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月30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一名身材魁梧的運動員手執中國國旗導隊進入會場。霎時,會場上掌聲雷動,所有目光聚焦在這支人數不多的代表隊身上。這名執旗者就是中國短跑運動員劉長春。
劉長春(1909-1983),祖籍山東省萊州府即墨縣仁化鄉葛村社劉家葛村( 今即墨區龍山街道前東葛村、後東葛村 ),其四世祖於清康熙年間徙居遼寧省大連郊區河口村。1909年11月25日,劉長春出生於大連市小平島河口村(原甘井子區凌水街道河口村)。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劉兆秀除種地外,還在大連市內做製鞋工,以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
劉長春由於有體育天賦,加之勤奮苦練,並得到東北軍領導人張學良的關愛和栽培,成為優秀的短跑運動員,曾參加過第九、第十屆遠東運動會。1932年畢業於東北大學體育系。其時,日偽滿州當局妄圖強迫劉長春以「滿洲國代表隊」的名義參加奧運會,劉長春發表聲明拒絕稱:「我是中國人,我代表中國。」最後,在時任東北大學校長張學良將軍的資助和周旋下,他衝破日本侵略者的阻撓,輾轉抵達上海。
1932年7月18日,上海黃浦江畔數千民眾為其送行。在授旗儀式上,劉長春堅定地表示:「我此次出席世界運動會,系受全國同胞之囑託,深知責任重大,當盡我所能,為國家爭光!」隨即,劉長春登上了開往美國的威爾遜總統號郵輪。7月29日16時,郵輪抵達洛杉磯碼頭。由於路途遙遠,一路顛簸,到了洛杉磯後又未得到很好休息,所以比賽成績大受影響,劉長春未能進入決賽,但卻在奧運會上第一次展現了中國人的形象。
會後,劉長春深有感觸地說:「為人當自立,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能自立,同情再多也只能是同情而已!」
1933年,在南京全國運動會上,劉長春創下了10秒07的我國100米短跑紀錄,該紀錄保持了25年之久。1936年再次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因旅途顛簸、恢復不及時,這次參加奧運會未能進入複賽。此後,劉長春曾先後執教於東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中正大學,歷任體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劉長春執教於大連理工大學,為體育系教授。曾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遼寧省體育協會副理事長、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常委等職。著有《 短跑運動 》《 田徑指導法 》《 田徑裁判法 》等體育專著。
1983年3月中旬,劉長春在一次晨跑時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3月25日病逝於大連,享年74歲。如今,在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體育館門前,立有劉長春塑像和紀念碑。
劉長春先生的體育精神不僅僅局限於體育,更衍生出了「誠樸友善正直 勤學深思敏行」的長春精神。砥礪青春夢,作為體育大國,一百多年後,我們追隨著劉長春先生的足跡,全新出發。
中國夢,體育強國夢,成體夢!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