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平小店月入43萬是如何做到的,這個品類在疫情迎來30%的逆增長

2020-12-22 餐飲管理美食分享

這兩年,「包子點心」突然成了四海八荒最熱門的生意之一,從不起眼的低毛利早餐,到新老品牌齊頭並進遍地開花。

有一家店廣式包點企業,疫情期間業績不降反升,逆市增長訂單量平均上漲30%,甚至有個別店上漲100%!

這家包點店,名叫包原味,2006年成立於廣州,目前全國超過300家店,究竟有什麼秘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廣式點心大賽道,包原味新模式

《中國餐飲報告2019》數據顯示,作為餐飲賽道最大、增長最快的餐飲業態,小吃快餐以43%的門店數量佔比,在所有餐飲品類中持續穩居第一。

2018年,小吃快餐品類人均消費價格為20元。2019年上半年快餐小吃在外賣美食品類中佔比也高達69.0%。

廣式點心做為小吃快餐賽道的一個細分品類,主要有消費場景2種:一是酒樓餐廳茶市的伴點;二是街頭的包子小店,以走食小吃存在。

前者新鮮口感的手工即制點心,售價高重社交,後者價格大眾化,髒亂差的代表但便利,都有各自的市場。

但還有沒有介於兩種之間的消費場景呢?既有小店的靈活性和低成本,也有大店的形象和安全衛生。

以包原味為代表的廣式點心專門店,就是滿足這種場景應運而生的!後臺以食品工業化的高效率供應鏈+前臺個性化便利小店。

1、O2O新零售小店模式

相較於傳統包子鋪以早餐為主經營場景,包原味廣式點心的產品線更為豐富,零食屬性也更強,可以很好地覆蓋早餐、下午茶以及碎片化地就餐場景。

另外,包原味將線上、線下、外帶、堂食、外賣、零售,融合在一個20平小店完成,從而實現全渠道全時段經營。

小吃點心也會是今年餐飲的主流,開店投入和運營成本低,經營風險相對較小,包原味標準店20平投入只需20萬元4個人即可開幹

店面雖小,但運營數據還是相當不錯的。

以西華路店為例,20平方月流水43萬,月坪效2.15萬、人效8萬一般20平方門店平均月流水達到15-20萬,50%毛利。

包原味經營上採用O2O模式,線下線上結合來提高門店業績,自然客流+平臺客流雙重保障,線下門店優質產品口味自帶流量的同時,定期上架新品,聚集新老顧客,帶旺整體消費。

包原味不僅從產品上差異化經營,還在門店經營上提供了更為專業的服務,給予消費者全面關懷,有效增加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客單價和復購率。

2、疫情業績不降反升

疫情期間,由於人們不能出門,外賣訂單暴增,外帶需求也暴增,小吃點心店的產品和便利屬性正好匹配這些需求。

包原味門店疫情期間外賣佔比高達5成,整體業績增加30%,更有個別門店突破100%增長。

有人說疫情是品牌的試金石,包原味的逆勢增長源於:1、14年品牌老字號信任;2、高溫蒸煮放心;3、8000平中央廚房食材可溯源。

另外,包子不能一直在鍋裡面蒸的,它也有個保鮮的時間,時間過了只能報廢,這些都是損耗。

但東西沒了,蒸還是不蒸,不蒸的話可能流失客戶,甚至造成一種經常沒貨的感覺,用戶體驗差。

如果蒸的話要蒸多少,多久蒸一次?這裡面就涉及一個問題,洞察用戶精細化運營。用戶的習慣是怎麼樣的,我們跟著用戶的習慣走,才能最大程度上開源節流

疫情後,周一到周五,尤其周一早上是用戶購買高峰,周一上架商品的頻率要比周二到周五的頻率要高1.5倍以上。

但是從周五晚上開始就要少量高頻地上架,因為大家都出去玩了,吃好吃的,吃包子的人少了。

02

後臺:14年品牌+8000平供應鏈構建核心壁壘

包原味在發展歷程中,清晰地認識到品牌和供應鏈的重要性,並持續精進。

1、14年的老廣情懷,26年匠心堅持

包原味始創於2006年,在行業沉澱十四年,目前全國超過300家店,得益於創始人對工藝和口感有著不變堅持和初心。

創始人潘吉盛,1994年投身入行運營華冠烘培糕點,緣起高中的嶺南小吃文化情懷。

2006年開始創業賣大包,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都是開直營店,從最初廣州寶華路的小店發展至今,創始人潘總一直堅守手工製作

多年堅持品質為先,親自監督每道工序,確保出品新鮮、美味,在市場上贏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

