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報教育在線訊 高考改革必然繞不開課程改革,如何通過課程改革培養具備核心素養的人才,更高地為高考選拔人才服務?青島19中始終沒有停下探索、創新的腳步。8月25日,學校邀請齊魯師範學院教授、博士,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婷,為老師們做《走向學科深處的課程變革》講座,幫助老師們釐清課程變革方向,梳理教學設計思路,從而更有效地落實學生核心素養。
時代呼喚課程變革
釐清需求和思路最關鍵
在李紅婷看來,走向學科深處的課程變革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現實的需求。李紅婷通過具體分析濟南歷城區教學設計改進等案例,李紅婷引導老師們關注課程變革的目標定位、結構化認知、學生深層次思維活動等方面。她表示,案例本身不重要,重要是理解變革的需求,明確教師是課程的領導者。
為了讓老師們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李紅婷從課程的定義、分類、結構等內容入手,她表示,課程體系是實現學校育人目標的具體化載體,規定育人規劃、育人模式和學生認知結構。結合高陽中學「主題+」課程、2019年數學全國卷等具體案例,李紅婷為老師們梳理了課程整合的思路。
她尤其強調要關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說明》中高考評價的導向,以及課程目標取向的變化,今天的教學要重視經歷、體驗、領悟、產出、應用的過程,設計實驗、作品製作、項目式學習、主題學習、場館學習、社團活動等學習方式。
深研學科核心素養
把握課程重構著力點
講座中,李紅婷通過剖析山大附中《養心育德 養根育能》課程、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北京十一學校課程體系重構等案例,為老師們將課程建設和改革指向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了方向。
同時,李紅婷還從「必修到選修、書本到實踐、分科到整合、邊緣到核心」四個方面指導老師們課程重構的著力點。她表示,要建立適合學生的個性化課程、基於生活和經驗的課程和基於項目學習發展核心素養的課程,並強化體育和藝術教育。
求新求變求突破
教學設計助力學生素養提升
有了課程的引領,還要通過教學設計一步步落實核心素養。李紅婷以濟南章丘學校數學主題課程為案例介紹學科統整範式。在講到跨學科統整時,李紅婷又列舉美國高中智力單元的案例,提醒老師們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基於學習者生活經驗和認知結構,以主題形式進行統整。
30餘個生動的案例,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剖析如何在課程變革和教學設計中落實核心素養,給老師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發,也為老師們在新學期創新育人機制、提升教學質量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講座也讓老師們收穫很多,青島19中教師張凱倫表示,李紅婷老師帶領大家走向學科深處,以指向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教學設計範式,響應學科發展的現實需求和時代呼籲,全面而又深刻,自己受益頗豐!
青報教育在線 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