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青年爆改石頭厝:人生無趣,「知趣」有你

2020-12-22 中國平潭

「希望未來,我們都可以靠興趣生存下來。」平潭青年楊仁國一直渴望有一個空間,大家可以在一起玩泥巴、做布藝,喝喝茶、彈彈琴,三五成群,聚集一群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情。

花了半年的時間,楊仁國將平潭的一座石頭厝改造成這樣一個「知趣」複合空間,兼具商業和休閒兩大功能。他認為,知識是生存的根本,興趣則是存在的意義。

石頭厝代表家的溫暖

尋找兒時記憶

▲▲▲

「知趣」複合空間

「知趣」複合空間位於平潭政府路的路邊,兩層石厝,帶後花園的院子結構,陽光充盈。房子劃分為好幾個獨立小空間,多以玻璃牆面為主,配上竹簾、竹子等元素,光影打下來,內心歸於平靜。

臨街一間茶室頗有特色,人字形的屋頂,配上古樸的木窗,仿佛穿越回古代老茶館。館內還開了一間可以讓人走出去的「窗戶」,透過它可以看到路邊人來人往。

店內一角

到了晚上,這裡又是另一種景致,煙火嫋嫋升起,竹簾若隱若現。空間內多用桌投燈,暖黃的燈光只投射到桌子上,四周則較為幽暗,人與人之間也不會太直接視對方,有一種朦朧的美。

「遵循內心,腦子裡有什麼畫面,就打造成什麼樣的。」楊仁國說,自己沒有設計經驗,全憑喜好去改造,遇到不懂的則請教工人師傅。

暖黃的燈光投射到桌子上,透過竹簾給人一種朦朧美

對楊仁國來說,石頭厝代表「家的溫暖」。在改造時,鋸掉一截的平潭老方桌,配上竹椅,懷舊舒適。從長江澳撿來的沉積巖,造就了一個山林造型的屏風。還搭建了一個平潭土灶,閒暇時候可以烤火、烤地瓜,尋到兒時的記憶。

「家有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個空間包含了過去的老物件,也蘊含了自己未來的憧憬。」楊仁國說。

搭乘平潭旅遊東風

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

楊仁國

楊仁國是在2016年回來平潭的,此前他一直在外面打拼,從事過美工、醫院經營等工作。後來,隨著平潭不斷地發展,他認為機會到了,想回家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想在城關選一個地方開古玩店,就在政府路附近打造了一個「東林十三號」私人小院,沒想到小院古樸溫馨的風格得到很多人的喜歡。自此,他開始找到人生新的方向,接二連三打造了民宿、複合空間等。

夜幕降臨,客人在店裡喝茶聊天

「院子是吃飯的地方,民宿是住的地方,到現在這個空間是互動的地方。平潭主要產業是往旅遊方向走,現在我們的空間也受到了遊客的歡迎。」 楊仁國說。

就像楊仁國所說的,這個空間不時的有遊客前來,也有本地的居民路過稱讚一番,「這個空間有『深夜食堂』的感覺。」

當然,改造這樣幾棟石頭厝並不像外人所見的那麼輕鬆。楊仁國坦言,改造這幾個空間幾乎傾盡了他所有的資金,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他聯合了其他的幾個朋友一起。

「做這個大收益沒有,需要長時間沉澱,所以是找了幾個朋友一起去弄,勉強維持生活。」他說。

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希望大家一起動一起玩

▲▲▲

店內裝飾

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如何「將情懷做成生意」,是幾個合伙人一直在考慮的事情。

「我所理想的狀態,生活和生存可以在這個空間共存。」楊仁國說,生存是根本,生存下來才有辦法去延續我們的興趣。

「知趣」複合空間裡,規劃有商業、休閒兩個板塊。商業板塊是引進了茶葉、紅酒的展示售賣,這兩個類別符合了空間的發展特點,未來還會引進一些咖啡等業態。

另一個板塊則是提供一個免費的空間,歡迎一些文創、藝術形式的人員入駐。目前有一個藍染的手工藝人以活動的形式入駐,還有古箏老師通過創作或授學的方式創造價值。

「知趣,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希望不是我一個人的院子,而是大家一起動、一起玩,可以學習很多知識和樂趣。」楊仁國說,複合空間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就是做酒的可以去喝茶,做茶的可以去喝酒,隨時轉換角色,互動。

現在,楊仁國一方面還在慢慢完善這個空間,另一方面,一直在堅持尋找一些有意思的人。

「很多人都為了生計忙活,但是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現在邁出了第一步,希望未來大家能夠靠興趣生存下來,能去堅持初心。」他說。

