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帕克探測器下月升空,幫助人類首次碰觸太陽

2020-12-18 太平洋電腦網

7月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透漏稱,下個月人們期盼已久的帕克航天探測器將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它有希望「碰觸」到太陽。這顆太陽探測器將以70多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飛行,並且嘗試超過之前的其它任務更接近於太陽表面。

昨天美國宇航局公布了這個開創性任務的發射日期,並且公開了為探測器提供防熱保護的全新防護罩照片,2.43米直徑的熱防護罩重量只有大約160磅(約72.5公斤)。專家們希望此次接近太陽的探索能夠為我們提供關於恆星生命以及可能給地球造成破壞的毀滅性太陽耀斑的重要信息。

當太陽處於最活躍期時,它所產生的太陽耀斑能夠對地球上的電網造成破壞並且幹擾衛星的運行。帕克探測器的大小與小轎車相當,它將於8月4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37號發射臺搭乘聯盟三角洲IV號重型火箭發射升空。

這次探索將為我們提供關於太陽的許多重要信息,因為太陽條件的改變能夠傳播到太陽系並且影響地球和其它行星世界。這顆探測器將直接飛往太陽的大氣層並且在距離太陽表面大約650萬公裡的安全距離對太陽進行觀測。

在這個安全距離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將追蹤太陽大氣層的能量和熱量如何移動,並且探測什麼給太陽風和太陽高能粒子加速。帕克探測器的發射過程將通過美國宇航局的網站進行直播。在探測器發射升空之後,它將旅行大約7年時間並且在2024年最終到達目的地。

帕克探測器將圍繞太陽進行7次軌道運行,在這個過程中飛船將逐漸接近它的目標。探測器將以600萬公裡的超近距離從太陽的大氣層中穿過。相比之下,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

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發言人稱:「首次飛入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日冕層),帕克太陽探測器將通過原地測量和攝像的組合,徹底改變我們對於日冕層的了解,並且增加我們對於太陽風起源和演變的了解。它也將加強我們對於太空環境影響地球上生命和科技趨勢的預測能力。」

作為任務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將邀請人們在探測器的微晶片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這個活動從三月份就已經啟動,美國宇航局在官網上稱:「提交你的姓名,它將被輸入到晶片上並且搭乘帕克探測器進入太空。」

美國宇航局在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對帕克探測器進行了測試。宇航局之前已經聲稱,這顆探測器在接觸到太陽的外層大氣時,它的速度將達到70萬公裡每小時。帕克探測器將進入太陽的外層大氣來收集關於恆星壽命和它們氣候事件的重要信息。這個項目將幫助科學家們改善我們對於危險太陽耀斑的預測。

一月份的時候,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宇宙飛行中心的專家們將帕克探測器放入到一座12米高的熱真空室。這座真空室模擬了飛船在太空旅行中經歷的嚴酷條件,其中包含了接近真空的環境、酷熱以及低溫等條件。經過7個周的測試,工程師們在3月中旬把探測器從真空室中取出並且對它進行了包裝,然後運往佛羅裡達州的發射場。

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發言人在一月份的一份聲明中稱:「美國宇航局具有歷史意義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於太陽的了解,而太陽環境的變化能夠傳播到太陽系,給地球和其它世界帶來影響。帕克探測器將穿過太陽的大氣層而且將比任何探測器都更接近於太陽,它將忍受酷熱和輻射,並且最終為我們提供有史以來對恆星的最近距離觀察。」

美國宇航局在2017年9月首次展示了探測器的部分設計,其中包含了最新安裝的熱防護罩,它足以承受2500華氏度(約1371攝氏度)的高溫。這個將為飛船提供保護的革命性熱防護罩首次安裝於2017年9月21日。去年5月份在芝加哥大學禮堂的一次現場直播中,美國宇航局首次公布了帕克探測器任務。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行政官Thomas Zurbuchen博士稱:「我們想要發起挑戰前往太陽系中最炎熱的環境並且在其中得以存活。我們想要對那裡的環境進行測量,並且了解什麼過程讓日冕變得炎熱以及什麼過程為太陽風加速。」

Zurbuchen博士隨後宣稱將這顆探測器的名字命名為帕克探測器,以此向在太陽風研究領域做出貢獻的芝加哥大學科學家Eugene Parker致敬。Parker博士也在當時進行了演講,他對此做出回應稱:「我非常自豪能夠與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太空任務建立聯繫。」

