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貴的威士忌是如何煉成的?
在電影《王牌特工》中,相信所有人都記得開場的這一幕,無論是特工還是反派,都為手中的一杯威士忌所陶醉。
這杯搶鏡的威士忌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摩62年。作為全球最珍稀的威士忌,它在2001年裝瓶,2002年剛上市就打破了當時威士忌拍賣價格的世界記錄。
尤其是在2005年英國的一家高檔酒店裡,一位商人買下了一瓶大摩62年,並當場開瓶和朋友們暢飲,喝完之後他把殘存了幾滴酒的酒瓶送給服務生作為紀念 。
不過服務生回家後,酒瓶卻被不識貨的妻子扔掉了,這在當時成了一件新聞,也成為了《王牌特工》的靈感。
如今大摩62年已經跌下了世界最貴威士忌的寶座,倒不是後來者品質有多好,而是因為大摩62年一共只生產了12瓶,大多數還被喝掉了,所以拍賣行上幾乎看不到它的身影。那麼這瓶世界上最珍貴的威士忌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大摩62年威士忌出自蘇格蘭威士忌名人堂大師理察·帕特森之手。當時理察·帕特森剛剛接手酒廠,清點庫存時發現酒廠裡還留有四桶古老的威士忌原酒,它們分別在1868年,1878年,1926年和1939年裝桶陳年。
理察·帕特森想將這些威士忌裝瓶上市,可是由於陳年時間太長了,橡木桶內的威士忌揮發了很多,不可能做到單桶裝瓶,於是理察想到了當時剛剛興起的過桶工藝。
所謂過桶,就是指在威士忌釀造過程中,將已經在橡木桶中熟成的威士忌移放到另一個橡木桶中繼續陳年。為了將老酒裝瓶上市,理察·帕特森利用過桶工藝將四桶原酒合為一桶,放在雪莉桶中繼續陳年,之後又在波特酒桶三次熟成,最終生產出了12瓶大摩62年威士忌。
過桶工藝不僅使古老的原酒上市成為了可能,還為其賦予了獨特的風味。
有幸品嘗過大摩62年威士忌的導演David Robertson曾這樣評論:「這是我喝過的最棒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柔順的酒體摻雜著蜂蜜、橙子、巧克力,丁香和杏仁的味道。入口非常複雜迷人,圓潤中又稜角分明,粗放中帶有細膩,精緻華麗中富有力量感。它不僅是酒,更是不可多得的液體黃金!」
可以說,沒有過桶工藝,就沒有大摩62年這款世界上最珍貴的威士忌,更不會有今天形形色色各種口感豐富的威士忌。但是你知道嗎,作為一項年輕的工藝,它居然和蘇格蘭最傳統的酒廠格蘭菲迪有關。
「桶」中往事
我們現在都知道,威士忌一般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後方能裝瓶上市,當然也有不少威士忌熟成後會轉入另一個橡木桶中,進行二次陳年,以增添風味。
這種工藝始於1983年的百富酒廠,百富酒廠是格蘭菲迪的下屬酒廠,在當時專門生產調和威士忌的基酒。
由於從80年代起調和威士忌市場開始萎縮,百富積壓了大量原酒,賣不出去。百富首席蒸餾師大衛·史都華想把這些原酒獨立裝瓶,上架出售,卻遭到了格蘭菲迪的反對,因為這會和格蘭菲迪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形成競爭。
無奈之下,大衛·史都華決定顛覆傳統,將波本桶陳年過的的威士忌轉入雪莉桶中,繼續陳年,進行「破壞性」試驗。
沒想到這種方法為酒液增加了更多飽滿度,帶來了堅果、肉桂、葡萄乾的味道(與格蘭菲迪威士忌的口感迥然不同)。經格蘭菲迪容許後,百富將這批威士忌裝瓶上市,廣受歡迎。
