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紓困,以新機制釋放新動能——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解讀

2020-12-15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姜奇平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大力推進「上雲用數賦智」服務,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當前形勢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創新性舉措。這一行動背後的思路,涉及經濟結構轉型中一些根本性轉變,以及所涉及的深層次矛盾的創新性的解決。核心與亮點,是抓住了數字經濟中資本結構轉型這一牛鼻子。

  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特點是把解決企業短期脫困與長期的現代化結合起來。新意在於「企業蛻變脫困」這一新思路。企業脫困,是短期急迫的要求,無論應對供應鏈上去全球化的挑戰,還是疫情帶來的訂單壓力,都不是恢復原有產能與動能所能解決的;企業必須「蛻變」,也就是通過轉型謀取新的發展,通過數位化實現體系結構上的轉變,在經濟的周期性變化中以新陳代謝的方式,通過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前,數位化正步入深水區,面臨「用」變轉向「體」變。對企業來說,數位化應用是用變,已有多年實踐基礎,但數位化轉型仍在起步,企業普遍面臨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上雲用數賦智」結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來抓數位化轉型,難點與要害,都在於從應用期的技術導入這個淺水區,轉向轉型期的資本深化這個深水區。數位化賦能,要從技術賦能,激發外生動力,深化為資本賦能,激發內生動力。以企業從舊動能變新動能,實現經濟從低質量變高質量。

  「上雲用數賦智」樹立了一種數位化的新範式。以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為體變的抓手,實現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轉型。其核心,是系統地實現生產要素從舊體向新體的動能轉換。在此基礎上,輔以平臺生態為主要內容的共享發展新機制,形成了新動能與新機制的有機結合。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關於推進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開展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紓困行動實施方案》通過數位化,將轉型與紓困結合起來,探索一條以轉型帶動發展的新路,以期構建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這一宏大構想一旦實現,將從資源配置到機制設計,深刻改變現有中國經濟的面貌。下面從新動能與新機制兩個方面談談對「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的理解。

  一、以數據作為新要素,實現新動能在資源配置上的體系化

  「上雲用數賦智」設想中,在資源配置方面,有一條隱含的主線,體現在「用數」中的「數」(數據)上,即以數據為主線將新動能加以落地。其中蘊含著這樣的想法,以數據為資本(生產要素),建立新的資源配置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中央文件中,體現了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新特徵。「上雲用數賦智」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中首次出現了「通用性資產」這一新概念。明確了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是通用性資產。」行動」中出現了多個新概念,例如「中臺」、「通用軟體」、「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數位化生產資料」,都是通用性資產的具體存在形式。

  通用性資產與專用資產的最大區別,以物質投入為特徵的舊動能不能「多次復用」,而數據要素作為新動能可以「多次復用」。「行動」提到,「通過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中小企業多次復用」,這是一種新的投入方式。不可「多次復用」的要素體系,一次M2投入,只能形成一次固定資產作為生產資料,相當於孫悟空單打獨鬥;可以「多次復用」的數據要素體系,一次M2投入,可以攣生出多次固定資產,作為虛擬生產資料,相當於孫悟空吹汗毛,吹出無數孫悟空的分身,在中小企業資金缺乏條件下提供資產充裕性。例如,阿里「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將流通業的生產資料(店鋪和櫃檯)虛擬化、攣生化為具有同樣功能的數據分身(虛擬店鋪和櫃檯),分發給1500萬中小企業「多次復用」,可以大量替代M2,減少中小企業對固定資產的重複投入,通過新動能,實現對資產的高效、綠色的利用。

  「行動」提出利用可以「多次復用」的「數位化生產資料」,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產。將數位化的重心,從以往的企業自我技術裝備,轉向企業增進資產動能,對於避免貨幣政策失靈,量化寬鬆總是落入房地產空轉,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紓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將作為新動能的數據,從概念落地為可以釋放巨大能量的現實資本力量,需要在實體上逐層落實。為此,「行動」從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三個層面展開了以資產轉型為特色的新動能布局。核心是要將數據作為替代性的生產要素,灌注於整個體系中。將數位化從技術層深化到資產層。

  實體經濟中的供應鏈是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行動」提出通過數位化轉型,形成數據供應鏈,系統地以數字攣生方式替代和加強傳統供應鏈,使產業體系從物質投入驅動轉向數據驅動以實現現代化。「行動」將數據生產要素的數位化引領作用,具體化為,以數據流這一新要素,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等傳統生產要素,以此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數位化供應鏈體系,降低以實體方式實現同類功能產生的物質成本,極大提高專業化與多樣化效率,實現高質量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當前,率先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企業與擁有數位化供應鏈優勢的地區(如浙江)抵禦疫情衝擊能力明顯超過滯後者一個數量級,充分說明了這一思路的現實可行與必要。

  在「行動」中,建立數字供應鏈體系包含「設備數位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數位化-工廠數位化-企業數位化-產業鏈數位化-數位化生態」等豐富的新實體內容,它們共同組成一個有層次的數字生態結構。有助於中國經濟在紓困中實現轉型,在轉型中實現紓困,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窗口。

