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徵和溝通技巧

2020-09-04 諾亞方舟心理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以後有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讓孩子以後成為一名接受被施捨的人,而當前很多親子教育模式都是讓孩子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快樂的擁有。

北大教授趙豐在讀懂青年一文中說:思想教育的反思,一代人努力奮鬥的一切,被另一代人看的平淡無奇。過去,孩子不知道家長的事,如今,家長不知道孩子的事。也正是如此,如何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 成為了教育各界人士都非常關心的一個點。

如今的親子教育不僅僅是穿暖吃飽就可以,我們需要在孩子們滿足自己最基本需求的同時,更加深入的滿足心理需求。那麼親子關係的和諧與否自然在這個需求滿足的過程中出現偏差,尤其是如何探索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以及如何去跟他們溝通,更加成為了大眾父母頭疼的一項內容。

無疑的,青少年是一群令許多成人覺得惶恐與困惑的孩子。

——想放手卻放不下心,想參與卻不得其門而入。



的確是應了那句:有力無處使!

也許您有一個正處於青少年期的孩子,您正在為他的叛逆任性而焦躁、為他的學習散漫而擔心、為他的問題行為而失望、為他的難以溝通而鬱悶……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怎樣為您的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合適的指導?怎樣進行親子溝通?這些都是家長們熱切想知道的,下面魏老師就帶大家簡單探討一下:

一 我國青少年問題

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中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存在「四太」和「四無」的情況:

四太:

太能動——多動,沉不下心來做事;

太幼稚——心理年齡小於生理年齡;

太自私——以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其實父母;

太嬌蠻——又嬌氣、又蠻橫,吃不了苦藉口還咄咄逼人。

四無:

一切無所謂;

學習無興趣;

生活無榜樣;

人生無目標。



二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

1.渴望獨處而又害怕孤獨;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動理解他人;

3.敏感、情緒化、叛逆;

4.渴望獨立而又離不開父母照顧;

5.時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傾訴又怕他人看穿自己。

對此我們需要了解以下幾種親子溝通以及應對方式。



三 親子溝通技巧

1:朋友型:過於寬容、太多讓步會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用紀律來約束才能成為一個懂得自律人;

2:迴避型:不願和孩子正面溝通、解決問題,孩子長大後不知道如何解決人際關係遇到問題;

3:專制型:大聲責罵、羞辱遷怒孩子,孩子成年後,會專橫跋扈;

4:商量型:雙方合理讓步,採取折衷方法,但要掌握好退讓原則,切不放棄父母權利;

5:指導型:明確指出孩子行為後果,合情、合理,使孩子明白對自己行為負責,成人後,更具責任感、更成熟,這是一種最好的方法。



四 拒絕家教中不良「心理效應」

1.禁果效應:禁止孩子做什麼,孩子反而想做什麼;

2.超限效應:刺激過多、過強、刺激時間過長,會使人極不耐煩或產生逆反心理;

3.手錶效應:一隻手錶,可以知道時間,二隻時間不同手錶反而不知道準確時間,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否則孩子無所適從;

4.光環效應所謂光環效應就是人最初的特徵象光環一樣給人留下清晰印象,其他特徵模糊被人忽視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全面評價孩子,多元評價孩子潛能,不能用成績一維評價;

5.花盆效應:花盆的花,離開人工舒適的環境,花兒難以生長。過度溺愛,嬌生慣養孩子,無疑親手開掘溫柔陷阱。



五 家教方略

1.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

2.放棄所謂的面子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隨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信息要恰當;

4.給予孩子信任感,平時以鼓勵、引導為主;

5.讚賞為主,伸大拇指讚賞,不伸食指指責;

6.家長有目的地學習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並且作為家長要學會三個字:容、忍、導

容:容納、接受孩子;

忍:控制情緒,視孩子情況教育;

導:順著天性引導。

六 叛逆應對

平等發言權:耐心聽,不要隨意指責,草率評價,作積極反應

批評莫傷自尊心:分清場合,對事不對人,適當的冷處理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

如果一個孩子在充滿批評挑剔的環境成長,他學會吹毛求疵譴責他人;

如果一個孩子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爭論反抗;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學會了自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在充滿肯定的環境下成長,他學了立志定向。

最後希望父母們多一些等待,孩子的成長是很長的過程,父母在陪伴中一定要心平氣和。

是的,我們最需要教育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生孩子是沒有「退貨」一說的,當父母也沒有「排練」一說。

