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扶貧曲——漳縣新寺鎮青瓦寺村脫貧紀實

2020-12-19 中國甘肅網

  通訊員 汪龍偉 包建超

  貴清山下、龍川河畔,距離漳縣貴清峽口約1公裡處有一個叫青瓦寺的貧困村,全村轄12個社517戶2479人,耕地面積4252畝,村民收入主要以旅遊、勞務及玉米、小麥種植為主,農業設施落後、耕地利用率不高,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8戶1236人,貧困發生率49.58%,是典型的貧困村。近年來,青瓦寺村依託貴清山豐富的旅遊資源,著力打造集餐飲、住宿、娛樂、旅遊服務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展,致富能力不斷提高,在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大山深處演奏了一曲嘹亮的脫貧致富曲。

  依託資源稟賦,奏好發展思路先行曲

  青瓦寺村始終將村級隊伍建設作為培元固本的關鍵,不斷夯實幹部隊伍基礎,提升幹部隊伍素質,開展無職黨員設崗負責活動,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黨員素質進一步提高。在準確把握青瓦寺村貧困原因的基礎上,經過多方徵求意見,先後制定完善青瓦寺村脫貧攻堅發展規劃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規劃,充分整合村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級優勢產業,確定了以「依託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的發展思路。

  聚焦基礎夯實,奏好功能完善交響曲

  為切實改善青瓦寺村旅遊基礎條件,推動旅遊「陽光」產業強勁發展,青瓦寺村藉助全縣文化旅遊發展大勢,投資6800萬元建成貴清峽9公裡旅遊二級公路並通車,投資5500萬元建成貴清峽山遊客接待中心。依託貴清峽景區特色,充分考慮「農家樂」旅遊開發需要和不同群眾的經濟收入狀況,該村在一社統一規劃建設適宜農家樂發展的特色建築,集中安置群眾67戶。多渠道爭取資金2771.5萬元,實施村級基礎設施配套、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文化廣場建設等23個項目,建設完成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村衛生室及水電路、地下管網、綠化亮化等工程,全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整村脫貧的17項指標全部達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突出助農增收,奏好產業致富進行曲

  青瓦寺村始終把鄉村旅遊作為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先後精心打造涵蓋小景觀、小花園的美麗鄉村長廊9公裡,設置文化牆8處。對個人發展農家樂積極性高、各項硬體設施具備的貧困戶每戶扶持2萬元,按照各自需求採購農家樂所需設備,累計新建農家樂61戶,創建市級示範戶15戶,戶均年收益達3萬元。圍繞旅遊後續產品開發,不斷培育壯大特色富民產業,有效延伸旅遊產業鏈條,該村在旅遊公路沿線修建特色旅遊產品展銷、綜合服務設施1處,在貴清峽停車場設立旅遊購物攤點及貨架10個,優先免費提供給當地貧困戶銷售手工編織品、中藥材、奇石、沙棘、土蜂蜜等土特產,月均營業額達到2500元以上。

  如今,「藍天青山互相映襯、綠水香花點綴人家」是青瓦寺村的寫真,「生活富足、充滿希望」是青瓦寺村的特色,放眼全村,整體環境煥然一新,群眾生活面貌日趨改善。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甘肅299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帶你一圖了解!
  • 奇美萬象洞
  • 【中國的脫貧智慧】字字硬核!八大亮點看甘肅脫貧攻堅
  • 精緻蘭州 持續美麗前行
  • 繡出美麗鄉村的田園畫卷 蘭州市三縣緊盯重點區域治理使農村環境顯著改善
  • 解碼城市容顏提升的「秘密」 蘭州市五區+高新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亮點紛呈
  • 蘭州:「高顏值」城市的蝶變之路 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 「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金城灑淚憶童年 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首次亮相

