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蓋起了新房,小孩個個安心讀書,一家人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非常感謝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帶我們奔向小康生活。」回憶起5年來家中的變化,化州市楊梅鎮低埇村貧困戶黃瓊芳的言語中飽含感恩之情。
楊梅鎮低埇村是廣東省的省定貧困村,自從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進駐扶貧,黃瓊芳一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從一個幾乎沒有技術特長的貧困戶,逐漸成為生產隊隊長、百貨超市店長。
貧困戶中走出生產隊長
黃瓊芳家共有七口人,老人年老體弱,丈夫身患重病,家中的四個小孩分別在大學、初中、小學和幼兒園上學。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
2016年,黃瓊芳家被納入低埇村精準扶貧戶。考慮到黃瓊芳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駐村工作隊重點培養她參與幫扶單位建設的精準扶貧產業項目,幫助其提升專業種植技能和團隊管理能力。
黃瓊芳自己很爭氣,積極參與種植基地的勞動,不久便擔任生產隊隊長,負責聯繫村中其他勞動力參與種植基地務農勞動,日均工資100元。
今年5月,低埇村委與企業合作在村中開設百貨超市,黃瓊芳積極爭取到超市店長的崗位,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資,還有五險一金,免費體檢、節日費等福利。
同時,為增加其收入,駐村工作隊為黃瓊芳爭取了護河員的公益崗位,每周到轄區河道巡查一次,每月獲得500元補貼。
駐村工作隊還為黃瓊芳家申請了2萬元的危房改造基金,再加上單位幫扶的1萬元,將她家的危房進行改造、加固。針對她家「因學致貧」的特點,給予她家四個孩子不同的教育補助,每年合計1.5萬元。
如今,不僅生活條件和家庭收入有了極大改善,黃瓊芳的工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庭收入從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6385.7元提升至2019年的10104.09元,貧困村民變身幸福村民。
產業扶貧盤活丟荒土地
為發展低埇村的產業扶貧項目,省扶貧資金出資82萬元、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出資100萬元,投資到種植基地項目中,每年村集體保底收入8萬元。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低埇村盤活村內常年丟荒土地200多畝,其中160畝地種植有番薯、四季豆、黃瓜、苦瓜、沙姜等經濟農作物。40畝地種植有嘉寶果、巴西櫻桃、葡萄等600多棵果樹。百果園旁還依湖建起了農家樂,提供地道的農家菜,完善產業餐飲配套。
種植基地每年支付村民勞務支出100萬元以上,農忙時需聘請周邊村民勞動力100多人,其中參與貧困戶勞動力10餘人。
低埇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何央介紹說,種植基地一方面盤活丟了荒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證口糧安全;另一方面為大量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農民在工作的同時可以照顧家庭,防止農村空心留守家庭;同時還可以提升鄉風文明,扭轉「村民在家沒事聚集打牌賭錢」的不良之風。
除了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低埇村還入股了蛋雞養殖項目和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分別可以獲得20萬元和12萬元的收益。
5年來,省體育局駐村工作隊著力發展黨建、扶貧、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工作,低埇村全村69戶貧困戶共206名貧困人口於2019年11月全部脫貧;貧困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4046.26元增長到2019年的13214.24元;全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6325.27元增長到2019年的16608.17元。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