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何物?霹靂布袋戲、南風不競與纏中說禪

2020-12-13 七龍珠三星球

最近我在看霹靂布袋戲,很神奇的一個東西:好幾個視頻平臺都給它歸類為動漫檔裡,然而它顯然並不算是「畫」出來的東西,但也不是真人演繹的,是一種偶人戲——如果非要說它歸在動漫裡的邏輯,那偶人的眉眼鼻子俊秀醜陋,倒也算拜畫筆所賜。

這是個小眾的東西,但不是小製作——有些朋友號稱喜愛追長劇,不知道你們追過兩千多集的長劇沒有?還是每集足料能播上一個小時的那種。這本是給連播了35年至今仍續而不斷的超級連續劇。當然觀眾也不需要為它的超長篇幅而擔心陷入看故事沒頭沒尾的情況。實際這個作品並不是一瀉千裡、哦不,一瀉千集的,一般會以四十來集圍繞一個中心矛盾點為一部,前前後後連連綿綿算是數十部曲。自然,各式的主題矛盾故事情節先後也出現了數十上百個,千姿百態的角色上千,編這麼多故事這麼多角色的人物,諢號「十車書」——世人相互吹捧,也不過「這位老兄學富五車」云云,人家翻了一倍,是傲是狂也是確有資本。

這或許也註定是給小眾的東西,它有上千個出場角色,但配音統歸一人,是類似於單田芳老爺子一類的人物,諢號「八音才子」,當然也是給名實相符確有資本的人——但這東西是給傳統的強調,什麼意思呢?京劇如何?國粹,但很多朋友別說欣賞不來,單單聽他們的唱白說的是什麼可能都聽不懂;我小時候就聽不懂,只能跟著看個熱鬧——然而這還算京腔京片,有些地方戲地方腔呢?第一次聽真的會感覺如同鳥語。如今我算是給三分老觀眾了,這才聽得順耳。

我看了霹靂裡的八九部作品,也有幾百集了,裡面的主角作的極好,第一大能也作的極好,第一丑角也做得極好,但於我印象最深的倒是一個出場不過短短十幾集的人物——南風不競。絕世狂人南風不競。「馳來北馬多驕氣,歌到南風盡死聲!"這是他每次出場時會沉吟的詩號。其來也忽然,為了一點不該有的痴情絕戀,做了一件驚動天下的狂事,單人雙掌於不歸路設一月為限挑戰天下,狼環虎伺之下連敗火域、集境、略城等各大勢力眾多高手,中毒受傷又沒有主角光環,卻全然不顧——狂氣與驕傲,比老虎更狂,比孔雀還驕傲,只有人才會這樣的狂氣與驕傲。

或者,只有作品中的人才會這樣狂氣與驕傲?我曾經這樣想,直到我在一片網絡的塵埃裡翻到了一闕詞句」濁水傾波三萬裡愀然獨坐孤峰龍潛獅睡候飆風無情皆豎子有淚亦英雄長劍倚天星鬥爛古今過眼成空乾坤俯仰任窮通半輪滄海上一葦大江東「。十多年前天涯如日中天、博客風頭正勁,纏中說禪橫空出世,以這一闕臨江仙於天涯和新浪網上挑戰天下,是的,挑戰天下。那時我正忙於求學,只知時事政治,不聞不問網事,但我素來自持氣魄與詞韻,這十多年的磨礪後自認更有增益,而今日看到這闕詞,仍不免為之震悚。

原來天下間真有這樣的狂人。那詞中的氣象是:心事萬頃,舉目無儔,志比臥龍,自命多情,甚至伊人並不把古來的英雄放在眼內,滄海之上唯有月光冷,塵世間唯有一纏中說禪。一般的狂人多是年少人,血熱心高氣盛,即不畏懼九天也不顧念九地——但年少人的狂氣往往有限,他們眼界終究不高,那股狂氣飆不到高處就落了下來。老人往往都顧及得多了,再加上俗事纏身舉步受牽,少能再狂起來,但也有例外——蘇軾講:老夫聊發少年狂。那是一種厚積薄發洶湧澎湃的狂,將三千丈的俗事塵網都衝破了,只為一盡其能。

