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惠而浦廚師機試用測評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自己在家做烘焙的越來越多了,我們家也不例外。做烘焙除了要有一個好點的烤箱之外,廚師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用來和面和打蛋,尤其是做麵包的時候,把高筋粉揉出膜來,如果不用機器手工弄的話真的是事倍功半。這次試用的這臺惠爾浦的廚師機,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完全勝任這些工作,而且,除此之外,配件極其的豐富,不像其它的品牌的機器,配件需要另外購買,這臺機器幾乎附帶了所有能用的上的附件,所以擴展了使用功能,絞肉,做麵條,榨果汁,做香腸都不在話下,而且用起來很順手,總之,很棒!一機在手,別無所求!機器的機身應該是鋁合金的,很重,差不多有三十斤,個頭也較我們家原來的海某某的廚師機高大一些。怎麼說呢?感覺還是稻穩重的!
用過廚師機的人都了解,機器在工作的時候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自身的重量要大些之外,機器底部有六個吸盤,增強了與臺面之間的吸合度。在操控方面,有四個默認的程序:揉面、打蛋、打果汁和絞肉。還有一個大輪子,可以手動控制機器運轉速度。還有兩個按鍵:加和減鍵,用來設定工作時間。總體來說還是很簡潔,容易上手。料筒是不鏽鋼的,桶身明確標有「304」標識,容積6升,挺大的,號稱可以一次做出兩個8寸戚風蛋糕的量。筒體採用的是單把手,安裝和釋放的時候左右轉就可以,方便。但老婆大人說筒子如果採用雙面把頭的話會更好用,因為海某某的就是雙把手,單把手的話,力氣小的拿起來吃力。
機器的配件真的是多的不好再多了。做麵條的,可以做四種,包括通心粉,扁面和粗細兩種圓面。絞肉,可以絞三種粗細的肉糜。可以灌香腸。做麵條,絞肉和做香腸全是通過一個金屬桶加在機器前面,換不同的組件來完成的。廚師機的三大功能:攪拌、和面和打蛋,分別配了不同的K槳,和面鉤和打蛋籠,全是金屬材質的,清理起來比較方便。在安裝方面,也很方便,推進去,轉一下,OK了。卸的時候反之。
隨機的果汁杯,和料理機的杯子差不多的,容量有1.5升,一次可以做5、6杯飲料的樣子,裡面是十字刀頭,一體的,很厚實。裝到機子上也很容易,直接座上去就行了。
可能和面是廚師機最最常用的功能。起碼在我們家是這樣的,打蛋用專門的打蛋器,更方便操作。和面對機器的功率,穩定性還是要求很高的。這款機子從和面開始到最後出膜(做麵包)大約二十分鐘不到的樣子。當然這個時間和麵粉的多少,麵粉的質量以及加水量等等都有關係。
絞肉。哈哈,想在家吃一頓餃子麼?有了這款機器,方便多了,包括自己絞肉,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外面的絞肉機不衛生了,很輕鬆,絞出的肉餡非常的細膩。
繼續做餃子吧,把切細的韭菜和肉餡進行攪拌,不用自己來,機器一切幫你搞定了。值得贊的是筒是有上蓋的喲!很多廚師機都不配有筒蓋子的。
做麵條。說實話,麵條做的不是很成功。機器的說明書上也明確說明只是可以做麵條,但不保證效果。主要的問題是面要和的合適,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面擠出以後容易粘在一起。圖上的就是用通心粉的板子擠的,在出面口如果加個冷卻裝置可能會好很多。 打果汁。這個是小菜一碟了,弄好材料,直接按打果汁鍵,一分鐘就能搞定,而且打出來的成品如果加上冰塊會更美!
做香腸。這個好,自己絞肉,然後加上各種需要的作料,把腸衣套在長嘴上,挺好!一次成功。最後說一下這些配件的清理。其實做東西很容易,清理起來卻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會花費更多的時候來清洗。剛好家裡有一個奶瓶刷,完美解決了清洗的問題,哈哈!
