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等待大屏Kindle嗎?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本文轉載自「做書」公眾號,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

美國電子書資訊網站GoodEreader最近針對300位電子書閱讀器使用者做了一項調查,問他們多久升級一次設備。結果30%的人表示只有它們手中的電子書尺寸增大時,才會考慮更新換代。

這一幕似曾相識,在過去幾年間,bigger screen一直是手機換機潮的最大驅動力,單手握持最佳尺寸從3.5、4.7一路飆到5.2英寸,指掌進化的速度讓達爾文棺蓋震動。電子書閱讀器的用戶也「樹欲靜而風不止」,被「大屏就是王道」的觀念時時撩撥。

然而,即使只有15%的人會在兩年之內升級電子書閱讀器(這對於手機行業無疑天塌噩耗),即使閱讀器早就讓人意興闌珊,「大屏救世潮」依然沒有到來,而且連潮汛都不曾傳來。這當然是由於Kindle寡頭式的壟斷,在它於2013年砍掉13.3寸的Kindle DXG之後,Kindle的屏幕尺寸就被鎖定在了6寸,從此只在屏幕顯示、續航時間、握持舒適度上做文章,對於最重要的那塊屏幕大小本身,6寸已經成為default。

在它的示範效應下,其他的電子書閱讀器廠商也紛紛默認了這個「行業標準」,國內的噹噹、掌閱、京東推出的第一款產品不約而同都是6寸屏。

貝佐斯並未像喬幫主那樣拋出「6寸是E-reader 的最佳尺寸」這種「聖諭」,那麼為什麼Kindle不再「長大」,不再像iPhone那樣享受一波「升屏潮」的紅利?

這是由Kindle的商業模式決定的,硬體開路,內容攬金。而以文字為主、流式排版的Kindle電子書並不需要更大的屏幕。屏幕增大反而會給看盜版的掃描PDF的人大開方便之門,衝擊Kindle電子書的銷量。當然,在電子書銷量早就超越紙書、掃描版電子書不如中國這樣滿坑滿谷的美國,從eBay就可以看出來,人們對於大屏的Kindle DXG並不像國內這樣念念不忘(但沒有迴響)。

當然,亞馬遜之所以固守6寸陣地不再向上衝擊,也是因為在往上就會面臨低價平板的阻擊。它索性另開一條產品線Kindle Fire來投入戰鬥,竟也砍下不小的市場份額。

然而,在電子書還處在「有什麼讀什麼」而不是「讀什麼有什麼」,掃描版PDF資源遠比正版電子書豐富的中國,大屏電子書是一塊一直未被滿足的強勁剛需。為了能在6寸屏上閱讀掃描版PDF,人們拿出了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研究精神。多看也是因PDF重排功能而籠絡了一大批粉絲,但隨後就招致了亞馬遜圍追堵截的封殺。此後,民間的越獄工具層出不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股對於Kindle的屢撲屢起的hack sprit國外黑客也會為之動容。

而SONY 在退出電子書市場後推出的13.3寸電子紙產品DPT-S1,本來定位於為paperwork較多的企業、學校提供無紙化解決方案,在國內卻被當作「PDF神器」來追捧。奈何面向企業級市場的定價讓大部分人望而興嘆,只能嘖嘖驚嘆於「土豪」們的開箱帖過過眼癮。

好在,國內還有文石這樣的E-reader市場的「一股清流」,雖然聲名不彰、黑歷史不少,卻是電子書閱讀器產品線最為豐富的廠商。4.3寸、6寸、6.8寸、8寸、9.7寸全覆蓋,今年5月又順應呼聲推出了13.3寸的BOOX MAX。與之相比,只推出了6.8寸的iReader Plus就敢標榜「閱讀大不同」的掌閱出於和Kindle同樣的原因,顯得誠意欠奉。

從淘寶上文石最大的經銷商藍加白的銷售數據來看,6寸的銷量依然遙遙領先,佐證了亞馬遜決策的正確性。6.8寸、8寸、9寸等也都有千臺以上的銷量,而5月份剛上市的 13.3寸MAX也已經有了500多臺的銷量。而且無論是買6.8寸、8寸、9.7寸的人,都感覺看PDF剛好合適,而13.3寸則是公認的PDF完美利器了,只不過性價比讓大部分人難以接受。

