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日記裡的彭德懷元帥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嶽父日記裡的彭德懷元帥

我的嶽父江波走了已經3年多了。他留下的數十本日記,深深地吸引了我。可以說,我首先是當作家史甚至軍史來讀的,雖然他主觀上並沒有這樣的意願。同時又是當作高品質的文學作品來欣賞,因為確實非常好看。尤其是嶽父有生之年我沒能與他坐下來認真地交流過,如今就感到這些日記更加彌足珍貴。

嶽父自上中學開始寫日記,從敵後反「掃蕩」的鄉野茅屋,到硝煙瀰漫的解放戰場,再到新中國和平年代,持之以恆從無間斷。時間最早的距今已快80年了,記載的內容之廣,涉及的人物之多,蘊藏的信息量之大,完全超出我的想像。當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嶽父的日記,從一個熱血青年的成長足印,竟可見人民軍隊前行的軌跡,從一雙純正清澈的眼睛裡,還可以看到黨的領袖、開國元勳、著名戰將獨特的人格魅力。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嶽父一生三次見到彭德懷元帥的日記。比起彭老總身邊人的回憶文章,嶽父的記錄算是隻言片語,但其情景細節描述之生動,思想含量之厚重,至今讀來仍讓我激動不已。

第1次,上甘嶺:「要打大仗了,多寫寫我們的戰士」

1951年3月20日晚,嶽父自吉林省集安搭載一列運糧的貨運列車,通過鴨綠江大橋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他當時是華東軍區《人民前線》報的編輯部主任。根據軍區黨委、首長的指示,受命前往朝鮮釆訪志願軍九兵團的部隊,兵團下轄的20、26、27三個軍,都是華野的老部隊,一方面了解掌握戰鬥英雄、功臣模範的事跡,為組織英模報告團做準備,另一方面就作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調研,為後續部隊搞好赴朝動員做準備。

嶽父趕到地處鹹鏡南道永興郡曾下裡的兵團司令部時,得知部隊在四次戰役後,正按志司部署加緊準備夏秋防禦戰役,兵團首長也都分頭到前邊去了,嶽父稍事休整即徒步行軍去追趕部隊。釆訪中又得知志願軍黨委將於4月上旬召開五次擴大會議,上級要他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見到兵團領導,最好請首長講講對戰地政治工作的意見。於是,嶽父調整了釆訪調研計劃,迅速前往金化郡五聖山南邊一個叫上甘嶺的小山村。第四次戰役後,由於敵機轟炸頻繁,加之新入朝部隊增多,志願軍總部已從相距不遠的下甘嶺移駐此地。

嶽父在1951年4月5日的日記中寫道:

到(達)兩天了,一直忙於採訪,至今沒空細看四周的大山和茂密的樹林,還有好多溝溝岔岔,(的)確是個隱蔽的好地方。黨委擴大會今天結束,經老部隊首長再三做工作,志司終於同意我到會場聽彭司令講話。對彭德懷這三個字早就如雷貫耳,但沒想到在抗美援朝前線見到了真人,我太激動了,心裡一直都在撲撲騰騰地跳個不停。

我坐在後邊的一個角落裡,加上洞裡的光線不是很好,我看得不是很清楚,司令員講話的嗓音卻很洪亮,雖帶有湖南鄉音,有些話聽著費勁,但他對下一階段戰役準備中政治工作的要點我都聽清了。一是美國要和我們打下去,任何抱有和平幻想、苟安、僥倖勝利的心理,都被事實所打破。要把全體指戰員的思想統一到我們的總方針上來:「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二是抓緊戰前有利時間搞好思想動員,尤其新參戰部隊要組織學習第一批志願軍各部的經驗,對新兵更要紮實搞好教育。三是加強俘虜工作,以瓦解敵軍,擴大國際影響。四是防奸保密,全體人員特別是幹部要提高警惕性,克服麻痺思想,防止和對付敵特破壞活動。這不僅事關戰役成敗,而且對我完成釆訪調研任務也關係緊密。

