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武俠江湖漸遠 俠之大者不再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據金庸身邊工作人員確認,著名作家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華山論劍終成絕唱,金庸全集再無續集。

  這是2007年6月18日,金庸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金庸其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香港著名的報人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享譽國際的文學家。金庸1924年3月10日在浙江省海寧縣出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移居香港。1955年,金庸在《新晚報》連載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後,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在寫作武俠小說的17年中,金庸筆耕不輟,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宣布封筆,不再寫作武俠小說。

  拼接圖片:香港金庸館內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新華網 張晴 攝)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金庸也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14部作品書名連綴成詩,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另一部短篇《越女劍》未在此詩之列。

  金庸與香港:事業主場 人生舞臺

  1948年,在上海《大公報》工作的金庸調往剛剛復刊的《大公報》香港版工作,這次工作變遷令金庸與香港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庸南下香港,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半個世紀。事後回過頭來看,金庸不禁感嘆命運的神奇,他說:「就差這麼一點,可能就來不了香港,人生的命運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金庸」這個筆名,是在香港誕生的。1955年,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在《新晚報》連載首部小說,其後一直以「金庸」為筆名在港寫作武俠小說,開創了新派武俠新的氣象。

  1957年,金庸進入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工作,創作了多個劇本。1959年,金庸在香港創辦《明報》,以筆為刀寫下萬篇政論文章。而作為社會活動家的金庸,畢生心繫國家、愛國愛港,為促進「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金庸武俠小說被改編為各種電影、電視、電臺廣播、舞臺劇作品,還為潮流電玩和文創產品提供了豐富素材,對香港文化發展影響巨大。

  資料圖:2017年3月拍攝的香港金庸館。(新華網 張晴 攝)

  2017年2月28日,香港首個以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在香港文化博物館揭幕。展覽通過300多項展品,向公眾展示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歷程。部分珍貴展品由金庸及其家人提供,作長期展出之用。

  金庸武俠的英雄: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資料圖:香港金庸館的「俠之大者」。(新華網 張晴 攝)

  武俠,是金庸小說永恆的主題。《神鵰俠侶》中郭靖在襄陽城危若累卵時對楊過說的「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是點睛之筆,一語道盡金庸筆下武俠的真諦。

  堅守襄陽城的郭靖,信守民族大義,超越個人得失,令人無盡感佩;人生曲折坎坷、性格狂放不羈的楊過,用郭襄生日的「三件賀禮」(殲敵軍燒糧草)完成報國之舉,最終又用一粒石子打死敵軍統領,真正成為一代大俠;《碧血劍》中身負國讎家恨的袁承志救國無門,不禁讓人扼腕嘆息;《鴛鴦刀》結尾揭秘的武林秘籍——「仁者無敵」引人深思,仁愛與俠義精神貫穿金庸小說始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金庸武俠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

  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是金庸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愛情遇上江湖,碰撞出了無數精彩火花。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郭靖黃蓉伉儷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感人至深;《連城訣》中丁典和凌霜華用彼此的生命見證了這段絕望而真摯的愛情;《白馬嘯西風》結尾,李文秀口中「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平添悵惘;《書劍恩仇錄》中「金笛秀才」餘魚同與駱冰的感情糾葛是「少年維特之煩惱」;《俠客行》中石清對閔柔忠貞的感情讓人擊節讚嘆;《越女劍》中阿青對範蠡若有若無的愛慕之意說盡少女心思;愛了楊過一生的郭襄,用峨眉派開山祖師的身份開闊了人生道路;最終為救心上人胡斐而死的程靈素,身上有著珍貴難覓的真心;而終其一生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吟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葬身火海,徒留一段江湖傳說。

  除了愛情,張翠山與張無忌的父子之情,寧中則與嶽靈珊的母女之情、喬峰段譽虛竹的兄弟之情、胡一刀和苗人鳳的傾心比武……種種情感或複雜或純粹,為讀者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性和情感江湖。

