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這個口號深入人心,特別是每當看到電視上運動健兒為國家爭光的時候,家長們也會萌生出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的想法。
特別是現在很多教育機構給家長灌輸了「運動從娃娃開始」的想法,從3歲開始就接觸運動。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真的合適嗎?
娜娜的兒子今年3歲多,通過和其他家長一起聊天發現,很多寶寶都報了美術、籃球、英語等興趣班。可是娜娜覺得這些都有點太平常了,自己都不喜歡兒子也不能喜歡。
接孩子放學的路上,看到有跆拳道的教育機構在做介紹,娜娜覺得男孩子學會跆拳道一定很帥,所以就帶著兒子去參觀了一下。
參觀一圈下來之後,不但兒子表現出了濃濃的興趣,娜娜也覺得很滿意。
所以準備和工作人員諮詢相關報名的事項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娜娜的兒子只有3歲就拒絕了娜娜。正常只接受4周歲以上的孩子學習。
娜娜就很疑惑,看電視上演的那些運動員都是很小就送去訓練了,而且自己主動要求報名還能不收。真是太奇怪了。
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除了開拓眼界、增長技能以外,還希望通過運動可以幫助孩子生長發育。所以最近今年運動類別的興趣班也是發展的很好。
說到運動的好處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堆,但是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如果運動過早不但不利於健康,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 長跑
跑步屬於很好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肌肉和關節得到充分的鍛鍊,對於全身的訓練效果都很好,而且實施起來也比較方便,不需要藉助工具。
對於孩子來說跑步對身體也有很多好處,但是類似馬拉松式的長跑,孩子在4歲之前還是不要接觸。
長跑會對下肢的關節造成充飢和磨損,兒童的發育還沒有結束,骨垢還沒有完全閉合,關節部位的連接都是靠著軟骨。
平時正常的運動軟骨可以承受,但是如果長跑的話對軟骨的損傷就會比較嚴重。損傷後不但會出現疼痛的情況,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骨骼提前停止生長,對寶寶的身高有直接影響。
◆ 舉重
生活中大家可以發現,當孩子在生長發育快速期一般都比較瘦,也就是大人常說的「貪長」。確實,人體的發育是先從縱向再到橫向,先長身高在發育肌肉。
如果練習舉重,會提前讓身體的肌肉出現,這樣就提前停止了身高的增長。所以大家也可以發現,一般舉重運動員的身高都不是很高。
◆ 拔河
實驗證明:5-6歲的孩子參加完拔河活動後,即便過了一小時,仍然有30%的孩子心率還沒有恢復正常。
有過拔河經驗的人都知道,拔河想要用盡全身力量,就需要憋住一口氣。可能大人這樣做沒什麼感覺,但是4歲以下的孩子這樣做是不建議的。
孩子比較小,身體臟腑功能都在發育期。如果像大人一樣憋住一口氣再忽然開始喘氣,會讓憋住的血液快速向心臟衝去,對心臟的壓力比較大。
而且拔河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摔倒、踩踏等意外,對於比較小的孩子還是很危險的。
◆ 跆拳道
國家公認的學習跆拳道的啟蒙年齡為4-6周歲,如果是接受專業訓練需要9-12歲。
4歲之前的孩子對於發出的指令很難實現,而且非常容易各玩各的完全不聽指揮,相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亂成一團,只是在玩耍根本不會學會任何技能。
★ 球類
無論是哪種球,孩子在玩的時候都會涉及到跑、拍、扔等動作,可以起到鍛鍊全身的作用。
而且與家長一起玩球,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只要培養了孩子的興趣就好,想要更專業的訓練等孩子長大一些來得及。
★ 自行車
研究表明3-4歲是孩子最適合騎車的年齡,如果在2歲之前學習自行車需要家長的保護。
自行車這項運動符合人體的力學標準,根據孩子自己的體重來決定需要的力量,所以對孩子不會有損傷。注意在安全的位置騎車,家長做好保護工作就可以放心讓孩子騎自行車了。
今日話題:你家娃最常做的運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