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買空調都知道,都是根據房間面積然後商家會推薦用多少匹,或者多少P。在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空調製冷的力度了,我們業內叫做製冷量。在這我們用家用空調來說一下這個概念。
對於「1匹」的概念,有說表示空調耗電功率,也有說是表示空調製冷功率。那到底是什麼呢?讀書時候物理上學過,1匹即1馬力,分為英制馬力(1 HP ≈745.7 W)和公制馬力(米制馬力,1 PS ≈735.5 W),我國通常採用公制單位。市面上1.5匹空調製冷量在3500 W左右,耗電量在1000 W/H左右,而1.5 * 735=1102.5 W與耗電量接近,難道空調的「1匹」指的是耗電量?
對於1匹空調具體是什麼概念,其實很多我們行業內的人也不一定說得清楚。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兩種。
說法一:1匹= 2324 W製冷量
認為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以國際單位換算應乘以1.162,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
說法二:1匹 = 2500W製冷量
據說這是從日本那沿襲來的,沒辦法,日本的一些家用電器對我們國家影響確實非常大,根據能效比EER計算得來。一匹的定義就是輸入1馬力(735 W)的功率所能產生的製冷量大小,這裡面就有一個係數問題,日本人規定這個係數為3.4(日本人認為空調最小能效比EER應達到3.4),所以1匹=735×3.4=2499W。
以上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結果相近,難以判斷真偽。下表是市面上國內不同品牌空調的性能參數。
按照第一種說法,1匹≈2350 W製冷量,1.5匹≈3500 W製冷量;
按照第二種說法,1匹= 2500 W製冷量,1.5匹=3750 W製冷量。
上表中1.5匹空調製冷量符合「說法一」,1匹空調製冷量符合「說法二」。並且,同樣是3500W製冷,還出現「正1.5匹」、「大1.5匹」、「1.5匹」三種稱呼。
分析可見,採用「匹」來標記空調製冷量比較混亂,並不科學,它不能準確反映家用空調製冷能力。當然,筆者也沒有強迫症,所以一般家用來說其實倒不必在意這點。文章結尾可以給大家一個房間面積的選擇參考,當然樓層如果太高就要適當加大選擇。
其實,國家標準GB/T 7725《房間空氣調節器》對家用空調型號命名已經做了詳細規定。
以上表空調為例,KFR-23GW、KFR-25GW、KFR-26GW分別簡稱為23型、25型、26型,對應的空調製冷量分別為2300 W、2500W、2600W。
所以,買空調時應關注空調的銘牌製冷量而不是「匹數」,家用空調所需製冷量可按如下方法簡單計算:
A、臥室
單位地板面積所需製冷取115 ~ 145 W/㎡(房間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反之取大,層高較高時適當加大;一般情況下可取130W/㎡)
15平方米房間:15*130=1950 W,若沒有相應製冷量的空調,可就近選23型;20平方米房間:20*130=2600 W,選26型;
B、客廳、餐廳
單位地板面積所需製冷取145 ~ 175 W/㎡(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反之取大,層高較高時適當加大;一般情況取160W/㎡)
30平方米:30*160 =4800 W,選50型;40平方米:40*160 =6400 W,選65型。
室內面積為9平米到12平米時,選擇小1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10平米到14平米時,選擇1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12平米到18平米時,選擇大1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14平米到20平米時,選擇小1.5匹的空調。使用面積我也16平米到22平米時,選擇1.5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18平米到26平米時,選擇大1.5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20平米到28平米時,選擇小2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28平米到32平米時,選擇2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32平米到42平米時,選擇2.5匹的空調。室內面積為42平米到52平米時選擇5匹的空調。
另外說個題外話。空調居家使用比較多,臥室,或者對環境要求高,自身條件能買靜音的儘量買靜音的。筆者親測。
筆者主要從事中央空調末端控制設備工作,歡迎大家交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