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著名的一首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大將軍後來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帥。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華,號石穿,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
彭帥幼年家貧,只讀過兩年書,10歲就開始給人家放牛,13歲到黃磧嶺土煤礦做水車工,
18歲參加湘軍,22歲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後走上革命道路,最後成為新中國元帥。
彭帥有兄弟三人,他為大兄長,二弟彭金華,三弟彭榮華。
1937年11月,二弟彭金華到延安找到大哥,到延安抗大學習,1938年4月畢業。
畢業後,在大哥的勸說下,彭金華回到家鄉,組織領導群眾革命,成立彭家圍子特別支部。彭金華任書記,妻子周淑身任婦女主任。二弟彭榮華和妻子龍國英也積極投身革命。
1940年10月4日,正當彭德懷指揮抗擊日寇的百團大戰時,國民黨反動派潭株警備隊在凌晨摸進了烏石村,包圍了彭金華家。
彭金華聽到村中的狗叫,感覺到危險,快步走進屋後的紅薯窖內,燒毀秘密文件。
這時,東屋外響起槍聲,三弟彭榮華被殺害。彭金華走進東屋查看情況時,潭株警備隊員將他抓住入監獄。
敵人對他嚴刑拷打,十指被鋼針扎爛,幾個手指折斷,但彭金華英勇不屈。
11日晚,敵人將彭金華與郭曦、曾純熙、劉輯瑞、何慶餘、彭仲珊等8人秘密殺害於易家灣鳳形山龍骨坡。
三天後,敵人才被迫同意親屬收屍。然後,彭金華和彭榮華兄弟被合葬於屋後的山坡上。當年,彭金華40歲,彭榮華僅37歲。
彭金華和妻子周淑身生有一女一子:彭梅魁、彭康白。
彭榮華和妻子龍國英生有二女三子:彭啟超、彭秀蘭、彭愛蘭、彭康志、彭正祥、彭玉蘭(彭鋼)。
彭帥一生沒有親生子女,侄子侄女是他最親的後人。12歲的彭啟超,在父親犧牲後,遵父親遺囑,歷經磨難,兩年後,於1942年,到太行山找到了彭帥。
1950年5月,彭帥把兩個弟弟的孩子一共7人接到北京,供他們上學讀書。
彭帥對侄子侄女們愛護關懷,但從不為他們謀私利、走後門。
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時,彭啟超在授軍銜時,彭德懷負責全軍的評銜工作。彭啟超被彭帥壓低了一級,只被授予中尉軍銜。
彭玉蘭軟磨硬蹭想求伯伯當兵,也沒有得到允許。1959年,彭玉蘭靠自己努力,考取了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自動控制系,後為自己改名為彭鋼。
1961年,彭德懷回鄉調查研究期間,正趕上侄子彭康志結婚。有人提出用他的小轎車去接新娘,被彭德懷拒絕,勸說弟媳龍國英不要搞排場、不要鋪張浪費。
最後,龍國英給彭康志簡單地操辦了婚禮,彭康志從此在家中務農。
同年,彭愛蘭和丈夫陳明玉來看望從中南海搬到吳家花園的大伯。彭德懷高興地親自到菜園拔菜,讓炊事員做了一桌簡單的飯菜,招待了夫妻兩個。
1963年春天,彭梅魁和丈夫張春一帶著三個兒女,再次前來看望大伯。彭德懷看到孩子們很開心,挨著個地逗孩子們玩,把孩子們都摟在懷裡。在和孩子們照相時,卻躲進了房門內,因為怕他當時的處境,對孩子們造成影響。
……
我們敬愛的彭大將軍、彭老元帥,作戰勇猛頑強,建立不朽功勳。他一生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嚴於律己,耿直剛正,胸懷坦蕩。
對群眾關心備至,對自己和親人卻嚴格要求,沒為親人們謀過一分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