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朋友新近出版了一部新書,於是朋友們小聚,要一起聊聊新書。
這是一本傳記,書名叫《水晶球》,寫的是吉姆·羅傑斯以及他的投資預言故事。
哦?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和索羅斯合作過的羅傑斯嗎?
書作者莞爾一笑:是的。
於是,對書作者——這個「70後」的小女子,大家立刻有點刮目相看的感覺。
說來真是傳奇故事,因為一個投資方面的問題,作為財經記者的小女子想採訪羅大師,不過是從網上搜索到他的地址,於是發過去一封電子郵件,羅傑斯竟然回信了。在以後的採訪交流中,小女子產生了寫一部羅傑斯傳記的念頭,羅大師他又同意了。
不可思議啊!你們交往不過一年吧,難道你不怕被大師拒絕?羅傑斯為什麼會如此信任你?為什麼最終授權給你……
小女子忽閃著兩隻大眼睛:之前,我沒想過會不會被拒,就是想寫唄。
一切都是擋也擋不住的運氣嗎?所謂偶然之中總有必然,眾多的偶然,促成了人生之必然。
回到家,我打開《水晶球》,好奇地尋找答案。
羅傑斯在序言中說:我從未想過會讓一個非本土語言的作者寫我的傳記,我以為她只是心血來潮說著玩的,不久就會將這個「奇異」的想法拋到腦後。即便是本土語言的人給我寫傳也是一份棘手的活兒。
儘管西方媒體把羅大師尊為「擁有水晶球的魔法師」,但他的擔憂和我等凡人的思維卻驚人的一致——
說實話,我對一位中國年輕女記者能很好地理解我的習慣和思想並不看好。她對我了解多少呢?她對我的了解足夠可以寫我的傳記嗎?她是否真的考慮過這樣做的難度有多大呢?一開始,我真拿不準。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羅傑斯又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女記者寄予厚望呢?答案並不複雜。在12個月的交往中,是中國小女子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的身影、是她的刻苦勤奮、是她和羅傑斯1800餘封電子郵件的往來,是她的精益求精,是她一直執著於要將理想變成現實——她要寫一個真實的羅傑斯。
我猜想,一個投資大師將他把握投資市場風雲變幻的理念,用到了對人的判斷上——價值投資的理念使他能看好中國小女子這個「潛力股」吧。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儘管作為投資大師羅傑斯是一個備受爭議、毀譽參半的人物。但是從《水晶球》裡我們得知,這個自稱美國南部鄉村阿拉巴馬州德莫普利斯的「窮小子」,也曾是白手打天下:5歲賺錢,6歲擺攤;從最初分不清股票和債券到成為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傳奇」人物;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的神奇「領結教授」吸引股神巴菲特慕名前來聽課到與索羅斯共創「量子基金」,10年內該基金投資收益率達4200%……當然,他也曾跌入慘敗的谷底,輸得一文不名!一個人最大的錯誤,莫過於不知錯,但他很快懂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至今從不懈怠,每天仍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世上真有「擁有水晶球的魔法師」嗎?他手中那個能夠預測未來的水晶球究竟是何方寶物呢——為什麼他能夠從很平常的一件事中看出不平凡的投資路?
《水晶球》中的主人公羅傑斯說:賺錢並非易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人能夠幫你,你必須要做出自己的判斷。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羅傑斯也不例外。但凡事認真,努力求解的態度成就了他的事業。《水晶球》的作者楊青如是說。
是的,世上如果真有能夠預測未來的水晶球,那就是你自己的努力加上你自己的判斷,最重要的是凡事認真,努力求解。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