從一家只賣包子的小店演變出寶華路、西華路、同福路等店,並建立自有中央廚房工廠,品牌開始迅速茁壯成長。

創始人開始對品牌未來發展有了更多思考,門店歷經4代模式和形象迭代升級,並於2013年開放有限加盟,85%的加盟店存活三年以上

2、自建8000平工廠,供應鏈成核心壁壘

市面上不少小吃包點要麼是總部提供半成品加盟商自己加工,而離總部遠的門店原料還得當地取材;

要麼通過第三供應鏈提供產品,過程產生差價,導致加盟商利潤低,同時也大大影響產品的出品和口感。

反觀包原味在佛山南海區建設了8000平方米的中央廚房工廠,建立無塵廚房,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領先技術及完善的生產檢測體系,並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形成更專業的極具競爭力的生產線。

通過建立流程、整合團隊的管理方法,有效提高團隊工作效率。保證產品口味質量穩定統一,同時也減少了加盟商聘請包點師傅的人工成本。

冷鏈專車配送,確保質量安全,穩定供應;有專業運營老師跟進對接門店的銷售情況,做到科學訂單,減輕庫存。

按照周期性質,結合每日,周,月等營業額產品數據用量,計算出合理的產品訂貨量,確保門店貨品正常銷售,不積壓庫存,促進門店的資金流動

在人工成本高企和社會化分工協作的時代,後端供應鏈的集約化高效率,讓成本可控和穩定度成為前端門店強有力的保障,也是品牌的核心壁壘。

03

前端:門店歷經4代迭代創新

伴隨著消費場景的改變,餐飲模式也需隨之進化,企業就是一部創新進化史,包原味也不例外。

1.0店叫賣大包,60平方左右,主營招牌叉燒包為主,都是有很多糕點師師傅現做, 講究新鮮、 用心。門店紅色格調,早茶文化濃鬱。

2.0店面積30到40平,產品逐漸多元化,增加了餃子 糕點類產品。保留現做的同時,部分產品實現了工廠生產,冷鏈配送模式。裝修形象是銀灰色。

3.0店模式小店化,由於8000平無塵恆溫工廠建立,供應鏈實現全配送,產品標準化,只需15平方,低投入輕運營,裝修採用金黃色。

歷經14年的沉澱,3代門店的打磨,包原味已經迭代到最新的4.0版門店,主要有4點變化:

1、聚焦爆品,菜單優化

包原味的SKU有100款菜單優化後以包子+蒸製小點為主,搭配煎炸小點和飲品,並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叉燒包和糯米雞作為主推產品。

包原味目前的3個爆款產品:叉燒包、黃牌幹蒸、糯米雞,銷售佔比超過30%,輔以牛肉丸、流沙包、玉米餅、春卷作為經典常規產品

極致性價的客單價10-12元,適合更寬的消費者年齡層次,可以說是老少皆宜。

2、個性化空間,本土生活氣息元素

4代店定位廣式點心生活屋,重點強調廣東本土生活元素,在整體空間上採用新嶺南小清新風格,提煉傳統現代表達方式來呈現,重點突出,簡潔明亮大氣。

在品牌細節表達上個性化十足,國潮風新中式,俏皮、詼諧有溫度的文案,與消費者產生同頻共振,比較符合品牌的主調性與城市基因。

3、後廚手工化、動線優化

餐飲最難的就是體驗和效率、純手工製作與工業化製作之間是存在矛盾,平衡點很難把握。

包原味通過中央工廠的標準化備料穩定口味,再通過現場明檔的方式將最後包製與蒸製的步驟進行展現。

提升價值感的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信任程度,減少了工業化痕跡。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前店、後廠式全透明製售空間。

另外,前後場的人員配備、功能區塊劃分、動線設計、銷售流程設計簡潔清晰。

4、多店型多場景

現在的餐飲品牌,很難以一種門店模型應對不同的商業環境。

包原味目前有三種店型:80平手工旗艦店,30平智慧便捷店和15平窗口外帶店,另外也在嘗試不同的門店模型,如盒馬店中店、無人智慧門店……

選址上,以社區、學校醫院、公交樞紐為主,密集式開店做到消費便利性+全場景覆蓋。

另外,包原味還具有新零售模式,包原味門店除熟食外,還銷售家庭冷凍裝,平時佔比2成。

04

小結

包點市場的競爭已然加劇,品牌們都在想在國內百億的市場中佔據有利的地位。

適應當下消費者年輕化的需求,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體現在消費場景的打造、產品的本身、品牌的營銷等方方面面,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抓住主流群體的消費心態。