這也說明人眼對於字體大小的接受度方差極大,對於PDF這樣的固定版式、開本大小不一、無法調節字體大小的格式,不存在一種適合所有閱讀需求的尺寸,在大屏與便攜之間,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側重。所以Kindle果斷放棄有閱讀PDF需求的人群,專注於不斷提升一款固定尺寸閱讀器的閱讀體驗,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為什麼PDF這種「偽電子書」會依然大行其道?因為它承載了人們在數字設備上閱讀版式複雜、排版精美的「紙書復刻版」的渴望,這樣書要麼還未被電子化,要麼電子版的閱讀體驗被紙書秒成渣渣。

版式越複雜的書,數位化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讀者基數卻相對越小,所以在數位化序列中被排在隊尾。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亞馬遜去年售出的電子書中45%都是Romance,而在中國扮演同樣角色的是《島上書店》、《解憂雜貨店》、《無聲告白》這樣的雞湯小說。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改進電子書的版式(去年就吐槽過一遍,但至今Kindle仍然只有四款中文字體),因為情感小說的讀者不在乎版式和字體。

就像我在2014年的文章《大幹快上2年後,亞馬遜開始推著出版社做精品》中寫到的:

與字節社、多看閱讀這些「小而美」的電子書作坊相比,亞馬遜更像是一條為了迅速衝量,蘿蔔快了不洗泥的電子書生產線。現在回過頭來看,埋頭在內容資源上跑馬圈地,不去糾結於單本書排版細節的亞馬遜走對了路。在電子書市場的起步期,多數讀者在意的是書籍數量的多寡、種類的豐歉、價格的貴賤,排版、字體等細枝末節並不是他們選擇平臺的決定因素。

然而,我當時的預測還是過於樂觀了,轉眼又兩年,亞馬遜電子書的排版水平並沒有什麼長進,在理工、藝術、計算機類圖書方面的閱讀體驗依然讓人無力吐槽。

稍微翻一下有Kindle版的計算機圖書下的評論,差評幾乎都是送給Kindle版的。以有159顆五星評論的《JavaScript權威指南(原書第6版)》為例,僅有的23顆一星多是吐槽Kindle版的。茲舉幾例:

「如果這也就叫排版的話!簡直糟糕透了,代碼都混到一起,毫無美感可言,不如直接txt呢!amazon在侮辱技術類的書!」

「kindle版代碼都不縮進麼?翻譯一般,但是起碼在忍受範圍之類,可是代碼完全不縮進,不排版,這叫人怎麼看?」

「本來有PDF影印版,考慮到此書可以作為工具書,為了以後查詢方便,買了個電子版的,沒想到排版這麼亂,而且搜索功能也不能用。」

這條評論恰好說明了為什麼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更愛PDF,不是為了看盜版,而是排版簡陋乃至錯亂、毫無美感可言的電子書不能忍,更別說幾乎無法閱讀的計算機類圖書了。

當然,這鍋不能全由亞馬遜來背,畢竟它們主要依靠出版社提供版式(通常都是PDF或圖片文件),不可能在數位化之後再校對每一行代碼。

但多看這樣的「電子書作坊」就設法做到了。據前多看CTO王毅三年前在知乎上的回答:

我們為此專門擴展了交互代碼塊的定義,所有計算機類的圖書都不能直接使用代碼圖片,而必須全部是等寬字體排的代碼文本,並且所有的代碼我們的開發工程師都會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審校,以確保代碼的正確性,可以說,計算機的不少圖書,排版效果應該是優於實體圖書的。

然而,作坊終究難以和流水線加工廠相匹敵。後來居上的Kindle目前已經有6248本計算機網際網路方面的圖書(當然還不到亞馬遜美國書店Computers & Technology 類目下74,322本的十分之一),相比之下,多看僅有1659本,而且沒有了紙電聯動效應,計算機類圖書的銷量都很慘澹,大部分都難以收回製作成本。這也是多看後來不得不委身於小米的原因。