  二、以共享為新機制,為釋放新動能提供系統化的機制保障

  「上雲用數賦智」設想中,在機制設計方面,有一條隱含的主線,體現在「上雲」的「雲」中,實際是共享模式。雲模式與共享模式,都是指新業態中基礎業務免費,而增值服務收費這樣一種模式(又稱「以租代買」)。例如「行動」中提出「推動雲服務基礎上的輕重資產分離合作」,意思就是雲上的重資產(數位化生產資料)由平臺「免費」提供,而輕資產運作(因而節省了固定資產投入)的中小企業以服務年費等形式的租金補償平臺投入。

  「行動」提及「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支持企業通過開放分享資源」、「數位化生產資料共享」,「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建立共享平臺」等等。這裡的「共享」不是指提供公共品,而是特指雲服務。二者同是共享使用,但區別在於,公共品的回報是稅,主體是政府;而雲服務的回報是費(如產品免費,而服務收費),主體是平臺。」行動」設計的機制是政府-平臺-中小企業聯動機制,其中政府與平臺的關係是「政府補平臺,平臺做服務」。而平臺的收費機制,明確支持的是「平臺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從增值服務中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這是一種準公共品機制,或「公共產品-私人產品」混合機制。前一半「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與公共品相同,但「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是私人產品機制(為的是解決搭便車問題)。而奧妙全在於「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它既非公共品(公共品不收費),亦非私人產品(私人物品收租金無論效果如何——具體指中小企業賺不賺錢——都要收取)。因此這裡以租代買的租,是一種特殊租金,是介於公共品與私人物品之間的創新機制(最初在蘋果商城中實行)。意思是,只有租數位化生產資料(如開發工具)的效果好(賺錢)才收租金(等同於提供私人物品);效果不好(不賺錢)就真的免費了(等同於提供公共品)。

  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理解計劃中「政府-平臺」聯動的真實意思,其中政府作用有兩個層次,政府一是提供完全的公共品,如公共服務,例如,「加大對共性開發平臺、開源社區、共性解決方案、基礎軟硬體支持力度」,「推動形成公共、開放、中立的開源創新生態」,「引導各方參與提出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等。二是提供平臺中公共部分服務(即使用也不收費,相當於讓平臺替政府提供公共品那一部分)的補貼,即「政府補平臺」。例如:「以專項資金、金融扶持形式鼓勵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虛擬數位化生產資料等服務,加強數位化生產資料共享」。又如,「鼓勵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依託自身優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最終用戶智能數據分析服務。」這適合平臺——例如百度、騰訊等企業——為社會提供公共或公益服務。

  「平臺做服務」是政府對平臺的建議,是「鼓勵」而不是強制。這裡的服務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同,是充分發揮市場基礎作用與網絡引領作用,但具有網絡溢出效應的商業服務。鼓勵的方向是開放(資產通用)而非封閉(資產專用)。具體來說,就是「推進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開放,促進產業數據中臺應用,向中小企業分享中臺業務資源。推進企業核心資源開放。」 這裡說的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即應用基礎設施)、中臺(通用數據資產)、企業核心資源(數位化生產資料),在數字攣生中,都有通用、專用兩種選擇,鼓勵的是共享,即開放、通用。為了解消企業開放後擔心被搭便車的顧慮,提出「支持平臺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從增值服務中按使用效果適當收取租金以補償基礎業務投入」,可以說體貼細緻到家了。

  「行動」還提出了「支持產業以鏈群合約打造生態圈」的制度創新之舉。「鏈群合約」是針對利益與效率邊界,從以擁有權為邊界的企業,打破為以使用權為利益共同體邊界的生態、供應鏈、虛擬企業後,組織的治理結構。其特點是從不完全合約,轉型到完全合約。諾貝爾獎獲得者哈特去年在上海曾對鏈群合約大加讚賞。

  「行動」隱含的另一制度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共享發展的利益分配特點,這就是通過一次分配公平提高內需,從供給側根本上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設想,提出「結合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鼓勵數位化生產資料分享,降低靈活就業門檻,激發多樣性紅利,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共享經濟平臺建立各類增值應用開發平臺、共享用工平臺、靈活就業保障平臺。支持企業通過開放分享資源,為小微企業主、創客提供企業內創業機會。廣泛開闢工資外收入機會,鼓勵對創造性勞動給予合理分成,促進一次分配公平,進一步激活內需」。其中,「激發多樣性紅利」,意思是推動中國經濟從勞動力紅利轉向創新紅利,以越過中等收入陷阱,為人們展示了共享發展可能具有的與效率不矛盾的分配優化效應。

  「上雲用數賦智"概括起來說,「上雲」內含系統的機制設計創新思路,「用數」包含著系統的資源配置創新思路,合在一起,要達到的是「賦智」這一效果,高質量發展必須靠賦智來實現。賦智的經濟學含義從數據固定成本均攤角度看,就是實現規模經濟且範圍經濟。它打開了人們的思路,走出轉型就無法紓困,紓困就無法轉型的困境,讓人們看到通過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希望與可能。