以傳統嶺南文化作為基調去傳遞品牌理念,又讓包原味在競爭過程中多了一些有利的條件。

感謝大家的支持,各位需要什麼配方可在下方留言

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各位免費提供配方資料

早期的文章裡有各種實體店餐飲配方,歡迎查閱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點讚轉發評論就是進步,成就自己幫助別人,配方來之不易,多多轉發

相關焦點

  • 45平小店就能日入過萬
    來源| 職業餐飲網(ID:zycy168)作者 | 孫佳瑤最近,職業餐飲網發現一批「精緻小館」火了,家家排隊,60多平日營收都過萬!它們面積基本在45-100平,人均60元左右,做介於正餐和快餐之間的「簡餐」!
  • 月入13萬!疫情之下這個即食海鮮品牌銷量爆單
    海鮮君CEO楊軍表示,疫情期間入駐盒馬鮮的銷售成績一方面充分證明了商超渠道模式機會巨大,而另外一方面我們在資質、供應鏈等方面著實下了不少功夫,之所以能通過盒馬鮮生嚴苛的審核,憑的是一直以來紮實產品口感和過硬資質所構成的雙重「硬」標準。而疫情期間大部分城市合伙人利用商超渠道,一天平均能賣150盒左右,連續兩三個月收入都超過10多萬元!
  • 月入2萬不是夢,沿海農村10個月入2萬的小生意
    農村其實也有很多月入2萬的小生意可做,比如這10個小生意:在農集市現做現賣秘制魚丸,家庭坊壓榨花生油賣,高密度養殖淡水魚,海上灘涂網箱養殖海蝦、白鯧魚、白鱔等都是農村可以月入2萬的小生意。不過,由於農村各地域不同,在適合做的生意自然也有差異。
  • 小城成「淘金」熱土 小店規劃師年薪平均20萬
    小城成「淘金」熱土 小店規劃師年薪平均20萬 在熱到發燙的 8 月武漢街頭, 95 後姑娘王靜每天都要跑上 10 多個小時,拜訪 100 家店。王靜是一名小店數字規劃師,負責幫街頭小店完成小程序搭建、發電子優惠券、連接外賣平臺、開通線上貸款等數位化服務。
  • 如何用微信打造月入3500萬的豆乳連鎖店?
    如何用微信打造月入3500萬的豆乳連鎖店?2009年,它從街邊小店起步,一步步攻佔寫字樓、購物中心等高檔店鋪聚集的場所。它的單價高達13-17元,卻依然顧客盈門。它究竟是怎樣做到的?答案就是——微信。基於微信運營,BeanHouse成功積累了大量忠誠用戶,並且自身也在不斷發生裂變。
  • 單店月入100萬,江味龍蝦館是如何做到的
    不少餐飲人對此提出不解,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單店月入100萬的江味龍蝦館首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特色的門店和多品類獲客,以花式的美味留住食客。為更快進入全國各地的餐飲市場,江味龍蝦館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變,化深圳的鄉土風情為俠氣沖天的江湖風格,讓消費者看到門面就想進店體驗一番。
  • 從月入8千到月入7萬,美發小店如何脫離生存線困局?
    據行業人士老馬透露,夫妻店形態在美發行業佔比60%,業績平平的小店在夫妻店裡佔比60%-80%。「我十七歲學的理髮,今年23 年紀雖然不大但理髮真的挺用心做的。七年了,錢沒存到,去年聖誕節開的一間25平的小店,累死累活也掙不到錢,奉勸那些剛做理髮的兄弟們別猶豫了,真的沒什麼前途。」這是另一個「過來人」的忠告。
  • 43平小戶型如何改造,小戶型的裝修指南,花了不到8萬
    43平小戶型如何改造,小戶型的裝修指南,花了不到8萬我閨女的買了一個市內的二手房,面積只有43平,我勸她回家工作,一心只想要待在市內,市內的房子的房價非常的高,在5萬多一平,就這個房子還要貸款買房,自己得壓力非常的大,但是自己有追求我們也支持
  • 阿里領跑家居業,躺平小店的幸福終點站
    鮮為人知的是,從初試家居家裝業務,到深入家居產業鏈,並推出「躺平」平臺,阿里同樣用了10年。2020年8月,阿里在家裝生態戰略峰會上,天貓家裝發布了「本地化」、「內容化」、「服務升級」、「供給升級」四大戰略。
  • 抓住95後的胃和心,「大叔拉麵」30平米小店如何年營收200萬?
    如今,30平米的小店已經成為當地的網紅店,年營收超過200萬,還擁有自己的粉絲群。「之豚大叔拉麵」目前開始在全國布局連鎖加盟店,每到一處都十分火爆。1.如何打造95後喜歡的品牌?95後是看動漫、打遊戲長大的一代。
  • 北京7-11首家高效店 70多平如何做到日銷2.5萬
    北京7-11首家高效店 70多平如何做到日銷2.5萬來源:聯商網2017-02-11 20:22聯商網消息:最新數據顯示,7-11便利店在北京總門店數達到219家,7-11便利店的標準營業面積在120-150平米之間
