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一詞,中文最早使用於19世紀末、從日本的漢文"哲學"使用引用過來,是philosophia(熱愛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漢文翻譯,詞義是"以辯證方式,一種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是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方式。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
那麼國內那些大學的哲學專業是比較強勁的呢,讓我們來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學都有哪些吧!
1、北京大學
北大哲學系始建於1912年,初名「哲學門」,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標誌著現代中國哲學學科的開端,迄今已培養近萬名畢業生。蔡元培、胡適、熊十力、湯用彤、梁漱溟、金嶽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張頤、陳康、賀麟、沈有鼎、鄭昕、洪謙、熊偉、馮定、張岱年、任繼愈、朱伯崑等學術大師先後在這裡執教,培養了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哲學家,北大哲學系被譽為中國的「思想家搖籃」。
經過百年的積累與發展,北大哲學系學科齊全,涵蓋哲學門類所有8個二級學科,並於1995年成立國內第一個宗教學系。兩系實行聯體運作,合併招生,共同培養。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中國哲學、美學等4個學科被確立為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007年,北大哲學系被定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2、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經過60年的發展,艱苦卓絕而又成就輝煌。
先輩們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超遠特立的哲人胸懷和力行進取的創業精神,為我們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在此基礎上,經過幾代人持續不斷的頑強努力,方始有哲學系今天的地位與成績。
優秀的系友是對社會最好的貢獻,在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哲學學院(系)為社會培養了5000餘名各類優秀人才。
3、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前身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成立於1956年,2003年與文學系和歷史系一同組建人文學院,2005年5月依託哲學系成立了哲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是國內哲學學科教學、科研和培養高級人材的重鎮,目前國內哲學院系中規模最大、學科配備齊全、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哲學院系。哲學院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哲學)人材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點基地、「98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和宗教學三個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哲學院的哲學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哲學院擁有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兩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4、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學哲學系,創立於1920年。1952年院系調整時撤銷系建制,1960年恢復設立政治系哲學專業,1977年恢復哲學系,2000年在哲學系編制內設立宗教學系。本系另一源頭為民國時期另一哲學重鎮——金陵大學哲學系。
本系是我國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哲學系之一。
2002年成為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東方哲學與宗教(自設)等八個博士點和相應碩士點,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全國重點學科,宗教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並設有涵蓋上列所有學科的哲學博士後流動站。
哲學一級學科於2008年被遴選為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09年被遴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5、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研的重鎮之一,目前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流動站、社會辦學等系統的教學、科研體系,涵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三個一級學科,是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專業均具有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
學院擁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自主設置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2個本科專業:哲學、思想政治教育。
經過學科融合,學院獲得了國家重點學科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外國哲學),哲學學科進入「211」二期建設,以學院為主要依託建設了「985」工程「價值觀與民族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國家重點創新基地,學院牽頭建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同創新中心。
哲學學科在QS排名近年來穩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