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幼母壯 必亂朝綱 恐怕是歷史上最滴血的一句話

2020-12-14 漢周讀書

原創不易 請點擊上方關注哦~

本系列由軍師出手,天下我有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官方唯一正版手遊贊助放送。

英明神武的漢武大帝臨死前兩天

匆忙立了年僅8歲的劉弗陵為太子,

但同時

殘忍的殺害了劉弗陵的母親:

風華絕代的鉤弋夫人…

殺自己老婆就算了,

他還理直氣壯:「子幼母壯,必亂朝綱」。

實際上

你不管往上看,

還是往下看…

子幼母壯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往上看:

漢惠帝即位,呂后亂政,差點天下換了姓氏。

漢景帝即位,竇太后活著,景帝差點禪讓給他弟弟劉武…

漢武帝自己就更慘了,他16歲即位時,他奶奶活著,他老媽也活著,這在普通家庭,真是四世同堂,幸福的不行,放在皇家,就是災難,開始他還不信,蹦躂了一下,玩死了自己的老師,玩死了自己的表舅…朝廷基本兩個女人控制著…

熬死了兩位,到他自己要掛的時候,有遇到子幼母壯,於是就下手了。

小插曲:

漢景帝死的時候就留了一手,給了竇嬰(漢武帝表舅)一個密詔:母壯子幼 朕甚為憂之…簡單說就是我老婆要是瞎搞,你可以代替我幹掉她,保護小皇帝…

往下看:

王莽篡漢靠的就是自己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氏…

還有那個9歲的漢平帝…

西漢就這樣撲街了…

還好有劉秀,

但是

東漢末年的糟糕事又是從母壯子幼開始的…

今天的正文開始~

劉秀起兵後娶妻陰麗華,一則美貌,一則貴族強強聯合,自此東漢政府有嚴重的地方豪強背景。到東漢後期隨之土地兼併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最重要的是,世家豪族不斷對政權進行滲透,逐漸發展延續成為一個固定的階層—士族。士族不是一個政黨,而是一個有著共同利益的社會階層群體。

經濟上,士族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

政治上崇尚儒術,以經術起家,通過舉秀才和孝廉的官員選拔制度,壟斷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狀況,袁紹就號稱四世三公。

有些家族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經營莊園,漸成割據,逐漸成為名門大族,從士族階層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士族。統治階級為取得世家大地主的支持,對他們繼續實行放縱和籠絡的政策,從而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一、外戚與宦官:士族的威脅

同時東漢中後期,從漢和帝開始,繼位的皇帝普遍的年齡偏小,這樣的結果是皇權逐漸衰弱。

皇帝年齡小,經常需要太后臨朝聽政,年輕的皇太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娘家人打理政務,導致東漢外戚專權。

以漢和帝為例: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漢章帝去世,年僅10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即為漢和帝,尊嫡母竇皇后為皇太后,因劉肇年幼,由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將政權統於自己一人之手,獨斷專橫,強予決策。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

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將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

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

尚書、侍御史、騎都尉、議郎等等士族官員都極力上諫,甚至指責竇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也沒有擋住太后執政。

竇太后還把大批竇氏家族子弟和親朋故友,任為朝官或地方官,從而上下勾結,專權放縱,報復打擊,為所欲為。

其弟弟竇景放縱奴僕胡作非為,甚至白天公然攔路搶劫,侮辱婦女,而「有司莫敢舉奏」。

當初漢和帝劉肇在長安召見竇憲,朝臣甚至議論稱之「萬歲」,尚書韓稜憤怒指責「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才算止住了這場鬧劇。

長此以往,從漢和帝開始9位皇帝的百年間,逐漸形成了東漢王朝的第二個權力階層:外戚集團。

小皇帝長大後不甘心被架空,對外戚專權不滿,想除掉外戚自己掌控,因為皇帝與內外臣僚無法親身接近,所以就只能靠身邊的宦官,東漢時期:

