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扶貧|低埇貧困戶走出生產隊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

2020-12-13 瀟湘晨報

「家裡蓋起了新房,小孩個個安心讀書,一家人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非常感謝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帶我們奔向小康生活。」回憶起5年來家中的變化,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貧困戶黃瓊芳的言語中飽含感恩之情。

楊梅鎮低埇村是廣東省的省定貧困村,自從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進駐扶貧,黃瓊芳一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從一個幾乎沒有技術特長的貧困戶,逐漸成為生產隊隊長、百貨超市店長。

貧困戶中走出生產隊長

黃瓊芳家共有七口人,老人年老體弱,丈夫身患重病,家中的四個小孩分別在大學、初中、小學和幼兒園上學。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

2016年,黃瓊芳家被納入低埇村精準扶貧戶。考慮到黃瓊芳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駐村工作隊重點培養她參與幫扶單位建設的精準扶貧產業項目,幫助其提升專業種植技能和團隊管理能力。

黃瓊芳自己很爭氣,積極參與種植基地的勞動,不久便擔任生產隊隊長,負責聯繫村中其他勞動力參與種植基地務農勞動,日均工資100元。

今年5月,低埇村委與企業合作在村中開設百貨超市,黃瓊芳積極爭取到超市店長的崗位,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還有五險一金,免費體檢、節日費等福利。

同時,為增加其收入,駐村工作隊為黃瓊芳爭取了護河員的公益崗位,每周到轄區河道巡查一次,每月獲得500元補貼。

駐村工作隊還為黃瓊芳家申請了2萬元的危房改造基金,再加上單位幫扶的1萬元,將她家的危房進行改造、加固。針對她家「因學致貧」的特點,給予她家四個孩子不同的教育補助,每年合計1.5萬元。

如今,不僅生活條件和家庭收入有了極大改善,黃瓊芳的工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庭收入從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6385.7元提升至2019年的10104.09元,貧困村民變身幸福村民。

產業扶貧盤活丟荒土地

為發展低埇村的產業扶貧項目,省扶貧資金出資82萬元、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出資100萬元,投資到種植基地項目中,每年村集體保底收入8萬元。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低埇村盤活村內常年丟荒土地200多畝,其中160畝地種植有番薯、四季豆、黃瓜、苦瓜、沙姜等經濟農作物。40畝地種植有嘉寶果、巴西櫻桃、葡萄等600多棵果樹。百果園旁還依湖建起了農家樂,提供地道的農家菜,完善產業餐飲配套。

種植基地每年支付村民勞務支出100萬元以上,農忙時需聘請周邊村民勞動力100多人,其中參與貧困戶勞動力10餘人。

低埇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何央介紹說,種植基地一方面盤活丟了荒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證口糧安全;另一方面為大量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農民在工作的同時可以照顧家庭,防止農村空心留守家庭;同時還可以提升鄉風文明,扭轉「村民在家沒事聚集打牌賭錢」的不良之風。

除了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低埇村還入股了蛋雞養殖項目和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分別可以獲得20萬元和12萬元的收益。

