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文薈丨杜永道:語言生活中的詞語嬗變

2020-12-14 上遊新聞

05-06 17:08:41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語言生活中的詞語嬗變

杜永道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它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種細微的變化日積月累,就反映出語言在不同時代的明顯差異。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演變與社會和交際息息相關,這也決定了它的變化只能是漸變的,而且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詞彙因其與社會和交際的聯繫最直接,進而對社會發展和交際需求的反映最靈敏。本期《語言文字》聚焦詞彙的變化,以啟迪我們更好地觀察和了解社會語言生活。

時代浪潮中,社會的詞語運用,在人們不知不覺間悄悄發生了若干變化。考察梳理這些變化,會給我們觀察新時代的社會語言生活,帶來有益的啟示。

先說幾項觸手可及、不時遇到的新變化:

1.集合名詞的個體化

集合名詞也叫「總稱」,如「詞彙」「車輛」「島嶼」「馬匹」「槍枝」「書籍」等。集合名詞用來指某種事物的集合體,不用來指單個或者幾個事物。例如「詞彙」可用來指「漢語詞彙」「老舍的詞彙」「《紅樓夢》詞彙」等,不宜用來指單個或幾個詞。但如今常看見「這個詞彙」「這幾個詞彙」之類說法。「這座島嶼」「幾本書籍」等,也屢見不鮮。近年來,在各類媒體中,漸次呈現出集合名詞的個體化用法趨向。

2.動賓式動詞帶賓語的普遍化

20多年前,在某刊編輯部討論稿子,大家否定了「挑戰巴塞隆納」的說法,認為其中的「挑戰」是動賓式動詞,不宜帶賓語「巴塞隆納」。過去,動賓式動詞如「達標」「投資」等,習慣上不帶賓語。時下,「報名了一個健身班」「文藝精品陸續亮相北京」「致敬偉大時代」之類語句,司空見慣,甚至我們也不感覺彆扭了。動賓式動詞帶賓語,似正走向普遍化。

3.近義詞選用的單一化

近義詞如「篡改」跟「竄改」、「堅韌」跟「堅忍」、「交匯」跟「交會」等,意思上有細微差別。有的詞典還特別註明,提醒其差異。由於寫法、讀音和意思都挺接近,人們往往不再細摳其中不同,而是漸漸「二選一」,採用其中一個,捨棄另一個。例如採用「篡改」而棄「竄改」,採用「堅韌」而棄「堅忍」,採用「交匯」而棄「交會」等。

從詞語選用的角度說,這是近義詞選用中的單一化;從詞語演變的角度說,有的則是近義詞走向異形詞的肇始。

4.同義復沓的常態化

在新時代,為了強調某個意思,人們在說話、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採用語義重複的說法。例如,「涉及到」中的「及」是「到」的意思,再用「到」就重複了。有的詞典特意提醒:「涉及」後別出現「到」。可眼下「涉及到」已很常見,發言裡、文稿中比比皆是。再如,「必須要」「全部都」「融入到」以及「親眼目睹」「凱旋歸來」等,均有語義重複,大家似乎已「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了。若干同義復沓詞語的運用,正走向常態化。

5.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尋常化

目今,在傳媒中,不時見到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情形。譬如:「暢通」是形容詞,卻時見「進一步暢通黨員直接聯繫基層、服務群眾的通道」等語句;「凝練」是形容詞,卻時見「更好地從中萃取智慧精華、凝練當代價值」等說法;「柔軟」是形容詞,卻時見「文化柔軟一座城,潤澤一座城」等句子;「氤氳」是形容詞,卻時見「氤氳著燕趙文化精神」等話語。好像還挺流行,讀者也欣然接受。

