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孩子憤怒,幫助孩子擁有內心平和,家長必須先擁有平和的心境

2020-09-25 初樂園


為了幫助孩子擁有內心的平和,家長必須擁有平和的心境。我們認為這個觀點能夠用來解釋為什麼有些大人能夠相當順利地進人為人父母的角色,而另一些人卻在這種角色的扮演中苦苦地掙扎。並不是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享有通過依附性養育培養起來的幸福感。如果你自己在兒童時期,沒有體驗過讓你心裡感到安全的親密感情,那麼在長大成人後,很可能因為缺乏內心的平和而痛苦掙扎。即使是依附性養育的孩子,在進人成年期的過程中,也必須努力地保持精神上的追求,從而找到生活的目標,以及為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內心深處的平和。這是一個貫穿我們一生的人生之旅,既令人興奮又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既有很高的要求又令人心情愉快。


撫平過去憤怒所留下的創傷

為人父母,對你自己具有心理治療作用。它可以讓你看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激勵你去克服這些問題。如果心頭積聚的怒火佔據了你過去的時光,那麼在你不自覺地做出傷害孩子的舉動之前,你首先必須採取措施來治癒自己的心理病症。研究已經表明,要是媽媽經常發火的話,孩子就可能很難管教。你應該弄清楚過去出現的哪些問題會導致你現在經常發脾氣。在你的孩童時期,你是否被虐待過或者被粗暴地懲罰過?你是不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缺乏內心的平和?你還應該認真地弄清楚

目前是哪些因素讓你心中充滿怒氣?是對職業、配偶的失望,還是對你自己或孩子的不滿意?請你記住,你自己就是內心情緒的一面鏡子。如果你的孩子看到的總是生氣的面孔,聽到的總是憤怒的聲音,那麼他很有可能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堅持你的看法

每個人都會有被觸怒的時候。有些父母很容易就會大發脾氣,當他們的脾氣發作的時候,連家裡的小狗都會躲得遠遠的。這樣的父母可以試試下面的練習:

第一步,將孩子的「過失行為」分成「小過失」

(令人討厭和惱怒的行為),以及「大錯誤&34;出來:「我很生氣,但我能控制住自己。」「意外發生了。」「在這個地方,我是大人,應該承擔責任。」「我惱火是因為這一片混亂,不是衝著孩子來的。」「我會保持冷靜,我們都會從中吸取教訓。」你應該通過排練來一遍又一 遍 地反覆練習這些句子,也可以加上下面的這些話:「糟糕! 我弄得一團糟。」「我得趕快去拿毛巾來。」」沒關係,我會幫你擦乾淨的。」你會注意到,這麼對孩子說,與你自己小時候所聽到的那些粗暴的訓斥,存在著鮮明的對比。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像說的那麼容易。


在現實生活中,當「小過失」真正出現的時候,你應該努力調整情緒來控制自己。你可以做一一個深呼吸,到外面走一走,保持冷靜,思考你的對策,然後再回到出事現場。比如你的孩子在牆上亂塗亂畫,你要調整好自己,不讓自己發作。當然,你的表情自然是憤怒的,這有助於讓孩子明白你是不高興了。你應該堅定而簡要地對孩子說「不行」,一定不要長篇大論地對孩子又吼又叫。然後你可以「暫停」一下,去冷靜會兒。在冷靜下來之後,你應該堅持叫孩子(如果他足夠大的話)幫你一起清理被他弄得一塌糊塗的地方。 你克制了自己的憤怒,這種做法給孩子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媽媽生氣了,媽媽完全應該生氣,她不喜歡我剛才做的事。但她仍然喜歡我,相信我有足夠的能力來主動幫她清理我造成的混亂。

我們發現,狂怒地大發雷霆,常常讓我們自己比孩子更難受,讓我們感到心力交瘁。通常情況下,要是我們因為孩子把鞋子扔進了廁所而發脾氣,憤怒過後的懊惱情緒給我們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了對孩子亂扔鞋子的煩惱。其實,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要容易得多。在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就能夠堅持自己對這些令人煩惱的孩童成長階段易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正確看法,在生活中和孩子就會相處得更加容易。在確實對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們都一定要努力地克制怒火。要是失去控制的話,我們首先會因此而對自己心生憤怒。


