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2020-12-17 閩南網

  數月以來,高懸在歐洲人頭頂的那根緊繃的彈簧終於斷了。

  現場圖

  當地時間11月13日深夜,一場毫無先兆的連環爆炸、槍戰打破了巴黎夜空的寧靜。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巴黎市內當晚至少發生了六起槍擊事件,位於聖丹尼的法蘭西球場則至少發生了3次爆炸。幾乎與此同時,有目擊者見到兩至三名槍手進入巴黎市內的巴塔克蘭音樂廳,隨後朝內開火併綁架人質。據此間多方消息證實,當時正有一支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劇團正在演出。

  英國BBC的報導顯示,位於巴黎11區的一家飯館被掃射,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10人被射殺在路邊或已嚴重受傷。

  綜合目前已有消息不難發現,跟以往單一的恐怖行動不同,此次巴黎連環槍戰、爆炸多點開花、組織嚴密,應是有計劃的恐怖主義行動。就當前該次行動已造成的傷亡人數和規模來看,可以稱作是歐洲版的「9.11」事件。

  事件發生約兩個小時後,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全國邊境、取消所有航班、法國全境實行宵禁。這是自9.11以來,首次有世界主要大國因恐怖主義行動而採取如此嚴厲的緊急措施。

  英國BBC歐洲編輯阿德勒(Katya Adler)在推特上形容,奧朗德講話時在「明顯顫抖」。與法國毗鄰且關係緊密的英國首都倫敦,這天深夜的警笛也明顯多過往日。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內,英國首相卡梅倫便更新推特表達「震驚」。

  CNN的即時報導顯示,襲擊者有人使用AK47自動步槍和法國警察展開槍戰。CNN駐巴黎的記者稱,有目擊者看到警察站在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的建築物屋頂向恐怖分子開火。

  法蘭西球場當晚正舉行一場德法足球友誼賽。爆炸發生時,法國總統奧朗德正現身球場觀看比賽。不過,他在法國安全人員的護衛下,第一時間從球場安全撤離。隨後,奧朗德直接趕赴法國內政部,和法國總理、內政部長等人緊急磋商,全力應戰這一震蕩法國的恐怖事件。

  之後,奧朗德便向全國發表緊急電視講話。

  目前,還不清楚是誰製造了這一系列嚴重的恐怖行動。

  BBC報導稱,有目擊者在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聽到搶手高聲呼喊「為了敘利亞」。CNN也報導稱,據採訪到的法國官員表示,懷疑是去過敘利亞、伊拉克並已回到法國的「所謂回國人員」。

  引人注目的是,ISIS已在推特上公開讚揚這次巴黎襲擊行動。有自稱「伊斯蘭網絡部隊」的黑客攻擊法國網站並高呼,「法國,現在輪到你了。」

  一個星期前,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11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下令戴高樂航母再次向中東移動,藉以提高法國在敘利亞、伊拉克打擊IS極端勢力的作戰能力。

  更早前的9月27日,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的奧朗德證實,法國戰機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了突襲。這也是一年前法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IS勢力後,首次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空襲行動。

  今年以來,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危機造成歐盟各國的空前壓力,法國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展開軍事行動,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應對舉措。奧朗德曾表示,空襲行動是有風險的,但為了法國的安全別無選擇。

  這一系列的行動顯然嚴重刺激了極端組織,法國在歐洲國家中的高調行動也使得其首當其衝。IS極端組織不時通過網絡放話,將對法國展開報復行動,使得今年以來法國反恐形勢嚴峻。

  根據申根協議,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內部大多數成員國之間人員可以自由往來,一般不受限制。就在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前不久,為確保即將於月底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安全,法國已宣布自11月13日-12月13日期間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邊境檢查。

  然而,就在此次臨時邊境管制期開始的第一天,便遭遇了歐洲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今年1月,法國《查理周刊》雜誌社辦公室曾遭到極端組織的恐怖襲擊,造成17人死亡。此後至今的近一年時間內,法國恐怖襲擊警報不斷,先後成功處置了數起恐怖襲擊企圖。

  今年8月21日,一列由荷蘭開往法國的國際列車上發生未遂恐怖襲擊事件,幾名持槍的嫌疑人恰巧被幾名度假的美國大兵制服,從而避免了一場悲劇。

  發生在11月13日深夜的這一系列襲擊事件,會是法國的最後一次嗎?(無界新聞 特約記者周董倫敦報導)

襲擊為何又發生在巴黎?與《查理周刊》案是否有關?