「宦官悉用閹人,始置員數,中常侍四人,小黃門十人····迄乎延平,委用漸大,而其員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

漢和帝時期面對朝中大小官員無不依附竇氏,便與謹慎機敏而有心計中常侍、鉤盾令鄭眾密謀奪權。

中常侍鉤盾令鄭眾直接參與了策劃和實施,在論功行賞時,鄭眾自然是首功,和帝以後便經常同他討論國家大事,國家一些大政方針的決策便較多地摻雜著宦官的力量,所以史書上說:

「和帝即祚幼弱,而竇憲兄弟專總權威,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庵宦而已。故鄭眾得專謀禁中,終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宮卿之位。於是中官始盛焉。」。

從此,東漢後期一個不可忽視的新政治團體登上歷史舞臺---宦官集團。

史書記載自和帝以後:

「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禍速。身犯霧露於雲臺之上,家嬰縲紲於圄犴之下。湮滅連踵,傾輈繼路。而赴蹈不息,燋爛為期,終於陵夷大運,淪為神寶。」

從漢和帝這時期開始,外戚先後出現了鄧氏、竇氏、梁冀和何進等勢力,宦官出現了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之流。

外戚和宦官逐漸滲透朝政,並擠壓皇族和士族的政治空間。

宦官和外戚出於自身利益擁立比較容易控制的小皇帝,皇帝幼年即位,有君名而無君實,符合皇太后執政和宦官操縱的需要;

宗王或年老體弱,或壽短命微,陸續退出了歷史舞臺,皇族權力收到極大的削弱。

外戚和宦官長期把握政權,大士族不斷受到排擠,同時也不受皇帝待見。

大將軍竇憲平定匈奴後功勳卓著,加上自己是外戚的身份權傾天下,曾經讓手下人走尚書僕射郅壽請的後門,而郅壽反而將竇憲派來的人關進了監獄。郅壽在朝會的時候譏諷竇憲因為長期徵戰使得國庫空虛, 竇憲於是以誹謗罪名將其逮捕,最後不得已自殺而死。

史書記載「憲嘗使門生齎書詣壽,有所請託,壽即送詔獄。·····是時,憲徵匈奴,海內供其役費,百憲及其弟篤、景並起第宅,驕奢非法,百姓苦之。壽以府臧空虛,軍旅未休,遂因朝會譏刺憲等,厲音正色,辭旨甚切。憲怒,陷壽以買公田誹謗,下吏當誅·····未行,自殺。」

大宦官曹節的弟弟曹破石擔任越騎校尉時,越騎營中有位伍長,他的妻子長得漂亮,曹破石向伍長要他的妻子,伍長不敢違拗,但他的妻子堅決不肯去,於是自殺。

宦官集團荒淫暴虐,大多如此。

外戚與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虛設。

漢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他們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強敢豪奪;

同時又把持官吏選拔大權,濫用親朋,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學識的士族知識分子的仕途。

民間流傳著嘲諷官吏選拔制度的打油詩: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張讓有監奴主管家務,勾結權貴,收受賄賂,威名很大。扶風人孟佗,家產富足,同張讓的監奴結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給監奴,沒有剩下一點自己所愛的東西。

監奴感激他,問孟佗:「您有什麼要求呢?我都能為您辦啊。」

孟佗說「:我只希望你們為我一拜而已。」

當時請求見張讓的賓客,經常在門口停著數百上千輛車子。

孟佗那時也去見張讓,因為後到,不能進去,監奴就率領各奴僕在路上迎拜孟佗,並且共同抬著他的車子進門。

賓客們大為驚奇,認為孟佗和張讓很相好,都爭著用珍寶奇玩賄賂他。孟佗分一些給張讓,張讓大喜,讓孟佗當了涼州刺史。

可知在外戚宦官把持下選拔出來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

外戚和宦官還還養了許多刺客,實行暗殺政策,謀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見、可能危害自己地位的人。

