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 高粱次生細胞壁結構解析—助力可再生生物能源生產發展

2021-02-25 植物生物技術Pbj

木質纖維素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的有機碳資源,將成為可持續生物煉製的主要原料用於生產生物燃料、化學品和材料。這些生物煉製需要滿足全球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排放的雙重需求。高粱、芒草和柳枝稷等草類由於其較高的光合效率和在一系列環境條件下生長的能力,有望成為專用的生物能源作物。然而,由大部分木質纖維素生物質構成的植物細胞壁通過進化已經為植物提供許多關鍵功能,包括保護植物免受食草動物和病原的侵害。目前研究關於細胞壁成分之間的網絡和相互作用,還有大量的信息有待闡明。對於草類來說,因為細胞壁的可消化性/不可消化性是決定它們在生物能源、動物飼料和人類健康方面應用的一個關鍵特徵。而高度緻密的細胞壁結構阻礙了有效地將植物細胞壁分解成簡單的單體。在分子水平上提高對完整的草類植物細胞壁結構的理解,將為解析草類植物細胞壁結構緻密提供關鍵的見解。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美國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enny C. Mortimer團隊題為「A grass-specific cellulose–xylan interaction dominates in sorghum secondary cell walls」的論文,作者通過多維角度利用固體核磁共振分析高粱次生細胞壁發現,由於密集的阿拉伯糖基取代,高粱次生細胞壁木聚糖主要以三重螺旋構象存在,與纖維素非常接近,高粱次生細胞壁呈現出比雙子葉植物高的無定形和結晶纖維素比例。同時作者提出了一個由三重螺旋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相互作用控制的高粱細胞壁結構模型,這項工作將在設計低緻密性生物質作物,達到可持續生物經濟的要求方面提供幫助。

為了探索禾本科植物中木聚糖和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作者對高粱進行了多維固體核磁共振分析,以揭示其次生細胞壁的天然結構。結果表明,高粱中大部分木聚糖呈三重螺旋構象,與先前報導的擬南芥和針葉木相比,這種三重螺旋木聚糖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剛性,並且與較少有序的無定形纖維素非常接近。作者認為高粱木聚糖與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主要由三重螺旋構象的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主導,而針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中,雙重螺旋構象的木聚糖與結晶纖維素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發現,高粱次生壁細胞中無定形纖維素的含量大約是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的三倍。與雙子葉植物和針葉木的次生細胞壁不同,由於雙重螺旋木聚糖的比例低,草木聚糖-纖維素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無定形纖維素和三重螺旋木聚糖之間相對弱的相互作用。因此,木聚糖和木質素之間的共價連接,可能對草的細胞壁強度有更大的貢獻。對倒伏等農藝性狀很重要的草類細胞壁強度/連接性可能通過阿魏酸介導的木聚糖相互作用得到增強,並可在未來的高粱工程研究中進行測試。由於木聚糖-木質素的相互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細胞壁對酶降解的抗拒,因此調節木聚糖和木質素之間的交聯的能力,例如在特定的細胞類型(如葉子),可能是調整高粱以更有效地生產生物能源的重要策略。

該發現為三重螺旋木聚糖和無定形纖維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直接證據,揭示了高梁次生細胞壁結構中高度取代的草中木聚糖的功能作用。這項工作,對於未來細胞壁設計的遺傳工程方法在改善生物能源,飼料和糧食作物方面提供了理論指導。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837-z


植物生物技術Pbj 交流群

為了能更有效地幫助廣大的科研工作者獲取相關信息,植物生物技術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獻相關問題、公眾號發布內容及公眾號投稿問題都會集中在群內進行解答,同時鼓勵在群內交流學術、碰撞思維。為了保證群內良好的討論環境,請先添加小編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之後我們會及時邀請您進群。小提示:添加小編微信時及進群後請務必備註學校或單位+姓名,PI在結尾註明,我們會邀請您進入PI群


