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6:35 |遂昌縣公安消防大隊
近日
#男子回應拍小孩溺水未施救#
上了熱搜
事情經過↓
8月16日,河南南陽一名男孩在河裡遊泳時遇險,被同伴救起。視頻曝光後,拍視頻的謝先生被部分網友質疑為何不下水救人。他回應,自己不會遊泳,孕妻不方便下水。聽見呼救後,自己找來救生圈扔給男孩,拍視頻是想留下現場資料。
大部分網友們紛紛表示:
而在此之前
#72歲高齡葡萄牙總統跳海救人#
也上過熱搜
大家紛紛點讚總統的同時,
也提出想法:
72歲高齡且剛完成心臟搭橋手術,
在沒有熱身的情況下直接跳入海裡。
太危險了!
有人淹溺時,
第一目擊者在早期營救和復甦中發揮關鍵作用。
但很多時候第一目擊者,
也常常在嘗試營救中受傷或死亡,
特別是衝浪、急流、以及水塘、海邊等自然水域。
這樣的悲劇並不在少數↓
案例一:8月9日,河南新蔡縣,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到河邊抓魚,小兒子不慎落水,母親施救也滑入河中。一名路過的快遞小哥將孩子救起,母親卻不幸溺亡。
案例二:6月21日,重慶市潼南一學生溺水,7人施救,最後8人全部溺亡。
案例三:6月25日,陝西西安灞橋生態溼地公園一個11歲小男孩和兩個大人落水身亡。
在此消防部門提醒:
遇到有人溺水,
非專業救生人員切勿盲目下水營救。
那麼,
作為沒有專業救援知識的普通市民,
面對他人落水該做什麼?
一、第一時間喊人並報警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亂,第一時間要大聲呼叫,找人幫忙,同時撥打報警電話,如果有多個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尋求他人幫助。
二、千萬不能手拉手救人
1、落水者出於求生本能,往往會拼盡全力抓住施救者,並且在慌亂中不會配合救援;
2、單人徒手拉落水者,手臂的承受力有限極易被反拉入水中;
3、多人手拉手結成「人鏈」時,越靠後人承受拉力越大,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導致多人入水,造成群死群傷事件。
三、「伸」「拋」「劃」「遊」
1、「伸」:施救者利用身邊能利用的杆狀物(如伸縮杆、魚竿、樹幹等)伸向被救者,將被救者拖回岸邊;
2、「拋」:拋身邊有大浮力的物品(如泡沫塊、救生圈、礦泉水瓶、臉盆等)給被救者,讓被救者抱住浮力物品。
3、「劃」:指藉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拋」的基礎上進行救援。
4、「遊」:是市民最直接介入的一種施救手段,卻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方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採用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雙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雙雙溺亡,須謹慎採用。
預防溺水怎麼做?
1、遊泳的場所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泳池或者安全海域,不要在沒有安全員、救生員看守的水域下水。
2、遊泳前做好這兩件事——
① 熱身:應當充分熱身,活動好關節並拉伸肌肉。
② 試水溫:必須要嘗試一下泳池的水溫,確保身體能適應水溫。
3、遊泳過程中——
① 如遇抽筋:可以先深吸一口氣,用手掰住腳掌,將腿向抽筋部位的反向進行拉伸,同時儘快尋找水線,便於倚靠。
② 如遇嗆水:可以採取倒吸的方法,把水從鼻腔吸到口腔,再從嘴裡吐出來。
一定要記住的是:未成年人下水遊泳、到水域玩耍,家長一定要全程陪同,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
另外,這幾類人不能去遊泳——
有高血壓、低血糖等疾病的患者
遊泳前喝酒的人
更多消防宣傳培訓、開業前檢查、消防器材操作使用等的視頻、圖文、課件,請到QQ群文件(群號559059370,免驗證免費入群)下載,也可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聯繫電話:557675。
QQ群資料庫 微信公眾號
1597826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