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紓困以新機制釋放新動能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此次《實施方案》有何突出亮點,將釋放哪些紅利?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姜奇平。

創新賦能:抓住經濟結構轉型牛鼻子

在姜奇平看來,大力推進「上雲用數賦智」服務,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當前形勢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創新性舉措。「這一行動背後的思路,涉及經濟結構轉型的根本性轉變,以及深層次矛盾的創新性解決。核心與亮點,是抓住了數字經濟中資本結構轉型這一牛鼻子。」姜奇平表示。

姜奇平說,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特點是把解決企業短期脫困與長期現代化結合起來,也就是通過轉型謀取新的發展,通過數位化實現體系結構上的轉變,在經濟的周期性變化中以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前,企業數位化轉型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企業普遍面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姜奇平認為,「上雲用數賦智」樹立了一種數位化的新範式。即:以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為抓手,實現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轉型。其核心是系統地實現生產要素從舊向新的動能轉換。在此基礎上,輔以平臺生態為主要內容的共享發展新機制,形成了新動能與新機制的有機結合。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實施方案》將企業轉型與紓困結合,探索一條以轉型帶動發展的新路,以期構建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這一構想一旦實現,將從資源配置到機制設計,深刻改變現有中國經濟的面貌。」姜奇平說。

要素賦能:建立跨界融合數位化生態

《實施方案》提出,鼓勵傳統企業與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行業性平臺企業、金融機構等開展聯合創新,共享技術、通用性資產、數據、人才、市場、渠道、設施、中臺等資源,探索培育傳統行業服務型經濟;同時,加強數位化生產資料共享,通過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中小微企業多次復用的形式,降低中小微企業運行成本。

針對《實施方案》中首次出現了「通用性資產」這一新概念,姜奇平表示,區別於專用資產,通用性資產的最大特點在於可以「多次復用」。「《實施方案》提出,利用可『多次復用』的『數位化生產資料』,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產,也將企業數位化的重心,從以往的自我技術裝備,轉向資產動能增進,對於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紓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姜奇平進一步指出,以數據流這一新要素,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等傳統生產要素,以此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位化供應鏈體系,降低以實體方式實現同類功能產生的物質成本,將極大提高專業化與多樣化效率,實現高質量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

姜奇平介紹,數字供應鏈體系的建立包含「設備數位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數位化」「工廠數位化」「企業數位化」「產業鏈數位化」「數位化生態」等內容,它們共同組成多層次的數字生態結構。「當前,率先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企業與擁有數位化供應鏈優勢的地區,在抵禦疫情衝擊能力方面,明顯超過滯後者一個數量級,充分說明了這一思路的現實可行性與必要性。」姜奇平說。

機制賦能: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

《實施方案》提到,結合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對此,姜奇平指出,政府與平臺的關係是「政府補平臺,平臺做服務」。其中,政府作用有兩個層次,一是提供完全的公共品,如公共服務;二是提供平臺中公共部分服務的補貼,即「政府補平臺」。「平臺做服務」是政府對平臺的建議,是「鼓勵」而不是強制。這裡的服務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同,是充分發揮市場基礎作用與網絡引領作用,但具有網絡溢出效應的商業服務。

此外,《實施方案》提出,結合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鼓勵數位化生產資料分享,降低靈活就業門檻,激發多樣性紅利,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各類增值應用開發平臺、共享用工平臺、靈活就業保障平臺。「《實施方案》的制度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共享發展的利益分配特點,將推動中國經濟的創新紅利得到更好釋放。」姜奇平認為。