  法國是歐洲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國家,大多來自北非等法國前殖民地國家,數據顯示,法國現有約650萬穆斯林,佔法國總人口10%,大約一半人擁有法國國籍。

  不過,法國問題專家李旦李旦表示,此次恐怖襲擊者與最新一批的難民潮,應該沒有直接的聯繫。其實最近的難民潮,與法國幾十年接納周邊以及全世界移民,算是一脈相承的。法國很多政界、學界的人士認為,法國的很多問題與移民問題沒有處理好,是有關係的,包括恐怖活動的泛濫。

  有專家認為,移民問題沒處理好會導致文明間的衝撞,這很容易被極端分子利用。

  在反恐措施上來說,李旦表示,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法國本身管理也是比較自由、鬆散,也為恐怖分子發動這樣的襲擊提供了土壤。

  巴黎遭遇恐怖襲擊背後存在的事的整個歐洲的「恐怖隱疾」。年初《查理周刊》恐襲案已經是一種徵兆,有分析認為,當時發生的一系列案件,更像是恐怖分子的「練兵」和試驗。(據新浪新聞)

法國此前已經因《查理》周刊而遭遇襲擊

  在今年1月17日,法國《查理》周刊位於巴黎的總部遭遇恐怖分子襲擊,導致12人死亡;其中不僅包括雜誌總編的4名漫畫家和多位記者在內,而且還包括兩名警察和一名經濟學家。當天中午11點30分左右,3名恐怖分子手持自動步槍和火箭筒襲擊了該雜誌的總部辦公室;此前《查理》周刊此前刊發了嘲諷伊斯蘭宗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同時遭遇襲擊的,還有一家猶太人食物超市。

  在《查理》周刊襲擊事件中,三名恐怖分子並不屬於同一陣營。庫阿奇(Kouachi)兄弟兩人代表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AQAP,譯註:蓋達組織位於葉門的分支);而阿米迪•庫裡巴利則屬於伊斯蘭國(ISIS)陣營。這兩個組織的關係相當糟糕,在敘利亞更是處於彼此間之間交戰的狀態。

  然而在襲擊法國時,這三名恐怖分子卻能夠放下聖戰者之間的陣營分裂,而親密無間的展開合作。這個事實證明,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絕不適用於對待恐怖分子——任何試圖拉攏利用,扶植或者縱容某一派恐怖分子坐大的行為,或者為恐怖分子襲擊他國而叫好的行為,都是極度愚蠢而短視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像庫阿奇兄弟這樣的典型恐怖分子,他們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經歷長達十年以上。期間多次的逮捕和監獄生涯,從未能使他們改變半分;任何認為恐怖分子可以被感化和改造的想法,都是極度愚蠢而危險的——海量的事實證明,只有死亡才能結束他們的聖戰。

法國至今在持續打擊伊斯蘭國,仇恨值一直居高不下

  據法新社報導,一名經歷巴塔克蘭劇院襲擊的倖存者表示,在恐怖分子發動襲擊時聽到襲擊者曾說,此次襲擊是為報復法國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行為。這名倖存者稱,恐怖分子說:「這是奧朗德自己犯的錯,是你們法國總統的錯,他不應幹涉敘利亞。」

  在2003年時,法國由于堅決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而使兩國關係走向了低谷時期。而在2013年以後,以經歷伊拉克戰亂完成了「練兵」的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以及敘利亞「勝利陣線」為基礎,「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武裝宣告成立並迅速擴張。

  由於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法國的安全和利益,已經失去旁觀坐視餘地的法國開始參與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行動。並在2014年的9月19日,第一次動用駐紮在阿聯基地的空軍陣風戰鬥機,對伊拉克境內東北部的一個伊斯蘭國後勤倉庫進行了空襲。

  隨後法國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一直在不斷加強,很快法國唯一的航母「戴高樂」號也被調動到敘利亞附近;從航母上起飛的海軍艦載型陣風戰鬥機也投入了持續性的打擊任務中,並且持續到現在。