司令員離開會場時,和很多同志握手,我真想擠到前面去也和他握握手,但我知道自己作為記者的身份和職責,趕緊往門口走,只想離近一些,把司令員看得更清楚一些。可能因為我年輕又是新人出現在這個場合裡,竟被路過的司令員看見了,邊走邊說了一句,這個娃娃沒見過嘛!站在他身旁的志司政治部甘主任介紹說,這是華東軍區派來的記者。司令員一聽轉過頭來補了一句,要打大仗了,多寫寫我們的戰士!司令員繼續走著和大家交談,那種和藹慈祥又帶著剛毅和堅定的表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第2次,嶽麓山:「彭總在軍中以嚴厲著稱,然對待青年學生和顏悅色」

1957年5月,嶽父從總政宣傳部新聞處調到肖華主任辦公室。這讓他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到黨和國家及軍隊的領導人。1958年12月19日,黨的八屆六中全會結束還不到10天,嶽父隨肖華赴廣州參加全軍政工會,途經長沙作短暫停留。他在當天的日記裡寫道:

我是第一次來此古城。在飛機上剛剛看過「關雲長義釋黃漢升」(戰長沙)一節,下了飛機便來到了長沙。但不知老黃忠是從哪門出來,把關公的盔纓射下。下午遊城時我曾極力加以想像,然而太久遠了,慢說這已是1700年前的事了,就是近20年前,長沙也不是現在的模樣。

嶽父在第二天的日記中繼續寫道:

彭總、徐老亦在此,與我們住同院。今日同遊嶽麓山。這兒是長沙的名勝區,山並不高,但樹木極多,蒼翠掩映,蔚為壯觀。山上有黃興、蔡鍔等烈士的陵墓,也有一個張輝瓚的墳墓,此人是國民黨軍第18師的師長。1930年圍剿紅軍時當了俘虜,毛主席的詩詞「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寫的就是這段歷史,「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後被當地憤怒的民眾將其首級割下裝進籠子扔到河裡,後被人打撈起來。國民黨為他在此修墳,墓碑上刻了「魂兮歸來」四字。想必是魂隨頭去,不得不招之。彭總見此說了一句,「他已成了個有頭無尾的人物」。隨即引來一陣笑聲。

這時,彭總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殺張不是紅軍本意,主席曾交代要看管好此人,是執行看管任務的部隊失職所致。這對當時紅軍分化瓦解敵軍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是有教訓的,紅軍為此專門制定了相應措施。

一路上彭總和徐老興致很高,說起主席在長沙讀書時,就與同學常來登嶽麓山。徐老說,主席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一詞便是描寫此情此景的,那個時候便顯露出他指點江山治世圖強的大志。徐老八十有二,猶健壯如青年,爬山時不用人攙扶,健步如飛,實在令人佩服!他的大女兒隨旁照應,亦無事可做,只是囑他別脫衣服,謹防感冒而已!誰要說徐老可活100歲,他便不高興,他說「我已活了80多,不遠即是100歲!」有人忙接上說:「再加一番如何?」徐老聽得眉開眼笑。

爬到山頂時,我們在廟中歇息。一群也來登山的學生認出彭總,欣喜萬狀。彭總雖百萬大軍之統帥,在軍中以嚴厲著稱,然對待青年學生和顏悅色、平易近人、談笑自若。他席地而坐,給青年們講歷史,講到青年在歷史上的作用時,風趣地說:「可不要小看了你們自己,學生比軍人厲害,湖南學生能演講會辦報,領導群眾把軍閥打了個稀爛,湖南的軍閥就是怕學生,有個軍閥說,他們比丘八還厲害,簡直是丘九!」又引來眾人大笑,笑聲洋溢於山谷叢林之間。

晚上,在招待所的一個小會議室裡看電影,我早去一步,就在門旁的椅子上坐下。當彭總進來時,我剛站了起來,卻不料,他迅速地伸出一隻手,放在我的肩上,硬是按我坐下去。這與我在朝鮮前線第一次見到彭總已過去6年,顯然他對當時那個突然冒出來的小記者早沒了印象,但我對那次見面卻刻骨銘心,他對年輕人總是那麼和藹慈祥,只是他的頭髮全都白了。