帕克探測器械項目科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Nicola Fox博士在當時的演講臺上稱,美國宇航局當時還沒有能夠完成如此近距離接觸日冕層所需要的材料。她補充稱,日冕層的溫度事實上比太陽中心還要熱,而查明其中的真相也是探測器任務的關鍵部分。

帕克探測器所裝備的設備包含了Whisper白光成像儀,當探測器高速穿過太陽風時它們將對其進行拍攝。為了測量太陽風中等離子體的體積,帕克探測器也將配備一組磁成像設備。據美國宇航局稱,在這個有利位置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揭開恆星運行的物理學本質,而且有可能改善我們預測太空氣候的能力。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想要發射一顆探測器穿過太陽日冕層,來更好的了解太陽風和太陽風送入太陽系的物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員Eric Christian在談及這個任務時稱:「這將是我們飛向太陽的首個任務,我們無法達到太陽的表面,但是這個任務的距離近到足以幫助我們回答三個重要的問題。」

太陽是太陽風的發源地,它們能夠以160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經過地球。而帕克探測器任務能夠幫助我們預測這些巨大的太陽事件。數百萬噸的高磁材料能夠從太陽噴發出來,並且以數百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進入太陽系。吹向地球的太陽風能夠幹擾地球磁場並且將能量抽入到輻射帶。

美國宇航局稱:「這項任務將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關鍵聯繫。數據將是我們了解或者預測太空氣候的關鍵。在我們沒有與太陽近距離接觸之前,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太空氣候能夠給地球造成的巨大破壞。在距離太陽最近的軌道上,帕克探測器將以45萬英裡每小時(約72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運行。」

