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驟降,又到了換季易生病的季節。
最近,很多家長都遇到了孩子感冒的情況。
有的寶媽一看孩子感冒了,就猛給孩子吃藥,猛給孩子加衣服。
這種方法到底對不對呢?那就請各位家長們帶著你的好奇心往下看。
這幾種藥要遠離
生病吃藥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是孩子不是成年人,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沒有發育完善。
因此,孩子比成人脆弱許多,用藥方面也要謹慎一些,這幾種藥是藥監局發公告禁止的藥,家長們可以拿出小本本記一下~
01 退燒藥
安乃近
記得小時候,只要一發燒,家裡的老人就會拿出一種叫「安乃近」的大白片吃一粒,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最近才知道,國家藥監局前段時間發了一個公告,要求禁止銷售、生產和使用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兒安乃近灌腸液、安乃近滴劑、安乃近滴鼻液、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小兒解熱栓。
除了禁止安乃近注射液外,藥監局還發布了《關於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其中明確指出,安乃近片禁用於 18 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由此可見,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安乃近」並不是治療發燒的最佳良藥,不僅不要給孩子用,連成人也要「退避三舍」。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主要用於多種需要抗炎治療的疾病,具有消炎、鎮痛、解熱的功效。
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是2011年的時候,藥監局也發了公告,明確禁止尼美舒利用於12歲以下的兒童。
查找了一些資料,禁止兒童使用的原因是:
a.該藥物容易造成肝損傷
b.孩子自身的肝功能未完善,沒有辦法掌握正確的用量,如果用量不適,則容易損害肝腎功能
02 退燒針
俗話說得好:「能吃藥就不打針」,如果吃藥可以抑制住孩子的病情,希望各位家長們「針下留人」。
假使到了不得不打針的程度,再來說兩種要遠離的退燒針。
賴氨匹林
賴氨匹林是賴氨酸和阿司匹林組成的複合物,是一種常見的退燒針。
賴氨匹林進入體內後會分解成阿司匹林,起到退燒的作用。
但是和其它退燒藥品不同的是,賴氨匹林中的阿司匹林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導致瑞氏症候群。
因此,在2018年的時候,國家藥監局也發出了公告,規定該藥16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
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對於兒童發熱,不要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賴氨匹林治療。
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也是發燒時常用的退燒針,很多人小時候的「慘痛回憶」。
印象中治療發燒很管用的柴胡,在2018年也被國家藥監局給「否定」了。
修改後的柴胡注射液說明書,明確標註了【兒童禁用】。
查了一下關於柴胡注射液的資料,從 1988 年至 2005 年,就有 24 篇相關學術論文報導 41 例真實不良反應病例。
其中,兒童不良反應病例並不在少數,多半表現為過敏反應、致過敏性休克、致暈厥等。
看到這兒,也就明白了為何要對柴胡注射液進行控制了。
03 成人藥
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燒的時候,一時找不到兒童專用的退燒藥,就拿成人藥減半給孩子吃,這種方法並不提倡。
第一,兒童專用藥是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等細化計量的,這個量不是直接減半就可以的。
第二,兒童專用藥根據孩子的身體器官發育狀態來定的,孩子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成人發育比較完善,成人藥物並不適用於孩子。
第三,兒童專用藥的味道會比成人藥的味道更好一些,孩子也更容易下咽。
孩子生病吃藥沒有錯,但是一定要正確地吃藥,吃正確的藥。
所以,家長們在這方面一定要謹慎,不要因為一時地疏忽釀成大錯。
如何應對孩子感冒發燒
前面說了孩子感冒時不要吃的幾種藥,那麼問題就來了,孩子如果感冒了,應該吃什麼藥呢?除了吃藥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呢?
在這裡給各位家長們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 退燒藥認準這2種
WHO只推薦過兩種退燒藥,那就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對乙醯氨基酚適合3個月以上的寶貝,布洛芬適合6個月以上的寶貝。
對於這兩種藥的用法用量,特地查閱了《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寶媽們可以看一下。
2 多喝水
要問現在的女人們最討厭哪幾個字,我想大部分會說「多喝水」!
但是作為一個寶媽,當娃感冒發燒時一定要謹記這3個字。
孩子發燒時,說明體內大量缺水,這時要讓孩子少量多次的飲水,來改善身體缺水的狀態。
另外,還要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讓孩子處在一個涼爽舒適的環境裡。
3 仔細觀察
孩子發燒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密切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態。
出現下面兩種情況要及時的就醫:
(1)精神狀態不好,持續昏睡,皮膚顏色不正常,指甲、嘴唇發紫
(2)精神狀態好,但是體溫已經高達38.5℃,且已經持續超過24小時
4 多預防
不管何種病症,最好的治療方法都是預防,感冒也不例外。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穿合適的衣物,蓋合適的被子,吃合適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以多做一些運動,有助於強身健體,這樣就可以依靠自身強大的免疫力把感冒病毒打敗。
感冒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養娃無小事,一點小病小痛都牽動著家長的心。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多學習、多思考,多多掌握一些關於用藥、護理的小知識。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養娃這件事上少走彎路~
本文為媽媽手冊(ID:jqfans)原創,作者:晨媽,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作者:晨媽,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