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ngshang / 王詩琪 / 2018-05-09
摘要:天貓智慧供應鏈推出全球首個銷售精準預測平臺,預測消費正在成為可能。
文 / 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還有差不多40天就是天貓618,廣東小熊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一峰在忙碌備戰中隱隱有些不安。如果銷量預測相差比較大,可能會導致缺貨或貨物積壓。
小熊電器面臨的挑戰,也是絕大多數品牌商家的痛點。天貓為此推出了全球首個銷售精準預測平臺,預測消費正在成為可能。
5月8日,2018天貓TES(天貓消費電子生態峰會)上,天貓智慧供應鏈發布行業首個可精準預測銷量的產品「水晶球」。這個「水晶球」,可以為品牌提供未來滾動365天,基於貨品、貨品分倉等維度的銷售預測。
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楊光發布 「水晶球」
「水晶球」的公眾首秀,是針對海爾、美的、西門子、kindle等10大品牌在4月9日至5月6日期間的店鋪銷量進行預測。這個時間段包括了五一大促。4月9日,數據提請公證處公證,28天後,真實銷量出爐,「水晶球」平均預測準確度達到91%。
這是全球第一家精準預測線上銷售預測的平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供應鏈研究所所長霍寶鋒評論,消費電子類產品需求相對彈性,「水晶球」能在以店鋪為單位,28天為周期,預測準確度達到90%以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天貓智慧供應鏈想做的事情
小熊電器是生活小家電行業的佼佼者。去年雙11,小熊電器在天貓平臺一天銷量57萬臺,銷售額突破7300萬元,並在多士爐、酸奶機、煮蛋器等8大品類中獲全淘銷量第一。
去年雙11,小熊電器在多士爐等8大品類斬獲頗豐。
不過,銷量預測不準,可能帶來缺貨或庫存,都會直接帶來品牌商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損失。無怪乎小熊電器總經理李一峰說,「促銷節點的銷售預測,是小熊電器供應鏈管理中面臨的一大挑戰。」
精準預測銷售,在供應鏈上賦能商家,則是天貓智慧供應鏈想做的事情。天貓資深算法專家周虎成表示,預測在供應鏈中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商家或者品牌商而言,可以指導其進行更準確的生產企劃,採購計劃,銷售計劃以及倉配履約計劃,並進一步影響價格計劃、營銷計劃。
但銷量預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且,預測的準確度與行業、產品周期緊密相關。一般而言,越是需求剛性,例如食鹽、牙膏等快消品,預測難度越小。此外,時間周期越長,越難預測。
「水晶球」和算法團隊
據公開資料,天貓智慧供應鏈起步於2014年雙11後,歷經多次更新迭代,預測準確度不斷提升。
去年年底,天貓就曾選取西門子、飛利浦、方太、小熊等10個不同行業的品牌旗艦店及專賣店進行銷售預測。不久後的年貨節期間,則以行業(大電、小電、數碼)維度進行預測,準確率最高達到95%。這些可謂「水晶球」的大型「實戰」。
周虎成帶領一個15人算法團隊,就在「水晶球」下了很大功夫。
採訪過程中,記者多次聽到天貓小二對這個團隊成員「背景」的驚嘆——周虎成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另外14位成員中,有5個博士,7個畢業於清華北大。目前,團隊已有超過5個專利在申請當中,還準備發表相關學術論文。
僅僅是創新算法的預測角度,他們就經歷了上百次的嘗試,更遑論不同特徵因子的選用。
源源不斷的數據,化作數千個商業因子,湧進「水晶球」,經由巨量的計算,「吐」出一串關於未來的數字。
「水晶球」的一大優勢,還在於比較擅長預測由大促引發的「脈衝式」消費。「我們可以提供多維度、多時間周期的消費預測。」周虎成說。
