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申請753項專利!廣州產研院紮根南沙九年在孵科技企業26家

2020-12-23 金羊網

一年申請753項專利!廣州產研院紮根南沙九年在孵科技企業26家

金羊網  作者:張豪  2019-03-05

金羊網訊 記者張豪 通訊員餘麗穎報導:2018年提交專利申請75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06件!這是記者日前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產研院」)獲得的消息。據悉,這家坐落於南沙科技創新中心的科研院所也已成為全區名副其實的「專利大戶」。據悉,廣州產研院目前在孵的科技型企業達到了26家,累計引入各類投資逾2.5億元,營業收入超過7000萬元。

 智能協調系統覆蓋2000多個交通路口

交通擁堵是現代城市管理面臨的一大難題。由廣州產研院現代交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團隊自主研發的交通信號協調控制優化系統,正在廣州市內500多個交叉路口「大展身手」。

「這套技術與交警部門的控制系統相互協作,通過監測、收集車流量等數據,由後臺智能分析生成相應的交通信號方案。」該研發中心博士首豔芳介紹道,每個路口的交通信號指令周期,都將綜合周邊道路車流量、歷史運行數據等進行優化協調,從而減少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停車次數。「以在南沙區環市大道西至環市大道中路段為例,車輛在該路段行駛需要經過21個交叉路口,協調前平均要停9次,協調後停車次數降低至2-3次。」

自2011年至今,廣州產研院現代交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與廣州、佛山、中山、嘉興、南昌、貴陽、重慶等10多個城市的交警部門陸續開展交通智能協調控制產學研合作與應用,技術覆蓋國內2000多個交叉口,將這些路口的平均行程時間縮短25%,延誤時間縮短30%,停車次數減少60%。

 讓中央空調實現「按需供冷」

孵化自廣州產研院空調節能與控制技術研發中心的廣州遠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憑藉「中央空調末端環境溫度與冷源負荷遠程調控方法及系統」等核心專利,成功敲開了市場的大門。

「在裝有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的大型建築裡,一間辦公室覺得熱要調低溫度,所有房間的溫度都得跟著往下調。」遠正智能營銷總監何敏表示,該企業針對大型建築原有空調系統的技術改造,讓中央空調實現了「按需供冷」。

中央空調系統各個末端的溫度數據,通過傳感器實時傳送到該系統。經過算法模型分析後,空調主控機櫃將針對不同末端的室溫,自動下達指令,通過冷源控制櫃等自主研發設備將各個房間精確調節至適宜溫度,告別傳統的人工調節。

據介紹,該企業已與教育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南沙區政務服務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廣百集團、友誼集團等政府機構、高校及企業開展長期合作,空調技術改造覆蓋建築超1200萬平方米,空調總體節能比例達25%以上,累計節約空調運行費用超4.1億元。

此外,遠正智能同時針對大型建築設計了一套多層次的用電計量系統,精細化監控總體建築、各樓宇、各房間的用電量,避免能耗浪費。過硬的創新技術和顯著的節能效益,讓它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2016年,遠正智能成功掛牌新三板,去年營業收入達到4000萬元。

 在孵企業去年營收逾7000萬

2010年3月,廣州產研院正式落地南沙,由教育部與廣州市政府共建,依託華南理工大學的科技資源,打造集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功能於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

在過去九年間,該科研院所先後組建了精密電子製造技術、食品綠色加工化與營養調控技術、空調節能與控制工程技術、現代交通工程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等9個研發中心,並於近年組建了3個國家級平臺、5個省級平臺,擁有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場地面積1.53萬平方米,涉及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健康、智能交通、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州產研院是華工首批建立的地方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在成立之初就集聚了學校的優勢學科資源。」廣州產研院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吳志輝介紹,目前該科研院所擁有研發及成果轉化隊伍超過400人,其中包括華工的學科帶頭人、專職教授、孵化企業團隊成員等。

憑藉多年的研發技術積累,近年來廣州產研院也迎來了成果產出的爆發期。據不完全統計,廣州產研院近三年申請專利1426項,其中發明專利1001項;授權專利831項,其中發明授權專利504項,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經連續幾年名列南沙第一。