  基於這一層背景的原因,雖然仇恨西方國家是伊斯蘭國等是伊斯蘭恐怖分子的普遍價值標準,但法國仍然在整個西方國家中顯得特別顯眼,僅次於美國,成為歐洲國家中恐怖分子首選的襲擊目標。

敘利亞難民湧入法國,使法國安全工作幾乎癱瘓

  尤其是和美國相比,法國國內的安保工作一直較為鬆懈,更是讓恐怖分子樂於在法國進行所謂聖戰。實際上參與襲擊《查理》周刊的庫阿奇兄弟,屬於在法國安全部門掛了號的危險分子,但一直沒有遭受到嚴格的監視和控制,這才有機會發動恐怖襲擊。

  尤其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大量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潮湧入法國等歐洲國家;短時間內暴增的流動人口——而且是無資料可查據的國外難民人口,使得法國的安全工作幾乎癱瘓。一方面是法國根本無法有力的監管,這些難民是否在暗中籌劃和組織恐怖襲擊活動;另一方面,究竟有多少恐怖分子以難民的面目湧入了法國,這是誰也說不清的事情。

  事實上,僅僅是那些非常樂意於出風頭、在網絡上發布帶有自己清晰面部形象的自拍視頻和照片的恐怖分子,就已經被眾多網民從網上的新聞照片、以及社交網站和軟體中甄別、曝光了很多。這麼愚蠢的恐怖分子終歸是少數,那些低調、善於把自己偽裝成溫和派理性派的恐怖分子數量千百倍於此,他們才是佔絕絕大多數的主流群體。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從允許敘利亞難民大規模進入國境的那一刻起,法國的安全工作就已經在基層的執行層面上徹底崩潰了。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已經只剩下了時間早晚的問題。(據騰訊新聞分析

恐襲動機是什麼?為何選擇巴黎?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研究員張金嶺回顧說,11月13日並非隨意選擇,可能更有深意。2012年11月13日,法國總統奧朗德曾公開宣布敘利亞反對派聯盟是敘利亞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成為第一個承認敘利亞反對派聯盟的西方國家。對敘利亞內戰的幹涉政策讓法國成為刺激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血腥報復的目標。「為了敘利亞」也成為極端分子在發動襲擊時喊出的口號,二者具有關聯性。

  追根溯源,張金嶺認為法國再次遭到恐怖襲擊,源於法國幹涉阿拉伯世界的對外政策。法國參加反伊斯蘭國聯盟在伊拉克的行動已超過兩年時間,10月份更發起了對敘利亞的打擊行動。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馬堯撰文稱,自去年開始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聯合行動以來,法國就同恐怖分子之間構成「打擊-報復、升級打擊-升級報復」的惡性循環。而此次恐襲行動的直接觸發點,在不少法國國內專家看來,就是法國總統府5日發表公報稱,法國將再次部署包括「戴高樂」號航母在內的海空力量參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

  法國此前一直不願跟隨美國打擊敘境內極端組織目標,但隨著難民問題和恐怖威脅日益嚴重,法國調整了相關政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IS此次發動的恐襲可能與法國加入打擊IS行動有關。

  而另一方面,法國在自身的社會治理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如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社會階層固化,部分年輕人看不到從社會底層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希望和空間,容易被恐怖主義的歪理邪說劫持,走向極端。

  前總參謀部上校、反恐專家嶽剛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法國恐怖土壤比較肥沃,反恐體系也比較薄弱。法國移民政策使得法國成為歐洲多民族多信仰融合的國家,因此在如此眾多的移民中,監控恐怖分子動向顯得力不從心。另外,法國武器槍枝控制並不嚴,這使得這個地方適合恐怖分子發動恐怖襲擊。