讓憤怒幫助你

情緒都是服務於目的的。有益的憤怒情緒能促使你去解決問題。首先是因為你不想讓孩子的行為得不到糾正;其次,你不喜歡孩子的過失行為給你帶來的困擾。這樣的憤怒是有益的。當然,再有經驗的父母,一般來說對孩子的大聲尖叫也不太能容忍。在差不多15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可能就學會了發出讓人耳朵受不了的尖叫。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父母的忍耐度降低了,而且他們的耳朵也更加脆弱。孩子的哭聲可能使父母生氣,父母因此可能不喜歡孩子,並且因為不能做到喜歡孩子,而對自己也不喜歡起來。如果父母不生氣的話,本來也易地處理孩子的尖叫。但是,由於很許可以比較容氣惱,這種情緒就影響了父母對孩子態度。於是父母可能會逼著自己對孩子的尖叫採取行動,而這些行動有可能是不恰當的,對這個除尖叫之外,其他各方面都很討人喜歡的孩子來說並不合適。當父母認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就不會再把心思放在孩子的尖叫有多討厭上,而是關心起是什麼因素激起了孩子的尖叫來。父母要儘量去預先判斷出這些誘發因素。

一般來說,感到厭煩、勞累、飢餓或者被忽視的時候,孩子就會發出尖叫。如果你不把憤怒當成是要你去解決問題的信號,那麼憤怒只會造成傷害。你任由它存在而不去解決它,最後只會讓你不喜歡自己的感受,不喜歡你自己以及使你產生憤怒情緒的那個人。你的生活糾纏在了本來可以忽略的那些瑣事上。不要讓怒火衝昏頭腦。如果你對一一件事感到十分討厭,怒火就會在你的內心燃燒,而且你也會把這種怒火發作出來。在把許多精力花費在情緒激動上之後,你可能會發現,現實的情況是不論採取哪種方法,都比發火的效果要好。這種「後見之明會使你不再頭腦發熱,幫助你以後在快要發作起來的時候驅散心中的怒火。我們關於孩子做出不懂事的行為後,免於盛怒之下犯錯誤的座右銘是:「人無完人,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


警惕可能引起憤怒的高危因素

你是不是生活在讓你感到憤怒的境況之中?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怒氣發洩到孩子的身上。失去了工作,或者經歷了類似的有損自信心的事件,這些都讓你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憤怒。一旦你已經發怒,造成的小過失很容易會被看成是大問題。如果你突然受到某種怒火觸發因素的刺激,下面的這句話有助於你做好心理準備:「我希望你知道爸爸今天過得很倒黴。公司裡的一-些事情不順利,我感到生氣。我會想辦法把這些事情處理好的。但是如果我有時對你大吼大叫,那不是因為我不愛你。我會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如果你的怒火大到實在難以克制,明智的做法是向孩子道歉(在他發脾氣的時候,你也應該要求他同樣地做出道歉):「很抱歉,我這麼粗暴。我不該對你大吼大叫,這不是你的錯,我並不是要對你發火。」這有助於你保持對自己的坦誠,弄清楚自己的弱點,並且幫助你保持高度的警覺,直到引起憤怒的因素被解決掉。


在生活當中,總會有某些問題是你無法控制的。隨著你在為人父母,以及為人處世當中變得越來越有經驗,你就會漸漸認識到,在生活中,你唯一能夠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行為。你處理憤怒的方式,決定了憤怒是為你和孩子所用,還是給你們帶來傷害