來源:平潭網文字:林彬彬視圖:倪煒傑 林彬彬 楊仁國供圖

相關焦點

  • 平潭石頭厝:攝影博主們不願錯過的風景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他對美景有獨到的視角,對平潭石頭厝特別有感覺,常常一拍照就忘記了時間。在陳冬拍攝的很多張照片中,平潭石頭厝成了主角。古老的石頭厝鱗次櫛比,灰白的牆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味道,小開窗、小屋簷在歲月風雨的洗刷中,更顯光滑凝潤,滄桑質樸。「其他建築主材料多是磚頭,而石頭厝是用石頭搭建起來的,非常有特色,平潭獨有的。」
  • 小石厝裡有大生意|平潭石頭厝引領旅遊新風尚
    ,平潭石頭厝的牆體就有平頭、尖頭、波浪型、孤形等馬鞍牆等類型。平潭民俗文化專家賴民表示,《平潭石頭厝》這本書對石頭厝的歷史淵源,有共性的進行闡述,也有典型的案例,比如從石頭厝建築特色、建設流程、構造工藝進行闡述,甚至從不同的房屋不同主人的命運進行講解,詹厝的水師世家的輝煌、林厝舊時鄉紳的傳統情懷、番仔樓南洋遊子的不泯鄉愁等。
  • 平潭石頭厝:沉睡千年綻放異彩
    碉堡般的石頭厝,以古樸亙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態景致,它不僅是風情濃鬱的獨特民居,也是海島祖先「鬥天戰地」生存智慧的結晶,承載著海島兒女打拼世界的濃濃鄉愁,也成為平潭旅遊的新名片。  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島,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頭厝(石頭房子),這些石頭厝猶如畫中景物分布在海島的各個角落。
  • 平潭石頭厝是怎麼煉成的?央視紀錄片為你解密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情畫卷,而彩色城堡就是屬於平潭的美麗畫卷——錯落有致的石頭厝,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帶著最質樸的印記~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石厝,展現著奇幻石城的地道「平潭味道」。昨日17:41分,CCTV-10科教頻道播出《海島奇村》,講述了奇居寶地·海島奇村——平潭石頭厝。七彩的海島村落
  • 探秘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石頭厝
    探秘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石頭厝/6) "← →"翻頁 1月21日訊,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
  • 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福建平潭石頭厝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古老的民謠訴說著平潭島前世的寂寥。平潭島是一座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嶼,所以島上盛產花崗巖,勤勞智慧的先民就地取材用島上的石頭來搭建房屋。於是當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巖建造房子。
  • 平潭石頭厝:最早出現唐宋年間 能擋風沙御外敵
    曾擔任過《平潭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的張偉翔說,平潭石頭厝滲透著獨特的海洋文化底蘊,是平潭人歷代漁牧、農耕文明的結晶。他介紹,平潭的石頭厝,特色就是屋頂瓦片壓石塊,窗戶一律開小窗,並輔有石條窗欄,遠遠望去,宛若神秘莊嚴的「碉堡」。
  • 《平潭石頭厝》編撰出書 系統解讀嵐島傳統建築風格風貌
    13日,記者從實驗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平潭石頭厝》(上圖)已編撰出書,該書作為平潭旅遊研究課題的成果,對平潭特色傳統建築進行梳理和分析,填補了平潭石頭厝系統研究的空白。《平潭石頭厝》分為五大章27小節,全書圖文並茂,以開發石頭厝旅遊為基本出發點,側重鄉土特色性、人文歷史性、故事趣味性、專業通俗性等優點,對平潭石頭厝予以比較全面與系統地整理與介紹。
  • 七夕來臨,不可錯過的旅遊,平潭島石頭厝讓你邂逅浪漫和小清新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古老的民謠訴說著平潭島前世的寂寥。在這裡,人們管房子叫做"厝",用石頭砌成的房子都稱作「石頭厝」。千百年來平潭島上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頭厝。人們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花崗巖建造起房子。
  • ...以平潭特色著稱的「石頭厝」備受青睞,成為不少來嵐旅客的住宿...
    元旦假期期間,平潭民宿業火爆,其中以平潭特色著稱的「石頭厝」備受青睞,成為不少來嵐旅客的住宿首選。2日上午,記者來到北港村的「老船長」民宿,來自廈門的宋榮福正愜意地與家人和好友們在院子裡休閒聊天。在節前,他們已早早包下了整棟民宿。
  • 平潭北港村:一個傳統村莊的華麗蛻變,從臺灣青年進村開始
    兩年多前,平潭流水鎮北港村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現在年遊客接待量卻突破50萬人次,南腔北調縈繞整個村莊,村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陸續返鄉創業,村裡還成立了平潭北港旅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村民說,這些改變從幾個臺灣青年進村開始老村新生黛青色的花崗巖牆體,屋頂用紅色和灰色瓦片覆蓋