  2018年10月30日,悲傷的消息傳來。江湖漸遠,大俠不再,一個時代落幕了。

  (編輯:張晴 根據新華社、大公網等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江湖中的法律與道義
    看似木訥愚笨的郭靖,卻是金庸武俠中的「俠之大者」。從金庸早期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金庸富有濃厚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為國為民的擔當責任。中學、大學期間,兩次被學校開除,而開除的原因都是俠肝義膽、打抱不平,這種憂患意識在很多作品中均有體現,比如《天龍八部》的段譽、《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飛狐外傳》中的胡斐,莫不如此。早期這種「路見不平一聲吼」,在金庸看來都是小義(「俠之小者」),而體現「為國為民」愛國情懷極致者,莫過於「俠之大者」。
  •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俠士,指行俠仗義之士。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存在。人們對俠充滿了期待,認為俠是正義、光明和公道的象徵,是替天行道的人間使者。遠的不說,倘若沒有俠,金庸、古龍的江湖裡,就少了波瀾壯闊的豪情。不僅人類有俠士,在禽類中也有俠者。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國士無雙,當之無愧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金庸先生小說《神鵰俠侶》著作中郭靖給楊過講過的一段話總結,什麼是俠之大者,俠之大者當為國為民。而這幾個字用在李蘭娟院士身上,一點都不為過,是當之無愧。
  • 隨便說說:那些留在記憶裡的武俠江湖《金庸群俠傳》
    隨便說說:那些留在記憶裡的武俠江湖《金庸群俠傳》 90年代初,是中國Dos遊戲繁榮發展的時代(然大部分是
  • 開卷有益|金庸逝世一周年:金庸江湖的道德秩序與行為準則
    【編者按】2019年10月30日,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我們邀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的主持人,同時也是金庸作品的粉絲遠歌,來為大家朗讀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的《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裡《瓶中之舟——金庸筆下的想像中國》一篇的節選片段,並摘錄該段文字如下,以示紀念。
  • 金庸逝世,沒想到來的這麼突然,連一句後會有期都沒來得及說
    2018年10月30日,這一天註定是不平常的一天,因為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在這一天逝世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金庸先生是中國乃至世界武俠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也是粉絲最多的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擁有數億的讀者和粉絲,曾經有句最經典的評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這句話我忘記是誰說的了,但是可見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影響之廣,讀者之多。
  • 金庸武俠江湖中的5大逆天護身寶甲 闖蕩江湖的必備神器!
    多少闖蕩江湖的好漢都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殺機四伏的江湖隨時可能讓人命喪黃泉,如果有一件可以抵擋對手攻擊的護甲,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受傷的概率,金庸武俠江湖有哪些神奇的護具呢?在少林寺,在皇宮大內,捨身替小玄子擋住刺客,沒有護身寶甲就沒有光鮮亮麗的韋爵爺,韋小寶離開這件背心,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 金庸對於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告訴你,是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大大俠,金庸先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今天是2018年陽曆10月30,註定是一個無數人的不眠之夜,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金庸逝世,從此江湖再無大俠。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經一支俠筆走湘江,創立明報,筆下十四部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成為江湖流傳最久的神話,如今金庸逝世,對於金庸的讀者來說,除了哀悼,還是哀悼、哀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金庸到底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那我告訴你,意味著價值觀,意味著人生觀。
  • 金庸的武俠與酒,帶給無數人共同的武俠江湖
    近年來,由金庸武俠作品改編的作品不少,也讓金庸的武俠世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在的地方就有酒,金庸筆下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卻有著相同的嗜好——喝酒。有關江湖的人生百態,金庸沒有詳寫,而是藉助酒,去豐富江湖上每一個至情至性的故事。
  • 新中國文學記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原標題:為國為民,俠之大者1957年1月1日,《射鵰英雄傳》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5月出版的《射鵰英雄傳》(共4冊)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
  • 金庸先生逝世兩周年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金庸先生逝世兩周年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2020-10-30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俠之大者!
    俠之大者!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2018年10月30日,94歲的金庸先生離開了我們。每每提及先生,他的名字前面會被冠以「社會活動家」「政治評論家」「著名作家」「一代宗師」等頭銜,甚至也會有人稱他為「金大俠」。然而,在這個時間,我們發現,這些頭銜遠不及一句「先生」來得更為直接與尊重。
  • 邱華棟:俠之大者——《十俠》的寫作經驗
    邱華棟:俠之大者——《十俠》的寫作經驗 2020-12-2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金庸群俠傳online的前世、今生
    2001年中華網龍以金庸先生的14部武俠小說為藍本推出了武俠網遊《金庸群俠傳online》。以高還原度的設定與開放式的遊戲環境打造出了一個極具現實感的金庸武俠江湖。在一幹韓國網遊的圍剿下脫穎而出,成為了當時市場上最叫好叫座的網遊之一,也順利的奠定了國產武俠網遊的鼻祖地位。同年七月,金庸群俠傳online國服開始由龍圖智庫北京運營團隊。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當時我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心裡覺得古龍肯定對金庸很不滿,兩人也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
  • 央廣雲聽舉辦金庸作品賞讀會活動 演播大咖齊聚一堂傾情獻聲
    10月27日,「俠義未遠·雲聽江湖」金庸先生周年紀念暨金庸經典作品賞讀會活動在北京朝陽區愛笑劇場舉辦,眾多演播藝術家齊聚一堂,以「聲」演繹金庸作品中的經典片段,本場活動由央廣音頻客戶端雲聽App主辦。央廣新媒體執行總裁李向榮在致辭中表示,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泰鬥,作品影響了整個華語圈、上下幾代人,甚至有人曾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一本金庸小說」 。他筆下的不少人物已經成了各種文化符號,他的小說不光有引人入勝的俠義和愛情故事,動人心魄的武功招式,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精神,這種中華優秀文化內核不論歷經多少歲月都會有感動人心的力量。
  • 金庸逝世:少年桀驁 中年執筆 晚年坦蕩
    那是1932年的初冬,去世的是舅舅徐申如的兒子、大詩人徐志摩,他在散文集裡記錄的這一幕發生在金庸的出生地——杭州城邊的海寧袁花鎮。一葉扁舟從採蓮深處漂來,霧氣瀰漫,伴隨絲竹簫管之聲。船上的人衣著不華麗但雅致,多半還有一個大神級別的親戚。這是金庸小說裡很多人物出場的畫面,也是作者身世的投影。
  • 懷念金庸,就是在追憶那永不褪色的俠義精神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2018年10月30號,秋風寒至,新派武俠小說泰鬥金庸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十四部作品標題首字組成的對子,一時間盈滿了各大社交媒體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