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收購豬下腳料熬"地溝油"賣進食品加工廠 雙方均被訴

2020-12-20 正義網

   【原標題:「地溝油」賣進食品加工廠】

  正義網電(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海飛)用豬下腳料熬製豬油,多家食品加工企業主明知是「地溝油」,卻因貪便宜主動「中招」。2月11日,浙江省海寧市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製售「地溝油」的朱月初等6人提起公訴,何軍、王利鋒所在的食品加工企業也以同罪名被提起公訴。

  從2003年開始,每天早上6點到8點,朱月初都奔波於海寧的各個菜場,以每斤0.8元的價格收購豬下腳料,包括豬內部的網油、雞冠油、豬膘肉、昂頭肉等,然後運到自己在村裡租來的簡陋倉庫內。他架起鐵鍋,將「原料」放裡面燒幾個小時,一直燒到沒有水為止,然後用濾網將油渣過濾掉,把油倒入一個大塑料桶內存放。

  「這樣熬出來的油有一點異味,存放時間短,與正規油相比不容易凝固。」朱月初說。剛開始,這些油主要是供應給一些飼料廠,可時間一長,朱月初覺得這樣銷量太小,沒啥賺頭,於是瞄上了周邊的食品加工廠。架不住朱月初的不斷遊說,加上這種油比市場價便宜了一半多,當地兩家食品加工企業主何軍、王利鋒同意先從朱月初這兒進點貨試試看。何軍、王利鋒用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使用這種油加工食品出售給顧客沒出現問題,便繼續從朱月初處買豬油。當地食品作坊主錢聞亞、徐海平等貪圖便宜,也陸續從朱月初處購油,用於食品加工。

  至去年案發,朱月初銷售「地溝油」金額達19萬餘元。經海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送檢的豬油中酸價不符合《食用動物油脂衛生標準》。

  