《後漢書·梁統列傳》曾有記載外戚梁冀的卑劣行為:「冀居職暴恣,多非法,父商所親客洛陽令呂放,頗與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讓冀,冀即遣人於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於放之怨仇,請以放弟禹為洛陽令,使捕之,盡滅其宗親、賓客百餘人。」

曾經烜赫一時的大士族受到了外戚和宦官的排擠逐漸失勢,一時之間,以大士族為首士族集團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

二、政治平衡的打破:梁冀之禍

從漢和帝以來,士大夫集團和外戚集團多數時期保持了表面的共存關係,宦官集團也受到較好的壓制。

但漢順帝期間,外戚梁商擔任大將軍,《漢書》記載梁商身為外戚在高位期間曾經謙遜自守:

「商自以戚屬居大位,每存謙柔,虛己進賢,闢漢陽巨覽、上黨陳龜為椽屬。李固、周舉為從事中郎,於是京師翕然,稱為良輔,帝委重焉。」梁商在位期間一方面重用大士族集團,另一方面拉攏宦官集團「以小黃門曹節等用事於中,遂遣子冀、不疑與為交友。」

三者的默契一定程度維持了東漢政權的穩定。

曾經在三個集團中也出現了害群之馬。

順帝永和四年,中常侍張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謀,誣陷梁商和另外的兩個中常侍曹騰、孟賁,說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徵求意見。

打算商議廢掉順帝另立新的皇帝,請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們的罪。

順帝說:「大將軍父子一家都是我的親人,曹騰、孟賁都是我喜愛的人,一定沒有這樣的事情,只是你們都嫉妒他們罷了。」

張遺等人知道自己編的謊話順帝不信,他們害怕了,於是做了一篇假詔書去把曹騰、盂賁逮捕起來關在皇宮中。

順帝聽說後大怒。

命令宦官李歙趕緊去把曹騰、孟賁放了,並且把張逵等人逮捕起來。他們都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供詞牽連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直言上書最終沒有大規模牽連。

《後漢書·梁統列傳》記載「永和四年,中常侍張逵、蘧政,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從僕射杜永連謀,共譖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雲欲徵諸王子,圖議廢立,請收商等案罪。帝曰:"大將軍父子我所親,騰、賁我所愛,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逵等知言不用,懼迫,遂出矯詔收縛騰、賁於省中。帝聞震怒,敕宦者李歙急呼騰、賁釋之,收逵等,悉伏誅。辭所連染及在位大臣,商懼多侵枉·····」

然而,梁商的兒子梁冀卻改變了持續數十年的政治平衡。

《後漢書》記載「冀字伯卓。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目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少為貴戚,逸遊自恣。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又好臂鷹走狗,騁馬鬥雞。」梁冀在位時毒殺稱之為「跋扈將軍」的漢質帝,引得各方不滿;「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嗟懼」。

打破了外戚集團與大士族的政治聯盟,此時的梁冀惹得天怒人怨。

扶風人士孫奮家境富裕卻很吝嗇,梁冀就贈送給他四匹馬,然後向他借錢五千萬;士孫奮只借給他三千萬,梁冀大怒,向郡縣告狀,指認士孫奮的母親是他過去守庫的奴婢,說她偷了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背叛主人;於是就把士孫奮兄弟抓起來拷打,打死在獄中,把他們一億七千多萬的財物全部沒收了。

梁冀平素喜歡興建豪宅,對街修建住宅,窮極當時土木工匠之所能,互相競爭誇耀。梁冀的許多的林苑和皇家園林完全一樣。林苑西至弘農,東面以滎陽為界,南面直通魯陽,北面到達黃河、淇河,其中有深山,也有丘陵和荒野,林苑所包圍的區域,方圓將近千裡,在他家的園林裡還興建了兔苑,又下文書到各屬縣調集活兔,把這些兔子的毛剪掉一些做記號,誰觸犯了這些兔子,就要犯下死罪。曾有一個西域來經商的胡人,不了解禁忌,誤殺了一隻兔子,此事輾轉互相牽連,因此被處死罪的人有十幾個。梁冀的兩個弟弟曾私下派人到上黨山打獵,梁冀知道這件事後就逮捕了他的賓客,一下就殺死了三十幾個人,沒有一個人生還。梁冀又在城西另外修建了宅第,專門收納奸詐的亡命之徒。有時也抓良民,全部把他們作為奴婢使喚,達到了幾千人,稱他們為「自賣人」。