第3次,廬山:「我剛好坐在彭總身後,面前就是他那寬厚的背影」

1959年7月28日,嶽父在這天的日記中寫道:

西郊機場因為翻修,專機改在南苑起飛。同行的有董老、王稼祥。還有譚震林的兩個小孩。早知中央在廬山開政治局擴大會,還聽說有的領導提出要「降溫」。行前主任告訴我,主席在會上講了話,批評了彭總,為此召開八中全會,要我作為工作人員跟他一起上山來。

嶽父在當天的日記中還寫道:

一到九江便想到了白居易。這位江州司馬曾謫居臥病於此。天涯淪落,窮途潦倒,但是擠出好詩來了。像我們住交際處,肚子裡油水太多,便不可能有詩。至少沒有好詩。不過有一點我想不透,白居易這位「人民詩人」,對於「山歌與村笛」那麼討厭。繞宅的黃蘆苦竹固然會使離人倍添新愁,但「山歌與村笛」對於一個人民詩人何竟至「嘔啞嘲哳難為聽」呢?不見潯陽江,不聞琵琶聲,只覺得燠氣蒸人,一心只想趕快逃進山中。下午三時到達牯嶺。叢林中到處是一幢幢的小洋房,山上林木蔥蘢,澗中清泉田衝。誠避暑勝地也。我們住的是一幢兩層小樓。坐落在濃密的樹林之中,傍晚氣溫只有22℃,涼爽宜人,有如仲秋。窗外蟬嘶鳥鳴,使環境倍覺幽靜。但是,在這兒的人們,心中並不如環境更幽靜。

7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

兩天來看完了已發的文件和主席的講話記錄。在廬山的濃鼠的叢林之中,正在召開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上山之後頭腦並不清醒,當前已不是半年前所謂『左』,而是出了新的『右傾』情緒。代表文件是彭總的一個《意見書》和張聞天的一個發言稿。會場的空氣驟然緊張起來,溫度越來越高。還在山下時就覺得糊塗,有些問題怎麼也弄不清楚,那麼現在到山上來了應持什麼態度呢?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想想的問題。

7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

晚上在河對岸的燈光球場看電影。兩部片子,一部是香港片《戀愛之道》,舒繡文等主演,是個不錯的片。另一部是《畫中人》。山谷中夜風拂面,涼爽極了。歸來已十一時半,馮處長(總政宣傳部新聞處)自家中來。家裡還摸不著風向,莫名其妙哩!看《不怕鬼的故事》至晨一時。屋外電光閃閃,雷聲大作。咔嚓一聲,地動山搖,我們的小屋子都晃動起來。電燈被打滅了。幾乎是鬼真的來了。如來,我也對吹如陳鵬年,「鬼尚有氣,我獨無氣乎!」

8月5日的日記中寫道:

八中全會2日開幕後,這幾天一直在開小會。我參加第四組做記錄,彭總便在這個組。每天上下午都開會,會場上有長時間的沉默,有時又忽然激動起來,人們各種各樣的表情。我剛好坐在彭總的身後,面前就是他那寬厚的背影。見他赤著腳,穿一雙老布鞋,安靜地坐著,很少說話,他輕輕搖一把葵扇,仔細聽所有的發言,卻並不為自己辯白,只有時對某些事實作必要的說明。他有驚人的記憶力,二三十年前的事,即使細枝末節,都記得清楚。他身旁的方凳上,擱著一隻大茶杯,茶水喝完之後,他用三個手指頭把綠瑩瑩的茶葉撈出來,放進嘴裡,慢慢地嚼著。不知怎麼了,我在會場上竟走神兒了,覺得前面那個背影有時在晃動,思緒也隨之上下翻騰。

8月9日的日記中寫道:

