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正在進入以使用者為中心、以雲端為載體,強調整體規劃的全新階段。」9月10日,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能教育專場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發表主題演講《科技釋放教育新動能》,分享了關於未來智慧教育新路徑的思考,並正式發布騰訊教育面向教學場景全流程的作業系統——「騰訊教育智腦」。
湯道生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全國3億師生把校園與課堂搬上了雲端,教育經歷一場規模空前的「線上遷移」,這背後是過去幾年教育信息化累積的成果,也為未來的智慧教育探索出了更多可能:第一,教育信息化建設從重硬體轉向重軟體,從規劃者為中心走向使用者為中心;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設從強調「本地部署」,走向「雲化部署」;第三,教育信息化建設從單體規劃,走向統籌布局。
正是基於行業和用戶需求的變化,湯道生表示,騰訊教育將自身能力進一步整合,在「騰訊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的基礎上發布騰訊教育智腦,更深入滿足教學場景全流程的需求。據介紹,騰訊教育智腦以統一身份證為基礎,以場景化教學工具為抓手,以結構化的知識圖譜為支撐,助力教學全場景數位化——讓教學當中的各個環節可測量、可優化,最終助力管理部門、家長、老師、學生實現一體化的精準管理,智能化的精準服務,陪伴式的家校溝通,以及個性化、多元化的精準教學。
「科技對於教育的助力,正在邁向對教育效率和品質的『雙項提升』,騰訊教育始終定位於做教育行業升級的『數位化助手』。」湯道生強調,騰訊教育將持續完善能力,打造開放平臺,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未來教育的數字底座。
以下為湯道生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線上的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教育專場。我是騰訊湯道生。
今天是9月10日,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教師節。在這裡,我謹代表騰訊,感謝各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今年,我們把大會搬到了線上。在疫情的影響下,教育也經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線上遷移」,全國3億師生,把自己線下的校園、課堂,搬上了雲端。疫情期間,數百萬老師通過騰訊課堂、騰訊智慧校園、企業微信等產品快速開課;騰訊企鵝輔導也聯合中科院、北師大,向全國學生送出100萬節公益課。
這場「線上大遷移」的背後,是過去幾年,教育信息化累積的成果,也為未來的智慧教育,探索出了更多可能。我們看到,教育信息化正在進入以使用者為中心、以雲端為載體,強調整體規劃的新階段。
第一,教育信息化建設從重硬體,轉向重軟體;從規劃者為中心,走向使用者為中心。
這次疫情,讓我們認識到,教育科技設備不僅要「買回來」,也要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快速迭代,更好地「用起來」。例如,疫情期間,騰訊課堂在48小時內上線「極速版」,幫助老師10秒在線開課。同時,騰訊課堂也根據使用者的反饋,不斷增加「舉手提問」等互動功能,打造更貼近線下課堂的體驗。
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設從強調「本地部署」,走向「雲化部署」。
過去,行業更習慣通過本地化部署,落地信息化設備。但疫情下,雲化部署展現出了成本低、彈性大、擴容快的優勢,幫助學校和教育機構,快速應對爆發增長的線上需求。例如,我們幫助新東方教育,搭建「雲端教室」,全國80多所分校、100多萬名師生,一周內就實現了線上開課。同時,隨著學員動態變化,還可以按需增減線上教室的數量,彈性應對在線教學的壓力。
第三,教育信息化建設從單體規劃,走向統籌布局。
疫情中,管理、規劃一盤棋的價值凸顯出來。例如,騰訊教育的復學碼,實現了教育局與學校的信息聯通,市區教育局可以實時了解管轄範圍內學校的學生健康狀況,及時安排復學工作,快速應對疫情風險。
同時,局校統一規劃,也可以統籌資源,加速優質教學資源的線上共享。例如,深圳市羅湖區教育局,藉助騰訊智慧校園,搭建了智慧教育雲平臺。統籌區裡的名師,開發了近百個專題課程,加速了線上課堂的建設;也讓過去專屬於單個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實現了全區互通,提升整體教學水平,惠及更多學生。
疫情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也為智慧校園的發展,帶來新的啟發。騰訊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更好的教育。今天,我們在「騰訊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基礎上,發布「騰訊教育智腦」,以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操作平臺,助力教育管理者、學校、機構,實現高效教學和管理。
首先,以統一化身份認證為基礎,打破數據煙囪,實現教育質量提升、教育公平發展的系統性規劃。
「ID」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基石。統一化的身份,能夠幫助打破不同教育信息系統之間的壁壘,通過數據的全域打通與應用,實現教學的精細化、公平化。
例如江蘇省和騰訊教育從去年就開始嘗試,搭建「名師空中課堂」平臺,匯聚2000位名師,製作了近1萬節數字課程、超過8千萬條參考題,在線答疑超過180萬次。因為全省範圍內的身份統一、規劃統一,城裡、鄉村學生,都可以享受到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其次,以場景化教學工具為抓手,構建高效、便捷的教育應用體系。
針對痛點場景,解決實際問題,是教育信息化落地的根本。疫情期間,深圳南山區的老師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教師助手」小程序進行備授課——結合小程序裡的作業布置和批改功能,老師可以即時掌握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內容掌握薄弱環節,隨時調整備課方向。
未來,騰訊教育還將持續為管理者和老師們,提供更多好用的「數位化教具」。例如,騰訊的英語君,把AI語音識別技術應用於英語教學當中,封裝形成「英語口語測評」工具,並用在了上海松江區的初中英語聽說考試中,提高了老師們的評分效率和準確率。
最後,以結構化的知識圖譜為支撐,助力教與學的個性化。
結構化知識圖譜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可以助力老師完成那些標準化、重複性的教學工作。幫助老師減輕負擔,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法。
例如在遼寧省,我們把「騰訊教育智腦」的知識圖譜和大數據功能,開放給全省20萬高三學生和300多所高中學校,讓老師和家長,可以清楚看到學生每一次的考試結果分析、知識點掌握進度情況,從而智能推薦更合適的學習內容。
騰訊企鵝輔導也上線了AI學情分析功能,幫助每個學員形成個人的分析報告,並提出個性化的提升方案。
未來,騰訊也將加強知識圖譜建設,助力老師從知識點的傳遞者,更多變成學生潛能的激發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事實上,伴隨著AI、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科技對於教育的助力,正在邁向對教育效率和品質的「雙項提升」,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加速落地,將使教育服務更精準、更高效;另一方面,科技的應用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老師的持續發展和管理的科學有效。騰訊教育始終定位於做教育行業升級的「數位化助手」,我們將持續完善能力,打造開放平臺,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建未來教育的數字底座。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