相關焦點

  • 教會孩子平和、自信,讓孩子學會幸福,給孩子一顆強大的內心
    ——奧雷柳斯(二)父母必須知道的三個情緒常識1.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源於父母的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情緒穩定,尤其是對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陰晴不定,忽冷忽熱,孩子犯錯誤父母打罵孩子發脾氣。那麼孩子心理再健康也會變得情緒低落,神經質,脆弱,就更別提平和了。
  • 平和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平和就是平靜、寧靜、沉著、願意包容,而不是爭論;明白分歧很少能夠通過衝突得到解決;知道刻薄的對待別人的人,是因為自身存在問題或缺乏安全感,因此表明他們需要被理解;平和需要具備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作出反應平衡;還意味著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需要平靜,這會給他們一種安全感。
  • 爸爸媽媽先安定、平和自己的心態,再來處理事情
    碰到低齡幼兒哭、鬧、耍賴、沮喪、難過、憤怒,甚至打父母、遷怒於父母的時候,父母要先聯結感情,而聯結感情就需要有穩定、平和的情緒,然後再處理事情。負面情緒時的教養方式孩子出現情緒,父母不能出現情緒,所以先要放鬆,讓自己情緒平穩下來,對孩子有兩種處理方式:1 暫時先離開,讓孩子自己恢復情緒。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步教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情緒平和了,孩子才能真正變得快樂成長。第一,父母持正念,不讓情緒擾亂心緒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止一次地被熊娃擾亂了心緒,時常感到憤怒,從而免不了大聲吼叫。但我們也得意識到,孩子成長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天成為小天使,如果我們在憤怒之前,保持鎮定,孩子的行為就會發生明顯變化。
  • 如何處理憤怒,該怎樣幫助孩子制怒
    與父母關係親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始終洋溢著幸福感。父母為他做出了內心平和安寧的榜樣。他當然也會生氣,但他懂得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怒火,不讓憤怒主宰他的性情。與孩子關係親密的父母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他們不太可能創造環境,去引發他們自己和孩子的怒火。 而與父母感情不親密的孩子,被內心的慌亂所支配著。在內心深處,這樣的孩子感到他的自我當中,失去了某件重要的東西。
  • 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如果想要成功地教養孩子,父母也必須對自己下功夫。因此,如果心中升起了憤怒或恐懼,就要知道這幾乎總是某件小時候發生的壞事造成我們的反應。孩子總是有辦法觸發我們童年時經歷過的不快樂。想維持身為父母的平和理智,唯一的方法就是隨時注意不要讓過去的感受引發新的問題。
  • 媽媽的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因為這能幫助孩子遠離危險,甚至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保護作用。這樣的細心和敏感,爸爸不如媽媽。 但也正是這樣的緣故,更多的媽媽擁有了一顆敏感心。而且養育孩子的壓力越大,就越敏感。比如剛剛開學上幼兒園的孩子,面臨第一次的大分離。內心的恐懼,對環境的不適應,肯定會讓孩子產生一些牴觸心理。不同的孩子,會表現的不一樣。
  • 孩子遇事總愛埋怨,放任不管只有傷害,幫助孩子平和情緒很重要
    文/北媽媽育兒其實我們最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每一件事情,這樣的話才會讓我們的心情有所好轉。但是在生活當中,有一些孩子還是比較喜歡埋怨的,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吐槽,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無奈。,因為有些父母總是喜歡高要求自己的孩子,覺得孩子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難題全部都解決。
  • 【家教大講堂】親子技巧與平和式教養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成長的搖籃。平和式教養法,即主要是針對父母來建立規則,讓父母在引導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習簡明、高效和實用的方法,讓孩子在健康的和諧的環境下成長。 9月15日上午,由閩侯縣婦聯主辦,小箬鄉婦聯、閩侯小夥伴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中心承辦的一場以 「親子技巧與平和式教養」為主題的專場講座。
  • 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書評
    一位爸爸在教孩子怎麼使用割草機,可是孩子一不小心,把爸爸精心培育的花朵給夷平了,爸爸非常憤怒,他的妻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有人說教師不好當,因為做的是育人的事業;有人說醫生不好當,因為你要與死神搶人,其實最難當的應該是父母,因為沒有一本教科書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是什麼版本,你要怎麼養育他。
  • 內心的安靜與平和,才是生命最美的風景
    這種感覺,是來自對自然的嚮往,是發自內心的呼喚,有時候,我們也會讓自己安靜下來,用情感活著,用心情入境。如去山中感受問答,去幽室喝茶,站在最美的風景裡賞景,坐在音樂廳聽曲,或者乾脆一個人呆呆坐著,浪費一個下午的時光。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安靜。