相關焦點

  • 轉型紓困以新機制釋放新動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此次《實施方案》有何突出亮點,將釋放哪些紅利?
  • 網信中國:天津穩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
    為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戰略,深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天津市持續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探索構建「設備數位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數位化—工廠數位化—企業數位化—產業鏈數位化—數位化生態」的典型範式,積極培育「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位化生態,為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支撐
  • 衛寧健康:《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13日訊,有投資者向衛寧健康提問, 請問,4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關於近期的工作舉措中提到「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
  • 「上雲用數賦智」——「一業帶百業」的路線圖
    事實上,4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將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遊和跨行業融合的數位化生態體系。」這便是實現「以一業帶百業」的操作路線圖。
  • 生態賦能與聚鏈共贏背後,解讀 SAP 產業集群策略新價值
    眾所周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日前印發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從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態等多方面幫助鼓勵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客觀的說,無論是「新基建」的建設,還是「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都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參與,在未來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過程中,也是如此。而 SAP 產業集群策略「與時俱進」的發布,相信也可以在升級區域產業、形成數字產業集群,加速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中起到更好的賦能和創新作用。
  • 在線經濟飛速崛起 將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不少地區經濟和百姓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但順勢而上、御風而行的在線經濟,如同駛入了「快車道」,給這個特殊的年份增添了溫暖亮色。什麼是在線經濟?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生活中多了各種「雲」:雲醫院、雲教育、雲會展、雲辦公……很多原本要四處奔波辦的事情,如今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搞定。
  • 餐飲業數位化服務率不足10% 京滬力推線下小店「上雲用數賦智」
    2020年4月,發改委、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強調要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開放,為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數位化正在賦能更多細分領域。此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67.6%被調研的企業表示,疫後將籌劃提升供應鏈或企業數位化轉型。
  • 「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⑤:積蓄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 ——推動...
    「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⑤:積蓄新動能 釋放新活力 ——推動產業升級向「兩業並舉」邁進 2020-04-19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政策解讀)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意見的出臺將怎樣加快數位化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
  • 武漢漢陽區加快轉型數位化 推進全域賦能
    武漢漢陽區加快轉型數位化 推進全域賦能 2020-09-12 08:31:00來源:長江日報
  • 用友首屆成長型企業數智化應用成果展,為企業轉型提供樣板
    為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擺脫疫情困擾,在今年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面向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的「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從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態等多方面幫助鼓勵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意見的出臺將怎樣加快數位化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  更好發揮平臺效應  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被放在首位。
  •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企業數位化轉型需系統化思考
    作為國內率先提出數位化轉型戰略的企業管理軟體服務商,浪潮雲ERP此次提出「未來企業」的新理念,不僅高度契合了近期「上雲用數賦智」行動中的政策要求,為中國企業未來的數位化轉型指明了新方向和新路徑,同時其一系列面向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創新與突破更成為了整個市場的「引領者」,其價值和意義無疑深遠而重大。
  • 賦能中國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百度大腦從新勢能變為新動能
    而在此過程中,百度始終堅定的站在技術與應用的最前沿,特別是通過百度大腦賦能中國產業智能化的轉型升級,不僅成為了這一輪企業智能化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也讓百度大腦真正從新勢能變為新動能,驅動著百度邁向更為廣闊的產業網際網路市場。
  • 正定一企業入列全國 《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第一批倡議方...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並發布「第一批倡議方名單」。石家莊市正定縣企業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及服務商」入列全國《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第一批倡議方名單」。
  • 灣區網評/共建全場景智慧 釋放智數廣州新活力
    截至9月末 廣州新基建在建項目194個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向好,生產端持續回暖,需求端繼續改善,新動能勢頭強勁,先行指標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
  • 中軟國際解放號發力中山 智啟數字轉型新引擎
    中山市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全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通過搶抓「雙區驅動」發展機遇,中山以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將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應,聚焦實體經濟,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構建創新生態 厚植髮展新動能創新創造是最大的新動能,培育新動能要依靠創新創造。3月27日,全省科學技術大會隆重召開,「創新為上」再次為山西省轉型發展奠定「科技硬核」基調。聚焦「六新」蹚新路 激發發展新動能「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既是山西率先蹚出轉型新路的方向目標,也是路徑要求和任務舉措。在「六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是全省轉型發展的基礎所在、支撐所在、希望所在,也是發展新動能的必由之路。
  • 軟體賦能新生態 數智加速新基建 科大國創出席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
    峰會匯集兩院院士、政府嘉賓以及大數據龍頭企業代表,圍繞加快數字產業化,助推產業數位化,構建大數據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探討未來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與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科大國創(300520)作為大數據龍頭企業受邀出席峰會,並發表演講。  峰會上,科大國創副總裁李飛發表題為《軟體賦能新生態 數智加速新基建》的主旨演講,探討大數據企業未來發展之道。
  • 構建跨界融合產業鏈,上海布局搶佔在線文旅新增長點
    為主動順應全球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趨勢,上海積極響應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狠抓線上發展,加快培育壯大數字文旅產業」的工作要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多次提出,要搶抓行業發展的新機遇,大力發展在線消費、智能服務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對那些正在顯露的行業機遇,要高度敏感、跟進推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帶來新的增長點。在線娛樂、在線教育等迎來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