相關焦點

  • 美國太空飛行器「帕克」升空:人類首個「觸日」探測器開啟史上最熱太空...
    有史以來飛得最快的太空飛行器美國「帕克」太陽探測器12日升空,正式開啟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觸摸」太陽的逐日之旅,這也將成為迄今最「熱」的太空探測任務。搭載著「帕克」太陽探測器的「德爾塔4」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社汽車大小 重約635千克美國東部時間12日3時31分(北京時間12日15時31分),「德爾塔4」重型運載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騰空而起,搭載著小汽車大小、重約635千克的探測器直入雲霄。
  • 帕克探測器發射在即 將最近距離「探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15億美元研發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計劃於8月初發射升空前往太陽,開始為期7年的觀測任務。這將是第一個穿越日冕(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探測器,最終抵達距離太陽表面僅610萬公裡的位置,是迄今為止人造太空飛行器最接近太陽的地方。帕克探測器此行將幫助人類解答一些關於太陽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
  • 帕克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太陽發現三角形凸起,是高級文明的飛船?
    帕克探測器傳回的照片,太陽表面發現三角形凸起,是高級文明的飛船?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核心,對地球上的生命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活動都離不開太陽。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太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而人類的很多工業活動也離不開太陽的能量,所以現在人類科學家們對太陽的依賴性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不斷的研究太陽,觀察太陽的各種變化,希望能深度挖掘太陽能量。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虎嗅網
    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探測的原始數據及其分析結果開始發布,讓這枚探測器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帕克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近距離的「探日」,探索太陽風形成過程及對太空天氣的影響,嘗試解開日冕的極端高溫之謎, 簡言之就是探索太陽的大氣。
  • 迴轉和驚喜,帕克太陽探測器的數據印證了20年前的理論
    Donahue教授和Lennard Fisk領導的那些現任和前任UM研究人員在2018年8月帕克探測器著陸之前就模擬出了太陽工作的複雜圖景。帕克的太陽風電子阿爾法和質子(SWEAP)儀器套件的首席研究員卡斯珀說:「這不是有了數據後才恰好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像對是二十年前提出的一種理論的觀察成功擬合。(原文是閉合,)。」
  • 探測器距地球上億公裡,溫度超150萬度!繼續靠近,發現未見畫面
    不過,帕克可不是一個空想家,有了這個目標,帕克開始著手研究太陽特性和規律,1958年,首次預測到了太陽風的存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陸續揭開了關於太陽的無數秘密。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探測器到訪過木星、土星等星球,有了這些科研基礎,讓帕克更加堅定了信心,想要研發出一款探測器,到太陽表面去一探究竟。
  • NASA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把你的名字刻在飛船上,一起去太陽旅行!
    NASA官網公布消息,美國宇航局向全世界的人們發出邀請,跟隨帕克太陽探測器,一起去"觸摸太陽"。(申請只需兩步,下文附詳細申請步驟)帕克太陽探測器,預計在2018年夏天發射,這顆特殊的探測器,擁有碳複合外衣,可承受高達1400攝氏度的高溫和輻射。
  • 如何給太陽做「天氣預報」?這篇文章講清楚了!
    去年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帕克」太陽探測器,在超近距離下觀測了太陽風,首批研究成果被總結成4篇論文,於今年12月4日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來看看,太陽上的天氣什麼樣? 01 什麼是太陽風?
  • 「帕克」進入太陽日冕層後,幾百萬度的高溫,為什麼沒有融化?
    因為太陽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再加上高強度的輻射是任何探測器都無力承受的,所以對於目前的我們來說想要真正地了解太陽,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太陽通過核聚變的方式,不斷的放出巨大的能量輻射。我們也非常慶幸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足夠遠,如果地球距離太陽過近,就會變成像金星那樣炙熱的火球,地球上也不會存在任何生物了。
  • 我國首顆觀日衛星將攜三臺太陽望遠鏡明年升空
    所以,對太陽的觀測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科學議題,美俄兩個航天大國早就對太陽進行了一些觀測研究,美國2018年8月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就是一顆繞太陽運行的衛星,也是能近距離觀測太陽的探測器
  • 中國終究得有自己的太陽觀測衛星
    據估計,如果超強太陽風暴正面襲擊地球,僅難以修復的電網癱瘓,就將給北美地區造成萬億美元級別的巨大損失。去年8月11日,帕克太陽風探測器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Delta-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與以往的探測器相比,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前所未有的靠近太陽,揭開太陽風產生原理的秘密。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2月8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0多天環月飛行,縱覽了月球表面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領略了高山峽谷、層巒疊嶂,終於等到目的地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迎來曙光。  1月3日,研製者們決定,是時候讓嫦娥四號去擁抱月球背面那片傷痕累累、隕坑遍布的陌生土地了。
  • NASA表示太陽已經進入了全新周期,網友:啥意思?人類要滅絕了?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生存下去,和太陽息息相關,它給我們提供了生命必須的溫度和光照,但是太陽並不是一個「乖孩子」,它很不穩定,有很多的太陽活動,其中有一些對我們沒影響,有一些對我們影響巨大,為了更好的觀測太陽,對太陽的變化進行及時的反應,人類已經儘可能近的朝著太陽發射了觀測衛星,比如去年美國航天局發射的帕克探測器,它就在離太陽
  • 178億公裡外,旅行者號遭遇高溫「火牆」,人類的牢籠or保護罩?
    1977年8月20日,NASA的星際探測器旅行者2號順利升空,開始它的星際探測之旅,確定的探測目標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同年9月5日它的姐妹探測器旅行者一號也順利升空,兩個探測器的任務相同。有網友稱這個「火牆」是地外高級文明封鎖太陽的牢籠,人類永遠都無法逃脫它的束縛。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火牆」是人類的牢籠還是人類文明的「保護罩」?2018年的時候旅行者2號進入太陽風封頂,這裡是太陽的「前進方向」,太陽風所能作用到的最遠距離。
  • 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通過近日點 將近距離捕捉太陽圖像
    在這次成功發射後,探測器目前已經首次接近我們的恆星,任務控制部門準備通過收集太陽及其周圍環境的特寫圖像來測試機載儀器。NASA於2018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比太陽軌道飛行器更接近太陽,但它的任務目的卻完全不同。它將穿越太陽大氣層,研究高能太陽粒子的起源和太陽風如何加速,而太陽軌道飛行器將通過獲得前所未有的視角來探索我們恆星的奧秘,了解其極地區域。
  • 專訪中國太陽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
    【環球時報記者 鄧孝慈】中國在探索太空領域正穩步前進,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採樣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後,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也即將於2022年升空。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中國的太陽探測衛星有什麼特長?《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甘為群。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Gill) 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
  • NASA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發現水跡象 或蘊藏地球生命起源線索
    直到1973年,人類才首次開展飛往木星的航天任務,先驅者10號探測器成功飛越木星。當然,此次任務並無人類參與。1972年3月2日發射的「先驅者10號」,是人類最先派到木星附近考察的使者。它攜帶十多種儀器,能執行多項觀測任務。「先驅者10號」經過1年9個月的艱難跋涉,穿過危險的小行星帶,越過木星周圍的強輻射區,在1973年12月3日與木星相會。
  • 細說人類61年艱辛探月史之一,第一架探月器竟被太陽引力拐跑了
    人類自古就對美麗的月亮有無限嚮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艱辛的漫長探月徵程。為了心目中的夢想進行了無數次測算,向38萬千米外的太空鄰居發送了一個個探測器,只為有一天她的資源能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