相關焦點

  • 生產可再生能源深圳先進院構建細胞工廠
    「未來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從動植物中提取油脂製作口紅,而是利用細胞工廠,從頭創造一隻口紅。」12月20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于濤博士在「創新知行薈」上介紹了其基於釀酒酵母打造的細胞工廠,該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基金的資助。
  •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1:05:15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J. K. Hobbs和S. J. Foster研究團隊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新型光衍生質譜分析實現脂質深度結構解析|Nature Communications
  • Nature:重磅!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志武:可再生能源成中國能源結構調整中堅力量
    業界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成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 高雨晴 攝   中新網大同11月1日電 (高雨晴)10月31日至11月1日,以「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為主題的專家創新大講堂在山西大同舉行。業界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
  • Nature:解析出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的分離酶結構
    2016年4月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在細胞分裂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酶的原子結構圖,其中細胞分裂是每天在地球很多生命形式中發生無數次的基本過程。
  • Nature communications:磷脂合成過程中重要膜內酶Cds的結構與功能...
    2014年7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4年6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組報導的嗜熱古菌Thermotogamaritima來源的胞苷二磷酸-二脂醯基甘油(CDP-DAG)合成酶(TmCdsA)的研究成果。這也是CDP-DAG合成酶(Cds)膜蛋白家族被解析出來的第一個晶體結構。
  • 高考生物必刷題: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7.細胞中不同結構間聯繫密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大腸桿菌中的高爾基體將加工成熟的載體蛋白運至細胞膜B.葉肉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是因為此時細胞吸水大於失水C.肝臟細胞中mRNA從細胞核被運入溶酶體以指導合成蛋白質D.有氧條件下乳酸菌細胞質基質產生的H]和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答案】B【解析】滲透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 發展可再生能源 迫在眉睫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4日社論:最新證據表明,提高傳統能源的利用率變得越來越難。因此,中國不斷加快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同時也可以實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承諾。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ICRA認為,在此情況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將貢獻202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大頭。國際智慧能源指出,在印度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下修關稅等一系列利好條件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並促進印度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轉型。  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放緩  據ICRA數據,印度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已經從2015年的5.6%,提升至2019年的9.2%。
  • 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和Second Nature:為全美校園帶來可再生能源
    通過利用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可再生能源採購方面的專業能力,高等院校作為氣候領導網絡中的一部分,將有能力繼續推動美國高等教育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貢獻,並最終造福於整個社會的未來。」在高等教育界推廣可再生能源對於關注股東利益的企業來講,將能源採購從傳統化石燃料轉向新興的、可負擔起的可再生能源可能是艱巨的一步。
  • 細菌細胞壁結構及相關真題
    1 2017檢驗師基礎知識3.構成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脂蛋白E.磷脂答案:A2 2017檢驗師基礎知識A.外膜B.脂多糖C.磷壁酸D.脂蛋白E.肽聚糖91.革蘭陽性菌重要的細胞壁成分是 92.革蘭陰性菌重要的細胞壁成分是 答案:C,A解析: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的成分是肽聚糖,但二者排列結構不同,這也是青黴素的結合位點。
  •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中心為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言獻策——可再生能源
    即便是微小的昆蟲棲息地被破壞都將引起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最終嚴重影響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光伏電站的生態評估必須細緻、全面。該評估規範的出臺將提升百姓與企業團體對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 錦源科技生物質多聯產技術 助力可再生能源發展
    錦源科技生物質多聯產技術全國領先,主要採用先進的熱解氣化技術,在傳統生物質產生電能的基礎上,同時可產生氣、碳、熱(蒸汽、熱水)、肥,將秸杆的資源附加值大大提高,同時延長秸杆處理的產業鏈,創造更多的價值。生物質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分布廣泛,數量巨大。常見的生物質有玉米、小麥、棉花、水稻秸稈及稻殼、農林廢棄物等。
  • Nature:解析出真核生物寡糖轉移酶的三維結構
    2018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文安德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一種用於修飾蛋白的分子複合物的原子結構,這可能為開發治療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藥鋪平道路。
  •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
    《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20》顯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張守營報導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世界能源格局與中國能源安全研討會暨
  • 發展生物能源不能急功近利
    這些文件中,有的是反覆「徵求意見」(如《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有的則是沒有徵求意見直接頒布出臺(如《關於〈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對於生物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國家應該給予怎樣合理的支持政策,一直備受爭議。
  • 社科院: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
    )顯示,在世界各國共同面對氣候變暖、能源結構調整等挑戰的背景下,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將成為全球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途徑。與煤炭息息相關的電力產業近年來在世界各國進行改革,以風能、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氫能布局加速,從能源發展規律和影響變量來看,氫能產業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預計2020年,可再生能源成本將繼續下降,跨市場和跨技術整合將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