為了集中力量批評彭總,會議把原先的六個小組合併成三個小組,我做記錄的四組集中了軍隊的同志,會場安排在人民劇場,已開了三天。每天夜裡整理記錄,十分緊張。由於睡眠太少,已疲憊不堪。今晚整好記錄已是夜11點半,又幫主任整發言稿至晨三時。工作完畢,反而不想睡了。索性給阿寧(我的嶽母)寫一封信。還沒寫好,主任跑來喊捉老鼠,我去一看,果然有一隻大老鼠在他屋中。找到一個拖把,趕來趕去終於把它捅死了,拿火剪夾了出去。我的房子裡不知什麼時候進來了一個蝴蝶、一個蟬,真有趣。睡下已是晨四時,外面雞叫了。

8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

主任決定明日回家,為了籌備軍委擴大會。全會還要二三天,只剩下通過決議了。下午四點工作完畢,抓緊時間去看含鄱口,否則在廬山住了半月,竟不識廬山真面目,也太可悲了。我們去時已經起霧,鄱陽湖的景色已經看不真切了。晚上有戲沒去看,因為明日一早便要下山,需要在家清退文件,收拾行李。傍晚,山上很靜,可能人們都看戲去了。我從屋裡出來透透氣,忽然看見彭總獨自一人也在散步,沿著一條幽靜的小徑,慢慢走著;有時停下來,抬頭看看遠處,似乎在傾聽什麼。我止住了腳步,一直望著那個熟悉的寬厚的背影,夜色漸濃,彭總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蒼茫之中。我不知道今後還能不能再看到他?

嶽父在次日返京的飛機上寫道:「我懷著複雜的心情離開了廬山。從飛機上向下看,廬山群峰已淹沒在雨霧之中,雨霧又飄來遮住了我的視線。」多年後嶽父以《匡廬八月》為題,把當年廬山的雨霧與心中的迷霧之縹緲寫得唯美而凝重,懷抱真情又通透深刻,讀過的人都大讚。

1978年12月24日下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中央即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彭德懷、陶鑄同志追悼會。在這之前,嶽父已重回總政辦公廳工作。他在那天的日記裡寫道:「參加彭總和陶鑄同志追悼會,規模之大是少有的,22日晚結束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全體中委、候補中委都參加了。小平和陳雲同志分致悼詞。我看見彭總的大幅照片,心裡十分難受,沒想到是在這樣的場合,以這樣的方式又一次見到彭總。當聽小平同志講到新中國剛剛成立,戰火就燒到鴨綠江邊,彭總當此嚴重時刻,肩負重託,領軍出徵時,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來了,27年前在抗美援朝前線第一次見到彭總的情景恍如昨日,一代元戎、一個老兵、一介布衣集於一身,令我永遠敬仰崇拜。」

又是40年過去。翻閱嶽父日記,他筆下的彭徳懷元帥,雖只是速寫式的勾勒,沒有濃墨重彩的正面敘述,卻是以一個歷史見證人第一手的白描,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國家記憶」,其價值和意義早已超越了個人的日記。