不只是對代碼的處理,多看對於版式、字體、背景、注釋的處理也都可圈可點,達到了它們追求的「優於實體書」的目標。然而這種數字時代的工匠精神卻並沒有多少人買單。正如多看前四年員工阿猴HOSEA在知乎上的回答:

即使多看閱讀哪裡真做錯了,也是錯在當初對電子書付費用戶的消費能力期待過高。我們曾經在某一年時間裡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精品電子書,費全體之力浩浩蕩蕩地完成了5萬本電子書地轉制任務(然而從銷售上看並沒有什麼用)。

在努力「消滅」掃描版PDF的,還有圖靈文化這樣自建社區的專業出版機構,它們在自己的社區裡提供自排版的電子書在線閱讀,圖文版PDF、mobi格式的付費下載。這也意味著,它們的電子書全是DRM –free的,可以任意拷貝和傳播。畢竟圖靈不像亞馬遜那樣有自己的硬體,像多看那樣有自己的電子書應用,並非不能為,不願為也。正如它們君子風範的說明:圖靈社區支持DRM-free,我們的電子書沒有採用專有客戶端,您可以在任意設備上,用自己喜歡的瀏覽器和PDF閱讀器進行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圖靈社區上目前銷售的主要是自家出版的圖書,因為其他的出版社很少敢吃螃蟹,用圖靈社區一位員工的話來說,「這事太讓人耳紅心跳了。」

當電子書的圖文混排、代碼公式、注釋引用等都全面超越紙質書時,掃描版PDF是不是就要銷聲匿跡了呢?

並不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就是紙質書在數字世界的「化身」,它不受設備的限制,它不屬於任何一家電子書商店,不會隨著它們的關門而灰飛煙滅,它也不服DRM的管束,它的版式不容許使用Comic Sans、華康少女體的人們隨意更改,它就像流動不息的比特海中的一塊塊頑石。你可以在它上面疊加自己的「圖層」,用歪歪斜斜的手寫體留下自己的印跡。