梁冀惡貫滿盈。

漢桓帝延熹二年(159)梁太后去世,桓帝與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5人合謀派虎賁、羽林千餘人包圍梁冀府第,梁冀自殺,梁氏族人親戚不論老少皆棄市,受牽連而被殺的公卿、列校、二千石以上官員有數十人,故吏、賓客被免官的有300餘人,「朝廷為空」,梁冀家產被抄共計30餘億。

梁冀之禍後單超等5人同日封侯,從此,東漢政權被宦官壟斷。

宦官以政府正式官員的身份出現,宦官的家族和親友也紛紛出任地方政府首長。

這些新貴的出身跟宦官相同,幾乎除了貪汙和弄權外什麼都不懂,比外戚當權所表現的還要惡劣。

這使本來專門抨擊外戚的士族受到更重大的傷害,他們憤怒地轉回頭來跟外戚聯合,把目標指向宦官。

並且不像過去那樣,僅只在皇帝面前告狀而已。士大夫外戚聯合陣線,利用所能利用的政府權力,對宦官採取流血對抗,宦官自然予以同等強烈的反應。

東漢王朝進入了多事之秋。

三、黨錮之禍:士族與外戚的聯合抗議

宦官和外戚兩派交替專權,面對政治空間的擠壓,引起了士族大夫的不滿。

漢桓帝和漢靈帝期間寵信的宦官集團,斂財無度、貪贓枉法,曾有宦官侯覽曾奪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頃;

其兄謀財構陷無辜,聚斂上億的財富。

相比此時的宦官集團,外戚集團還算知書達理。

外戚中的竇武、劉淑、陳蕃三人,為「一世之所宗」,也被時人稱為值得世上人學習的榜樣。

根據《漢書·宦者列傳》記載,漢桓帝誅殺梁冀之後:「悺、衡遷中常侍。封超新豐侯,二萬戶,璜武原侯,瑗東武陽侯,各萬五千戶,賜錢各千五百萬;悺上蔡侯,衡汝陽侯,各萬三千戶,賜錢各千三百萬。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又封小黃門劉普、趙忠等八人為鄉侯。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宦官們「多取良人美女以為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其僕從皆乘牛車而從列騎。又養其疏屬,或乞嗣異姓,或買蒼頭為子,並以傳國襲封。」其所作所為引起了士族集團和老百姓的極大憤慨。

此時,以「五侯」為首的宦官及其家族成為宦官集團,以竇太后親族竇武代表了外戚集團,大士族官僚的李膺陳蕃和太學生郭泰、賈彪等人形成了士族集團。

1.第一次黨錮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趙津、侯覽等黨羽與張汎、徐宣等人為非作歹,並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脫懲罰,而官員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不畏權貴,在大赦以後仍然按律處置了這些人。

宦官等人向桓帝進言,桓帝聽信一面之詞,重處了這些官員。

太尉陳蕃為受罰的官員們辯解,並要求桓帝「割塞近習與政之源」,清除宦官亂政的不正之風。

桓帝沒有理會,而宦官等人更加嫉恨士大夫們,雖不敢加害名臣陳蕃,但對其他人則大加報復,很多官員被害或者被迫逃亡。

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後處死了蓄意在赦前殺人的宦官張成之子,宦官一黨遂牢修上書誣陷李膺等人「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

