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有多少事情諱莫如深,必須緘默其口

2020-12-20 北歐撩神的小天使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有多少事情諱莫如深,必須緘默其口。——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大家都沒有變老。隨著時光的流逝,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後會讓你覺得特別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對此你會投去孩子般的目光。——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有時,我們會回想起我們人生的某些片段,我們需要證據來證實我們沒有做夢。——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我喜歡摘下眼鏡的感覺。眼前的一切朦朧的美麗起來,所有銳利的線條,人的分明輪廓、物的稜角邊緣,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暈;所有骯髒的細節也被稀釋,所有的聲音被過濾,漸漸低沉,漸漸溫和。整個世界就像一個絲絨枕頭一樣,那麼軟,那麼大,讓我深陷其中,滿足得入眠。——派屈克·莫迪亞諾 《戴眼鏡的女孩》

後來,我每次與什麼人斷絕往來的時候,我都能重新體會到這種沉醉。只有在逃跑的時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我僅有的那些美好的回憶都跟逃跑或者離家出走連在一起。但是,生活總會重佔上風。——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你說得對,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來,而是過去。——派屈克·莫迪亞諾 《暗鋪街》

虛無主義,——某種程度上就是說,永遠不會有結果,陷入無限錯誤的思想循環,悖論當中。——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逃逸線」是法國哲學家德勒茲(1925-1995)經常使用的概念,在後期經典之作《千座高原》中,他詳細區分了三種類型的「線」:堅硬線、柔軟線和逃逸線。堅硬線指質量線,透過二元對立所建構僵化的常態,比方說人在堅硬線的控制下,就會循規蹈矩地完成人生的一個個階段,從小學到大學到拿工資生活到退休;柔軟線指分子線,攪亂了線性和常態,沒有目的和意向;逃逸線完全脫離質量線,由破裂到斷裂,主體則在難以控制的流變多樣中成為碎片,這也是我們的解放之線,只有在這條線上我們才會感覺到自由,感覺到人生,但也是最危險之線,因為它們最真實。——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千千萬萬的人行進在巴黎的縱橫交錯的街道上,如同千千萬萬的小彈子在巨大的電動彈子檯上滾動,有時兩個就撞到一起。相撞之後,沒有留下一點蹤跡,還不如飛過的黃螢,尚能留下一道閃光。——派屈克·莫迪亞諾 《暗店街》

有些人你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遇到的,但你卻有相當清楚的記憶。在這種年齡,任何事都會使你感到驚訝,是你覺得新鮮……但是,你遇到的有些男人和女人,已經有了一段人生閱歷,你就無法要求他們喚起跟你一樣清楚的回憶。——派屈克·莫迪亞諾 《地平線》

只有我可以生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清晰銳利,一個朦朧溫柔,進出就在一摘一戴這兩個簡單的動作之間——派屈克·莫迪亞諾 《戴眼鏡的女孩》

黃昏時分,一個小姑娘和母親從海灘回家。她無緣無故地哭著,她不過想再玩一會兒。她走遠了,她已經拐過街角。我們的生命不是和這種孩子的悲傷一樣迅速地消失在夜色中嗎?——派屈克·莫迪亞諾 《暗鋪街》

從那一刻起,我的人生有了一個缺憾、一個空白,它帶給我的並不只是空虛的感覺,而是我的目光不能承受。那個空白整個地用它那強烈的輻射光刺得我睜不開眼睛。那種局面將永遠持續下去,直至人生的盡頭。——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她閱讀的那些淡綠色的冊子和「不存在的露易絲「的傳記,並不是要尋找一個行為準則。她只是想逃走,逃到更遠的地方,用更劇烈的方式割斷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呼吸道自由的空氣。——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有人言之鑿鑿地告訴我:人唯一想不起的東西就是人說話的嗓音。可是,直到今天,在那些輾轉難眠的夜晚,我卻經常能聽見那夾帶巴黎口音——住在斜坡街上的巴黎人——的聲音問我:「那麼,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嗎?」——派屈克·莫迪亞諾 《青春咖啡館》

