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杏花村
文|醉美團隊
10月13日,2019「行走的汾酒」首站將在天津正式啟幕。
為了更深刻體驗四最汾酒(最乾淨、最純正、最健康、最文化)的清香魅力,來自天津的一眾「名角」們率先到訪了山西杏花村,開始了「第四屆中國白酒溯源之旅·文化汾酒探秘」。
這真是一支充滿「津味兒」的隊伍: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馮幸耘、天津市保護風貌建築辦公室研究室主任金彭育、天津市五大道歷史博物館館長劉春芬、著名文化學者姜維群、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張長勇、天津美術家協會成員張晉、篆刻家高川、天津皮糖張非遺傳承人黃志勇、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胥勇、國家一級國畫師李銳鈞、米其林一星廚師景磊……
在四最汾酒的清香環繞中,他們有了不一樣的「四最體驗」。
最震撼
第一站,是汾酒博物館。
在這座氣勢恢弘的中國酒文化宮殿中,陳列縱貫了6000多年的汾酒歷史,古老汾酒的一道道神秘釀造工藝,盡收眼底;一張張老照片,一列列新產品,一個個國內外的大獎,還有琳琅滿目的酒器酒具,都在生動鮮活地表現汾酒的發展足跡。
而最讓嘉賓們震撼的,莫過於「杏林墨緣」這一部分。無論是趙樸初、舒同,還是郭沫若、吳冠中,還有巴金、謝覺哉……無不讓他們挪不動步,不住地直嘆「名家薈萃」。
汾酒集團的成裝車間,也讓他們倍感震撼。這裡有11條國內白酒行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成裝生產線,一端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這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就可以生產出汾酒12000瓶。
而進入中國汾酒城,宛若進入另一個世界。
站上恢弘城樓,俯瞰整齊劃一的青灰色明清風格建築,不僅外觀古樸,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從職能來看,它還是一座巨型產業園。
據了解,中國汾酒城東西長3.2公裡,佔地面積約4.5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平遙古城;建築面積約1.58平方公裡,相當於十個北京故宮。規劃顯示,完全建成後的中國汾酒城年產原酒可達到10萬噸以上。
此情此景,更是讓張長勇意興大發,比著手勢就來了一段《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最感慨
「風氣正」,是嘉賓們此次汾酒之行的另一種感慨。
這種感慨,來源於義泉泳大掌柜楊得齡,總結出了汾酒獨特的釀造秘訣,還提出了「振興國酒,品優價廉,信譽至上,優質為本,絕不用劣貨欺世盜名」的中國最早白酒企業經營理念。
還有60年代初期,汾酒廠廠長秦斌倡議組建汾酒科研所,首次提出「質量是企業生命線」的口號,形成班組五大管理體系……
更重要的是,後來的一代代汾酒人,始終在堅守和傳承傅山、楊得齡、秦斌、華羅庚、趙迎路等一個個與汾酒相關的大師如階梯般一步步鑄就的汾酒的「工匠之路」,堅持汾酒的「質量之本」不動搖。
張長勇甚至直言不諱地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像汾酒廠這樣人數上萬的企業,是怎麼保證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能清正廉潔,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是怎麼傳遞的?」
「言傳身教」,汾酒人這樣回答,「董事長給高層領導做榜樣,中層管理者再給普通工人做榜樣」,甚至好多「汾二代」「汾三代」走上崗位或在其工作期間,總會得到上一輩人的殷切叮嚀「幹活手要勤、心要實」……
簡樸至此,卻分外動人。馮幸耘甚至因此把杏花村稱做「一片淨土」,並表示「這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的時候看到的最欣慰的事情」,「真是為這個企業感到驕傲」。
汾酒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十分具備「文物」保護的意識,也是讓「超級旅行團」倍感欣慰的事情。
在汾酒老作坊博物館,金彭育、張晉和姜維群等嘉賓幾乎撫摸了這裡的每一個物件,遇到柜子想打開瞧一瞧,青磚地板都能仔細的看上半天,看到廊簷上綺麗的色彩與花紋,更是讚嘆連連……
最盡興
萬萬沒想到,一群平均年齡差不多超過60歲的「旅行團」能如此活力四射。
上午十點,在汾酒博物館的參觀過程中,越跟隨著導遊的腳步深入,酒香便越發濃鬱。等到到了地下存酒庫房的入口,大家已經完全被「饞」的走不動道。
進了地下酒庫,剛看到排列整齊的大壇封藏酒,內心便已淪陷,「喝這個酒是不是得董事長特批?」在得知還有專門的嘗酒環節之後,又開心地擺起了pose「快給我拍張照片」,一行十人,拍了十多分鐘才肯戀戀不捨地繼續博物館的參觀之旅。
為了讓「超級旅行團」更加真切地感受汾酒的古法釀造技藝,汾酒還在博物館舉行了祭拜酒神儀式,三位釀酒工齡超20年的老師傅在敬過天、地、酒神之後開釀,還邀請「超級旅行團」一起體驗裝甑環節。
從裝甑完成到蒸餾出酒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大家就已急不可耐。只剛流出了一涓細流,還未等釀酒師傅拿杯來接,馮幸耘便迅速伸出手指在接酒管口蘸了一下,下一秒收回來的手指頭便進了嘴巴裡……
一杯熱酒下肚後,金彭育不住地跟旁邊的人分享他的感受,「一下子全身都暖了」,甚至還把這段經驗寫成了一首詩。
旅行結束照例是逃不過要買買買的,在汾酒博物館,一個集結了老白汾、竹葉青、玫瑰汾、白玉汾的四件套,引起了「超級旅行團」的注意,隨後的參觀後半程,「怎麼買」和「怎麼帶」,已經變成了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最深情
震撼、盡興、被打動之後,下午的行程中,每個人突然開始認真地思考挖掘自己手頭的「資源」,只為「看看能為汾酒做點什麼事情」。
馮幸耘表示,看到汾酒,就想起小時候和三個弟弟(其中一個是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偷偷用筷子蘸酒喝的情形,如今親臨汾酒,看到汾酒的發展狀況,深有感觸。她表示,會在「防偽」「打假」等方面為汾酒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劉春芬提出,要跟汾酒合作,在天津五大道歷史博物館,創建一個「迷你杏花村」,打造一個「汾酒與歷史名人」的窗口,讓每一位到天津五大道歷史博物館的遊客,都能體驗一把汾酒的文化。
金彭育則指出,天津酒水企業雖不景氣,但天津人民是真的「愛酒」,「尤其是女性也能喝酒」,在品嘗過玫瑰汾酒和竹葉青酒之後,他強烈向汾酒建議去天津推廣這兩款產品,「一定大有可為」。
李銳鈞還總結了他眼中的「汾酒四最」:最有歷史底蘊、最應該傳承、最有文化,最應該走出國門。在李銳鈞看來,汾酒文化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把現在和過去融合,是一種「更好的傳承」,而對於傳統技藝來說,「傳承是最重要的」。
真情總是動人。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到汾酒參觀,就會和這些文化界名人生發出同樣的感觸:你因氤氳千年酒香的汾酒而醉,因樸實熱忱的汾酒人而開懷;汾酒人同樣會被你真誠的心意和發自內心的喜悅所感染。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有人在汾酒博物館看到巴金墨寶「酒好人好工作好,參觀一回忘不了」都心領神會的緣由,因為那是每個人的心聲。
醉美杏花村
ID:zmxinghuacun
這裡有酒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