士人、宦官間的矛盾在此爆發。

桓帝大怒下詔逮捕並審理黨人,太尉陳蕃認為「罪名不章」拒絕平署詔書,桓帝罷免陳蕃直接讓宦官負責的北寺獄審理此案。最終太僕卿杜密、御史中丞陳翔等重臣及陳寔、範滂等士人皆被通緝,李膺、陳寔、範滂等人慨然赴獄。

最終桓帝竇皇后的父親槐裡侯竇武上書為士族求情,李膺等人在獄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牽連到自己身上,於是向桓帝進言天時到了大赦天下的時候。於是桓帝改元永康大赦天下。黨人等獲得釋放卻被終身罷黜,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

士族的第一次抗爭是慘痛的,依賴皇帝信賴的宦官集團取得了勝利,士族依靠外戚集團幫助才得以保全。

2.第二次黨錮

公元168年漢桓帝去世,漢靈帝即位,竇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竇武因身為皇太后父親而被任命為大將軍,陳蕃再度被任命為太尉,兩人與司徒胡廣一起掌握朝政。

名士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得以重新被起用。

陳蕃、竇武等人認為宦官幹涉朝政,要求竇太后處死了宦官管霸、蘇康等,然而宦官曹節得以逃脫並成為宦官首領。

後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意圖誅殺宦官曹節、王甫一黨,宦官偷出他的奏摺,得知了士人的計劃,因而連夜歃血共盟,發動政變。宦官們與皇帝的乳母趙嬈一起,矇騙年幼的靈帝,格殺親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搶奪印、璽、符、節,脅迫尚書假傳詔令,劫持竇太后,追捕竇武、陳蕃等。陳蕃聞訊率太尉府僚及太學生數十人拔刀劍衝入承明門,到尚書門因寡不敵眾遇害。竇武馳入步兵營起兵對抗最終被重重圍困無奈自殺;宗親賓客姻屬及侍中劉瑜、屯騎校尉馮述等人皆被族滅;虎賁中郎將劉淑、尚書魏朗等也被誣陷而被迫自殺;竇太后被軟禁在南宮,李膺等再次被罷官,並禁錮終生。

宦官等見竇武、陳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於是向靈帝進讒言,誣陷黨人「欲圖社稷」,意圖謀反。年僅十四歲的漢靈帝被欺騙而大興大獄,追查士人一黨。李膺、杜密、翟超、劉儒、荀翌、範滂、虞放等百餘人,被下獄處死。在各地陸續被逮捕、殺死、流徙、囚禁的士人達到六、七百名。多年後靈帝又下詔書,凡是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黨錮的範圍擴大,波及更多的無辜者。

最終宦官取得了對士族和外戚的決定性的勝利,宦官加官進爵:「節遷長樂衛尉,封育陽侯,增邑三千戶;甫遷中常侍,黃門令如故;瑀封都鄉侯,千五百戶;普、亮等五人各三百戶;餘十一人皆為關內侯,歲食租二千斛。」《漢書·黨錮列傳》評價「逮桓、靈之間,主荒政繆,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此時(公元174年)曹操作為宦官子弟舉孝廉出仕,在司馬防的舉薦下擔任了洛陽北部尉,殊不知這個掌握未來大漢命運的兩個最有權力家族第一次有了交集,也許他們二人也想不到:日後他們是這場「軍師」聯盟導演陰謀的臺上主角。

光和元年(178年),漢靈帝劉宏設置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這所學校裡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的院校,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劉宏感興趣的學科。劉宏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他們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成為與太學的儒生抗衡的力量。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這所專科大學改變了士族一統「獨尊儒術」的局面,打破了士族對進身通道的壟斷。當然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士族集團的大反擊被鎮壓,外戚集團也偃旗息鼓,此時宦官集團憑藉皇帝的信任興風作浪,大面積的賣官鬻爵,連漢武帝立下的虎賁羽林衛士都明碼標價…這些買上來的官除了貪汙其它的什麼都不會,百姓終於熬不住了。