教書育人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一神聖的職業,而教育孩子更是母性在人類歷史上最光輝的事業,並伴隨終身,我們誰也沒有做過所謂的崗前培訓,匆忙之間就為人母為人父,還要為孩子成長承擔一生的責任,在教育孩子前,學霸父母也無從下手,舉手投足間都會問題重重,教育孩子這件小事也讓我們變得憂慮,不管是誰,都要重修《如何當好父母》這堂課,修夠了學分,合格才準予畢業。

孩子潛藏在心底的意志、品德、德行、胸懷、品質都是融化在父母骨血中的「潛教育」,通過對父母良好品行的耳濡目染,孩子很快就能產生積極地效果,並樂意效仿。愛讀書的父母孩子的邏輯思維意識不會太差;愛健身運動的家長,孩子的身體素質不會太差;愛音樂的父母,孩子定會溫存善良,善於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

每個人都應當認識自己,直探人性的底部!

心理諮詢師:魏晉斌

2020年6月7日

相關焦點

  • 高一到高三孩子的心理特徵及溝通技巧
    在上一篇公眾文中,我們詳細推送了初中1-3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及溝通技巧,掌握了此階段孩子心理發生及變化過程。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高中1-3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及溝通技巧。心理特徵: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收藏向」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一門課搞懂青少年 | 青少年常見問題與心理諮詢實務工作坊
    01 課程亮點 · 資深青少年心理師親授,深入淺出破解青少年心理謎題,不必擔心專業晦澀聽不懂;· 課堂講解+案例展示解析+技術演練+討論指導,結合實際案例與場景,多種形式教學,幫助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結構化,簡易上手與青少年互動會談技巧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德琳分享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家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
  • 【心理健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溝通方法: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個健康的心理發展。 逐步為小升初做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和特點多做了解。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溝通重點: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健康的心理發展。逐步為進入初中作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和特點多了解。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
  • 西平縣計生協舉辦家長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技巧培訓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馮佔華 通訊員 朱曉東)為落實落地新時期中央賦予計生協的六項工作任務,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注青少年青春健康,促進家長孩子進一步溝通,消除青春期遇到的困惑,使青少年健康成長,12月21日下午,西平縣計生協在楊莊初級中學誠聘國家級心理專家對
  • 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每個家長在了解基本心理規律基礎上,還是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
  • ...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和他們溝通?家長必看(從小學一年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
  • ...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和他們溝通?家長必看(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
  • 【賀蘭一小丨家長在線】轉載: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心理測驗中溝通技巧的應用
    心理測驗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即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使用規定的操作程序,對人的行為進行數量化評估或說明,現已廣泛應用於醫學、司法鑑定、教育、軍事、體育等領域。心理測驗過程是被試(即正常人、病人、司法鑑定中被鑑定者)按照主試(即測試者)的要求,完成規定作業過程[1]。主試與被試的溝通貫穿於心理測驗的整個過程。
  • 預約試聽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師
    前言《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兒童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狀況普遍不夠樂觀。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中,學習壓力、校園社交、甚至是網絡,都會給兒童青少年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並引發心理困擾。
  • 關注心理健康,關愛青少年成長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使轄區青少年能夠健康茁壯成長。10月11日,西固城街道牌坊路社區聯合西固區教育局,特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西固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志願講師沈小翠在轄區央美培訓小鎮舉辦了以「關注心理 呵護成長」為主題的活動,轄區近三十餘名青少年及家長參加了本次活動。
  • 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一)犯罪青少年的認識特徵犯罪青少年與一般青少年相比,一方面他們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識、社會生活常識,尤其是道德法律知識等,認識結構不健全。另一方面,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判斷標準模糊或錯誤,對是非、美醜、善惡很難做出正確的評價。這種知識結構的不完整和認識水平的低下,使犯罪青少年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僅僅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點,而且具有偏激性的特點。
  • 百果園開展人際溝通技巧心理講座
    20日上午10點,在百果園會議室開展了一場人際溝通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 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知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本次講座以人際溝通技巧為主題,幫助員工理解和解決人際關係中常見的問題。
  • 專家談防治青少年網癮 有效溝通是正確方法
    東方網12月27日消息:以「得覺八式」催眠療法而聞名的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專家格桑澤仁教授昨天在北京強調,預防和治療青少年網癮首先要從家庭做起,挽救孩子首先對孩子要有接納、溝通、改變的行動。   儘管昨天正值聖誕節和雙休日,天寒地凍,但是氣候並沒有阻止家長帶著孩子來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