相關焦點

  • 工商銀行涼山分行:以金融扶貧築就大山深處的脫貧路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金融扶貧在脫貧攻堅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融部門是生力軍,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力度。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國工商銀行涼山分行(以下簡稱「工行涼山分行」)為了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動員全行,出錢出力,融資融智,結合自身實際,以金融精準扶貧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金融助推扶貧優勢,創新金融工具,提升精準扶貧工作水平,為民族地區的脫貧注入了「工行智慧」。
  • 甘肅省漳縣人民法院懸賞公告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本院公告如下:被執行人史想明(曾用名:史大哥),男,1995年4月11日出生,漢族,甘肅省漳縣人,農民,住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馬泉鄉駱家溝村任家溝社,身份證號碼:622428199504116813。
  • 廣西三江扶貧公安民警掠影: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三江扶貧公安民警掠影10月17日,在三江縣獨峒鎮唐朝村「侗娘手工坊」,繡娘在繡制侗繡作品。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大山深處的「扶貧達人」——南山婆食品創始人、萬綠城集團董事長...
    大山深處的「扶貧達人」——南山婆食品創始人、萬綠城集團董事長包愛明 2020-06-06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深處的思念——追記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中新網梅州1月31日電 題:大山深處的思念  ——追記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陳華明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葉子  陳華明走了,這位來自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廣州駐梅州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雙到」扶貧開發工作隊員,被當地男女老少村民親切對稱為「僑聯大叔」的硬漢,獨自一人在地處大山深處的偏僻山村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奮戰了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吹進法治春風 結出脫貧碩果——湖南邵陽法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邵陽地處湖南省西南部,許多鄉村隱藏在大山深處,部分村民深陷貧困。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邵陽市兩級法院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讓法治的春風吹進了大山深處,結出了脫貧攻堅的累累碩果。
  • 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
    中國新聞網12月17日報導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2017年,紫紅村移民新村落成,全部村民入住,實現了整村脫貧。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 沁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作為「半路接手」的第一書記,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白天到貧困戶家中摸底,晚上將走訪貧困戶的情況詳細記錄,思考脫貧致富好點子。
  • 濟南:大山深處開起農家樂 三角灣村旅遊促脫貧
    三角灣村內的民宿  閒暇時光約上三五好友,走進大山深處體驗垂釣樂趣,住進農家院,品嘗地道農家菜,好不愜意。作為深山裡的貧困村,村子依託周邊自然環境打造了10處農家樂,以旅遊促脫貧。  沿著崎嶇的山路走進三角灣村,由青磚搭建而成的百米文化牆映入眼帘,順著文化牆往裡走,便到了一處民宿門口。石頭房屋搭配茅草屋簷,屋內的木質博古架上擺放著精美瓷器,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讓人流連忘返。像這樣的民宿,村內共有8處。「這裡的環境是真好,有山有水,比市區還涼快。」
  • 神奇「動」畫|是畫家,也是駐村第一書記,他描繪出廣西大山深處的...
    廣西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區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斬斷窮根,喜迎新生活的八桂兒女為之歡呼雀躍,倍感振奮驕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那一個個奮戰在脫貧攻堅駐村一線的身影在廣西的扶貧工作一線有這樣一位「神筆馬良」——廣西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駐村第一書記尚新周他是廣西藝術學院的教師也是一位青年畫家
