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曾說過中國沒有真正歷史,只有輪迴。
黑格爾在這裡說的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並沒有進步,而是在原地踏步,唯一在變化的是不斷更換「大地主」,也就是帝王家族。
秦始皇開始,封建王朝三百年一輪迴的節奏一直持續到了1912年,其中大部分朝代更迭是通過武裝暴力的方式進行交替,唐滅隋、明代元、清兵入關。舊朝代的結束,很多地方貴族可以獨善其身,大不了換個老闆,但是對於前朝皇族,卻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能像晚清皇族這樣改名換姓繼續隱秘於民間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很多前朝皇族或死於起義軍手中或英勇殉國。
蒙古鐵騎踏進南方的時候,南宋皇族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趙家子弟展現出了華夏硬漢的一面,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投海殉國,保留了民族氣節。因此在廣東也留下了一座「皇族村」。
隱秘於廣東的皇族村
十萬軍民投海,總是會有一部分的皇族們流落到民間,並且繼續生存下去。我國現在就有著這樣一座有著近600年歷史的古村,裡面的人多半都是宋朝皇帝的子嗣,有著曾經的皇室血統。這就是如今坐落於廣東省的珠海鬥門區圩鎮南門古村。
南門村,是2014年度CCTV十大最美鄉村,村中有一座建於明代的祠堂——
菉
猗堂。菉猗堂引人注目的地方並不是皇家祠堂的身份,而是國內最大的蠔殼牆。千年磚,萬年蠔,在廣東一直都有用生蠔殼做外立面的傳統,冬暖夏涼,排水性非常好,同年份的裝土牆早已不見蹤影,而
猗堂的蠔殼牆已經屹立了六百年,只是有點密集。
目前的判定是這座祠堂是趙匡美的後裔的祖祠,趙匡美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四弟,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皇朝皇族多才多藝
宋朝的歷史其實非常有趣,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但在領兵打仗後面有著非同常人的天賦,在武學方面也有著驚人的造詣,如今的太祖長拳,還有盤龍棍,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武功都是趙匡胤所創。而在政治方面,趙匡胤其實也有著不一般的手段,從黃袍起義到杯酒釋兵權,這都展現出了他的才能。
可惜的是,這位英名赫赫的宋太祖,並沒有去世,所以在他逝世以後,由他的弟弟繼位。可能是趙家的基因決定了,他們的後人,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領域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天賦,宋徽宗可以說是被皇帝事業耽誤了的一位畫家,他所畫的花鳥魚蟲都極其細緻,可以稱得上是書畫大家。
弱宋的挨打史
或許皇帝在盛世時有點愛好是正常的,但是在宋朝這樣內外皆有隱患的情況下,這種只發展自己的愛好的情況的行為不是那麼的正常了,他們只專心於淑華,或者說其他的副業也就導致了宋朝的國力一直非常的弱,沒有辦法與外族所抗衡,北宋靠錢財換來了和平,但是好景不長,遊牧民族南下是歷史大趨勢,北宋輕鬆被滅,皇族被追殺殆盡,趙構僥倖不再京城,在杭州翻開了南宋的歷史。
並且當時的南宋在金國步步緊逼之下,選擇了與蒙古這一更加勇猛的遊牧民族合作,就像寓言故事唇亡齒寒一樣,遼國被蒙古的鐵蹄踐踏以後,搖搖欲墜的南宋自然也沒有逃脫滅亡的命運,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詩篇中,南宋就此落幕。
值得慶幸的是宋朝皇族在廣州有著一支血脈流傳了下來,現在南門村繁衍至今。
有關於這個皇族村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宋朝被蒙古的鐵騎踐踏以後,南宋最後一個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年的皇帝趙昺蹈海赴死,其餘皇族或追隨而去,或在倖存將士護送下流落至今天的鬥門避禍繁衍。
另一種說法則記錄在南門村的族譜之中,這種說法是,在南門村生活的村民都是「魏王派」,在崖山海戰之前便已到鬥門繁衍生息。魏王趙匡美的第八代孫趙懌夫入廣東任香山縣縣令,任職3年,死於任上。他的第三個兒子趙時
鏦
在崖門之戰後,為了躲避災禍鬥門大赤坎。後來又在明朝的時候搬到南門村,這個村子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無數的戰亂,大宋王朝已經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是血脈的延續從未停止,如今在廣東一帶仍是顯赫的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