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在小學階段,家長反覆強調陪學的重要性,不光是陪寫作業,而是給孩子答疑解惑,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好習慣後,家長就可以逐步放手了,因為過於幹涉孩子的學習,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沒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家長也會很疲憊,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家長不能擺正教育的心態,對於孩子來說,其學習結果也不會很理想。大部分家長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很多家長也想不通,如果我會輔導學習,能夠幫孩子考出好成績,要老師幹什麼呢?我自己就能教。
小島老師想,這可能也是大部分家校關係比較緊張的家長會贊同的一個原因。如果家長都成了「學科帶頭人」,那我還用送孩子上學嗎?我自己在家就能教出北大清華的高材生。顯然,教育並不是這樣。我們家長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家長教育的職責。而老師是學校教育,我們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家長教給實踐的鞏固,只有家校聯手,才能幫孩子提高成績。
在小學階段,基本我們家長輔導到五年級以後,就要開始逐步放手,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了。不過也有家長在孩子上了初中,仍然陪學。為的不是「雞娃」,而是通過自己對孩子學習能力的了解,助力孩子的中考。小島老師非常欽佩這樣有教育意識的家長,初中生不是不能陪學,而是家長要陪對方法,配對學習目標。那麼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初中階段,家長該如何陪學呢?
1、陪學就是「配」時間,管理好時間就是管理好學習
升入初中後,學習壓力要比在小學階段高很多倍。不少學生開始萌發學習意識,力爭上遊,為了中考,也要主動學習。也就是我們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學習開竅了。這一類學生非常刻苦,但是擺在眼前的學習現實也很殘酷。小學基礎打得不牢,初中高手如雲,怎樣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在不斷增多的學科學習中,很多孩子是心有餘力不足。到了初二階段,開始備考了,不少學生就沉浸在題海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試卷要完成,學生們一張張試卷做著,明知道要去建立思維邏輯,靠死刷題是難提高成績的,但是「沒有時間」這個問題就常常困擾中學生,自己已經是很努力了,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都在學習,可仍然感到時間不夠用。
尤其是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不少同學都放棄了語文,靠著小學語文的學習紅利,維持到初二。臨近中考,猛然發現紅利不夠了,需要重新好好規劃語文學習的時候,留給孩子們的時間也就不多了。所以,家長在初中階段,陪學是陪什麼?就是「配」時間,幫助孩子去時間管理,給出孩子一定的學習建議,管理好時間就是管理好學習。甚至有的家長會為孩子準備好語文筆記,把中考要點都歸納一遍,按照孩子具體的學習能力,做好語文輔導。有如此能力的家長,為什麼不能陪學?一定要多陪。
2、引導孩子,勤於思考,建立語文考試思維
對於初中生來說,學科學習更多的是靈活的思辨,也就是要思考了。去發現學習過程中的規律,了解學科學習的技巧。這不是靠抄抄寫寫讀讀背背就能實現,而是要有思考的過程,建立語文考試的思維,我們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像小學,需要鞏固課本的學習。中學語文更多是知識性的擴展和融合,一個語文常識我會背了,了解了,但是遇到以這個常識為背景的文言文我就又不會做了。這就是沒辦法去建立語文思維,家長在輔導陪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到引導孩子,打開語文思維,為什麼不輔導呢?
有的家長會問,我要是沒有這個能力,那豈不是連陪學的資格都沒有了嗎?那我的孩子肯定要和其他有能力的學生拉開差距了,這是必然的,家長如果不能幫助中學生解決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那麼孩子在一些常識性學習問題中,遇不到好的老師,就容易走彎路。如果家長能讓孩子少走點彎路,儘快地優化學習方法,為什麼不能在中學階段繼續陪學呢?應該多陪學,不要怕別人說你的過度陪讀,影響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3、鼓勵孩子多閱讀,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不管你有沒有能力給中學生陪學,家長都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鼓勵孩子多閱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學科的增多,其實更需要中學生具備大量閱讀的能力,而且能從這麼多閱讀的信息中去抓取為自己學習服務的有用知識點。但我們很多家長都做不到這一點,別說鼓勵孩子多閱讀,甚至為了讓孩子管理好時間,家長還會限制學生閱讀。
小學階段沒有重視閱讀,中學階段要為考試和學習讓路閱讀,那我們的孩子到底什麼時候能閱讀呢?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認清這個事實,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不是光給孩子去買書,而是你能陪讀的時候,就多和孩子一起閱讀,才能拓展知識面,為中考做好準備。關於孩子上初中了,家長仍然陪學的理由「我會輔導孩子,為什麼不能陪」,你是否同意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