這折射出,時代浪潮中,形容詞用為動詞,正邁向尋常化境界。從表達的視角說,這一「詞類活用」手法,讓詞句更「鮮活」,使表達手段更豐富。

6.字眼兒選擇的通俗化

「牽牛鼻子」這個詞,常用來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或要害。之所以用「牽」,是因為拉牛時,手抓的是牛鼻環上的牛鼻繩,而不是直接用手抓住牛鼻子。但在書報刊上,常見「抓住××的牛鼻子」的表述。用「抓」不用「牽」,大約因為「抓」更通俗,更易理解。在權威網站觀察,「抓住××的牛鼻子」的用量遠超「牽住××的牛鼻子」,漸成主流用法。筆者原先審稿時將「抓」改「牽」,改不勝改,也就罷了。

表示「滾壓」宜用「軋」,例如鄉村的「軋場」。但而今,人們多把「碾軋」寫成「碾壓」,顯然「碾壓」更淺顯易懂。在使用中,「碾壓」明顯多於「碾軋」。

提到「把物體串聯起來」,要用「穿」,如「把珍珠穿成項鍊」。有學者特地在大報寫稿,辨析「穿」「串」之別。但現今,「把珍珠串成項鍊」比「把珍珠穿成項鍊」多見,顯系用「串」更形象、好懂。

看來,在某些說法中,字眼兒選擇的通俗化,是時代浪潮裡颳起的一股強勁罡風。

7.詞語感情色彩的演變和淡化

時代浪潮中,某些詞語的感情色彩悄然生變。

比如:「蛻變」原指向壞的方向質變,具貶義;但如今也用於向好的方向變化,如「戈壁荒漠逐漸蛻變為天藍水清地綠的宜居之城」。「上行下效」原含貶義,現常現褒義,如「上行下效,公職人員應切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孝老敬親上發揮模範引領作用」。

另外,若干敬辭的「恭敬色彩」常被「忽略」。如「鼎力」,過去用於向對方請託或表感謝,現常用於第三方,且敬意消匿、義同「大力」。如「他們得到幾個單位的鼎力支持」。「光顧」,以往商家用來表示「歡迎顧客到來」,當下常用於自己或旁人,且無敬意。如「我常光顧這家小店」「夜深了,光顧這家餐廳的客人仍不少」。

我們眼睜睜看著,這些詞語的感情色彩正「黯然失色」。

上述嬗變有待接續觀察。不過,其中包孕的「便於使用」和「豐富表達」兩種內蘊清晰可見。以上變遷,帶來幾點啟迪:

第一,怎樣判定詞語是否規範。

時代浪潮中,寫稿的、編校者、審讀人遇到這樣那樣的「新語」,會想:「這種用法可以嗎?這裡需要改動嗎?」問題的實質是:當前,如何判定詞語運用是否規範。

過去,多少年來,判斷詞語的規範性,主要依據權威工具書。但是目下,光靠這「一看」,已不適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詞語密林現狀了,須「三看」:一看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及《現代漢語詞典》等;二看權威網站上詞語的社會主流用法;三看詞語的業內使用習慣。也就是說,「三維」觀察,方獲平妥之見。

第二,積極引導媒體規範使用詞語。

多年來,審校人員、語文工作者對規範使用詞語的引導,還是有作用的。例如:從前常見的「截止」跟「截至」的混用,已很少見了;「執著」「下工夫」的不規範寫法,幾近消失;將「通信」誤寫為「通訊」、將「帳本」誤寫為「帳本」的,也寥若晨星。筆者連年對某重要媒體提出語文規範建議,成效顯著,面貌已大為改觀。

媒體今後仍需積極引導社會大眾規範使用詞語。例如:表「包含」宜用「蘊含」不宜用「蘊涵」,表「停留」宜用「待」不宜用「呆」;宜寫「唯一」不宜寫「惟一」,宜寫「畫出底線」不宜寫「劃出底線」;等等。對異形詞,可採用《現代漢語詞典》的推薦詞形,以減少前後牴牾、詞形歧出之弊。

順便提及,詞語規範一般宜以《現代漢語詞典》為準,這就像英語、法語、俄語都有一部公認的權威詞典一樣。從語文規範化的制高點鳥瞰,規範詞典的多元化,不利於中國語文的規範化。