尤其是一個傳教的農民…

預知後事,且看明天分解…

相關焦點

  •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標籤不能亂貼
    可惜的是,有些人不喜歡實事求是,不去認真地閱讀文章,不對問題做科學嚴謹的分析,而喜歡偷換概念,混淆視聽,然後急不可耐地給別人扣上一頂大帽子,打上五十殺威棒,欲殺之而後快。例如,給一些正常的學術討論和理論文章扣上「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帽子,就是如此。
  • 「子弱母壯,必亂天下」讓漢武帝劉徹賜死鉤弋夫人,到底是誰之過
    呂后作為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的第一個,呂后先後掌權達十六年。呂后即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劉邦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沛縣亭長,呂公善於面相之術,見劉邦並非凡人,便決定把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呂雉嫁給他。劉邦未婚卻與一女子育有一子,呂雉的母親極力反對,但還是拗不過呂公,那一年不到20歲的呂雉嫁給了大自己15歲的劉邦,婚後生活並不富裕。劉邦要麼忙於公務,要麼和朋友周旋,三天兩頭不著家,呂雉倒也賢惠,在家從事農活,孝順父母,後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
  • 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劉徹,在他之後是誰繼承了皇位?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皇后為衛子夫。他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
  • 禪宗美學拓荒者皮朝綱 「詩書畫樂」叩禪心
    壹打開佛教美學新思路解構「晚明四大高僧」  2008年,皮朝綱提出建立「中國美學文獻學」新學科,並且身體力行,著書立說,在《中國美學文獻學研究的歷史回顧及其學科建設的初步構想》中,他在詳細梳理中國美學文獻學研究歷史的基礎上,對這門學科的性質、研究對象、類型結構等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述,打開了中國美學研究的新思路。
  • 紫微鬥數全書 善蔭朝綱,仁慈之長。貴入貴鄉,逢之富貴
    善蔭朝綱,仁慈之長。註:天機化氣為善,天梁化氣為蔭,天機、天梁二星只有在辰、戌同宮,醜、對坐。機梁在辰戌同宮之時,則成「善蔭朝綱」的格局。此格局之人性格善良、仁慈,適合從事幕僚、諮詢、策劃類工作。太陰居子,號曰水澄桂萼,得清要之職,忠諫之材。註:太陰本主富,在子必與天同同宮,兩顆水星又坐於屬水的地支,是「水澄桂萼」的格,主清貴,可從政為官,適合清要顯達的職位。本人對所從事工作認真負責,對領導也是忠諫之材。
  • 歷史上的「甄嬛」究竟有多悲慘?18年的付出,比不上康熙的一句話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侍母至孝,以天下養」,讓鈕祜祿氏享盡了榮華富貴,乃係清朝最享福的皇太后。電視劇中的甄嬛,歷經苦楚、受盡磨難才「守得雲開見明月」;歷史上的「甄嬛」,又是有著何種過往,經歷過何等苦楚才有了日後的榮華呢?
  • 史論:銘記「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教訓
    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失誤,造成過嚴重後果,這一歷史教訓應當永遠銘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以階級鬥爭為綱」,是形成改革開放偉大局面的一個重大轉折——一九七八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最重要的功績之一,就是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從此,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
  • 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 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 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2018-08-15依據這個課綱,以後臺灣高中歷史課將只教單獨成冊的「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國史」不再存在,被「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以主題方式分單元呈現」。這份升級版的「臺獨」歷史課綱一出籠,就遭到島內外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毋庸置疑,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將島內學生當成「政治祭品」,將兩岸關係進一步推向險境,最終難逃歷史的懲罰。  臺灣的教科書之亂,始於李登輝主政時期。
  •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人民日報海外版批臺當局扭曲課綱: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吳亞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8-15 07:49
  • 台歷史課綱刪三國史,年輕人理解三國竟從遊戲獲得
