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窺探、思考與實踐_文藝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三影堂教育計劃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當代語境下的新聞與紀實攝影已然與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說出那句名言時的所指迥然不同,作為最關注於世界上所發生現狀的群體之一,紀實攝影師們持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替不同的群體發聲。也許我們有不少疑問,如何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觀點,不同的生存環境是如何與在地居民產生關聯,又或者紀實攝影是否自提出以來便是一成不變的?此次工作坊將延續紀實攝影的探索路程進行實踐,並討論紀實攝影在現代化時代的轉變及可發展性。

紀實攝影窺探、思考與實踐

導師:劉旭陽

Day 1

● 上午解析藝術家個人作品《南斯拉夫製造》、《車諾比影像紀實》、《回音鏡》並講述拍攝經歷及感悟。了解個人攝影風格的形成與未來主義風格帶來的建築思考;

● 下午講解新地形攝影、杜塞道夫學派、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到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

● 講解外出拍攝前期準備事項。

©️Robert Capa,《諾曼第登陸》

©️ Robert Adams,

移動房屋,傑斐遜縣,科羅拉多州,1973年

Day 2

● 老師帶隊外出拍攝,每人進行一對一指導30-40分鐘,全天拍攝創作,拍攝地點將選在鼓浪嶼;

● 學員課後處理圖片。

©️賴阿芳,鼓浪嶼,約1875年

Day 3

● 觀看點評學員拍攝作品十幅,逐自分析指導;

● 參加三影堂廈門新展開幕活動,聆聽導覽和分享會;

● 傍晚外出進行第二次拍攝教學,講解弱光環境拍攝及夜景拍攝,每人進行一對一指導20-30分鐘。拍攝地將選在有閩南特色老街區。

Day 4

● 整合兩天拍攝內容進行講解指導;

● 每人可自願選擇一幅優秀作品進行微噴、裝裱(費用另計),講解紀實作品輸出的注意點,如何達成相輔相成的關係;

● 下午在三影堂圖書館發散思維,討論:新地形與新紀實、紀實攝影與快照風格、從羅伯特·弗蘭克到威廉·埃格斯頓(William Eggleston)、劇場式攝影風格在當今時代下的被需要度等;

● 繼續對學員平時積累作品進行分析指導,並給出意見。

©️Robert Frank,《美國人》系列

©️William Eggleston,《無題》

通過本次工作坊您將收穫:

1、紀實攝影的發展脈絡,學員將在短期內形成個人對於紀實攝影的理解,從而建構自己的拍攝風格;

2、老師一對一指導,從理論深入實踐,對攝影初學者而言可以同時掌握理論和技術,而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學員可以進一步推動作品的創作;

3、優秀作品將有機會在三影堂空間進行展出。點擊查看�� 導師介紹

劉旭陽

劉旭陽,攝影藝術家,Ephemeral Gallery聯合創始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之「在地計劃」主創(2017、2020)。倫敦藝術大學新聞及紀實攝影碩士,是英國V&A博物館、英國旅遊局、英國陸軍部、紅點設計博物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TEDx等藝術組織機構的合作藝術家。合作媒體有VICE、《中國新聞周刊》《New York Times Travel》、《理想國imaginist》、《生活》雜誌等。

目前活躍於倫敦及北京,從事攝影及策展等藝術活動。劉旭陽執著於探索未來主義風格造物與所在地人民的精神聯繫,及世界暗流之下的個體遭遇。先後在倫敦、紐約及東京等地策劃展覽,自2020年起任藝術廈門美術館攝影顧問。

導師作品

《南斯拉夫製造》系列,2016年

《南斯拉夫製造》系列,2016年

《野草》系列,2017年

《野草》系列,2017年

【三影堂教育計劃】是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主要部門之一。擔負著學術研究、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功能。憑藉北京三影堂藝術中心和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的優秀品質和豐富資源,我們將致力於打造中國當代藝術攝影先鋒人才成長基地。

原標題:《Last Call | 報名即將截止!紀實攝影窺探、思考與實踐》

閱讀原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Content [contId='8259027', name='紀實攝影窺探、思考與實踐', status='0', createTime='Tue Jul 14 04:41:45 CST 2020', updateTime='Tue Jul 14 11:05:57 CST 2020', publishTime='Tue Jul 14 11:11:40 CST 2020', ]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