以發現,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轉折,就像鐵軌換軌,最主要是拜登不把中國當敵人,而是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明顯改為競合關係。
  • 聯美抗中 蔡英文太一廂情願
    從川普發動貿易戰以來,中美戰略競爭態勢相當明顯,多位主張對中國強硬的鷹派進入白宮,國會則通過多項加強與臺灣關係的「友臺法案」,去年10月副總統彭斯更發表一篇近似檄文的演說,強硬批判大陸並表示力挺臺灣。臺灣因而有部分人士認為這是機會,主張應該對大陸採取強硬政策,以爭取美國的支持。
  • 蔡英文「聯美抗中」戰略成「皇帝的新衣」
    近日,蔡英文頻繁接受媒體採訪,再次闡述其「聯美抗中」的戰略。然而,與以往美國政府秉持模糊的對臺政策不同,川普政府立即「打臉」蔡英文。可以說,蔡英文的「聯美抗中」戰略已經成為「皇帝的新衣」。第一,從言辭上講,「不排除與川普通話」,背後的意涵是這件事是川普帶有主動性,或者說是蔡英文很勉為其難地拒絕川普。毫無疑問,這與任何人的認知是天壤之別。川普於2016年12月2日與蔡英文通話,是臺灣當局積極做工作,甚至是忽悠川普的結果,絕不是川普主動為之。  第二,對中美關係發展的戰略誤判。
  • 「反中抗中」擴大化,是蔡英文的施政方向?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訪問時表示,疫情中的兩岸關係,只是蔡英文連任後兩岸關係的部分反映;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還不斷拉高姿態,未來兩岸關係應是「復談悲觀,對抗加劇,臺灣受害」,同時,臺灣地區還應避免成為中美對抗的輸家。張榮恭的點評值得關注和思考。如何防疫抗疫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議題,但疫情總會過去,真正的問題應該是蔡英文連任之後的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
  • 川普一再與蔡英文勾肩搭背,將成為引爆中美關係的火藥桶
    作者:王德華川普星期一在華盛頓的演說中公布了他「美國優先」的國家安全戰略,他在演說中直接指明中國跟俄羅斯是美國的「對手」。他還明指將依據《臺灣關係法》,協助臺灣正當防衛威懾外來脅迫。這與歐巴馬總統在2015年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臺灣有明顯不同。川普上任以來,一直在打臺灣牌。川普當選總統就職前就與蔡英文通電話,開了臺美斷交37年後先例。幾天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包括「美臺軍艦實現互訪」的條文,而且川普已經「畫圈」批准。
  • 李登輝都不願搞「聯美抗中」,蔡英文更不該將臺灣置於危險境地
    對此前「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張顯耀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2000年5月份,臺灣第1次經歷政壇更替的時候,李登輝曾提到,臺灣地區領導人必需要做的兩件事就是「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和保證「『憲法』的角色立場」。很明顯,張顯耀的意思就是,李登輝都不願搞「聯美抗中」,蔡英文更不該將臺灣置於危險境地。
  • 中美南海「亮劍」或成常態,蔡英文犯得起錯嗎?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近日刊出《美國與中國註定一戰嗎?》一文稱,隨著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挑戰「一中政策」,中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斷上升,美國與中國是否註定一戰,再度成為各界焦點。報導指出,中美在很多領域都是對手,但中美在競爭的同時,卻又能藉由競爭關係獲得利益;例如,面對中國崛起,中國鄰國在加強與美國建立軍事外交關係的同時,卻也加大對中貿易投資,在經貿關係上與中國綁在一起,中美的競爭關係反而同時讓中美都獲得利益。
  • 美國大選迎來結局,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或將緩和,蔡英文卻坐不住了
    有專家在分析中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迎來一個「喘息期」。 現在的中美關係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狀態,在所有領域基本上都能看到這種現象,兩國之間的戰略互信已經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而且兩國之間的實質性合作也都幾乎擱淺了。所以,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可能會緩和。
  • 蔡英文將留給臺灣一地雞毛
    川普能不能連任,除了他本人,還有一個人可能跟他一樣擔心和焦慮,蔡英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最近有一份民調顯示,臺灣是全球唯一支持川普超過拜登的地區。蔡英文吸取教訓了嗎?事實是,她還在樂此不疲地押寶。押寶某一派,就算押對了,不見得有利,川普是「美國第一」,臺灣能因此第二或第三嗎?如果押錯了,拜登當選,會不會「記恨」蔡英文曾支持他的對手?臺灣會不會被冷落四年?
  • 胡淑慧:蔡英文「聯美抗中」的風險與代價
    ,確立了一套「聯美抗中」的政治路線,投靠與勾結美國,對抗大陸,將兩岸關係拖入困境與險境。    蔡英文大打「美國牌」,把美國作為抗衡中國大陸的外部手段,作為撈取選舉利益的政績。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調整對華戰略,並發起對華貿易戰與科技戰,中美關係出現重大變化。
  • 謝鬱: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阻斷兩岸協商的可能性
    謝鬱指出,2019年,兩岸關係處在一個特殊時期,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因素正發生或將發生重大變化。新舊矛盾交織,內外挑戰並存,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有利因素遞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破壞性因素增加,兩岸關係呈現變動期、調整期、敏感期三期疊加的態勢。
  • 口罩竟成為「抗中」籌碼?蔡英文這樣做不怕「報應」嗎?
    但是不料口罩竟成為"抗中"籌碼?蔡英文這樣做不怕"報應"嗎?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當中,蔡英文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取得連任資格,不僅如此,民進黨也靠著某些手段爭取了優勢獲得了過半數的席次。他們之所以獲得了勝利,蔡英文獲得了較高的票數,不是因為臺灣民眾真的支持他們,而是他們善於操作政治,讓一部分臺灣民眾被騙。
  • 國民黨幹部痛批蔡英文:讓臺灣站在世界「抗中」最前線
    中美關係日益緊張,近年兩方從貿易、科技和金融領域對抗,快速惡化成政治及軍事對峙,中國國民黨智庫「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表示,中美關係讓臺灣夾在中間,就像「兩隻大象打架時,無辜的小草會受苦」,國民黨副秘書長黃奎博直言,蔡英文上任以來,似乎讓「臺灣站在世界『抗中』的最前線」。
  • 李振廣:只要中美關係穩定,蔡英文就不太有機會興風作浪!
    李振廣:只要中美關係穩定,蔡英文就不太有機會興風作浪!大陸和美國籤署了第一階段經濟協議後,兩方的關係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大陸與美關係在緩和之後,蔡英文不太有機會興風作浪。
  • 中美元首通電話!川普回歸「一中」對蔡英文的警示
    習近平讚賞川普強調美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真是「有心拜年、十五不晚」!臺灣時事評論員尹乃菁引述習近平曾提到的那句馬丁路德金的名句"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表示,對美中關係如此,對於蔡英文去思考兩岸關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