只有「水晶球」是不夠的
新的問題,新的機會,也隨之而來。
李一峰表示,小熊電器品類多,涉及幾百個供應商,供應鏈條長。即便商業預測問題能夠比較好地解決,前端能夠準確預測需求波動,但「刺激」傳導至生產端時,速度就不得不降下來,等待原材料到位、合作夥伴跟上腳步。
因此,在整合供應商之前,小熊電器只能以庫存作為「緩衝」。
這是小熊電器的「妥協」。阿里供應鏈研究中心負責人遊五洋(花名:希疆)介紹,據內部測算,以毛利20%的品類作為代表,庫存每造成降價1%,對淨利潤的損失就是20%;而產品脫銷帶來的損失可能更大。
遊五洋說,供應鏈管理提升無非兩點,提升預測準確度和提高供應鏈反應速度,更重要的,「大幅提升預測準確度,還能給商家留下改善供應鏈反應速度的空間。」
正因為此,除了「水晶球」,天貓智慧供應鏈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智慧物流。阿里去年發布的智慧供應鏈中臺2.0版本,已經可以通過算法,在天貓雙11期間,幫助商家綜合考慮各區需求預測,實現有限庫存的全國調撥和庫存分配,以平衡各區域的供給和需求。
創建了供應鏈算法團隊的天貓算法技術資深專家鄧玉明(花名:粵謙)介紹,天貓智慧供應鏈還融入了仿真技術,針對行業的全品相,模擬消費者下單、採購補貨、預約入庫等業務環節,直接觀察業務決策的合理性。
此次天貓TES大會上,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楊光(花名:吹雪)透露,儘管去年才形成精準預測的成熟產品,但過去幾年天貓通過與部分品牌商的深度合作,在銷售預測、協同補貨和生產上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水晶球」的想像力
商業預測的「鑰匙」,正被算法專家們掌握。行業、類目、品牌、店鋪、商品,數據顆粒度從粗到細,日、周、月、年,預測時間周期也不斷拉長。
「水晶球」的預測能力,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如前所述,店鋪的月銷售額預測準確度可達90%以上,SKU維度的周銷售量精確度也比傳統預測高几倍。
依靠誤差很小的預測數值,天貓智慧供應鏈不只希望支持品牌方採購補貨、規劃生產,還希望未來可以推動品牌方開倉、搬倉的計劃。
在霍寶鋒看來,「水晶球」全面整合了庫存預測和需求預測,是供應鏈預測的一次突破。當然,「水晶球」尚處在起步階段,未來的進一步整合,需要天貓平臺與品牌商之間達成擁有一致目標的戰略聯盟;在貨品、價格、庫存等多方面信息共享;最後,實現流程協調。
「當平臺和商家都在往前跑的時候,二者間的銜接很重要。」 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供應鏈中心總經理張贊(花名:亦濃)也提到,數據模型的搭建只是一部分,準確的預測還要靠各種商業因子的輸入。
這些商業因子的來源,包括基於消費需求的研究,用戶分層和需求的主動滿足,模型中包括用戶信息、流量趨勢、曝光精準度、點擊、轉化、復購等一系列數據,同時也包括品牌商的價格策略、平臺的營銷計劃等。「只有算法、平臺、品牌商三者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銷售預測的本質且引領消費趨勢。」張贊說。
發布「水晶球」之後,天貓智慧供應連結下來要做的工作之一,是將算法平臺變成產品界面,與品牌商深度協同。
去年,包括洗碗機在內的四大新品類增長迅速。
「水晶球」乃至天貓智慧供應鏈的想像力不止於此。據介紹,最能切入品牌商痛點的銷售量預測是「水晶球」發展的第一階段,未來憑藉豐富的消費者特徵數據和全面的行業數據,「水晶球」不僅會給出銷量預測,還將勾勒潛藏在消費者行為中的消費趨勢,挖掘「藍海產品」。
僅在天貓消費電子行業,就在大數據分析輔助下,創造出了洗碗機、睡眠儀等多個新鮮品類的需求。
預測永遠是不準的,這是供應鏈人公認的法則。但預測的準確度可以不斷提升,實現比較精準的預測。
「我們將通過持續的創新,不斷去探索和引領預測算法的邊界。」周虎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