    據臺媒報導,近日臺灣有關歷史課綱刪去三國史引起輿論的熱議,甚至還上升到「統獨」與「中華文化」之爭,令人眼花了亂。只是許多人議論的三國似乎不是歷史的三國,而是戲劇、章回小說裡的三國,就真正三國歷史來說,日本人的三國史恐怕比很多臺灣人強得多。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台歷史課綱大刪三國歷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負責人、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葉慶元提到過去在市政府服務時,日本濱松市的鈴木市長對他非常友善,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是三國的趙雲,「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學習時報: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原標題: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20世紀的中國,如果說到變化,最深刻、最廣泛、最舉世矚目的變化無疑是改革開放。   在一系列撥亂反正中,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就是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1985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說過一段這樣的話:「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是走到了極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
  • 課綱微調召集人:改回課綱,馬英九將成歷史罪人
    王曉波: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當時的「教育部長」鄭瑞城就公告了陳水扁時代的「九八課綱」,即2009年要採用的課綱,有人建議其中的國文和歷史科先暫緩採用。臺灣高中課綱一般三年調一次,因此2014年對正在使用的課綱做了一次檢討。這次針對國文、歷史、公民、地理四科成立了微調小組,而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歷史科,尤其是臺灣史的部分。
  • 重大發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不是夏朝!是有千年歷史的虞朝!
    我們學習歷史,都背誦過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幾乎,所有的人潛意識裡,對中國第一個朝代的認識就是夏朝,實際上只這樣的嗎?夏朝之前還有朝代存在嗎?中華曾經有一個虞朝《學術月刊》曾經刊登一篇文章<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說的就是史學家們對中國夏朝之前是否還有朝代的觀點。關於這個觀點,史學家們意見不一,而持還有朝代觀點的史學家稱:在夏朝前,中華還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朝。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代相州綱廣「小田原打」初探
    在大概5-6年以前,筆者曾經經手過一口「五代綱廣」注3.礙於各方面的原因,並沒有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當時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水心子正秀的研究結果是五代綱廣乃虎轍之師也」「新刀綱廣是雕刻的名手,歷代綱廣中最上手者」「北條氏的抱工」「新刀相州傳發源地的本格的相州傳刀工」等等這些。因為這樣,與這口有著深厚背景和歷史的「名刀」擦肩而過。
  • 張良樺:民進黨鼓動臺灣學生反對課綱微調意欲何為
    這只是將過去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大肆扭曲的歷史作了小幅度的調整,還原了部分歷史真相。事實上,如此調整之後,臺灣的教書還是充斥著「皇民史觀」和「分離主義」,「臺獨化」、「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色彩依然濃厚。臺灣「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回應媒體時說,這次課綱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路線,且「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 陶湘 || 山妹子•幼母
    初三下學期,由於中考政策的原因,我離開了讀書多年的浙江,返回老家貴州,在小鎮上的中學就讀。  在新的班級裡,我認識了小麗。  小麗是個善良體貼的姑娘,有著異於同齡人的成熟和細心,在剛轉入班級時,她儘可能帶我一起玩,消彌了我來到新環境的不安和侷促。  我們很快熟悉起來。
  • 歷史上爭議不斷的「子見南子」,勾搭朝臣,最後被親兒子刺殺
    中國在歷史上,美人許多,而與君主能扯上關聯的美人甚多,能與君主和知名人士扯上關聯的比較罕見。可是有一個女人,她一方面迷住了君主,以其美貌佔有後宮,另一方面也與在歷史上的知名人士演繹了一出神秘的劇目。她到底是誰?
  • 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短短的一句話 卻讓世人感動不已
    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短短的一句話 卻讓世人感動不已 在古代,一個皇帝如果有真愛,我想這是不現實的。用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實力不允許啊。但是有這麼一位皇帝,他竟然力排眾議,為了讓糟糠之妻當上皇后,他下達了歷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聖旨。
  • 人生最難得的一句話(頓悟)
    帝告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