(張西南 作者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責編:薛丹、徐前)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火了」 看看大家怎麼說
    創作《彭德懷元帥》是一個靈魂洗禮的過程「這幾年在影視劇創作上,有一些人追逐偶像、編造英雄,使歷史虛無。觀眾需要什麼?人民群眾在呼喚什麼樣的偶像?通過《彭德懷元帥》的創作,讓我感到彭德懷元帥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就是真英雄,仍可以成為現代人的偶像。他們的品格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這就是我們拍攝此劇的目的。」導演宋業明說。
  •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開拍 將還原廬山會議
    原標題:電視劇《彭德懷元帥》開拍 將還原廬山會議   本報訊由解放軍總後勤部電視藝術中心、北京市華通銀海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和攝製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日前在京開機。該片由著名軍旅導演宋業明擔綱導演,知名演員董勇出任主演。該劇將在2015年9月央視一套播出。
  • 彭德懷元帥珍貴筆跡欣賞,戎馬一生,一起來看看元帥筆下功力如何
    我們熟知的彭德懷,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帥,更是一代名將,毛澤東曾為之賦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愛書,愛寫詩的儒帥。毛主席(右一)和彭德懷元帥(左一)1956年,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來中國訪問,和彭德懷談得很投機。最後客人問:「你是哪個學院畢業的?」彭德懷回答:「我只讀過兩年書,並未上過大學。」
  • 彭德懷元帥和他的弟弟、侄子、侄女們
    彭大將軍後來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帥。 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時,彭啟超在授軍銜時,彭德懷負責全軍的評銜工作。彭啟超被彭帥壓低了一級,只被授予中尉軍銜。
  • 彭德懷元帥電視劇全集1-36集劇情介紹至大結局演員表
    > 趙駿 飾 毛岸英:毛澤東兒子,在抗美援朝中犧牲 彭德懷元帥劇情簡介 彭德懷元帥是我黨我軍卓越的領導人,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從舊社會最底層一個赤貧的農家之子,毅然領導了平江起義,創立了紅五軍,從井岡山保衛戰到五次反圍剿,從二萬五千裡長徵、百團大戰到西北鏖兵,乃至在朝鮮戰場打敗了以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其功績和英名有口皆碑
  • 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學,兵工第一校,彭德懷元帥創辦!
    這所大學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雙非院校,但歷史上名氣很大,被稱為兵工第一校,由我國的10大元帥彭德懷元帥建立中北大學創辦於1941年,是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創辦的第一所兵工院校,當時叫做太行工業學校,由彭德懷元帥和左權將軍創辦。
  • 細數彭德懷元帥一生所擔任的職務
    文/王樹人2018年10月24日,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的彭德懷元帥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筆者現把彭德懷元帥一生中所擔任的職務概述如下,權當紀念之。曾任國民革命軍團長1898年10月24日(農曆九月初十),彭德懷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得華。艱難地度過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少年時代後,於1916年3月來到長沙入湘軍第2師3旅6團1營1連當兵,開始了軍旅生涯。
  • 丁玲如何描寫彭德懷:我們是怕他的,但我們更愛他
    當年,毛澤東主席的這一詩句不僅是對彭德懷元帥的由衷讚揚,也確實道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才能。我們或許能從女作家丁玲的筆下,更加近距離地感受當年彭德懷元帥的人格魅力。   1936年12月中旬,彭德懷指揮的西徵軍司令部駐在定邊的紹溝沿,這時,著名女作家丁玲從上海十裡洋場來到了紹溝沿。自紅軍抵陝北後,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從全國各地來到了陝北黃土高原,丁玲就是這樣到陝北的。
  • 彭德懷、朱德等老將如何看待自己的元帥頭銜?賀龍說了這一句話引人...
    毛主席親自將元帥的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林 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0人。 對於元帥這個至高無上的頭銜,元帥們又是怎麼看的呢? 朱德是一個像士兵一樣的總司令,一個像農民一樣的元帥,一個像鄰居老頭一樣的革命家,這是朱德留給世人的形象。
  •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彭德懷上榜,中國這個領土04年才收回