相關焦點

  • 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舊址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多人受傷
    中新社巴黎9月25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首都巴黎當地時間25日發生襲擊事件,導致多人受傷,其中有人傷勢嚴重。法國總理卡斯泰確認,襲擊事件發生於巴黎十一區的《查理周刊》總部舊址附近。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已建立一個危機應對小組,處理襲擊事件。
  • 恐怖襲擊在法國屢屢得手,到底為什麼呢?只因法國有2個致命缺陷
    從世界歷史來看,恐怖襲擊自產生之日起,就成為全人類最大的威脅,而直到現在恐怖襲擊依舊在全世界,隨時的發生,而且每一次的發生,造成的損失都非常大,很多無辜的人員死傷,造成極大的悲劇。尤其是歐洲西方,更是恐怖襲擊的重災區。在近幾十年來,歐洲很多國家都遭受過恐怖襲擊,但是其中最為嚴重的恐怕是法蘭西共和國。
  • 林書友:為什麼我們沒有給巴黎恐怖襲擊加上引號
    昨天下午,以政治諷刺漫畫而著稱的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雜誌社遭遇恐怖襲擊,12人遇難。這也是40年來法國遭遇的最慘重的恐怖襲擊,血腥屠殺震驚世界。 筆者注意到,中國媒體堅持一貫樸實的報導方式,並沒有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就給發生在異國的恐怖襲擊打上引號。
  • 法國巴黎一老師被斬首 馬克龍:「伊斯蘭恐怖襲擊」
    據法新社、BFM電視臺和美聯社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五(10月16日)下午,巴黎郊區的一名歷史老師,曾因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在校門前遭到一名持刀男子「斬首」,襲擊者隨後被警方擊斃。
  • 巴黎重大恐怖襲擊事件追蹤:三大核心焦點值得關注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 (記者 李洋)法國首都巴黎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關閉邊境。這起恐怖襲擊事件「史無前例」,截至發稿,事態仍未完全平息。儘管事件錯綜複雜,但有三大核心焦點值得關注。  焦點一:襲擊事件於何時何地發生?
  • 《查理周刊》舊址發生流血襲擊 恐怖主義陰影籠罩巴黎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外媒稱,9月25日,巴黎《查理周刊》總部舊址附近發生一起持刀砍人襲擊事件,造成兩人受傷,包括嫌疑人在內的七人接受調查。據路透社巴黎9月25日報導,一名手持切肉刀的男子25日在巴黎《查理周刊》總部舊址外襲擊了兩個出來吸菸的人。
  • 盤點法國近幾十年遭遇的重大恐怖襲擊
    人民網1月8日訊 法國媒體7日盤點了法國近幾十年遭遇的重大恐怖襲擊如下:- 2015年1月7日 – 尚不明身份的蒙面人對總部設在巴黎十一區的諷刺漫畫周刊「查理周刊」總部野蠻開槍:十二人死亡,八人受傷,其中四人傷勢嚴重,成為法國近幾十年最為致命的一次遭襲。- 2012年3月11日和15日,23歲的穆罕默德?
  • 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中國多家旅行社已做好應急響應
    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中國多家旅行社已做好應急響應 澎湃新聞記者 儲靜偉 2015-11-14 11:03 來源:
  • 法國巴黎13日遭連環恐怖襲擊 浙江赴法旅遊團目前均告平安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今日早報記者 王楓林)法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在巴黎發生的「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世界。巴黎是中國人歐洲遊的熱門目的地,那麼,在那裡的浙江遊客是否安全?
  • 巴黎恐怖襲擊給酒店業帶來巨大衝擊
    圖片來源:CreditGuia Besana/ The New York Times巴黎布里斯托酒店(Le Bristol)迎來了首輪退訂潮。11月13日晚,就在這座五星級酒店矗立的巴黎右岸,恐怖分子發動了襲擊。不到72小時,酒店退訂總額已超過53萬美元。
  • 法國紀念《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五周年
    中新社巴黎1月7日電 (記者 李洋)當地時間1月7日,法國紀念《查理周刊》恐怖襲擊事件五周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巴黎市長伊達爾戈、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等當天出席簡樸而莊重的紀念活動。紀念活動首先在《查理周刊》前巴黎總部所在地舉行,奧朗德等人向紀念牌獻花,宣讀死難者姓名並默哀。《查理周刊》巴黎總部2015年1月7日遭恐怖分子襲擊。12人在襲擊中死亡,另有11人受傷。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隨後來到附近的理察·勒努瓦大街,紀念警察艾哈邁德·梅拉貝。2015年1月7日,梅拉貝為制止製造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的庫阿希兄弟逃跑而被槍殺。