  • 安徽小夥創辦「淘金」樂園 小店規劃師年薪平均20萬
    王友運從事的工作也被叫做「小店數字規劃師」,如今,這一新興職業正在二三四線城市蔚然成風。據公開報導,全國數字規劃師人才缺口超過百萬。支付寶數據也顯示,基於其平臺誕生的小店數字規劃師、數字服務商,約八成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疫情後期,越來越多小店主、小商家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為小店數字規劃師、數字服務商們迎來了黃金爆發期。
  • 火鍋界的「優衣庫」:18張桌子,如何做到年入600萬?
    作為火鍋行業的新物種,兩個慶滷味火鍋18張桌子年銷600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滷味火鍋:新消費進化新物種毋庸置疑,火鍋行業近幾年憑藉市場需求增長,以及其可擴張性、高標準化的獨特模式,迅速崛起為餐飲行業中最受矚目的明星品類。
  • 爆品打造術:靠賣12元一碗的飯,60平小店月賺8萬,兩年開172家!
    成立之初,創始人用幾個「摳門」技巧,讓60平米小店創造出300平的利潤。兩年不到,他已將小品類快餐烤肉飯,發展成為北京家喻戶曉的中式快餐品牌,全國開出172家店,不到兩年獲得3輪融資。  更牛的是,不靠三大平臺靠微信就能留住客戶。他是怎麼做到的?
  • 18㎡小店預計年賺46萬?這個雞排品牌宣布全國擴張!
    01  押注小吃賽道,  18㎡小店,年賺46萬!  據紅餐網(ID:hongcan18)了解,激力雞排創立於2019年,是何勇集團旗下的品牌之一,也就是阿香米線的姐妹品牌。  疫情期間,激力雞排是少數逆勢開店的品牌之一,在山東、北京都開出了新的直營門店。
  • 疫情過後,上海小店還好嗎?
    疫情之後,上海小店的生與死成為一種城市情懷的存在主義。當交通開始擁堵,生活恢復正常,他們還好嗎?3月13日凌晨,磊仔和兩位工人將冷櫃、烤箱等物品從上海市徐家匯路日月光中心店撤出。6年前,他曾拍胸脯告訴合伙人,要讓全上海都知道「瞞著爹」的名字。兩年後,他們做到了。
  • 成都已有超30萬小店報名支付寶消費券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7月14日,記者從餓了麼獲悉,進入7月後,「夜經濟」回暖迅速,成都夜市外賣訂單開始明顯回升。7月1日-10日,寬窄巷子、春熙路、新城市廣場等夜市外賣訂單增幅排全市前三,漲幅分別為21%、19%和18%。不僅是外賣,不少夜市線下營業額也提升明顯。以新城市廣場夜貓子夜市為例,7月1日-7月10日,環比6月同期,該夜市的總體營業額提升了約35%。該夜市日均客流約1萬,周末客流約2萬。「李嬢洋芋片」是夜貓子夜市一家小商戶,主營土豆小吃。
  • 如何才能混成月入5萬的人?
    月入五萬的工作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根據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拿到手的錢)是23821元,大約每月2000塊錢,月入5萬相當於國人平均收入的25倍!即便是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2530元,每個月大概4400塊錢,月入5萬相當於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倍多。
  • 「霸蠻」張天一:北大碩士賣米粉,30平的小店,4年賺5億
    如今,陸步軒身家過億,與陳生一起年銷至少20億元,而那些當年笑話他們的人又在哪裡呢?壹繼陸步軒、陳生之後,那個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如今也是頗有一番小成就:30多平的小店,4年賺了5個億... 成為了「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青年企業家」。
  • 100多平小店月營業額近40萬,三年開一百家!烤天下的成功之道
    (原標題:100多平小店月營業額近40萬,三年開一百家!烤天下的成功之道) 深秋的北京,氣溫已經非常低了,燒烤行業迎來傳統意義上的淡季,在北京大興亦莊卻有這樣一家燒烤店,靠賣最低3塊錢一串的烤串, 180平米的餐廳月營業額近40W,在全國開出一百餘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