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蝦餃、腸粉、短褲、十三行……聊起廣州,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這些充滿人情味、「煙火氣」的畫面。與其說這座「千年商都」舒適、宜居,其實是沉穩、務實、有底氣,才能造就出這座城市「大隱於市」、信步閒庭的姿態。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這場抗疫防疫戰中,充分彰顯了「排頭兵」的擔當。隨著防疫常態化,廣州又憑藉「走在前列」的精神,積極開拓探索,利用科技、資本、人才、人文激活了這座老城的活力。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這些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現代化城市「引擎」推動著廣州經濟往高質量發展。據悉,科技部支持廣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廣州這座位於我國南大門的城市,正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擁抱技術創新,加速實現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四個「出新出彩」。
截至9月末 廣州新基建在建項目194個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向好,生產端持續回暖,需求端繼續改善,新動能勢頭強勁,先行指標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10億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4704.39億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產業增加值12589.37億元,同比增長1.0%。
經濟恢復能有如此勢頭,得益於廣州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新經濟動能不斷增強。在產業方面,前三季度,廣州市八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4650.52億元,同比增長1.3%,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6.6%。同時,新基建輸送動力,截至9月末,廣州新基建在建項目194個,計劃總投資1665億元,增速比上半年增長2.0%。前三季度實際完成投資額107.4億元,增速比上半年增長4.1%。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將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明確吸入新型基礎設施中。
「立潮頭」的廣州,早已抓住了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機遇與紅利。2018年,廣州出臺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以推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面部署未來五年IAB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的發展;2020年3月,《廣州市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發布,提出了「1個目標、3個定位、22條措施」,這是廣州首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綱領性文件;2020年8月,《關於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2020年9月,科技部發出公告,支持廣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11月,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所在地正是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琶洲核心片區。
近日刊發的《在廣東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當好排頭兵》中提到,廣州將高水平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聚力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同時,高水平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高標準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5G、雲、AI賦能千行百業 為城市經濟注入動力
據GIV預測,2025年,全球所有企業都將使用雲技術,而基於雲技術的應用使用率將達到85%,97%的大企業將採用人工智慧。如今走進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市民與遊客們都驚嘆,「不僅街道的樣子變了,還充滿科技感」。北京路商業步行街位於廣州市中心,是廣州建城之始的所在地,見證著廣州的蛻變。2018年12月,商務部評選首批11條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北京路步行街納入其中。改造中,北京路步行街融合了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智慧化管理。在街區,5G直播、無人零售、機器人送餐、刷臉支付等智慧應用場景吸引著遊客,無感停車、3D試衣鏡等也讓人們感受到高科技的便捷。今年國慶節期間,400多萬人來這裡「打卡」,客流同比增長約15%,營業額超6億元,同比增長160%。
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為傳統商家注入新動力,促進著城市新業態發展。這僅是廣州擁抱數字經濟的一個縮影。
廣州,一直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新事物,加快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經濟發展的沃土也吸引著諸多企業前來投資建設。
早在2017年,廣州就聯合華為建設了中國最大的政務雲,政務治理效率領跑全國;白雲區政府聯合華為雲發布了企業雲產業發展平臺,基於華為雲提供軟體開發雲、公有雲、雲上軟體園、智能製造四大雲服務,將傳統產業與技術融合,支撐行業業態創新,利用產業集群效應構築新的數字生產;廣東省電力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廣東電網)聯合華為打造全聯接的數位化園區,建設「1個中心+1個平臺」,實現全省近3000個行政辦公場所協同辦公、經營業務和生產監控一體化管控,建成技術領先、安全高效、響應快速、員工滿意的行業一流智慧園區,加快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目前,廣州2000家企業已聯合華為「雲上」創新,有廣東電網、廣汽、廣發銀行等多家大型企業,以及虎牙、遊愛和三維家等數字創意企業。如廣汽傳祺攜手華為雲快速部署雲上數字營銷平臺,為用戶提供快速響應、可靠、穩定的使用體驗。
在HUAWEI CONNECT 2020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發布了智能體,這是業界首次針對政企智能升級提出的系統化參考架構。智能體由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四層組成,有機構成雲網邊端協同的一體化智能系統。它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通過雲網邊端協同,構建開放、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智能系統,為城市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帶來全場景智慧體驗。
加大科技創新與產業落地 培育人才為數字經濟持續「輸血」
如今,廣州正在提升城市能級,展現城市「大」的樣子「強」的水平。廣州超大城市之「治」躍上新水平。在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上,廣州出臺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22條,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等一批產業項目加快建設,「5G+北鬥」產業競爭力國際領先。
今年3月,廣州無線電集團與華為籤署合作協議書,共同推進廣州「鯤鵬+昇騰」計算產業發展。目前,雙方精誠合作,高效推進,已完成廣電鯤鵬伺服器整機集成研發及相關適配認證,現已在廣電運通產業園正式投產下線,一期產線年規劃產能3萬臺。8月,第一臺廣電鯤鵬牌伺服器已下線。
今年4月28日,華為廣州研發中心落戶白雲區,華為將與廣州共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示範區和高端人才聚集平臺,支持廣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新基建建設,推進「鯤鵬+昇騰」計算產業落地。
多個人工智慧、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數位化項目同時發力的當下,廣州更前瞻性地進行新基建人才布局。近年,廣州相關部門與重點高校和華為合作,陸續開展對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只有加強產教融合、產學研聯動,共同培養產業所需的人工智慧人才,才能加快人工智慧進入各行各業。
近日,市人社局與華為籤訂了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共建廣州市ICT(信息與通信)人才培育公共實訓基地。目的是為了達到集ICT人才培養、「鯤鵬+昇騰」生態培育、華為生態企業聚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探索、世界技能大賽研究、產教融合試點等功能為一體的技術創新發展。
在今天舉行的「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包括廣州人工智慧生態聯盟實驗室(昇騰)正式成立,華為與南沙區籤署合作協議共建華為(南沙)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廣州市城建集團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等一系列重磅舉措將接連發布,共建「智數廣州」。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的要求,廣州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視為老城市煥新活力的重要動能、有力助推器。隨著與華為等大型科技企業攜手,廣州將有更多產業因數位化轉型迎來新生,共同推動智能時代的進步。
來源:廣州日報( 文靜)
審讀:孫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