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招教開始到2019年,西平連續兩年沒有再次進行招教考試。據多方信源以及官方新聞,考試培訓機構消息更加靈敏,已經上線針對今年招教培訓班。綜合各種信息來說,招教可能性很大。
新聞截圖
2020年招教很有可能即將在最近幾日重啟,並發布公告。關於招教考試,筆者提幾點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看到。
前幾年西平每年都有招教考試,從2012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17年,其中2012年是兩次招聘,一次為3月份;另一次在暑假期間,7年招教以及每年錄取特崗教師,根據官方數據,截止到2019年全縣教職工共有10267人(含民辦學校)。
特崗教師是每年都會招錄,大概為180到200人。特崗教師數量有時不穩定,會有個別少數教師辭職現象,三年後入編時,教師入編整體上呈現穩定現象。特崗招錄要求是省裡制定,要求相比縣裡招教條件要高。
特崗招聘從學歷上,地域上、教師資格證要求上相對較高,筆試後還有面試,兩層篩選能夠淘汰一部分人。另外特崗需要三年後才能入編,即使調動也需要先度過三年服務期,所以特崗教師流失現象比較輕。
西平的招教沒有面試,這一點就足夠吸引大量外地人來報名考試。短期來看,能夠招聘到更多教師,實則長期來看,這一做法不利於教師隊伍數量穩定。
外地參加報名考試的考生不排除抱著騎驢找馬的想法,找報名考試,考上就工作,以後另尋其他地方更好工作或者等家鄉的招聘考試,西平教師工作只是一個跳板,家鄉有機會的話就立即考走。這樣的話,今年招明年招,年你招,教師數量還是不夠。
這樣的招聘結果對於本縣教育發展短期解決教師緊缺現象,長期來看對全縣教育發展更加不利,對教育工作帶來更大不利。看看往年教師流失就可以知道這樣的現象的利弊。尤其是最基層中小學,經常換教師對於學生成績真的有良性促進作用嗎?好不容易有點教學工作經驗,結果去其他地方效力了?
為了避免教師流失,報名條件應該限制戶籍,不然流失現象會繼續蔓延。周邊縣市,近的漯河,在教師與事業單位考試中都限制戶籍,並且僅限漯河戶籍。身邊縣區,剛剛正陽事業單位招聘通知中,明確要求僅限正陽戶籍。這些地方都是為了招聘人員能夠留在本地區,讓人才為本地區發揮光和熱,頗有「分水不流外人田」效果。
但是筆試報名條件實在有點低,還沒有特崗學歷要求高。筆者並沒有學歷歧視之意,翻閱往年招教報名條件,可以清楚了解到有的報名學歷要求為中專,想想中專這條件實在太低,這大概是見過的招聘中學歷要求最低的,特崗都不敢這樣要求那麼低。在教師招聘中,最低要求就是全日制大學專科學歷,外加教師資格證。
學歷就是篩選教師專業素質的第一步,這就是高考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競爭。要不然為什麼大公司招聘限制學歷呢?放在教育崗位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原來一直按照最低條件招聘,從2012年開始的招教,到現在2020年,可以檢測原來招教的效果。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心裡應該有一桿衡量教師專業素質的一桿秤。西平的教育質量不僅掌握在教育部門手中,也緊緊捏在每位教師的一言一行中。打鐵更需自身硬,打造西平高質量教育需要從教師隊伍抓起,教師隊伍抓起就要從嚴格把好招聘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