然而南風不競只出場短短十餘集,就埋身於風雪之中,於故事裡消匿了身影。纏中說禪也在短短的幾年間如流星划過,絕跡江湖。狂人狂事,皆成江湖絕響。但我卻念著這絕響難以釋懷,它們似乎勾動著我的心底,或許我的心底還壓著一份沒有冷卻的驕傲痴狂。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3個神操偶片段
    我是看了霹靂布袋戲衍生篇《東離劍遊紀》才知道原來霹靂偶只有一米多一點,是操偶師舉著胳膊操控拍攝的。我原先一直以為偶的比例和真人差不多大小,從電視上看真的和真人沒多少區別。說到操偶,在這裡給大家介紹3個在我心裡最牛的神操偶片段。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人物有出場詩,戲末有收尾詩,襯託有情境詩,人物有對句詩。詩中不但恰到好處地化用古句,獨創詩更筆畫春秋。比如霹靂布袋戲的經典角色亂世狂刀,其人物詩「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簫中弦音藏柔情,劍下腥血寄恨仇。來何洶湧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前兩句來自清末詩人龔自珍的《漫感》,後兩句來自龔自珍的《又懺心一首》。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雖然沒有資本去整合天朝道教神仙體系打造只屬於天朝的神魔紀元是一個遺憾,但其實天朝是擁有能與漫威宇宙相提並論的作品的,它就是霹靂國際旗下的霹靂布袋戲!下面漫遊君將正式開啟我們今天的分析:「為什麼說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黃文擇說:「這是父親(黃俊雄)希望即便是盲眼人也能靠旁白達到聽戲的效果……最高曾經配上一劇戲裡的二十幾個角色。」從小就生長在布袋戲世家的兩兄弟,自小即耳濡目染地接受種種布袋戲的薰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戲創始人、與李天碌齊名的國寶級老藝師黃海岱;父親則是轟動江湖、驚動萬教的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
  •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文/老郭聊動漫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並不是來引起霹靂和金光粉絲的矛盾的,我們儘量從客觀角度來進行討論,並且老郭最後希望,能夠通過對兩家同源同種的藝術作品分析
  • 霹靂布袋戲的困境:《霹靂靖玄錄》的價格是不是標錯了……
    上篇偶然發了一個霹靂布袋戲的小圖集,沒想到道友還挺多的。看來布袋戲的圈子雖小,但都是真愛粉吶!閩南布袋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晉代。晉《拾遺錄》有載: 「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機巧變化……」,可謂歷史悠久。
  • 霹靂有罪,布袋戲無罪,細數霹靂幾宗罪!
    我相信,在取消合作之前,諸多合作方肯定通告過霹靂官方,希望他們給出一個真誠的太多和道歉,然而時至今日,霹靂官方真的令大陸的戲迷和道友們傷心了。霹靂布袋戲資深操偶師丁振清就新冠肺炎發布不當言論,深深傷害了廣大戲迷的心。他在社交媒體上大致意思說:「每次看到點讚的網友、名字裡有「冠」字都會連聯想到「新冠病毒」!算了~還是叫「武漢病毒」好了,這樣才不會瞎想」!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霹靂布袋戲新手入坑指南
    自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開播以來,霹靂布袋戲已經出品70多部劇作,劇集超過3000多集,人物多達到上千個。以下盤點了霹靂布袋戲的初級入坑指南,供各位參考。 1.《霹靂劍蹤》——最多好評的入坑劇《霹靂劍蹤》於2005年2月推出,總計30集。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正是用這種發展的方式去傳承的,不斷將將木偶戲這一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甚至推向世界。流行30多年,粉絲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霹靂布袋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通過5個知識點來了解霹靂布袋戲。 1.起源:迎神廟會的娛樂項目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下霹靂布袋戲中最為讓人尖叫瘋狂的三大「靈魂」角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相信但凡看過霹靂布袋戲的人都會知道,這三個位是霹靂江湖裡不可撼動的三座大山!從一開始的劇情便一直出現,至今仍以各自的魅力活躍其中,並且以超群的實力和一流的人品收穫不少粉絲的喜愛。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這一新派別的誕生霹靂布袋戲由黃氏家族於1984年創立,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兩將《霹靂城》被搬上螢屏,不久後的1988年《霹靂金光》上映,因出品的所有劇名都帶有霹靂二字,這種表演形式的劇作被冠名為「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被冠以偶動漫之後,為何又改回來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大家所熟悉認知的霹靂布袋戲,是指1988年《霹靂金光》開始的,以霹靂三大主角清香白蓮素還真、百世經綸一頁書、刀狂劍痴葉小釵作為主線而衍生發展的天下武林故事。
  • 霹靂布袋戲6首霸氣側漏的詩號,讀來威風凜凜,讓道友們難以忘懷
    喜歡霹靂布袋戲的朋友,經常以道友自居。而霹靂布袋戲的詩號一直是一個特色,文採飛揚,底蘊深厚,很容易贏得道友們的心。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看看霹靂布袋戲6首霸氣側漏的詩號,讀來威風凜凜,讓道友們難以忘懷。如果大家還知道更多經典的好詩號,歡迎留言哦。
  • 霹靂布袋戲員工涉爭議言論,《閃耀暖暖》等與其解約
    在霹靂布袋戲官方表態之前,曾經與霹靂布袋戲進行過聯動的手遊《閃耀暖暖》,宣布終止與霹靂布袋戲IP的合作;除此以外,霹靂布袋戲國語配音的合作方北鬥企鵝、與霹靂布袋戲進行過合作的手遊《劍俠情緣2:劍歌行》、BJD品牌龍魂人形社、音樂人小魂等,均宣布與其停止合作;籌備推出IP授權漢服的滿桂隴漢服工作室在微博發布聲明,草擬退款方案;A站、B站、優酷下架所有霹靂布袋戲劇集;微博各大戲迷運營的霹靂布袋戲角色後援會也宣布停止運營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
  • 霹靂布袋戲宜蘭傳藝 舉辦金曲主題演唱會及霹靂英雄踩街活動
    華夏經緯網11月4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睽違4年,霹靂布袋戲再次到宜蘭傳藝演出,11月7日園區臨水劇場舉辦「霹靂金曲主題演唱會」,14、21日的「霹靂英雄踩街演出」,有維妙維肖的武俠COSPLAY,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民眾,一起沉浸在難得的武俠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