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開始學線段,才是開始纏論真正的學習,前面分型、筆畫都是開胃菜。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一番折騰到達珠峰大本營,結果才發現,還沒有開始登山。
進入線段的學習,才是要把好多人纏的不知方向,我根據我學的經驗,準備分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一、線段的基本概念及特徵序列;
二、線段劃分的第一種情況
三、線段劃分的第二種情況
四、古怪線段的處理
牛熊就在於線段
一、線段的概念:線段至少有三筆而且線段的前三筆,必須有重疊的部分。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簡單,雖然禪師只有聊聊幾筆說了線段的概念,但是對這個概念的解釋卻用了10章左右的的篇幅講解,可見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學習線段之前一定一定要把分型、包含關係、筆畫搞明白。
要理解分段必須要了解什麼叫特徵序列以及特徵序列元素,而且在了解特徵序列前應該有這個概念,通過畫筆你們應該知道,任何走勢不管向上還是向下,都是曲折前行不可能是一條直線。
前面我說了筆是構成線段的基礎。其實通過畫筆是把看似雜亂無章的K線簡化處理後進行趨勢判斷。
筆曲折向下的走勢實盤圖
筆曲折向上的實盤圖
1、特徵序列
所謂特徵序列,就是在一個向上走勢中,所有向下筆都稱為向上走勢的特徵序列。在一個向下走勢中,所有向上筆都稱為向下走勢的特徵序列。這句話不知道大家理解沒有,我已經是對比原文儘量用通俗的語言在說了。下面還是看圖說話可能要清晰一點。
紅色的向下筆就是向上走勢的特徵序列,向上筆忽略不計。
紅色的筆就叫做這個向上走勢的的特徵序列
紅色的向上筆就是向下走勢的特徵序列,向下筆忽略不計。
紅色的筆就叫做這個向下走勢的特徵序列
如果還理解不到就把紅色的筆想像成為一根K線。
2、特徵元素
特徵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該假設轉折點前線段的最後一個特徵元素,第二個元素,就是從這轉折點開始的第一筆。
我們按照上圖向上的走勢舉例,中間那個紅色的筆就是第一特徵元素,最上面那個紅色的筆就是第二特徵元素。
3、缺口
在同一個走勢中,如果後一個特徵元素與前一個特徵元素不重疊,那麼我們就叫缺口。
缺口
4、筆破壞
在同一個走勢中如果如果後一個特徵元素與前一個特徵元素重疊,那麼我們就叫筆對線段破壞。
筆對線段的破壞
5、筆的分型
把每個特徵元素當做一根K線,那麼筆也存在底分型和頂分型。如果這個都理解不到,多動手畫圖。
以上的是劃分線段前的基本概念,一定要牢記於心,因為原文裡面用了很多數學符號,所以好多人有點頭暈腦脹。我只是對原文做了簡化表述,但是要理解精髓的話,希望大家熟讀原文。書讀百遍其意自明,先把書讀厚,然後再把書讀薄。還有纏論不是一門讀望天書就能學會的理論,一定要自己動手畫圖才能理解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