  • 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你去過嗎?
    平潭是群島,平潭的主島是海壇島,通常人們說的平潭指的就是海壇島,它是福建第一大島。礁石、海浪、沙灘、日出日落、露營、海鮮這些海島必備元素這裡都有,絕對不會留遺憾。現在平潭被批准為綜合實驗區,正在大興土木,還花80多億元修建了一個仿古鎮—海壇古城,而真正反映平潭歷史的原始建築、原始村落、原始街巷卻無人問津,無人修葺,實在是一種悲哀。所以我們的平潭之行,除了看海,就是看這些有歷史的石頭房子。
  • 福州民宿預訂-平潭望鄉人.半坡民宿,平潭旅遊體驗的觀海石厝民宿
    站在房前眺望,北港村的石頭厝盡在眼底,層層疊疊,配以碧綠的海水,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畫。平潭望鄉人半坡觀海石厝民宿所在的北港村曾多次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在村莊裡面的建築基本上全都是平潭的特色石頭厝建築,是個依山傍海的小漁村。
  • 平潭的小漁村,藏著一家會唱歌的民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年的5-8月,相信很多人都會奔著平潭的藍眼淚而來,沒錯,這次去平潭,我們也是追藍眼淚的。平潭的藍眼淚其實是一種叫海螢的微生物發出的亮光,不過藍眼淚是可遇不可求,還是要看運氣。來平潭看藍眼淚,一定要選擇一家好的民宿,這次我們選擇北港村一家會唱歌的民宿。平潭的民宿因為風大,所以這裡的房子全是石頭厝,很有特色。而這個叫石頭會唱歌的民宿,真的就像名字取得一樣,這裡的石頭會唱歌,輕敲石頭,便能奏一曲清脆的《小星星》。會唱歌的石頭造就了這一棟棟的石頭厝,索性老闆就把民宿命名為「石頭會唱歌」。
  • 臺灣80後青年林智遠在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的創業路
    臺灣80後青年林智遠在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的創業路——  用文創點亮漁村新生命  福建自貿試驗區: 用開放促融和 讓兩岸「一家親」  海南日報記者 郭嘉軒  一位臺灣嘉義的80後青年,常面朝60海裡外的大陸,編織自己的文創產業夢;  一個日漸凋敝的海邊漁村
  • 顏值爆表的平潭,除了夢幻的「藍眼淚」,還有哪些今夏必看的美景
    圖源@陳建新 攝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清爽溫柔的海風,浪漫清新的平潭藍,正慢慢地俘獲你的心。藝術藍聽石頭唱歌圖源@王福平石頭厝是平潭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當地最有平潭味道的傳統民居。遠處望去一大片色彩繽紛的彩色城堡,像極了夢中的童話世界。
  • 平潭「石頭會唱歌」民宿獲評福建省「2018年度最受歡迎民宿」
    「石頭會唱歌」民宿由平潭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青年林智遠的團隊合作經營,因利用空置、廢舊的石頭厝加以改造,在改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石頭厝的原貌,讓旅客感受既傳統又有特色的石頭厝。從2016年至今,「石頭會唱歌」民宿團隊不斷了解來嵐遊客的旅遊需求,為遊客們推薦適合旅遊的天數和路線,帶給遊客舒適的旅遊體驗,成為名聲在外「網紅民宿」。
  • 探訪平潭石頭厝:流水人家石厝孤船是故鄉
    閩南網3月25日訊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這是在福建平潭島上流傳的一首民謠,說的就是平潭的石頭厝。  平潭島是我國第五大島,離臺灣島僅64海裡。環球人文地理雜誌評價平潭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彩色城堡」,這些彩色的城堡就是散落在島上各個村莊的石頭厝,因為用於修厝的石頭色彩斑駁,有的青墨中略帶黑色,有的則冷暖色調相接,而每個村的石頭厝都略有不同。昨日,記者探訪的是平潭流水鎮內的石頭厝。
  • 探訪福建平潭貓頭乾:讓石厝說話 留住鄉愁記憶
    2019年04月17日 18: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優美的岸線、寧靜的港灣、古樸的石頭厝,青山綠水中,總掩映著一些美麗質樸的古村落讓人流連,位於福建平潭島的貓頭乾便是其中一處。這裡背山面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海風光。
  • 平潭石頭厝走進《中國國家地理》 - 中國在線
    ——《中國國家地理》近日,本報收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編輯部從北京寄來的樣刊,本期文章以《平潭石厝謎一樣的彩色石堡》為題,以行者與地理相結合的方式,追溯嵐島石頭厝的歷史和文化。《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特約記者蕭春雷說,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平潭的石頭厝極具旅遊價值,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好好研究開發保護的措施和方法。「在平潭三天,拍攝的時間很緊,但是很順利,特別是在流水鎮的北港村,拍到一組非常震撼的相片,真的很滿意。」特約攝影記者馮木波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