它是行將消失的紙質書投射在數字世界的「殘影」,是書籍在被分解為字節之前的遊蕩魂魄。 PDF就像一面鏡子,它在數字世界的被追捧映射出當下的電子書的「幼稚」、可笑之處,也襯照出我們對於信息處置權、信息之美的追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書單|關於衣服的現象學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書單|關於衣服的現象學 楊雪 2020-02-0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5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徵訂】今天,您讀了嗎?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徵訂】今天,您讀了嗎?你還在等什麼?怎麼訂,看過來掃一掃,馬上訂報快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吧!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一刊一報一平臺」的信用建設宣傳立體傳播格局,並被業界稱為「信用建設新聞第一發源地」,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持續提升。本刊自辦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10-1453/C原標題:《【徵訂】今天,您讀了嗎?》
  • 英國莊園:貴族的終極奢華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文節選自《權貴英國》,由澎湃新聞經上海人民出版社授權發布。《唐頓莊園》劇照有了財富,有了頭銜,有了權力之後,貴族階級還追求什麼呢?一如現代富豪,貴族競相展開炫耀性競爭消費(conspicuously competitive consumption),甚至是招嫉性消費(invidious consumption)。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9-28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日冬至丨遇「餃」在建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今日冬至丨遇「餃」在建大 2020-12-21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的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將孩子的基因組信息與標準基因組比較一下不就知道什麼基因發生突變了嗎?就像我之前所說,根本沒有誰的基因組是完美的,因此不存在所謂的「標準基因組」。當初被「人類基因組計劃」選定的那個人的基因就一定是標準的嗎?他的體內會不會攜帶有可能致病但是沒有發病的基因突變?當然有可能。因此,「人類基因組計劃」 選定測序的那個人的基因組信息又被稱作「參考基因組」,我們無法據此判斷某種基因差異是否會導致疾病。
  • 土地與神祇|漁船,流動的神祇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土地與神祇」專題報導中,記者走進田野,穿越街巷,觀察信俗、描摹儀軌,嘗試發現日漸式微的民間信俗曾經怎樣影響過我們祖先的歷史、如何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組織,以及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又面臨著怎樣的轉型與改造。
  • 科技助力,防汛因此大不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技助力,防汛因此大不同 2020-05-13 0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1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格非的隱身衣與分身術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回歸「現在,我們不妨讓時間倒流,回到許多年前……」現在,我們不妨將這個來自長篇小說《望春風》的句子,反用於作者格非本人,同樣讓時間倒流,回到2010年,回到他的長篇小說「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如夢》《春盡江南》)等待於次年最終完成的時候。
  • 劉躍進:從師記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三時的劉躍進我們讀書時,都喜歡佩戴白底紅字的校徽,非常自豪。講著講著,他會突然發問:這本書讀過嗎?那本書翻過嗎?絕大多數同學和我差不多,都沒有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一次,楊老師說到先秦某一典故,問道:「《墨莊漫錄》看過嗎?」現在知道,宋人筆記中常有關於先秦兩漢文學作品的獨到見解,那時當然不知道,紛紛搖頭,覺得這麼有名的書都沒有看過,有點汗顏,只能老老實實地聽講,不敢應付。不過,我雖然敬佩,卻不羨慕。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古代文學研究工作。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0-09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雖然失敗了的《吳興華全集》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是,你可以說《吳興華詩文集》出了,需要全集,說以吳興華在詩史、文學史上的地位等等,也需要全集……但千說萬講,就是沒有考慮到那些今天仍然對詩歌、對現代文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的真正的需要,而選本,相對於全集的重要性,也就正在這個地方。《吳興華詩文集》(詩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還有一個問題和這個問題密切相關。
  • 童書·新書|樹假裝不動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人們總是想儘快結束孩子的糟糕狀態,但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一點點時間和陪伴。這個故事裡出現了許多動物,他們安慰小男孩泰勒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是嘰嘰喳喳地說,有的是大吼大叫,有的是哈哈大笑……這些對他們自己很有用的釋放方式,卻對泰勒沒用。最後,受挫的動物們一個個走了。但是小兔不一樣,他只是靜靜地陪著泰勒,不論泰勒是想哭還是笑,是想大叫還是沉默,小兔都沒有離開。
  • 童書·新書|給世界寫清單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峽谷》[美]陳振盼著繪,邱亮、田麗賢譯,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華裔作家陳振盼用瑰麗的圖畫為孩子展示世界上真實存在的自然奇蹟:長約446000米、寬達29000米的巨大峽谷披露了地球1/3的地質歷史,與令人驚奇的化石、遺蹟和各種生物的邂逅,陳振盼憑藉《大峽谷》摘得2018年凱迪克銀獎,隨後又斬獲了專門頒給非虛構類童書的賽博特獎和奧比斯獎
  • 《叫魂》——他們都在怕什麼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眾:無所不在的巫術對於一個十八世紀的中國人來說,你很難分清楚他們口中的,什麼是謠言。比如,私自獲取一個人的衣服和頭髮,做一些法事,能攝取這個人的魂魄。荒唐嗎?但是即使在二百年後的今天,你去鄉村裡面問一問,還是有人會悄悄告訴你——這是真實的。
  • 作家與酒吧:劍拔弩張的樂園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那麼是他創造了「酒吧」這個詞嗎?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表示不贊同,真正的酒吧是他們創造的。他們說,是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為了服務斯溫頓火車站新線路的乘客而創立了酒吧,或者是倫敦帕丁頓車站附近的大西部酒店開出的第一家酒吧。可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講,酒吧都起源於英國。格林屬於大學才子派,放蕩不羈,酗酒成性。讓他出名的,除了那撮尖尖的紅鬍子,還有因一頓萊茵酒和醃漬鯡魚而喪命的事。
  • 童書·新書|更大更大的鍋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可以住在這裡,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過,你能偶爾幫忙做些家務嗎?」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新奇的故事呢?白雪公主還需要王子來解救嗎?經典童話故事爆笑改編。《更大更大的鍋》[日]寮美千子文,[日]土井香彌圖,季穎譯,河北教育出版社秋天到了,森林裡的果實成熟了。小老鼠在森林裡採了蘑菇,回家做蘑菇湯。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8-16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