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看了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後,江蘇省連雲港市9歲男童模仿其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節,將同村5歲、8歲兩名小夥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那是發生在2013年4月的一起悲劇。2014年3月20日,類似一幕在江蘇省宿遷市重演,一個兩歲半的男孩,模仿動畫片《熊出沒》裡的光頭強,結果用斧頭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
不可否認,無論是灰太狼火燒玩伴,還是光頭強自斷手指,均是動畫片中的暴力鏡頭。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動畫製作和播出機構就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行業承諾不製作、不播出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兩部動畫片均被點名。然而,承諾也好,點名也罷,現在看來並未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一些動畫片仍然我行我素,「暴力十足」。
動畫片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情節危險等不良現象,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視。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斷力、喜歡模仿,影視作品中的一些危險、暴力、暴露等鏡頭,往往會成為孩子們的「示範樣本」,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特別是,此前有媒體曝光「史上最大尺度動畫片」,片中出現了動物擬人化的女性乳房,明顯突破了「少兒不宜」的底線。
媒體報導的類似模仿悲劇,與孩子們所接觸的「暴力十足」「少兒不宜」的文藝作品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其中,尤以影視作品為甚。除了少兒影視成人化之外,現在的影視作品大都存在「三多」現象,即暴力鏡頭多、暴露鏡頭多、吸菸鏡頭多。這些影視作品,雖沒有標明「少兒不宜」,卻有許多「少兒不宜」的成分,不分時段、不分場合地播出,自然會對孩子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針對動畫片等少兒影視作品,既要避免過度暴力,更要規避成人化。筆者以為,首先應儘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國產動畫片等少兒影視作品中的暴力、低俗、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做出嚴格限制。其次,有關部門應當嚴格管理,影院等播映機構也應當嚴格自律,將未成年人的「視界」限定在保護的範圍內。對創作者而言,創作時要考慮特定觀眾群的需求,從源頭上把好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