在推動成果轉化方面,廣州產研院已與晶科電子、安捷利、東方電氣等國內9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推廣智慧財產權成果70多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過60多億元;在孵科技企業26家,引入各類投資逾2.5億元,2018年孵化企業營業收入超過7000萬元。

編輯:白茶

相關焦點

  • 省科學院佛山產研院受邀參加佛山市科技企業孵化協會會員大會
    近日,佛山市科技企業孵化協會(以下簡稱「市科孵協」)2020年度會員大會在「三龍灣」號遊船首層舉行,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佛山產研院」)院長肖仁俊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市科孵協特邀請了數位在2020年具有突出貢獻和進步的研究院負責人上臺分享科技賦能成效。
  • 武科大研一學生成專利達人 已成功申請8項實用新型專利
    央廣網武漢5月6日消息(記者張晶)昨日,武漢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研一學生李丹天拿著專利申請審批表,敲開團委書記劉曉雲辦公室的門。「劉老師,我又寫了一個專利,需要您蓋章。」截至目前,李丹天已成功申請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專利正在授權中。他曾轉化過兩個專利,轉讓費共13萬元。  大一時,李丹天聽了一場創新講座,演講人利用專利創辦公司的經歷,令他深受感觸。
  • 省產研院智能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究所落戶無錫
    昨天,省產研院智能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究所籤約儀式舉行,該研究所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無錫高新區、省產研院智能集成電路設計項目團隊合作共建,將有力提升我市集成電路自主設計的能力和水平。市長黃欽會見省產研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胡義東和省產研院智能集成電路設計所所長樊曉華一行,並為研究所揭牌。副市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王進健,市政府秘書長張明康出席籤約儀式。
  • 1+4+X 中科大先研院的故事
    疫情期間,中科大先研院提前做好其復工備案及資質審批相關工作,幫助雲璽科技做好轉產相關服務。「受疫情影響,公司的運營情況受到了一定影響,先研院主動給我們減免了三個月房租,共計十五萬元。加上政府給企業減免了16.5萬元的社保費用,總共節省了31萬元資金,降低了企業復工的物資成本。」
  • 科技企業孵化器助力國家級高新區創建
    (記者 唐彬 攝)有專門的產品性能檢測室,生產車間只有幾名工人在做輔助、裝配工作,生產流程全部實現自動化……這是近日記者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慶環際低碳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看到的場景。重慶環際低碳節能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我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成功的傑出代表企業。2010年,該企業落戶科技企業孵化器。
  • 蘇寧金融科技2020年申請90項專利 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作為我國頭部金融科技企業,蘇寧金融科技聚焦技術研發及實踐,專利申請數居全球前列,僅在2020年就申請90項專利,金融科技成果輸出也逐步增多,技術創新能力與市場知名度顯著增強。近年來,蘇寧金融科技持續推進「金融+科技」戰略,科技研發實力大幅提升,在數據風控、區塊鏈、物聯網、金融AI、金融雲、生物特徵識別等多個科技創新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2020年全年申請專利90篇。
  • 瑞虎7神行版科技之旅,打卡中科大先研院,看合肥的發展速度_易車網
    合肥是一座高科技電子信息和人工智慧技術型產業發展迅速的城市,不僅僅是格力、美菱等大量的電子電器產業在這裡落地,中科大這座全球排名靠前的高等學府也坐落在此,而科大訊飛等多家全球知名的高科技獨角獸企業更是迅速在合肥茁壯成長。
  • 武漢岱家山科技創業城:科創企業加速新引擎
    圖為六合天地(武漢)環境有限公司負責人推介公司產品武漢智慧財產權專員在給企業產品做專利挖掘「真沒想到從專利申請提交到授權僅用了18天時間。」武漢洪興偉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環保企業。企業生產一種用於大氣採樣的設備,過去靠人工採集氣象數據,企業最新研發實用新型專利,能讓設備自動採集數據。
  • 平臺化培育、定製化服務……看看青島市工研院如何「孵」出「明星」企業
    目前,平臺已累計服務企業300餘家,籤訂技術服務合同近400份,不僅為創業企業提供了完備的研發服務,更有力地推動了青島市科學儀器產業發展。企業在市工研院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青島精銳檢測有限公司技術領先,但發展一度受市場開拓所限。
  • 69個項目結題申請專利7項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級大創項目成果...
    69個項目結題申請專利7項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級大創項目成果喜人 http://www.huaue.com  2017年3月1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真正黑科技,就在南沙!玉米澱粉「變變變」,身價還猛翻!
    改造澱粉就是實現這一「華麗變身」的關鍵日前,南沙區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產研院」)的科研團隊十年磨一劍,憑藉「大宗澱粉資源高值化加工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一舉斬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 深圳科創企業加快專利賦能 光峰科技已獲授權專利1038項
