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獨立唱作人程璧推出了首張個人音樂專輯《晴日共剪窗》。如今,八年過去了,程璧已經發行過六張個人專輯,她的第七張個人專輯《Sonnet and Song》也在今年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關於程璧這張首次譜曲吟唱英文(含英譯)經典抒情短詩的專輯《Sonnet and Song》,我們與程璧聊了聊裡面的詩歌與歌曲的一些事,它們所帶來的意義,值得一點一點地去滲透。
程璧《Sonnet and Song》專輯封面
程璧:大學畢業以後雖然經常往來日本,但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很有興趣。詩歌是其中之一。
專輯《Sonnet and Song》裡面的詩歌作品都是隨機讀到,覺得喜歡便記下來。後來發現可以做一張專輯。
在專輯歌詞本上,八首與詩歌相關的作品前都有關於詩人與詩的一些介紹,那是程璧根據詩歌的背景資料,結合創作想法來寫的。
程璧: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首詩歌,就想做一個介紹。有些是比較客觀的介紹,有些是從我的個人角度來談談看法,也比較隨性。
專輯裡的第一首作品是莎翁《十四行詩》的第十八首,裡面提到:「只要人可呼吸,眼睛可見,這行詩就會讓你生命重現。」
對於程璧而言:「詩歌是人類語言最極致的形式。它是生命裡的一部分,像空氣和水。」
《Bright Star》
程璧與海涅的詩一起共情並反思
程璧:海涅寫星星,不像花一樣被人隨手採摘,也不像珍珠一樣即使深埋海底也會被人挖出來,它最智慧,遠離人類。
這首詩是對人類含蓄的反諷,會讓我想起坂本龍一說過「人類對大自然像癌症,在地球存在的歷史當中,僅有的不斷破壞生態、毀滅其他生物的族群,還從不自知,從不自省。」
《Bloom-is Result-to meet a Flower》
《The Daffodils》
這兩首作品的主題都與植物有關
而在平日生活裡,程璧也對各種植物情之所鍾
程璧:非常愛植物,給人帶來靜謐和生機。對植物的喜愛,並不局限於花。甚至有時候會避免那些過於嬌豔的花,因為相比濃烈的顏色偏愛淡雅。相比花,植物的綠色枝葉部分好像內斂了許多,於是毫不避諱地喜歡各種形狀的葉片。
《閱讀如蠶》裡面寫,人要有一些植物性。什麼叫做植物性?依我的理解,植物性就是自然之性。人原本是自然之子,慢慢地進化,同時也被腐蝕化,忘記了原鄉。就該回過頭來向植物們學習,學習它們的謙卑不言和恆久定力。植物性,是老莊的,道家的,無爭的。」
程璧微博裡發的一些植物的圖片
狄金森是美國的一位著名隱逸詩人
包括「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
都寫過許多遠離城市的田園生活
程璧:有些東西原本就是讓我牽掛而不是獲取的。目前算是身在都市,心在田園吧。因為錄音以及和樂手的合作,在東京更方便一些。選的住所也是離綠色非常近的地方。
辛波絲卡這位詩人
尤其擅長從日常生活中去汲取靈感
從程璧的音樂包括攝影作品
也能看出有這樣的痕跡
程璧:生活是藝術之源,看似平淡的日常,卻永恆如新。日常的情緒都是音樂的動機。悲傷、快樂,就會有不同的旋律出現。
就像寫作,只要去寫,生活處處可寫。
雪萊這位詩人以及他的愛人瑪麗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有著強烈的自由意志
對程璧而言:
「自由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選擇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方式。」
程璧:有時候我覺得接納自己也是自由。之前回顧自己的生活,寫過這樣的話:可以自由地寫歌,自由地生活,能有這樣的日子,是一件無比珍貴的事。我珍惜著所有的擁有。
程 璧
Sonnet and Song
按照音樂性質,去感覺哪首音樂氛圍適合開場、哪幾首過渡、以及結尾,程璧以此來判斷專輯《Sonnet and Song》內詩歌的排列順序。
除了經典詩歌外,專輯內還收錄了兩首小品來打破詩歌的嚴肅感。其中一首是經典童謠《Hush Little Baby》。
程璧:熟悉的老旋律,又很可愛。其實這首童謠是我在北大讀研究生的時候聽到的,還和當時的吉他手、貝斯、鼓手以及大提琴手朋友一起在校園歌手比賽時候登臺演奏表演過。
那時候剛剛加入吉他社,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另一首是《Good Day Hey Tokyo》,它用明快的旋律打破了隔離期帶來的沮喪。
因為以前到處演出,反而沒有時間好好在家。程璧借著這段居家時光,很充實地在家研究料理、整理收納、讀書,聽音樂看電影。
關於疫情結束後,是否會有回國安排演出的打算。程璧說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未來一切未知。」
程璧《Sonnet and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