  • 魅力漳縣 | 秀美貴清山,如此多嬌!
    原始森林遍布的貴清山,位於距漳縣縣城72公裡處的草灘鄉叭嘛村,這裡是天然的植物園,所以不論什麼季節到來,都是鬱鬱蔥蔥的樣子。整個風景區連接了周圍18個村莊,故有「貴清十八村」之說。貴清山風景區包括「禪林桂月、斷澗仙橋、洗眼清池、轉樹險道、西方勝景、三峰環翠、石棧穿雲、靈巖古洞、方壑松濤、佛界鐘聲」等風景點,沿途還有滴水崖、佛字崖、活虎寺等名勝古蹟。
  • 扶貧路上「沉默的真相」:那些幫他們走出大山的人
    廣東河源市紫金縣洋頭村的小家中,已經燃起了脫貧的火種。如果不是因為扶貧,這名志願者和溫素紅,幾乎不會產生交集。16年,平安集團全國扶貧工作啟動,扶貧工作組去到各個貧困村,看到這個社會基層毛細血管裡的細微像素,那是大多數人無法理解的困境。
  • 大山深處心跳的聲音
    大山深處心跳的聲音——與三墩鄉黨委書記餘防根談扶貧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龔茶林 張香貴 李慧君天高雲淡,風和日麗,4月27日午後,記者從平江北部入境,穿林海,越高山,前往平江版圖中心位置的三墩鄉,了解那裡的扶貧發展與變化
  • 燈火閃亮脫貧路——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行業扶貧紀實
    新邵縣金龍山深處,小河村村民沒想到立冬後這麼忙——新栽的7萬棒黑木耳菌棒一茬接一茬豐收,每天大量新摘的高山木耳需要抓緊送進村裡「農光互補扶貧車間」完成晾曬、加工、包裝。  湘西酉水之濱,芙蓉鎮居民想不到夜晚這麼熱鬧——燈火通明的土家吊腳樓、流光溢彩的七彩疊水瀑布成了網紅「打卡」地,五裡長街在閃爍霓虹裡興起「夜經濟」。
  • 大山深處的「脫貧」農場
    在鎮村黨委的幫扶下,唐家虎與翠萍農場籤訂長期就業協議,去年工資收入7100元,農場還幫助他銷售茶葉20斤,收入6000元,去年底,他家光榮脫貧。「如今日子越過越好,今年我還準備做新房子。」唐家虎憧憬著未來。據了解,桐城市唐灣鎮屬純山區鎮,平均海拔680米,下轄8個村。近年來,該鎮大力推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道路。
  • 曾經「爬坡不爬碗米坡」,而今7村全脫貧!大山深處變化這樣發生
    「脫貧致富前程廣,搬出大山天地寬。」保靖縣碗米坡鎮拔茅村村民汪天榮家門口的這幅對聯,道出了一家人脫貧後的幸福。3年前,汪天榮一家住在半山腰「天晴一層灰,下雨一層泥」的危房裡,現在住的是青瓦白牆的兩層小樓。71歲的汪天榮滿心歡喜地說:「這輩子都沒想過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有了房子,兒子也把媳婦娶進了家門。」
  • 脫貧攻堅,我們一直在路上——天宮廟幼兒園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脫貧攻堅,我們一直在路上——天宮廟幼兒園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天宮廟幼兒園  賀薇,本站編輯 曾艾琳  2020-06-03 大 中 小
  • 決勝2020 看三位駐村扶貧幹部交出怎樣的「脫貧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脫貧攻堅行動,在中國展開。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這一千年夢想。它的核心指標就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一位位扶貧幹部投身於鄉村、投身於基層、投身於最困難地區,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書寫初心與使命。
  • 雲端之上,大山之下----南坑鄉中葉村調研有感
    從山腳下出發,一路上山,越往山上邁進,山路越發陡峭,曲曲折折的山路,向車窗外看去,能看見修整的整整齊齊的田壟,綠意盎然的水稻在早晨八九點的陽光下煥發著生機勃勃的光彩,路的右邊是被切開的山,裸露出夾雜著紅黃青色的山石,路的左邊的遙望下去是田、是屋、是鄉鎮。在經過一個大的U型的彎之後,我們繞過大山,來到了山的另外一邊——中葉村。
  • 【常德市】桃源縣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紀實
    黨建引領挖窮根——桃源縣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紀實  9月2日傍晚,忙完一天的工作,桃源縣潯陽街道大平村村民向春枝哼著小曲回家,張羅晚飯。作為易地扶貧搬遷戶,經村黨總支「牽線」,她在縣中醫院當保潔員,不僅實現家門口就業,還便於照顧長年患病的老伴就醫。  西安鎮位於桃源縣西南部,地處三縣交界處,是一個山區鄉鎮。長期以來,當地群眾因交通不便、耕地有限,飽受貧窮困擾。這裡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打響了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戰第一戰——建成常德市最大的集中安置小區,幫助697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搬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