5年來,省體育局駐村工作隊著力發展黨建、扶貧、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低埇村全村69戶貧困戶共206名貧困人口於2019年11月全部脫貧;貧困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4046.26元增長到2019年的13214.24元;全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6325.27元增長到2019年的16608.17元。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高州謝雞鎮保黎村貧困戶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萬元
    謝雞鎮保黎村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以來幫扶單位-廣州體育學院籌集幫扶資金500多萬元,大力開展抓黨建助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該村貧困戶脫貧率達100%,2019年度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68萬元,超出廣東省貧困戶收入標準的93%。
  • 廣東體育特色扶貧路:粵西貧困村人均收入過萬元
    中新網廣州6月5日電 (記者 唐貴江) 記者5日從廣東省體育局獲悉,將體育與精準扶貧工作融為一體,提升扶貧工作的質量,打造體育部門扶貧特色,省級貧困村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走出特色脫貧路,全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6325.27元增長到2019年的16608.17元。
  • 2018年各省居民收入排名完整版 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排行榜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6萬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能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部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情況的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對比
    此外,2019年中國的經濟實際增速為6.1%,完成的名義GDP約為990865億元(折合14.36萬億美元),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GDP接近7.08萬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為1.03萬)。那問題來了,同期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財富、人均存款分別的是多少呢?
  • 山東省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全國排名第九!
    日前,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2020年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顯示,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4萬,另有8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線。山東全國第9!人均16468元!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347元,增長0.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617元,增長0.4%,中位數是平均數的90.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682元,增長1.2%,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2.8%。
  •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3%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3% 原標題:   人民網北京10月10日電 (朱江)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領域進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 2018年棗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長306倍
    改革開放前,農民收入恢復性增長194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8071萬元,比例為89.8:0.5:9.5:0.2,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50元。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民收入快速增長1978至1991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生產隊為基本單位的「大鍋飯」轉變為農村居民自主生產、自負盈虧的新體制,農民收入快速走高,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1991年的776元。鄧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給農村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 萬億GDP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超6萬
    由於成都和長沙僅分別披露了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未知其全體居民的收入情況,故未納入統計,廣州則根據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鎮化率進行了計算,得到全體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0152元,與統計部門的數據或有一定偏差。最終的15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序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佛山、武漢、青島、天津、鄭州和重慶。
  • 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在達到2.4萬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
    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在達到2.4萬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 來源:速途網 • 2019-06-06 10:20:55
  • 2018年北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490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達到26490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9.2平方米,提高到45平方米。 據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康森介紹,北京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52年的2.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96.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達到2649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1956年的151元增加到2018年的20195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9.2平方米,提高到45平方米。
  • 每日一詞∣人均可支配收入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由於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70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
  • 中國的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多少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南生注意到,仍然有很多網友分不清「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別。經常將人均GDP或人均國民總收入,當成了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從而鬧出了一些「低級笑話」。如果都按照13.95億人口計算,那中國的人均GDP接近9800美元,人均GNI約為9700美元。因此,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國民總收入,並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個人收入」,只是從不同角度對「居民所創造出來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統計」。
  • 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中國工薪家庭年均收入超15萬元
    西南財經大學調查顯示:中國工薪家庭年均收入超15萬元 近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
  • 2018年,江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1%,增幅位居中部六省第二
    在1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位居中部六省第二,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實現超九成。
  • 散裝江蘇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 但房價都在3萬/平方米以下
    每個城市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是江蘇人而被稱為散裝江蘇;但每個城市又是很強的,全省GDP全國第二;貧困人口只有6戶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有專家表示,正是因為江蘇的散,才造就了這個工業強省,各自發展,遠超別人。大部分省份的發展模式,是舉全省資源先發展一個中心,然後帶動周邊城市。
  • 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281元 增長9.0%
    一、居民收入情況 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281元,增長9.0%,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8%。
  • 上半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6元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6元 收入結構呈現「三漲一跌」,消費支出降幅收窄明顯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國家統計局常州調查隊公布的住戶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56元,同比增長1.5%,增速下滑6.3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增幅提高
  • 統計局:2020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實際下降3.9%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實際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實際下降4.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109元,下降0.7%。
  • 2020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爐 滬、京、浙領跑
    21數據新聞實驗室分析上半年全國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發現:  上半年各地居民收入:滬、京、浙領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均攤到每月是261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
  • 我縣超額完成一產增加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標
    近日,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我縣今年一產增加值22.5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8元,目標完成率均超過100%。穩定生豬與肉雞生產保供,根據市場情況穩步擴大養殖規模,實現家禽出欄1226 萬羽,生豬出欄7.22萬頭,牛出欄0.72萬頭。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項目3個,已投產保供蔬菜基地4000畝,基本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豬養殖小區建設等重大項目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