相關焦點

  • 12月有深度有內涵的英文句子,一定記得收藏!
    六、過去的事情唯一可愛之處就在於它已經過去。——王爾德 The only lovely thing about the past is that it's gone. 七、世間萬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 「諱莫如深」的故事
    春秋時的魯國上曾有一段最亂、最複雜的時間。魯莊公在位的時候,有好多的妃子,也有不少的兒子,但是魯莊公卻沒有認定哪個兒子可以繼承王位。魯莊公後來得了重病,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行了。這時魯莊公才想起立儲的問題來,覺得這是個大事,需要儘早解決,起碼在他活著的時候必須解決。
  •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無能為力的,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做到最好
    五、沒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癒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六、我知道我伸出手你肯定不會跟我走,於是我伸出腿把你絆了一跤,你果然站起來追著我跑。於是我不得不承認: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 無論我們從哪裡來也不管我們將去何處,我們活著,也必須活著
    因為我們活著,我們也必須活著。自從無意間讀了餘華的《活著》,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考慮我們為什麼活著,同樣也在考慮,富貴為什麼依然選擇活著。當富貴望著醫院那一條冰冷的水泥走廊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他留戀的呢?還有什麼他沒看過、沒體味過的呢?富貴已經有了撒手人寰的資格和理由,也有這個能力和自由。沒有人會幹涉和顧及他。那麼?活著是為了什麼呢?
  • 我們就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就是無解的
    我們就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就是無解的。小的時候,有一類智力題特別流行,就是一筆畫問題。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這本身就是歐拉圖問題。但小時候哪有那麼多理論知識,就是覺得筆不離紙,一筆能畫出那麼多圖案,是件很酷的事情。
  • 今天我們說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的永恆的話題
    但是,我以為,無論哪一個人,無論你為什麼而活,你存在這個世界多久,你生命的最終追求都是為了提升現有生命的層次和境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走一回,都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自己人生最終追求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關於這個問題的不同思考和不同答案,直接影響你一生的生命走向和最終的人生價值的實現。
  • 餘華《活著》:人活一世,順其自然
    沒有人能夠預測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面對生活中諸多無法釋懷的事情時,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就好。 事物的發展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有些事,盡力了就好,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明天。 事實上,人只有活到中年,才會知道「天命不可違」這句話,有多麼的無奈。
  • 選擇性的緘默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是個有趣的症狀。這也是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因為說話不說話,本來就是一種選擇,為何選擇不說話,就是一種病?這個男孩十五歲,就是被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從小學開始,他就不開聲說話,老師拿他沒有辦法,只有讓他用眼睛來表達,同意時眨一下,不同意時眨兩下。
  • 你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都在走向死亡,真正活著的人卻很少
    我並不是在問你在這世上有多久了?我並不是要你回顧一生,告訴我你的年齡,我想問的是,你有多少時候是真正為自己而活的?有多少時候你可以稱得上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猜並沒有多少時候吧,好吧,如果你花點時間審視自己的生活,仔細審視每一天,每一年你會發現,真正稱得上生活的日子非常有限。
  • 緘默效應:戀愛時,如何避免冷暴力?
    其實在和伴侶的相處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選擇緘默或者對方會選擇沉默,慢慢的沉默久了就會變成了冷暴力,所以針對於感情中出現的緘默效應,我們必須重視起來。伴侶在生活中犯了錯誤後因為害怕伴侶的嘮叨、逼迫而保持"緘默",這樣伴侶便得不到正確的信息,結果就會因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而造成日後的關係破裂。從長遠考慮,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應儘量不使用強制手段。
  • 我們到底為什麼活著?追求快樂,避免痛苦
    在我看來,活著真的是不需要理由的。我們的媽媽經歷十月懷胎生下了我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想他們在懷我們的時候,都會想到要我們出生後就能夠好好地活著,或者是都希望我們能夠長命百歲,而並沒有要我們非得為什麼活著。這個世界多了一個我之後也許不會有任何的變化,也許會在千百年後會有人記下我的名字,但那個時候的我,其實也只是一抔黃土而已。
  • 河合隼雄:活著」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就是那麼個與痛苦、苦惱、悲哀毫無交集,在母腹中自由自在遊來遊去的小生命,卻能下定決心來到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沒有哪個孩子是因為「想來到這個世界」「想出生在那個家裡」而出生,生命只是命運的安排而已。所以,所謂「人生的起點」,的確是懵懵懂懂的。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
  • 人生就是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我們身邊,每天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些事情在悄然發生中。或喜或悲或失意或得意…在每個個體中不斷輪迴上演。當中的一切,怎樣的內容,或隨時間流逝而無蹤;或在以後的歲月中留下片絲只縷,給我們追尋探究或是給我們感悟或概嘆:人生短短兩字,包含多少說不盡道不完的內涵和意蘊。
  • 三緘(jiān)其口
    為什麼每個成語裡面都有一兩個字特別難以理解呢?
  • 如果這個世界是假的,那麼活著有啥意思呢?
    答:那時,你會確定,那些夢境,包括夢中的各個人物和所發生的事情,僅僅是夢境,你好像是一位旁觀者,在觀看它們。此刻,你會確認到,你是夢境的背景意識,是具有觀看能力的純粹意識。你是觀看者,而那些夢境是你的被觀察對象。你明白,這個作為旁觀者的背景意識,才是我,真正的我,而那些夢境,僅僅是夢境而已,我不屬於它。
  • 《尋夢環遊記》觀後感:面對「死亡」教育,中國家長別再保持緘默
    一、「死亡」是偉大的 當孩子問及自己的親人怎麼了的時候,有很多人會回答:他(她)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回不來了。 在孩子面前,成年人往往會對「死亡」這個話題保持一致的緘默。他們覺得「死亡」是殘忍的,恐怖的,所以不願意讓孩子接受這樣的真相。
  • 人活著,別想太多,順其自然就好
    不要太執著一些無法挽回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別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心寬才會快樂,學會放過自己,別去瞎想。很多時候,簡單就是快樂,也是幸福。別想太多,出去走走,太多的憂慮會讓人很累,那麼何不放下?人生總有那麼一些遺憾,因為無法改變,所以,要學會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