第三,規範使用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詞語。

從繼承傳統文化的目的出發,對隨意改變成語寫法、用法的現象,要敢於指出、糾正。成語承載著悠久的華夏文化,是漢語精粹,還要傳給子孫後代呢,須堅持古來規範寫法,正確領會其含義。比如,表示「言而有信」,可用「一諾千金」,不宜用「一言九鼎」,後者指說話有分量。表示「居於第一位的」,可用「獨佔鰲頭」,不宜用「首當其衝」,後者表示「首先遭到衝擊」。這都是「常見病」。

出自典籍的詞語如果出現新用法,勿急於收入辭書。例如,有的詞典匆忙給《詩經》詩句「七月流火」增加表示「天氣熱」的新義,引起爭議。如能滯後處理,會更妥。

此外,要遵循古來敬辭的使用規約。敬辭蘊蓄著古老民族尊敬長輩、老人、師長的禮儀和道德規範。在此呼籲:我中華自古乃禮義之邦,傳承先人「敬辭文化」,益於發揚傳統美德。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20首冬至詩詞,請收好!
    {"title":"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20首冬至詩詞,請收好!"", "classid":"2712"}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至:20首冬至詩詞,請收好!
  • 語言生活中的詞語嬗變
    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演變與社會和交際息息相關,這也決定了它的變化只能是漸變的,而且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詞彙因其與社會和交際的聯繫最直接,進而對社會發展和交際需求的反映最靈敏。本期《語言文字》聚焦詞彙的變化,以啟迪我們更好地觀察和了解社會語言生活。    時代浪潮中,社會的詞語運用,在人們不知不覺間悄悄發生了若干變化。
  • 上遊•文薈丨最美疊字詩詞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title":"上遊•文薈丨最美疊字詩詞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url":"https://www.cqcb.com/yuedu/yeyu/2019-10-07/1897341.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yuedu/
  • 海南日報數字報-語言生活中的詞語嬗變
    ■ 杜永道  時代浪潮中,社會的詞語運用,在人們不知不覺間悄悄發生了若干變化。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敬畏語言中的能量!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小王子》中說:「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察覺並揀選你所慣用的詞語。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
  • 這些詞語常被用錯
    今天,小編整理了《語言文字報》原主編杜永道答讀者問中的幾個常見詞組,杜老師詳細舉例說明了這些詞組的不同用法。相信讀完後,無論對筆桿子還是學生們都會有所裨益。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 《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12月22日 第 05 版) 「體形」「體型」 杜老師: 某媒體刊文說:「仿生無人機大多採用高技術複合材料,質量輕盈,體型較小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歲月有愛,一路繁花
    杜拉斯說,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周國平說,愛是一種犯傻的能力;蔣勳說,愛的本質是一種智慧。時光因愛而暖,人生因愛而美。沒有愛,世界必將是一片荒蕪。歲月有愛相伴,從此一路繁花。愛,是懂得。最好的愛,不是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低頭不語。
  • 「麼」與「嗎」「嘛」的不同(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某媒體中說:「那就是紅旗麼?」請問其中的「麼」用得是否妥當?謝謝!北京讀者 丁鈴揚丁鈴揚讀者:原先,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麼」有「同『嗎』」「同『嘛』」的用法,後來,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將這一說法改為「舊同『嗎』」「舊同『嘛』」。也就是說,「麼」過去曾有「同『嗎』」「同『嘛』」的用法,但是現在不這樣用了。
