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霸王硬上弓的高職院校太荒唐
經歷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浪潮之後,部分盲目建立或升級擴張的高校出現了招生難,尤其是諸如湖南都市職業學院和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這種層次的高校難以通過正常渠道解決生源問題。於是,為了生存使出渾身解數。
近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樹立中學考生楊維嘉發現,自己的高考志願被人動了手腳,系統中大部分志願都填寫了自願放棄,只有高職(專科)平行志願1那一欄填寫了湖南都市職業學院,志願狀態顯示不能修改。(《中國青年報》7月13日)
高校招生應當是兩廂情願的雙向選擇,想不到竟然有招生學校明目張胆地「代填」志願,而且從2014年起,這所職業學校就多次被曝光代填高考志願。
無獨有偶,一年前,安徽六安市裕安區蘇埠中學的40名同學,也曾在高考前夕遭遇了一出「被錄取」鬧劇。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打著免費「參觀旅遊」的名目,哄騙學生在網上報名,到了目的地又要求學生「填表」,「不籤字就不讓進校」,進校之後又組織了監考人員幫忙答題的「考試」……如此莫名其妙地「玩」了一天,十幾天後就被集體「錄取」了,簡直就是活脫脫的一出「王老虎搶親」!
無論是「被錄取」還是「被志願」,都是招生學校為了招生而精心設計的騙局,是對考生正當權利的侵犯。
追責反思之餘,「被志願」鬧劇背後的深層因素或許更值得我們探究。一些高等院校怎麼淪落到上演「霸王硬上弓」式的荒唐境地呢?
一言以蔽之:「產能過剩」。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浪潮之後,部分盲目建立或升級擴張的高校出現了招生難,尤其是諸如湖南都市職業學院和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這種層次的高校難以通過正常渠道解決生源問題。於是,為了生存使出渾身解數。
令人痛心的是,在高等教育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辦學質量卻不高,導致一些大學生接受了徒有虛名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肩負培養「大國工匠」重任的高職教育,一邊是社會的強烈需求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另一邊卻又常常陷於生存危機。高職教育「質」「量」嚴重不均衡的問題,早已為人們所認識,如何切實有效地實現轉型升級,培養「大國工匠」,任重而道遠。
(責編:董曉偉、文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