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2021-02-15 廣州精銳教育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

近代知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能分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以下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留著慢慢看。

認知特徵:開始逐步形成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孩子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可能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依賴老師。

溝通重點:此階段,以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和孩子談談他在學校感到不習慣的地方,針對性引導他做出相應的轉變,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認知特徵: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對其不良形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認知特徵:孩子普遍會出現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等不良習慣,需高度重視及耐心糾正。

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

溝通重點:伴隨人際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增加,他們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無能感,進而不安。

認知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處於從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

心理特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如果不注重引導,這些小的困難很可能引發孩子的不安,從而幹擾他的學習。

溝通重點:此階段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認知特徵:孩子更頻繁地接觸自然和社會,有能力發現其中的問題,但仍缺少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特徵:競爭意識增強,不甘落後。更關注學習成績,對於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強。

溝通重點: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這個階段,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迎接更複雜的挑戰有積極的作用。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

認知特徵:孩子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心理特徵:孩子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但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緒容易不穩定。

溝通重點: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有健康的心理發展。逐步為進入初中作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範圍和特點多了解。

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

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心理特徵: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表面上好像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

於是有的孩子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需要正確引導。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增強,和父母交流逐漸變少。

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降低「姿態」,多和孩子進行平等性的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問題的苗頭,及時展開心理疏導,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軌道上發展。

不僅初二,連同高二也是一樣,都處於學習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階段學習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分層,需引起高度重視並提前準備。

認知特徵: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佔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學習興趣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亦開始相對穩定。

心理特徵:獨立性進一步獲得發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喜歡自己自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他們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溝通重點: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為中考準備,與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設定目標,協商方法。

認知特徵: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顯著發展。

心理特徵: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溝通重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其實癥結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應該趁發現問題時,儘快與孩子一起對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

認知特徵: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地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後進生。

心理特點: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導致不同心理狀態。對優生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

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

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到了高二,孩子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即歸因的內化,而不是客觀條件即歸因的外化。

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於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情感、良好習慣的養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幹擾、經常幻想將來等。他們感到很緊張,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

溝通重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均衡發展。引導孩子向內化歸因轉化,促進他學習主動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以此減少恐懼和焦慮。

心理特徵: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紮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

考試進步時,又充滿鬥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經過努力,成績並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以致成績下滑,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重點:通過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當下情況。家長在調整自己心態的同時,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健康。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 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賀蘭一小丨家長在線】轉載: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強烈建議老師、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收藏向」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德琳分享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實現智力、認知能力的大越級;他的性格也進一步突顯,基本人格進一步成型。 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 6~12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作為老師和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6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能分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以下是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6-12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父母溝通重點,強烈建議收藏,留著以後慢慢看。
  • 建議收藏!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
    ,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以下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留著慢慢看。心理特徵: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溝通重點:伴隨人際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增加,他們可能會產生越來越強烈的無能感,進而不安。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各年齡段認知心理特點精準掌握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下是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父母溝通重點,強烈建議收藏,留著以後慢慢看。
  • 開學第一課│孩子6-18歲時,這幾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孩子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這12年中,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實現智力、認知能力的大越級;他的性格也進一步突顯,基本人格進一步成型。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 學會認知心理特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
    這12年中,孩子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實現智力、認知能力的大越級;他的基本性格、人格進一步成型。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 12-18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及溝通技巧
    如果不去了解孩子在想什麼以及成長時的特點,全憑直覺與孩子溝通,效果肯定差強人意,或者反倒影響親子關係! 而且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著很明顯的成長特徵,家長要有意識去觀察了解!那麼今天,尚恩「少一門」英語老師就帶領大家來看一看各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有些什麼認知特徵及該如何與他們有效溝通!
  • 乾貨 | 學會認知心理特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
    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至關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這段時期獨特的認知和心理特徵,還得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階段理論、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可以在認知、人格塑造兩方面幫助我們更好、更清楚地理解進入學齡期的孩子。
  • 2歲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
    2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父母可以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那就會幫助父母更好的和寶寶溝通。 寶寶的心理發展已經得到父母很高的重視,特別是2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可以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和特徵,那就會幫助父母更好的和寶寶溝通,給寶寶一個及時的回饋。
  • 家長如何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與其溝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當然,以上各個階段的分析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0~18歲各年齡段孩子心理特徵及教育方法,父母果斷替孩子收藏
    —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孩子的學習從被動向主動轉変,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會對老師、家長的幹涉進行反抗抵制,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 家長課堂:1-6歲孩子不同特徵該如何教育?
    1-6年級孩子的特徵。掌握這些,「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教育孩子。四年級孩子,關鍵詞:改變孩子特徵: 9-11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於從低向高的過渡,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的最佳時期。
  • 家長必看!小學一年級到初三:不同時期孩子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溝通方法: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怎樣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如何使用高效引導語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 ...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徵和他們溝通?家長必看(從小學一年級...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 下文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還推薦了家長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