大衛·史都華賭對了,過桶工藝不僅挽救了即將倒閉的百富酒廠,也給正在經歷危機的各大蘇格蘭酒廠帶來了曙光。
80年代不僅是調和威士忌市場萎縮的年代,更是蘇格蘭威士忌產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年代。當時西班牙政府禁止了雪莉桶的出口,一時間各大酒廠都面臨缺少酒桶陳年的窘境。
在雪莉桶危機中,不少酒廠轉為使用波本桶陳年,但是波本桶甜甜的奶油香草味與果香味突出的雪莉桶略有差別,如此生產出來的威士忌口感也與傳統的不一致,一時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過桶工藝的出現給與了眾多酒廠靈感,買不起雪莉桶的蒸餾廠紛紛使用較為便宜的紅酒桶、波特酒桶等給威士忌進行二次陳年。
這樣生產出來的威士忌不僅具有香草味,還具有果香味,豐富自身口感的同時,也變得更加好喝。
陰差陽錯之下,過桶工藝挽救了危機之中的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為蘇格蘭威士忌開啟了新篇章。
花樣玩桶,萬千滋味
如今,採用過桶工藝的蘇格蘭威士忌越來越多,那些喜歡挑戰自我的釀酒師們早已不滿足使用傳統的波本桶和雪莉桶進行二次陳年。
他們試圖探索更多的可能,把目光放在了其他酒桶上,比方說白蘭地桶、朗姆酒桶、紅酒桶,甚至還有逆天的鯡魚桶……
這些形形色色的酒桶,賦予了威士忌獨特的口感,讓其大放異彩。
格蘭菲迪曾和精釀IPA啤酒專家(IPA,印度淡色艾爾啤酒)Seb Jones合作,推出了一款經啤酒桶二次陳年的威士忌。據說口感清新滑口,餘韻悠長,伴有淡淡的新鮮啤酒花香。
大名鼎鼎的響12年則使用梅酒桶二次熟成,使得口感圓潤敦厚,極具果香味。
一款來自美國田納西的威士忌品牌玩兒得更嗨,直接將威士忌放進Tabasco辣醬桶中過了30天,讓威士忌帶有辣椒、辛香料的各種味道。
有人在桶的材質上大做文章,而有的人則在「過桶」次數上苦心鑽研。
要知道,如今的威士忌大多採用雙桶熟成工藝,但也有部分酒廠為給威士忌增加更多風味,不斷突破極限,增加熟成次數。拿前文提到的大摩酒廠來說,就曾推出過一款世界上「過桶」次數最多威士忌——大摩亞歷山大三世紀念款單一麥芽威士忌。
這款威士忌採用6種不同類型的酒桶熟成而成:波本桶帶來香草、太妃糖香味;赤霞珠酒桶帶來成熟的水果味;波特酒桶和瑪莎拉酒桶帶來野莓、李子等香氣;雪莉桶和馬德拉酒桶則帶來杏仁、柑橘香氣。
6種不同酒桶的風味相互交融,生成了極其複雜又獨特的一款酒。據專業品酒師評論:「亞歷山大三世威士忌入口飽滿有力,層層氣息如百花次第開放,香料氣息此起彼伏,一杯入肚能忘卻世上所有憂愁。」
如果說橡木桶陳年讓威士忌從刺鼻透明的烈酒重生為敦厚易飲的琥鉑色佳釀,那麼過桶工藝則賦予了威士忌獨立的靈魂,使其變得與眾不同,風情萬種。
正是因為在不同橡木桶中的歷練,威士忌才展現出各自迥異的口感,換上了不同風格的風味外衣。
如今,一杯威士忌能有這麼多不同的風味,過桶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下次喝威士忌時,不妨留意它是採用何種過桶工藝的威士忌。
一邊品味這杯由木桶工藝與時光空間釀造出來的傑作,一邊回顧那些你度過的悠悠歲月,不經意間,你可能已經喝下了世界上最珍貴的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