「概括而言,『上雲用數賦智』的含義是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賦智來實現。」姜奇平表示,「上雲」內含機制設計的系統性創新,「用數」包含資源配置的系統性創新。二者相結合,要達到的是「賦智」這一效果,即通過數據的固定成本均攤,實現規模經濟且範圍經濟,走出「轉型就無法紓困,紓困就無法轉型」的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轉型紓困,以新機制釋放新動能——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解讀
    「上雲用數賦智」樹立了一種數位化的新範式。以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為體變的抓手,實現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轉型。其核心,是系統地實現生產要素從舊體向新體的動能轉換。在此基礎上,輔以平臺生態為主要內容的共享發展新機制,形成了新動能與新機制的有機結合。
  • 「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⑤:積蓄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 ——推動...
    「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⑤:積蓄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 ——推動產業升級向「兩業並舉」邁進 2020-04-19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構建創新生態 厚植髮展新動能創新創造是最大的新動能,培育新動能要依靠創新創造。3月27日,全省科學技術大會隆重召開,「創新為上」再次為山西省轉型發展奠定「科技硬核」基調。聚焦「六新」蹚新路 激發發展新動能「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既是山西率先蹚出轉型新路的方向目標,也是路徑要求和任務舉措。在「六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是全省轉型發展的基礎所在、支撐所在、希望所在,也是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
  • 新華三以立體化智能聯接,釋放全行業數位化新動能
    在此基礎上,新華三還積極搭建圍繞網絡的生態產業平臺,更好聯接起人、物、事,讓「智能聯接」成為釋放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動能。 不難看出,智能聯接五大核心要素的提出,正是新華三始終洞察整個網絡行業演進變化的重要印證,這讓新華三真正站在了網絡變革新時代的最前沿,它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徹底打破了業界對網絡「固化」的傳統印象,重新定義了智能化時代網絡的新形態,更賦予了智能聯接全新的內涵,由此讓網絡再次成為了賦能全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動能
  • 激活新引擎 釋放新活力 培育新動能
    2017年以來,蘭州新區GDP增速連續三年位居19個國家級新區第一,成為甘肅省經濟增長新引擎、改革創新新典範、高質量發展新樣板。今年前三季度,新區 GDP增長15.4%,繼續領跑國家級新區。其中,國有經濟貢獻超過六成。
  • 天津招商引資聚焦新動能引育和傳統動能轉型升級 濱海新區前四月...
    內容提要:12日,在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6場新聞發布會上,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賈堤介紹,新區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主要聚焦新動能的引育和傳統動能的轉型升級,深入梳理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薄弱、關鍵和優勢環節,著力引進能使短鏈延長、斷鏈聯通、弱鏈變強、孤鏈協同的優勢企業。
  • 產業數位化轉型紅利持續釋放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12月4—6日,以「新基建 新動能」為主題,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通信學會、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通信管理局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信息通信大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 新動能帶來新活力
    2019年11月22日,天津一商混改正式加入遼寧方大集團,依託集團雄厚的資金實力、高效靈活的管理機制和廣闊的資源渠道,友誼商廈進一步衝破了體制機制束縛,逐步解決了自有資金短缺等一系列歷史問題,通過混改持續激發新動能,釋放新活力。
  • 賦能中國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百度大腦從新勢能變為新動能
    而在此過程中,百度始終堅定的站在技術與應用的最前沿,特別是通過百度大腦賦能中國產業智能化的轉型升級,不僅成為了這一輪企業智能化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也讓百度大腦真正從新勢能變為新動能,驅動著百度邁向更為廣闊的產業網際網路市場。
  •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動能加速形成
    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潛力加速釋放。5G、工業網際網路等賦能傳統產業,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為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蓄積更多新動能。
  • 專家提醒義大利善用紓困金 否則或導致新債務危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9月22日電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歐盟7月間通過7500億歐元紓困方案,以資助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的歐洲國家,其中包括義大利。但有分析指出,鑑於義大利以往運用資助款項缺乏效率,加上早已債臺高築,新的紓困金不但可能難以提振義大利遭受重創的經濟,更有可能助長義大利債務危機風險。義大利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也是經濟長期疲軟的國家。對於即將獲得這筆巨額紓困金,義大利總理孔特最近表示,這是一筆「不可思議」的款項,是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也是重大責任。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
  • 人民日報: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 充分釋放經濟新動能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充分釋放經濟新動能(新論)——近距離觀察中國經濟田 軒(作者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衝擊新動能的生長,新消費的湧現,幫扶政策的落地……即日起,本欄目推出系列評論,從中觀和微觀層面觀察中國經濟的新變化、新活力。
  • A5301 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
    A5301 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
  • ...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
    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破解制約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制度創新和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經濟全球化增添新動能
    RCEP裡程碑式的正式籤署將在國際合作領域持續釋放正向能量。從誕生環境、成長格局以及發展方向3個層面來說,RCEP都具有深刻意義。從誕生環境來看,RCEP籤署堪稱世界經濟逆全球化陰霾中的一盞明燈。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貿易霸凌頻現,新冠肺炎疫情也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交融造成了極大衝擊。
  • 稅收「軟環境」釋放企業發展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各級稅務機關緊緊圍繞「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的「四力」要求,紮實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落實落細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積極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持續為納稅人緩解資金壓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釋放經濟發展動能。
  • 文旅融合釋放山西轉型發展新動能
    「太行一號」旅遊公路是我省太行旅遊板塊的主線,左權作為「太行一號」旅遊公路沿線縣市區之一,抓住機遇提質完善境內9條旅遊公路的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旅遊公路升級版」路網,形成了全縣全域旅遊「快進、慢遊、深體驗」的觀景新走廊。山西日報記者李兆民攝山西日報記者王少斐報導:「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 激發以工代訓新動能
    無論是支持企業面向新吸納勞動者開展以工代訓,還是支持困難企業開展以工代訓,都是用真金白銀為企業加油的具體行動。於企業而言,可以減負擔、擴崗位、促發展;對職工來說,能夠穩就業、長技能、保生活。  推行以工代訓,讓職工一邊工作一邊學技能,是對培訓模式的拓展和豐富。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工業網際網路轉產……今年以來,線下經濟遭遇挑戰,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補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