  • 「詞彙」的正確用法(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  某媒體刊文說:「他在翻譯的過程中,曾就個別詞彙的準確翻譯問題跟我進行討論。」請問其中的「詞彙」用得是否妥當?謝謝!  上海讀者 孟衍東  孟衍東讀者:  「詞彙」指某種語言裡所有詞語和固定詞組(如成語)的總和,也可以指一個人或一部著作所使用的詞。總之,「詞彙」用來指詞的某種集合體。例如:  (1)漢語詞彙浩如煙海,非常豐富。  (2)現代漢語中所有的詞總合起來,就成為現代漢語的詞彙。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冬天快樂
    十二月的冬天,人們的生活慢了許多。大概是天氣冷的緣故,路上的行人比原來少。尤其是夜晚的街道,路燈比行人多。這時,火鍋店的生意特別紅火。冬天的快樂,在吃吃喝喝中。人們變著花樣地做著好吃的食物,然後家人圍坐,吃出屬於冬天的快樂。頑皮的孩童,跑來跑去,就連一隻貓也被這份暖意融融的氛圍薰陶,愈發安靜。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擁一份清靜,度一場清歡
    一如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中,悠然自得的閒適之情。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一如李煜「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中,對自由的嚮往。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故宮四季,絕色中國
    在古人看來,顏色是理解世界的途徑。立秋涼風至,秋色起於竊藍色。立冬地始凍,冬色起於黃琮色。黃琮是大地色,落葉成泥百草枯,土地現出原來的顏色,冬天便來了。「書承文,美承色」,審美開端,自顏色始。學會品色,便學會審美第一步。學會了審美,才能真正從生存走向生活。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知乎高贊:12條簡潔有效的人生建議
    8努力學好一門語言,比如英語。9事情沒成之前,不要跟別人說。在不清楚全面的情況之前,先別說你錯了。12別老羨慕他人的生活,許多白天光鮮靚麗的人,也許會在深夜的黑暗裡哭,你過得已經很好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人生何處無悲歡,悅人悅己悅生活
    在生活中,一個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人,同樣無法說服別人。張愛玲說:「有美的身體,用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用思想悅人。」瓶中水質汙濁、泥漿翻滾。可須臾之後,他突然發現,瓶子裡的水開始變得逐漸清澈,而渾濁的泥沙已經沉澱到了瓶底。俞敏洪也由此悟出,要學會沉澱生命。人的生命裡除了歡喜,便是痛苦。那歡喜便是清澈的河水,而痛苦便如渾濁的泥沙。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生長也無止境。早安。你有沒有讀到過什麼驚豔而難以忘懷的句子?先分享一些我的——01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攝影|宋玉霞06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王爾德07媽媽說,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過去。
  • 「一輪彎月」宜寫成「一牙彎月」(杜老師語文信箱)
    &nbsp&nbsp&nbsp&nbsp杜老師:&nbsp&nbsp&nbsp&nbsp我看到某媒體上的一首詩,其中一句是「一輪彎月……」。請您說說這種寫法是否妥當?謝謝!
  • 「勾」跟「鉤」用法的不同(杜老師語文信箱)
    &nbsp&nbsp&nbsp&nbsp杜老師:&nbsp&nbsp&nbsp&nbsp某媒體刊文說:「他們調研過不少獨居老人,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內心孤獨』那一項打了勾。」請問其中「打了勾」的寫法是否妥當?謝謝!
  • 「寧可……也不」的正確用法(杜老師語文信箱)
    杜老師:某媒體刊文說:「寧可選擇發現突發事件的苗頭就從嚴管控,也比事態嚴重後忙於應付要好得多。」請問這個複句中「寧可……也」的用法是否妥當?謝謝!提問中的「寧可選擇發現突發事件的苗頭就從嚴管控,也比事態嚴重後忙於應付要好得多」一句,是想表示說話人選擇的是「一開始就嚴格管控的做法」。因此,句子宜改為:「寧可選擇發現突發事件的苗頭就從嚴管控,也不等事態嚴重後忙於應付。」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
    在人生的棋局中,有進亦有退,有得亦有失。但是,無論成敗與得失,只要你走的每一步認真、慎重、有意義,最終你就有出息,最終你就能勝利。別讓小小的委屈幹擾你的生活,左右你的情緒。學會原諒,學會篤定,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抱怨、責怪別人,苦的是自己的心。無私的付出,嘗試著去愛,不要活在怨恨和報復的苦海裡。
  • 上遊•文薈丨《弟子規》,取其精華,受益終生!
    2、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鑄成大錯;14、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