  • 澳大利亞雪梨發生恐怖襲擊,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遭襲,兩名日本...
    原標題:澳大利亞雪梨發生恐怖襲擊,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遭襲,兩名日本人質遭「伊斯蘭國」撕票……2014年底至2015年初連續發生的恐怖事件,反映出極端恐怖勢力捲土重來  2014年12月15日,澳大利亞雪梨發生恐怖襲擊;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遭襲;最近兩周,兩名日本人質遭「伊斯蘭國」撕票……歲末年初,一連串形態各異的恐怖事件為辭舊迎新的世界帶來了更多不安
  • 法國尼斯遭遇恐怖襲擊 將延長全國緊急狀態3個月
    14日夜晚,法國南部旅遊城市尼斯發生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一輛卡車衝入觀看國慶煙火的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包括10名兒童,另有202人受傷,傷者中包括兩名中國人。據美國媒體報導,傷者中有25人生命垂危。而這次襲擊距上次造成480多人死傷的巴黎恐怖襲擊案僅僅8個月。「法國正處於戰爭之中」,法國總統奧朗德8個月前的這句話在2016年的法國國慶日不幸再次得到驗證。
  • 法國遭遇「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最新消息匯總)
    有在法留學生對記者說,「考驗巴黎的時候到了!加油法蘭西!」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領事保護中心14日對外表態,目前尚未得到中國公民在巴黎襲擊事件中傷亡的報告,領保中心正在了解有關情況。央視記者正在核實是否有中國公民死傷。
  • 巴黎艾菲爾鐵塔建防彈玻璃牆防恐怖襲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16日報導,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的防彈玻璃預計將於9月完工。 據報導,這項工程於去年展開,新安裝的玻璃牆已完成部分安裝工作,周四開放給媒體採訪。 據介紹,每塊玻璃厚6.5公分,高3.24米,重1.5噸。整個工程耗資3500萬歐元,將安裝450塊玻玻璃牆。除防彈外,玻璃牆還可防範恐怖分子駕車撞擊。
  • 「巴黎恐怖之夜」後法國留學還安全嗎?
    11月13日,民眾在加拿大蒙特婁的法國領事館外悼念巴黎襲擊遇難者 新華社發羊城晚報記者 陳學敏13日,法國巴黎發生恐怖襲擊,傷亡慘重。恐怖襲擊發生之後, 身處事發地的巴黎留學生直言那猶如「人間煉獄」,而家有留法學生的家庭陷入驚恐與憂慮中,至今仍無法排解。不少人不禁問:法國留學還安全嗎?
  • 巴黎恐怖襲擊震驚世界 盤點全球重大恐襲事件
    中國網11月14日訊據外媒報導,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多起嚴重恐怖襲擊事件,目前恐怖襲擊事件死亡人數已上升到至少120人,另有200多人受傷,其中80多人傷情嚴重。事發地包括市區巴塔克蘭劇院、至少兩家餐館以及法蘭西體育場等地。據法國總檢察長稱,至少5名恐怖分子發動了這次襲擊,他們已經全部死亡。
  • 法國不斷「拉響」襲擊警報 或成美國「替罪羊」
    世界著名建築13日、14日將自身照明系統改為法國國旗顏色供圖/IC  今年,法國境內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而這次巴黎系列恐怖襲擊因規模大成為法國「史無前例」的一次。  觀點  反恐專家:巴黎恐襲或促西方情報分享  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後,還有很多問題急需答案,為什麼安全部門沒有探查到這樣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類似的恐怖行動會否發生在法國或者歐洲其他地方?這樣的恐怖襲擊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法國反恐態勢?
  • 英語速讀|法國再度發生恐怖襲擊,至少3人死亡
    這天又成為法國非常恐怖的一天,3人死於持刀襲擊。兩名女子在教堂內被屠殺,1名女子被割喉,另1名男子被刺死,第3名受害者在外面試圖逃跑時被刀刺傷。法國警方正在調查這起謀殺案,認為是一起恐怖襲擊。嫌疑人受了傷,但目前已被拘留。這起殘忍的謀殺案發生在南部城市尼斯的聖母院大教堂。
  • 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宣判 涉案被告被判刑
    來源:中新網巴黎重罪法庭當地時間16日對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進行宣判,14名涉案被告被判刑。巴黎重罪法庭當天對14名涉案被告作出判決。相關被告被認為間接參與《查理周刊》恐怖襲擊,包括提供武器、資金和住所等方面的協助。庭審從9月2日開始,原計劃進行兩個半月,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遲一個月。根據當天的判決結果,下落不明而缺席審判的主要被告是貝胡辛(Mehdi Beihoucine),他被判處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