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發現繪本的好:
但在不少父母眼裡,它還是有那麼一丁點「不完美」——為什麼繪本沒有注音呢?
有了漢語拼音,孩子不僅可以自己讀繪本,還可以認字呀,可以鍛鍊朗讀能力,可以積累好詞好句……
很多人很容易將繪本等同於普通的兒童讀物,認為文字是主體、圖是輔助,繪本就像小人書。有了這樣的認知作為基礎,文字注音的必要性顯得順理成章——沒有注音孩子自己不就看不懂了嗎?
但事實上,在繪本的世界裡,圖畫才是「王」。
「插圖,對兒童來說,是閱讀的最初入口,他們的閱讀興趣正是被插圖激活的。」
松居直先生曾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這是一個日本幼兒園中班老師的親身經歷:
這位老師很喜歡給班裡的小朋友講故事,有一天,她給孩子們講《一寸法師》的故事,雖然她覺得孩子可能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果然,「老師老師,一寸『帽子』是什麼樣的帽子呀?」(在日語裡,帽子的發音和法師的發音類似。)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4歲的孩子很難會碰到「法師」這個詞,當它和「一寸」組合在一起,只會讓孩子們更困惑。
但他們還是努力地試圖去理解,但「帽子」不可能出生,也不可能乘坐木碗做的船,想像不出故事世界,長此以往可能孩子對故事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當孩子對故事的想像遇到障礙時,圖畫會給他們帶來新的線索。孩子們就是這樣通過圖畫在腦海裡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世界,通過不斷的想像與探索獲得閱讀的快樂。
其實繪本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畫面的前後順序、構圖、文字應該出現在什麼地方都是精心考量的。
(《大家晚安》作者克裡斯·霍頓的創作過程)
不放拼音,也是有理由的。首先,注音會破壞畫面的平衡感和美感。漢字是方塊字,拼音是字母,他們的結合,總是有點彆扭的。
其次便是破壞故事的連貫性,繪本是親子共讀用的,很早就放手讓他們自己讀繪本,確實是不科學的。
好多孩子一個故事聽五六遍都不會膩,有了注音,學會了拼音的他們就可以自己念了,獨立閱讀不是很重要嗎?而且我們也可以「解放」了呀!!
很早讓孩子自己讀圖畫書,其實是教育的敗筆。
特別是孩子到了五六歲,他會很努力地拼出來,閱讀的樂趣其實是折損了的。就像大人讀英文原版小說的時候,如果每個不認識的單詞都要查一下字典,那麼你還能享受閱讀的過程嗎?
給繪本注音,讓孩子追著每個字去讀繪本,其實是在學拼音,運氣好的話,還能認漢字。
繪本什麼時候變成冷冰冰的教科書了呢?
充分感受圖畫書魅力的孩子,很快會進入下一個讀書階段。
當父母發自內心地為孩子朗讀時,故事才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跡。和孩子一起體驗故事的世界會成為你們共通的經驗,這樣的經驗對孩子來說很珍貴,會成為你們之間的紐帶。讀書絕不是賽跑,不能比誰快誰慢,父母急躁的情緒只會妨礙孩子讀書的進展。有你為孩子充滿感情地講述繪本裡的故事,我們真的還有必要給繪本注音嗎?「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不是你的力量能毀滅世界,而是你的善良和愛。」宮西達也的作品想要傳遞給孩子的,就是這種力量:善良和愛。
點擊圖片購買 限時8.5折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好多天沒有下雨,青蛙小弟沒精打採,決定香香地睡個午覺。就在青蛙小弟睡得正香的時候,一隻螳螂爬上來想要吃他,可他一點兒都不知道。這時,一隻蜥蜴從下面爬上來,螳螂嚇得灰溜溜地逃走了。這下,變成了蜥蜴要吃青蛙小弟,可青蛙小弟居然睡得更香了。接下來,蜥蜴又被什麼嚇跑了呢?
要吃青蛙小弟的敵人逐個登場,一個比一個強大,青蛙小弟最終能不能轉危為安呢?
《 好餓的小蛇 》
點擊圖片購買 限時8.5折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啊嗚」真好吃;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根黃色的香蕉,「啊嗚」真好吃……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麼樣呢?
特別的翻頁方式,重複而有趣的結局。幼兒在認知數字、事物的同時享受樂趣,愛上閱讀。
《 我是霸王龍 》
點擊圖片購買 限時8.5折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宮西達也溫馨恐龍繪本《我是霸王龍》讓心靈得到溫暖的同時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從前,有一隻還不太會飛的小翼龍住在懸崖上。一隻霸王龍要抓他時,跌下了懸崖。小翼龍想起媽媽的囑咐,要當善良的恐龍,下決心照顧受了重傷的霸王龍……
看看小翼龍和粗暴可怕的霸王龍溫馨的故事吧。爸爸教他本領,媽媽教他「為人」——因此,小翼龍成為一個強壯的恐龍、一個善良的恐龍。
《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
點擊圖片購書 限時8.5折
作者:宮西達也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很久以前,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山嘭嘭嘭地噴火,地咚咚咚地搖晃。這時,甲龍寶寶出生了。一天,它遇到了一頭霸王龍,霸王龍流著口水,想要猛撲過去。就在這時,霸王龍忽然聽到「爸爸」,原想吃掉小甲龍的霸王龍被小甲龍的一句「我想早點長得像爸爸一樣!」擊中了心底的柔情,從而改變了小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關係。
小甲龍與霸王龍之間的感人的親情讓人為之動容,孩子在聽故事之餘,更可以潛移默化地體驗到愛與被愛的快樂、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