    美國曾評選出了世界四大元帥,這四大元帥分別來自四個不同的國家,除了美國、德國、蘇聯外,還有一個國家——中國。那麼,大家想必很好奇,中國的這位元帥是誰呢?下面,就讓筆者給大家一一盤點(排名不分先後)。蘇聯元帥——朱可夫朱可夫出生於俄國一個貧苦家庭,從小樂觀向上,19歲入伍,參加了一戰。26歲晉升為騎兵團團長。二戰時期,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成為蘇德戰爭中繼史達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朱可夫由於在戰爭中的傑出表現,被公認為二戰時期世界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他也因而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 廬山會議賀龍批彭德懷:對毛澤東同志很不服氣(1)
    彭德懷元帥悲壯一生    廬山會議上的彭德懷與元帥們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幕。    受毛澤東表示願意多聽反對意見的鼓舞,彭德懷從7月3日到10日的8天時間內,在小組會上一連作了7次發言或插話。    客觀地說,彭德懷的發言和插話,鋒芒畢露,言辭尖銳,但是,這些意見在當時卻是能引起大家共鳴的。
  • 鄧小平參加彭德懷追悼會,短短幾句悼詞,讓家人當場落淚!
    彭德懷是解放軍第一猛帥,打硬仗,打狠仗,打得美國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書上簽了字。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也是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1989年出生於貧苦家庭,後投身參加革命。一生功勳卓著,領導過大大小小無數戰役,為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解放後,人們大多以為在「廬山會議」上敢於說真話為民「鼓嚨胡」的彭德懷元帥是第一個中箭落馬、含冤蒙塵的老帥。其實不然,中國十大元帥在和平年代裡第一個受到錯誤批判的人,竟然是一心撲在軍事教育事業上的老帥——劉伯承。虎踞鐘山。解放初期,劉伯承埋頭致力於軍事教學,一心要全力打造一所「東方的伏龍芝」、「東方的西點軍校」。
  • 丁勇岱《跨過鴨綠江》挑大梁,氣場十足,彭德懷影視形象愈發豐滿
    丁勇岱 彭德懷作為《跨過鴨綠江》的絕對男主角,表演的重任落在了演員丁勇岱身上。之前有很多優秀演員飾演過彭老總,丁笑宜是第一代彭德懷特型演員,其主演了電影《大進軍》《開國大典》等經典作品。 董勇飾演彭德懷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中,演員董勇獨挑大梁,塑造了「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的傳奇人生;此外,演員陶澤如曾在電影《百團大戰》中飾演彭德懷,但是外形上差太多,精氣神也差了一些。
  • 在全世界四大元帥中,彭老總位列第幾?你們知道嗎?
    在頻發戰爭的近現代歷史中,將星璀璨,元帥雲集,英雄惜英雄,得到強大美軍認可的卻只有四人,其中有一個中國人讓美軍打心底裡佩服。1. 麥克阿瑟:此人是最具個性的美國五星上將,這位習慣叼菸斗、戴墨鏡的「網紅」可是有真本事的。
  • 十大元帥的排名,原來是這麼出來的
    在1955年受銜時,當時的中央軍委成員名單如下: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  劉少奇  周恩來  彭德懷  程潛委員:林彪  高崗  劉伯承  賀龍  陳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彭德懷: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八路軍、解放軍副總司令,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他不排第二誰能排第二?
  • 十大元帥的入黨介紹人都是大名鼎鼎,級別最高的是他
    那麼,你知道,十大元帥的入黨介紹人都是誰嗎?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這些為新中國拉進來元帥的入黨介紹人也都是大名鼎鼎。先說彭德懷吧。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是段德昌。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不幸於1929年犧牲,他是毛主席籤發的新中國第一號烈士,也是共和國36位軍事家之一。
  • 中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排名一覽!
    1955年9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毛澤東主席向十位軍隊中資歷、威望和戰功最高者授予十大元帥軍銜。下面是中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排名名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中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排名名單10、葉劍英獲此殊榮依據:廣州起義的領導者之一,時任起義軍副總指揮;為籌劃南昌起義作出過重要貢獻。
  • 彭德懷生平簡介
    彭德懷(1898—1974),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 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
  • 廬山會議後誰向毛澤東密報:彭德懷暗地煽動軍隊?
    核心提示:8月20日,柯慶施、陳伯達分別給毛澤東、劉少奇打電話,說:「會議開得糟透了」,「彭德懷表面做檢討,暗地裡煽動軍隊向党進攻」會議自8月18日起至9月12日止,主要內容是揭發批判彭德懷、黃克誠的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清查所謂「反黨俱樂部」,清除其影響。然而,在最初兩天的會議進程中,卻與預期效果相距甚遠。在分組揭發批判中,很多人不發言,即便發言也很少涉及彭德懷問題,只是限於「淺表性」表態:擁護黨中央的決定,要反右。他們無法使自己相信,人們素來敬重的彭德懷元帥、黃克誠大將會突然變成反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