    12月16日,記者從光峰科技獲悉,作為廣東科創「第一股」的光峰科技不斷增加專利申請量,核心專利在構築企業發展「護城河」的同時,也通過專利授權,成為企業增收的利器。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累計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授權專利1038項,境內外專利申請832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62項),PCT國際專利申請211項,全球累計專利申請及授權專利共計2081項(含PCT),發明佔比超過70%,核心底層架構同族專利全球範圍被直接引證次數超過600次。從專利申請量來看,光峰科技位居廣東科創板上市企業第一。
  • 院士峰會 | 工研院、廣智院背後的院士力量
    該書法出自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李培根筆下。張國軍表示,這是李培根院士的激勵——做事情要有理想、有情懷,才能將事情辦好。張國軍現任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院長。在李培根和邵新宇(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兩位院士的指導下,張國軍帶領著工研院、廣智院一路披荊斬棘。
  • 東莞:從世界工廠到珠三角科技創新中心
    據介紹,截至目前,松山湖高新區有高新企業107家,經園區申報入庫企業共51家。今年園區新增高新企業申請79家、重新申請認定17家,預計至今年底園區高新企業接近180家。  高新區制定落實了孵化器培育高新企業獎勵機制,已兌現高新企業獎勵775萬元。今年發動的申報高新企業認定中,半數以上由園區孵化器培育推薦。
  • 雙一科技與山東產研院、鼎昌復材籤約成立山東產研德州新材料研究院
    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12月16日,山東雙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山東鼎昌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籤約成立山東產研德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暫定名),並籤署複合材料海洋浮體項目合作意向書。
  • 廣工工業設計智慧財產權成果超800項
    人民網東莞9月23日電(楊傑利 詹勇 實習生魏芸芸)本網近日從廣東工業大學了解到,截至目前,依託廣東工業大學而建的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以下簡稱「創新院」)和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以下簡稱「設計院」)通過研發設計,申請並獲得了大量的智慧財產權成果,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版權登記及軟體著作權登記等,總計超過800項。
  • 聯研院以薪酬機制激發科研活力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完善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機制,提升企業發展活力。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直屬科研單位,聯研院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將總工資按照崗位工資佔40%和績效工資佔60%進行分配,並把績效工資與考核結果緊密關聯,實施動態升降,突出科研業績對員工收入的影響,激發了科研創新創效熱情。
  • 西電廣研院-廣哈通信共建「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
    12月7日,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與廣州廣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創新研究實驗室——「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舉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學科負責人、西安市智能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青山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廣州廣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業全任中心聯合主任。本次儀式由廣研院執行院長沈八中主持。
  • 實用貼:企業孵化器運營實操之——嚴格篩選入孵企業
    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具,企業孵化器在微觀的層面上扮演著為新生高新技術創業企業成長提供養料的角色,並認為是一種為初創企業提供廉價的辦公室、融資,管理等共享資源,以及其它一系列增值服務的一個創新型組織;同時在宏觀層面上,企業孵化器則被認為是為促進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創造就業崗位、轉化型高新技術成果等有效的一種手段,企業孵化器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孵化和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以及振興區域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力耕巧作日爭新——江蘇全方位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
    江蘇省級以上高新區總數達46家,其中國家級18家,居全國第一;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全國第一;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量多年居全國第一;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較2010年翻一番,佔GDP比重達2.61%。  科技給經濟發展注入不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