相關焦點

  • 新型地溝油來了
    這油是用什麼原料熬製的?熬製出來的油脂又是要送到哪裡?幹什麼用呢?這一切都要從去年的10月說起。 「當時我們到蘇夢鄉走訪,村裡的群眾反映,有個院子味道很臭。」浙江金華市蘇夢派出所副所長邵文忠說,院子的主人叫李衛堅,警方發現院子門口堆著大量油桶,地上油跡斑斑,而這難聞的味道也很像熬製泔水加工地溝油的味道。
  • 「飼料油」加工廠變賣「淋巴肉」 驚人內幕大揭秘
    ­  淋巴肉含病毒致癌物,可致人畜共患疾病­  男子採購淋巴肉,送往餐飲店­  淋巴肉因為含有豬身上的各種細菌和病毒,以及大量致癌物質,是不能食用的,記者經過多天蹲守還發現,另外有一輛騎電動車的中年男子,幾乎每天6點,都會準時前來購買淋巴肉。那麼他買了淋巴肉又送往了哪裡呢?
  • 臺灣人吃了地溝油之後_網易新聞
    事件經過:波及971商家 臺灣警方2014年9月4日通報,查獲一起以「餿水油」(大陸俗稱「地溝油」)等回收廢油混制食用油案件,郭某等6人涉嫌在臺灣屏東、高雄等地經營地下油廠,用回收的餿水油和皮脂油等廢油混雜煉製食用油
  • 動物內臟、腐肉、皮脂提煉「新型」地溝油每噸市場批發價比正常...
    收購  熬出來的新型地溝油由金華李某統一收購,收購價5000元/噸上餐桌  經再加工,新型地溝油變身高品質「綠色油」,批發價12500元/噸,進入火鍋店、飯店等記者 楊麗 製圖 李本獻本報訊 近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浙江、安徽、上海、江蘇、重慶、山東6省市警方集中行動
  • 珠三角地溝油調查:川菜館湘菜館使用最多[圖]-地溝油 地溝 川菜館...
    大部分「地溝油」收集從業者則對目前「地溝油」回到餐桌一說予以否定,「其實加工處理後,都當作原材料賣給化工廠,其利潤比製作食用油利潤大得多,何必去冒險做這些害人勾當?只有小部分簡陋的作坊才偷偷製作食用油廉價賣給小餐廳。」  「地溝油」被養殖場收購  「地溝油」另一個流向則是養殖場。
  • 油渣、渣餅子、花生餅,那些害我跟豬搶食、跟莊稼地搶肥料的下腳料...
    隨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質量也是越來越好了,好到有些人都吃不下去了,嫌含糖量高、含脂肪量高。 可是還有些人嫌好東西吃得太多了,吃膩了,這我就無話可說了。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也證明了「幸福遞減律」理論的正確。 我小時候可沒有現在這麼多好吃的。別說挑食,能吃飽就不錯了。我還吃過幾種用下腳料做的食物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第一個:油渣。就是熬豬油剩下的下腳料。這個知道的人可能會多些,因為現在還有人在吃。
  • 蔥葉不再是下腳料
    當前位置:首頁 >> 要聞 2010.04.19 星期一 蔥葉不再是下腳料 章丘破解蔥葉深加工難題   本報
  • 金龍魚曝地溝油事件是真是假?
    金龍魚曝地溝油事件是真是假?時間:2014-05-20 17:20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溝油的金色產業鏈在哪裡 來源:南方都市報 地溝油流入了益海嘉裡在天津的油脂公司?
  • 地溝油製售者與記者面對面 講述地溝油製作過程
    黃長水(安徽宿州人,專門收購、販賣粗煉地溝油):我們都有專門的人到各個店裡去回收,然後進行初步煉製,主要是用火燒。提煉出來的地溝油,我們叫泔水油,我每月能收100桶,每桶能裝300多斤,原來一般是賣給本地的化工廠做皮革油。  這幾年,地溝油價格飆升,從每噸2000元漲到每噸5000元,化工廠的收購價格低,已經很難收到了。
  • 黑工廠產銷地溝油被查處,背後的「淋巴肉」可能經常出現在我們餐桌
    值得注意的是,該「黑作坊」所用的煉油原材料——含有淋巴結的豬腳油、豬附心油等,其實可以算是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常客」。此前已多次有媒體曝光豬油加工廠或肉製品供應商為節省成本,購買廉價「淋巴肉」,初加工後即送往多個市場,最終流入消費者的餐桌。
  • 「地溝油」兌鹼變肥皂(圖)
    皂基一天出兩噸  一進入這家加工廠的院子,刺鼻的火鹼味撲面而來,幾名工人正在用塑料模具盛裝剛剛出爐的液態皂基半成品,旁邊一個棚子裡則整齊地堆滿了已經冷卻的皂基塊和幾十盆正待冷卻的的皂基半成品,院子的另一側放置了上百個渾身漆黑的油桶。液態的皂基如同我們常見的農家大醬一樣,並且有很多雜質混在其中,讓人覺得十分噁心。
  • 夫妻製售地溝油賣給火鍋企業做底料 盈利14萬餘元
    原標題:夫妻製售地溝油 賣給火鍋企業做底料  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購油者均受審,4名被告人均表示認罪  四人因生產銷售地溝油被訴  昨日上午10時許,該案在房山法院開庭審理。案件共6名被告人,因其中兩人指定的辯護律師遲到,為了庭審順利進行,法官決定這兩人的庭審延後。
  • 廚師透露川菜館和湘菜館使用地溝油最多(圖)
    大部分「地溝油」收集從業者則對目前「地溝油」回到餐桌一說予以否定,「其實加工處理後,都當作原材料賣給化工廠,其利潤比製作食用油利潤大得多,何必去冒險做這些害人勾當?只有小部分簡陋的作坊才偷偷製作食用油廉價賣給小餐廳。」「地溝油」被養殖場收購「地溝油」另一個流向則是養殖場。
  • 上門收購野生石蛙,買賣雙方均獲刑
    去年6月份,市森林公安局接到官渡鎮南嶽村村民舉報後,立即展開偵查,很快就鎖定了上門收購石蛙的古港鎮男子周某財,並一舉搗毀了一個藏匿在官渡鎮南嶽村的非法狩獵團夥,抓獲六名嫌疑人。9月1日上午,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非法狩獵者和收購者均一審獲刑。
  • 東莞作坊用化糞池水熬地溝油 殘渣現衛生巾(圖)
    一個月前的4月8日上午,何勇掉進了長2米、寬1米、高1.5米的油鍋,油鍋裡正在熬煉著的是地溝油。等他奮力爬出油鍋時,渾身已被嚴重燙傷,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了。那一天距何勇從貴州老家來東莞塘廈打工,才剛5天。何勇來塘廈打的第一份工是幫老闆熬煉地溝油。他說:「(地溝油黑作坊)從下水道、化糞池裡撈出泔水渣,把裡面的油水壓出來,然後把它們熬成地溝油。
  • 「下腳料豬油」竟被鑑定為合格食品
    2010年4月,周光在沒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從市場收購氣泡肉、肥肉、腸油等原料,然後在租來的民房內非法生產、加工食用豬油並對外銷售,從中獲利。「黑豬油」流入長沙市場一事經媒體披露後,長沙市工商局突擊檢查,發現了周光從2007年開始記錄的4大本銷售帳,記載了「黑豬油」的銷量和流向。
  • 東莞作坊用化糞池水熬地溝油 殘渣有衛生巾
    39歲的貴州籍男子何勇1個月前來到東莞打工其打工地是位於塘廈的一個地溝油黑作坊上班僅5天的他撈油時不慎跌入油鍋被燙成重傷仍在醫院的他揭黑幕:化糞池、下水道裡撈潲水熬成地溝油一個月前的4月8日上午,何勇掉進了長2米、寬1米、高1.5米的油鍋,油鍋裡正在熬煉著的是地溝油。等他奮力爬出油鍋時,渾身已被嚴重燙傷,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了。那一天距何勇從貴州老家來東莞塘廈打工,才剛5天。何勇來塘廈打的第一份工是幫老闆熬煉地溝油。他說:「(地溝油黑作坊)從下水道、化糞池裡撈出泔水渣,把裡面的油水壓出來,然後把它們熬成地溝油。
  • 美國高級深海魚油竟是「地溝油」
    原標題:美國高級深海魚油竟是「地溝油」   美國高級深海魚油竟是「地溝油」  每粒成本2分3釐,真魚油成本1元  揚子晚報網訊 魚油的邊角料提煉後經過漂白過濾,搖身一變成了深海「真魚油」,銷往20多個省市,並包裝成「美國製造」。
  • 寧波象山石浦魚糜「下腳料」變廢為寶成海鮮醬油
    據介紹,一年生產魚糜五六萬噸,但同時也產生了2萬多噸「下腳料」。  以往,這些「下腳料」,被當成垃圾扔到東海,不僅浪費,還對海水造成影響。現在,聰明的象山人從魚糜「下腳料」裡發現了生財之道,將它「變廢為寶」,提取製成魚油、海鮮醬油、膠原蛋白等產品,一年就賣出約2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