優點:金屬機身,配件齊全,功率強勁,功能繁多,操控方便,美觀大方。
缺點:速度指示有待於改進,直接把LED改成速度指示就完美了。
惠而浦全自動花式咖啡機試用測評
按照慣例開箱。大品牌的包裝毋庸置疑,兩層紙箱包裝,外層為運輸包裝,內層為商品包裝。打開裡層包裝,裡面還有一層防碰撞支撐紙盒固定,和盛雞蛋的盒子差不多,防止機器在運輸過程中的翻滾碰撞。最裡面還有一層薄泡沫包裹,可以活動的部分都有纖維膠帶固定,防止運輸過程中散落、擠壓。來張全家福,主機包括機身、水盒、奶盒子、咖啡衝煮手柄、單雙人衝煮碗各一個。配件有便攜磨豆機、咖啡杯、咖啡豆、咖啡粉一應俱全。迫不及待打開包裝。首先摸了一下整個機身,機身全部圓角處理,沒有毛刺,第一觀感---漂亮。仔細看,機身青色部分不僅是不同色,而是採用了磨砂處理。不僅使機器整體看起來更靈動,而且有個更加實用的功能,那就是------不留指紋,這個後面會詳細提到。看看機器底部,四個腳採用的竟然都是矽膠墊,細節可見非常到位。
亮點與細節: 首先看細節,主體就是主機、水盒、盒奶盒子。水盒由下自上提拉可取出,背後有暗卡扣,在穩固的同時又不失美觀。水盒的出水口有彈簧結構,與主機分離自動封堵,插入主機又自動打開。這樣的設計極大的方便了取水以及後期的清洗。如果不能水盒不能分離,那就需要將咖啡機放在水源附近,只能用其他器皿取水倒入了。奶盒的固定是橫向的,類似於抽屜的方式。奶盒的固定是三點式的,機身上面是蒸汽出口的突出結構,旁邊是一個凹孔的固定,機身的底部有個凸起點。奶盒的固定接口與機身相呼應。由於是三點結構,奶盒的抽取與固定不需要非常的刻意,只需要對齊上面兩點,順勢推入,聽到清脆的咔噠聲就鎖定好了。由於水盒、奶盒都有相應的鎖定結構,所以在後期搬運很方便,比如加班想在單位來上一杯,那是搬起來說走就走哇。
亮點之溫杯、收納 在機器開機後,機器頂部用手觸摸有溫度,溫度穩定後摸著大概有40攝氏度左右。在做咖啡前可以將杯子放在上面先溫一下,為什麼要單獨說下溫杯的功能呢,不要小瞧了溫杯的功能,常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不溫杯,剛做出來的咖啡到涼杯子裡馬上就涼透了。我故意找了個大號的馬克杯做測試,放上去穩穩的,如果是小號的咖啡馬克應該能放4個,建議小夥伴在溫多杯的時候可以放上矽膠墊,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向大家推薦個溫杯的辦法,或者我一般都比較著急,上癮的時候等不了溫杯,這時候用蒸汽打一下杯子就行,一來速度快,二來蒸汽溫度可以到幾百攝氏度,溫好的杯子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注意不要讓蒸汽噴到手。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收納功能,機身後有預設好的孔位,可以在閒置的時候將衝柄和粉勺收納到身後,美觀妥妥的。:)
關於咖啡豆的選擇,建議選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因為深度烘焙的豆子在高壓萃取過程中可以釋放更多的油脂。深度烘焙的豆子顏色偏黑色,而中度烘焙的豆子顏色是棕色的,再淺的顏色就是淺度烘焙,中度和淺色的豆子更 適合做美式,既保留了咖啡的香味又不至於太苦。當然,口味和豆子的品種也有很大關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正式製作。 我用的自己的咖啡勺,之前仔細稱,一平勺咖啡粉大約12克左右,正好適合兩人份的衝煮柄。注意在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太過用力或者粉磨的太細會影響最後的出品,這個需要自己慢慢的體會了。開始衝煮:1、第一個是卡布奇諾,二十秒一大杯卡布奇諾,哇塞怎一個美字了得,媳婦品嘗後讚不絕口,從此星巴克是路人了。2、第二個來杯義大利濃咖,油脂厚的令人驚訝,厚厚的油脂,抿一口,滿口醇香,喜歡喝美式的,可以加上純淨水,一杯美式誕生!一個功能兩種喝法!3、拿鐵也要試試哦,如圖厚厚的奶泡,拿鐵與卡布奇諾的區別如圖清晰可辨,卡布奇諾的咖啡奶比例是1:1,拿鐵咖啡奶比是1:8,拿鐵的咖啡比例要少些,因為奶更多,所以更香。因為長期喝咖啡的原因,我在奶的選擇上偏愛脫脂奶,這樣不會長胖,如果選用全奶的話香味會更濃,這個看個人喜好了~最後看一下衝煮過的咖啡渣,完美萃取。
自動打奶泡的功能簡直逆天,比我手打的都好,奶泡豐富程度可調,依次試了一下最低檔和最高檔,可以看到高檔的泡沫更豐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自動打奶泡是是噴管與奶非接觸式設計,用過傳統的打奶泡機的都知道,由於蒸汽管溫度極高,接觸奶後太難清洗了,這個自動打奶泡完美解決懶癌患者還要香濃咖啡的病~
喜歡拉花的朋友可以先打出奶泡,用拉花杯盛好,其實就是打一大杯卡布奇諾,在奶泡好了後再按一次按鍵,程序就終止了。然後再打一杯意式,然後就可以拉花了。我手潮,就不上慘不忍睹的拉花了,我再練練,後期補個圖吧~
清洗篇: 機器的設計相當的完善,幾乎所有的組件都可拆卸,水盒、奶盒、底盤、杯子調節墊。比較驚喜的是衝煮碗的底部竟然是可拆,可以對比我之前的咖啡機的衝煮碗,是一體式的,不可拆卸,一旦時間長了裡面的咖啡粉末必然堵死,衝煮效果可想而知。而惠而浦這款咖啡機衝煮碗的拆卸設計完美解決這個問題,想怎麼洗怎麼洗,可以保證衝煮始終完美如初。
寫在最後: 惠而浦這臺全自動咖啡機,一臺機器就淘汰了我之前的所有咖啡設備。可謂以一頂百。同時多種口味的選擇可以同時滿足不同人群的喜好,如果加上自己的調配,還可以有更多種玩法!這麼多的功能於一身,機身還能做到這麼小真的是亮點,上班在單位爽,周末帶回家一點問題都沒有,做到了說走就走,走到哪裡享受到哪裡,完美~
優點:1、自動衝煮+自動打奶泡,功能全面性價比非常高。 2、一鍵衝煮,完全傻瓜操作。 3、三種口味可選,加上美式是四種,滿足各種咖啡體驗。 4、自動清洗,美味之餘懶人必備啊啊啊! 5、美觀,B格滿滿! 6、一機頂數機,整體好攜帶,隨時享用美味。
缺點:這個可以有,但是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