  • 餘新齊博士告誡家長: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 1 -母親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極為重要,媽媽的性格與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媽媽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趨於平和,內心世界穩定;媽媽如果性格暴躁、喜怒無常,孩子也心浮氣躁,遇事情緒化,做事容易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緒是做現代媽媽需要學習的重要一課。
  • 九成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北京家長最煩心,四川家長最平和
    根據小猿口算數據顯示,9成家長曾因輔導作業情緒崩潰,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大元兇。不過,在全國數據中,四川省家長相對比較特殊,數據顯示40.87%的四川省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心情平和,不會因為輔導作業影響心情,比例全國最高。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有效育兒,是以愛為前提的聯結與引導
    每次帶寶寶去醫院打疫苗時,都會看見很多孩子在嬉戲打鬧。每當孩子影響他人時,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家長會氣急敗壞地提高嗓門兒對孩子大吼:「吵死了!再吵就把你趕出!」絕大多數時候,這個被指責的孩子會變本加厲,提高音量,擺明了要和父母作對。而有的家長則會蹲下來摟著孩子的肩膀,輕言細語地說:「寶貝兒今天真高興!可這裡是公共場合,你這麼大聲會吵著別人哦。」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掌握以下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經典臺詞,「其實小孩都很有靈氣的,你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他,他能清楚的感知到」,同樣,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說話的語氣,孩子都能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判斷此刻你的情緒。作為父母應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跟孩子交流,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呢?蹲下來,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話。
  • 沒有什麼比一個孩子擁有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更幸運
    由於疫情,朋友圈流傳的各種段子和文章,無一不透露出家長們的「焦慮」,背後其實就是無處安放的「擔心」和不知怎麼給的「愛」,但卻因為「焦慮」,讓親子關係極度緊張,孩子的離心讓父母更是傷心。不到一個月他就不再焦慮,不再糾結,因為他在空餘時間會跟他的夥伴們踢足球,打籃球,打桌球……周六和周日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給他跟我的好朋友在電腦上下棋,棋逢對手,廝殺的很過癮,甚至到了高三我都沒有剝奪他踢足球,打籃球,桌球,……還有下棋的習慣,在跟孩子買的溝通和相處的點滴裡,孩子能夠清晰的明白我的底線是「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須要成人;身心健康第一位;為人要禮貌,要懂得感恩;自理能力要強,家務必須要承擔;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但總還是有少數父母,能夠用平和的方式讓孩子和他們達成共識,參考他們的建議順利成長。蘿拉•馬卡姆博士在她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分析了父母的情緒來源,並提供了正確控制情緒的方法。這就是本文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 深圳夏令營哪個好,我選平和英語村
    來源標題:深圳夏令營哪個好,我選平和英語村 一心只想讓孩子得到好成績,這是古老而不科學的思想,現在越來越多理智而有遠見的家長都會認為,孩子真正的成長與成績一樣重要,甚至,比成績更重要。
  • 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
    家長以身作則、性情平和、以誠相待,就能讓叛逆期孩子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心理,那是因為他們經歷的還不夠多,他們想闖出一片新天地,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敢闖敢拼,是好事。建議不要苦口婆心的去嘮叨他們,適當的讓他們自己經歷讓他們自己處理,一個人不真正經歷一件事就不能真正理解這件事,讓他們自己歷練歷練。
  • 媽媽的快樂平和是家庭的幸福
    同樣,在孩子成長期間,媽媽的情緒也起到了很關鍵的影響和作用。不誇張地說,媽媽情緒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幸福。那到底媽媽不快樂不平和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媽媽的情緒影響孩子的世界一個快樂的媽媽和一個冷漠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媽媽是快樂的,孩子的世界就充滿陽光;媽媽是冷漠的,孩子的世界就會充滿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